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格式:ppt
- 大小:26.50 MB
- 文档页数:113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标题: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一、引言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关于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教学案例,该案例将通过讲述一个团队从艰辛的探索中获得的成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重要性;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探讨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分析探索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3. 讲述一个团队从艰辛的探索中获得的成就和经验;4. 分享案例中的成功要素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通过讲述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兴趣。
可以使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认为什么是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它对个人和团队有什么影响?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步骤2:介绍概念向学生介绍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概念,包括它的定义、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步骤3:分析困难和挑战与学生一起分析在探索和建设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例如技术难题、资源限制、时间压力等。
步骤4:讲述案例通过讲述一个团队从艰辛的探索中获得的成就和经验,向学生展示成功的案例。
讲述案例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数据和图表进行说明,但不要使用图片。
步骤5:分享成功要素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总结案例中的成功要素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艰辛探索和团队合作对于取得成就的关键作用。
步骤6: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帮助他们思考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
步骤7: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思考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完成的小组或个人作业,评估他们对于案例的理解和对于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认识;3. 进行课后笔试或口头测评,考察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7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共八大主要内容的分析,认识中共八大对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积累的过程,高指标等错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通过对十年探索中成就与失误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历史规律并认识历史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十年内乱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通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通过讲述二月抗争,认识面对大动乱的局势,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进行抗争,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通过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重点:通过对中共八大主要内容的分析,认识中共八大对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积累的过程,高指标等错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通过对十年探索中成就与失误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历史规律并认识历史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和给国家造成的严重灾难。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并出现失误。
第7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题第7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目标图片A A 直观感知历史2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A E直观感知历史2分钟下载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A E直观感知历史2分钟下载观看情感态度图片A A直观感知历史2分钟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一、导入新课: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目标1:能记住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归纳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失误及原因;
目标2:掌握“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准确评价“文化大革命”;
目标3:归纳这个时期的建设成就;
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水平。
二、自主学习
成就》,学生依据教材《第7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寻找答案。
自主学习,即时检测,夯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
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2.归纳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失误及原因。
3.掌握“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归纳“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影响,给予我们哪些教训?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即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
答案见《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教课件【合作探究】
答案见《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教课件。
第七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1956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至“文化大革命”前初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二、学情分析使同学们能够思索我国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艰辛探索的历程,并理解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在严重失误,让同学们从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准确领导的必要性,从而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念。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同学们能够学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进一步体会“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意识到“左”倾错误给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灾难。
过程与方法: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同学们能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们能够体会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从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状态及意义。
五、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
六、教学过程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中共八大时间:1956年9月地点:北京特点:这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主要内容: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影响: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背景:1958年5月,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失误原因:“大跃进”急于求成,盲目求快;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求纯;虽然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3)国民经济的调整目的:克服困难局面。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升。
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计划基本完成。
2、“文化大革命”(1)时间:1966年(2)口号:“以阶级斗争为纲”。
第7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前复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实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什么制度的基本建立?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积极意义。
2.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道这两个运动的特点和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3.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理解“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
4、了解我国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学习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学习难点】知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中共八大在何时何地召开,主要内容是什么?任务呢?2、大跃进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说说大跃进运动中的主要社会特征?造成了什么后果?为克服困难局面,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3、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形成了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最大的冤案是什么?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造成了哪些后果?4、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后取的了哪些成就?教学过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