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加固板计算表格
- 格式:xls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计算书:1、计算缺少受拉钢筋面积A s0=980mm2,受拉钢筋强度f y0=360Mpa。
粘贴碳纤维布强度ff=2800Mpa。
1)当粘贴碳纤维布层数nf=2,厚度t=0.167mm,宽度b'=400mm。
实际粘贴碳纤维布层数折减系数km =0.95,实际粘贴碳纤维布截面积Afe'=126.92 mm2。
按强度等效,如下:碳纤维强度2800X126.92=355376>缺少钢筋强度360X980=352800(满足要求)2)当粘贴碳纤维布层数nf=3,厚度t=0.167mm,宽度b'=300mm。
实际粘贴碳纤维布层数折减系数km =0.85,实际粘贴碳纤维布截面积Afe'=127.755 mm2。
按强度等效,如下:碳纤维强度2800X127.755=357714>缺少钢筋强度360X980=352800(满足要求)2、计算缺少受拉钢筋面积A s0=2454mm2,受拉钢筋强度f y0=360Mpa。
粘贴碳纤维板强度ff=2000Mpa。
1)当粘贴碳纤维板时,厚度t=1.4mm,宽度b'=400mm。
实际粘贴碳纤维板截面积Afe'=560mm2。
按强度等效,如下:碳纤维强度2000X560=1120000>缺少钢筋强度360X2454=883440(满足要求)板粘贴碳纤维布加固计算书:1、计算缺少受拉钢筋面积As0=393mm2/m,受拉钢筋强度fy0=360Mpa。
粘贴碳纤维布强度ff=2800Mpa。
1)当粘贴碳纤维布层数nf=1,厚度t=0.167mm,宽度b'=200mm,间距200。
实际粘贴碳纤维布截面积Afe'=66.8 mm2/m。
按强度等效,如下:碳纤维强度2800X66.8=187040>缺少钢筋强度360X393=141480(满足要求)2、计算缺少受拉钢筋面积As0=565mm2/m,受拉钢筋强度fy0=360Mpa。
======================================碳纤维楼板加固计算书======================================一;基本数据楼板宽度b=1000mm 楼板厚度h=180mm混凝土标号=c35 钢筋级别=HRB400砼抗压强度设计值f c=16.7N/mm2钢筋强度设计值f y=360N/mm2受拉钢筋面积A s=100mm2 受压钢筋面积A s'=100mm2as=15mm as'=15mm二;加固设计数据粘贴碳纤维类型=高强1号碳纤维设计强度f cf=2300N/mm2碳纤维弹性模量E cf=230000初始弯矩M 0k=12.11kN-m 加固弯矩M cf=23.76kN-m考虑二次受力影响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A s/A te=0.001计算系数αf=0.7钢筋滞后应变εi =αf·M 0k/(E s·A s·h0)=0.01891三;计算过程截面有效高度h 0=165mm计算梁截面加固前的极限弯矩χ1=(f y·A s - f y'·A s')/(f c·b)=0mm取χ1=30mmM u=f c·b·χ1·(h0 - 0.5χ1)+f y'·A s'·h0=84750000N-mmM cf/M u≤1.4 满足加固规范要求;由平衡方程ΣM=0 得到χ=h-sqrt[(h2 -2·(M cf+f y·A s·(h -h0)-f y'·A s'·h0)/(f c·b)]= 27.6mm取χ=28mm混凝土极限应变εcu=0.0033系数ξb=0.8/[1+f y/(εcu·E s )]=0.517混凝土板是一般构件取ξfb=0.85ξb=0.44χ/h 0≤ξfb满足要求计算碳纤维强度利用系数:ψcf=( 0.8εcu·h/χ -εcu -εi )/0.01=-0.48取ψcf=-0.48由平衡方程Σχ=0 得到A fe=(f y'·A s'+ f c·b·χ-f y·A s)/(ψcf·f cf) =-454.24mm2碳纤维厚度t cf =0.167mm , 碳纤维层数n=2碳纤维厚度折减系数K m=1.16-n·E cf·t cf/30800 =0.93取K m=0.9A cf=A fe/K m=-504.71mm2需要设置的碳纤维宽度B1=A cf/(t cf·n)=-1427mm碳纤维粘结延伸长度计算粘结强度设计值f1=0.4·f t=0.634N/mm2取f1=0.62N/mm2L1=1.45·f cf·A cf /(f1·B1) + 200=1548mm四;结论本混凝土楼板抗弯强度经计算应加固后使用,每米楼宽需设置碳纤维:厚度0.167mm,层数2层,合计宽度B1=-1427mm; 碳纤维粘结延伸长度为L1=1548mm。
碳纤维加固计算+excel碳纤维加固计算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在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以及荷载情况等因素。
下面是一种使用Excel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的方法。
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个Excel表格,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在第一列中输入需要加固的结构的各个截面的编号或名称。
2. 在第二列中输入结构截面的尺寸参数,如截面的宽度、高度、厚度等。
3. 在第三列中输入结构截面的材料特性参数,如弹性模量、抗拉强度等。
4. 在第四列中输入结构截面的荷载情况,如受力方向、大小等。
5. 在第五列中输入碳纤维加固的参数,如碳纤维布的层数、角度等。
6. 在第六列中进行计算,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荷载情况和碳纤维加固参数,使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加固后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参数。
在进行计算时,你可以使用Excel提供的各种数学函数和公式来实现。
例如,可以使用SUM函数来计算碳纤维布的总面积,使用IF函数来判断结构是否需要加固,使用MAX函数来比较不同截面的强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时,应该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由于碳纤维加固计算涉及到复杂的力学和材料知识,建议在进行计算前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结构设计师的意见。
总结起来,使用Excel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通过输入结构参数、材料特性和荷载情况等信息,使用适当的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加固后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参数。
但是,在进行计算前应该了解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说明:1、表中计算采用单位,除有说明外,长度宽度均为毫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2、使用时请不要修改非数据输入部分数据。
绿色部分为可修改数据。
3、计算依据《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
4、加固计算书按照规范要求,以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来判断采用的计算公式
5、梁剪跨比λb,对于集中荷载取a/h0,大于3.0时,取3.0,小于1.5时,取
6、柱剪跨比λc,对于框架柱取Hn/2h0,大于3.0时,取3.0,小于1.0时,取
7、加固形式系数取值:封闭粘贴为1.0,U型粘贴取0.85,侧面粘贴取0.70。
8、有效约束系数,取0.45;轴压比大于0.5且加固时未卸载时取0.36。
9、在判断是否需要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先输入Mi值,根据结论区的“是
10、工作表保护密码为123
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为可修改数据。
程》(CECS146:2003)。
判断采用的计算公式。
3.0,小于1.5时,取1.5。
A为集中荷载作用点到支座边缘的距离。
对于均布荷载取3.0。
3.0,小于1.0时,取1.0。
Hn为框架柱净高度,h0为框架柱截面的有效高度。
5,侧面粘贴取0.70。
卸载时取0.36。
,根据结论区的“是否需要考虑二次受力影响”的判断结果,在梁参数输入区的“考虑二次受力 1否则
布荷载取3.0。
入区的“考虑二次受力 1否则取0”栏中填入相应的数字。
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说明:1、重要构件指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一般构件指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2、高强度I级、高强度II级是指符合表4.4.2-1的加固材料。
3、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b按表9.3.3取值。
4、16栏“碳纤维材料宽度b”对于“已知弯矩求碳纤维面积”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及“实际每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宽度”的求解结果有影响。
5、第1栏“弯矩设计值”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表4.4.2-1 碳纤维复合材安全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注:当λ为中间值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ψvb值梁抗弯抗剪加固计算表格表9.3.3 抗剪折减系数ψvb值说明:1、计算偏心受压时,第50栏应为偏心方向的截面高度h。
2、计算偏心受压时,仅适用于矩形或方形截面3、柱计算长度见混凝土规范(50010-2002)第7.3.11条:对于现浇框架结构底层柱1.0H,其他楼层为1.25H。
底层柱H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其他楼层H为柱净高说明:1、第87栏与第80栏均是为了输入剪跨比而设置的。
当在第87栏输入剪跨比以后,第80栏的数值不起作用。
第80栏输入数据可以计算框架柱的剪跨比λ=Hn/2h0,此时,务必使第87栏的数值务必为0。
2、与碳纤维受力条件有关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c,按表9.5.2取值。
3、柱截面形状与体积配箍率计算有关,默认为方柱。
注:1、λc为柱的剪跨比,对框架柱,λc=H n /2h 0,H n 为柱的净高,h 0为柱的有效高度 2、中间值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混凝土柱受压加固计算表格表9.5.2 ψ值混凝土柱抗剪抗震加固计算表格受拉构件加固计算表格说明:1、表中计算采用单位,除有说明外,长度宽度均为毫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2、使用时请不要修改非数据输入部分数据。
绿色部分为可修改数据。
3、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