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第八单元: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上面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舟”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
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四是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引言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金属材料》是一篇重要的教学内容。
金属材料作为化学中的一项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进行探讨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反思与问题分析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不够深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许多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面,没有深入理解其结构、性质和应用。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金属材料的抽象概念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
缺乏足够的实践与实验环节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而在《金属材料》这一章节中,缺乏足够的实践和实验环节。
学生只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图示来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这样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内容和难度把握不准确教学内容和难度的把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然而,在教学中,有时候对于《金属材料》这一章节的内容和难度的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改进措施及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及建议: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我建议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金属材料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过程。
通过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金属材料的理解。
加强实践与实验环节在教学中增加实践和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观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可以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些简单的金属材料实验,如电导实验、金属与非金属的对比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入、实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与金属材料相关的例子和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金属材料教学反思一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
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以致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只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基础理论的高度,教学中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如家庭厨房中常用到的食盐、纯碱、食醋、鸡蛋等物质,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保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结合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等等相关热门话题上网查阅资料,增加知识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感悟:在具体授课时,要让学生全面动起来,在不同的环节动脑、动手、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很注重让学生在书本上、笔记本上做记录,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圈点点,就像画画一样丰富多彩。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偷懒”的智慧,该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该小组讨论的,学生讨论不出结果的绝不草草收兵;该学生质疑补充的,教师绝不早做定论,以“兵帮兵”、“兵教兵”的形式主宰课堂。
比如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环节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我从不先发表看法,都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他们的见解,最后让学生总结,学生实在无法统一的问题才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二本课题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贴近生活,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美育渗透: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教学准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在教师指导下观看录像、有目的的查阅资料,展示他们收集到的金属制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
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
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
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铁锤锤一下;⑤用酒精灯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金属资源的利用一.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及其主要成分。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知道金属资源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3.会进行含杂质的有关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1、掌握铁的冶炼的反应原理。
2、进行含杂质的有关计算。
三.学习过程:1、新知探究:知识点一:金属资源的分布及铁的冶炼自主学习:(结合课本2.3.15、16、17五页完成下列内容)1.金属具有的性质2.金属资源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
3.常见的铁矿石有、、等,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是、、(填化学式)。
4.铝矿石有其主要成分是,铜矿石有黄铜矿、辉铜矿其主要成分分别是、(填化学式)。
5.炼铁的原理是反应方程式为,如图8-22,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6.炼铁的原料是设备是7.炼铁的主要反应,产生还原剂:、形成生铁:。
(用方程式表示)交流讨论: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
讨论: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②实验完毕继续通一氧化碳的目的;赤铁矿[Fe 2O 3]黄铁矿[FeS 2]方铅矿[PbS]黄铜矿[CuFeS 2]③尾气处理办法;④炼铁前选择铁矿石的标准是什么?巩固训练:1.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是( )A 、铁B 、铝C 、镁D 、银2. 常见的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磁铁矿(主要成份Fe 3O 4)、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 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
请你选出一种不适合用来炼铁的矿石(填序号) ,理由是3.某钢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下所示:焦炭[A] [B] 铁¹ýÁ¿¿ÕÆø£¬¸ß΢٣¬¸ßν¹Ì¿¢Ú£¬¸ßγàÌú¿ó(1)请在上面方括号中写出反应后生成物的化学式。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掌握金属的制备方法,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特征和性质2.金属的制备方法3.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3. 教学难点1.掌握金属制备和应用的实验操作技巧2.理解金属的特殊性质和应用4. 教学内容和步骤(1)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自学或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包括金属的定义、组成、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须要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
(2)课堂教学首先,教师介绍金属材料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等特性。
其次,介绍常用金属的制备方法和生产工艺,如铜、铁、铝等金属的制备方法。
再次,根据学科标准和学生的需要,分类讲解不同类型金属材料的特点、废金属的资源回收、金属的合金化、防腐及加工成型等。
最后,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验,让他们了解金属的特殊性质和应用,再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3)课后作业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实验条件,归纳总结金属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常用金属的制备方法和工业用途。
5. 教学评估1.学生能准确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
2.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和应用,能够独立进行金属制备和应用实验。
3.学生能够撰写实验报告,掌握有关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技巧。
二、教学反思初中化学下册《金属材料》这一章是理科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讲解了金属材料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工业应用等内容,具有切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需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习惯。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答互动、课堂演示和实验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实践。
2.建立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
金属材料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学生往往对其应用实例有着浓厚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中学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2本节课与同学的生活联系紧密内容较多,较为琐碎,但是本节课内容较多,较为琐碎,本课题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知识内容中三个部分。
①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②合金的初步认识;③金属材料的一般用途。
这些内容与后续知识内容构成金属材料的初步知识体系。
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起初的备课中,我感到教材内容比较零散。
我想我都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同学了。
假如不理顺教学环节的规律顺次,一节课下来会让同学感到内容分散,抓不到重点。
这节课我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同学熟识的事物入手,让同学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端详身边的事物,发觉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同学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同学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测、思索及与他人的沟通合作来完成。
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热忱。
情境的设计要以同学原有的认知为基础,具有基础性、真实性、思想性和现代感。
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爱好都特别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习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异样的活跃。
同学在沟通中展示了自我,在倾听中充盈了自我。
在此基础上同学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同学对生活中一些零散的认识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
进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通过同学的争论沟通,学习了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内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同学很轻松的就完成了这部分内容。
对合金的教学同学们仍旧表现出剧烈爱好,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广泛运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分?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同学认识探究合金的欲望。
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胜利之处:1、多媒体运用得较好。
2、采纳讲练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同学实时的巩固和掌控。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金属材料一、教材分析从课标要求来看,本课时内容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难度不是很大。
教材从日常生活用品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应用的普遍性,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一步说明了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教材还注重了对学生渗透学以致用的理念,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表格向学生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重点在物理性质和由此相关的用途。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有关于金属材料的很多生活常识,但学生对给出信息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都有必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训练、培养。
因此教学中可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加强一些,如借助实验探究及多媒体手段等,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巨大的使用价值,同时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加以训练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金属材料有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难点: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课前由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金属用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材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利用实验探究及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比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六、教具准备1、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到的金属制品。
3、铁片、铜片、铝片、砂纸、酒精灯、小灯泡、干电池、导线。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新安初中石江波教学设计思路: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展学习,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常见金属与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教会学会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方法,使他们能对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引导实验探究;指导调查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仪器、药品及其它】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课题1 金属材料赣榆实验中学徐磊一、教学背景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第八单元课题1,本课题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常见的重要物理性质,同时提供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学生的下一步讨论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对应”的化学观念提供了依据,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以厨师在炒菜加入调料的目的来比喻制得的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容易接受。
随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差异,并结合实验、查阅资料、数据分析进行讨论归纳得出“合金性能优异”的结论。
最后教材以列表概括了合金的广泛用途,文字介绍了新型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又再次感受到了金属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本课题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熟悉,对金属、金属材料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
此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对获得的事实证据或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能利用网络查阅信息资料,故本课题的学习难度不大。
二、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了解常见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2.通过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绚丽多彩的焰火让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也勾起了对童年的回忆。
今天,老师带来了袖珍型的烟花,让我们重温童年的乐趣。
九年级化学《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沛应用了金属资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运用,从先生熟习的事物入手,让先生可以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效果,使先生体验从到未知再回到的进程,这就需求每个先生积极自动的参与到迷信探求中来,经过自己的观察、思索及与他人的交流协作来完成。
金属在其他各个范围的重要性及运用的普遍性,愈加激起了先生学习的热情。
当我提出让同窗们举出一些罕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区分运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窗的兴味都十分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习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想异常的生动。
先生在交流中展现了自我,在倾听中空虚了自我。
在此基础上先生总结归结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看法。
对合金的教学先生们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消费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普遍运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效果引发先生看法探求合金的愿望。
随后的实验让先生亲身参与探求进程体验合金优秀的功用,加深对合金与纯金属性质差异的看法。
十分自然的将先生引向了本节课的重点:合金和金属性质差异的缘由?多识一点的内容愈加使先生使先生感受化学之神奇、运用之普遍,激
起先生学习化学的兴味。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属材料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1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
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以致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只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基础理论的高度,教学中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如家庭厨房中常用到的食盐、纯碱、食醋、鸡蛋等物质,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保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结合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等等相关热门话题上网查阅资料,增加知识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感悟:在具体授课时,要让学生全面动起来,在不同的环节动脑、动手、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很注重让学生在书本上、笔记本上做记录,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圈点点,就像画画一样丰富多彩。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偷懒”的智慧,该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该小组讨论的,学生讨论不出结果的绝不草草收兵;该学生质疑补充的,教师绝不早做定论,以“兵帮兵”、“兵教兵”的形式主宰课堂。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舟”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
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不足之处:教师怎么做、做什么,学生的自主活动不充分,参与面不广、参与程度不深
努力方向:对探究性实验的课题如何使用精品课程教学案?怎样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对学生的魅力,使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巨大乐趣,知识记得牢,克服了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一课时建议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指导阅
读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建议
课前可以由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由实物或事实入手,使学生认识金属材料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进而引入到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教学。
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力的价值和乐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