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塔瓦河
- 格式:ppt
- 大小:368.00 KB
- 文档页数:14
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是流经捷克一条大河,被捷克民族称为“母亲河”。
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也是斯美塔那所作的最为宜于人们接受的作品。
1874年首次公演就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
这首富有感染力的、流畅自然的e小调旋律在全曲中起着主导的统一的作用。
而森林狩猎的音乐乡间婚礼的民间波尔卡与主题音乐有机的结合。
乐曲最后转为E大调,显示了沃尔塔瓦河流向布拉格的更加壮阔于气势雄伟。
《沃尔塔瓦河》经常作为单曲单独演奏。
<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交响诗。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民族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我的祖国》作于1874一1879年间,这时斯美塔那已遭到耳聋的极大不幸,他一面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面忘我地讴歌祖国光荣的历史,抒写祖国美丽的河山。
这是一阙充满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爱、对未来和光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
民族乐派的代表巨匠之一斯美塔纳的大型连篇交响诗“我的祖国”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第二首的“沃尔塔瓦河”。
这是描写纵贯捷克南北的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如画般的自然风光,以及如诗般的美丽传说。
这首产生于波西米亚农村的乐曲充满了民间传说和民间歌曲以及民间舞曲的韵律和节奏。
它是浪漫派标题音乐的代表作,是沃尔塔瓦河的";写照";出于对经典的尊敬,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吧。
1)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
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
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2)弦乐器奏出了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
这个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时而又有着史诗般咏唱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3)沃尔塔瓦河流过了茂密的森林,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着。
这段音乐表现了正午时分的大河在山门沟壑中翻腾、奔跑,一往无前。
《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
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
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乐曲的主题部分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由弦乐器奏出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取自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史诗般咏唱的美,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沃尔塔瓦河赏析《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沃尔塔瓦河》简介这首乐曲是被捷克人民称之为新音乐之父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一类音乐作品的分类),并被誉为捷克第二国歌。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从河水的源头开始描写,逐渐映现出奔腾不息的河流、岸边茂密的森林、富有生气的乡村、宁静的月夜、险要的峡谷、古老的城堡,这些景致与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相联系,展示了捷克山河的美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整部交响诗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尤其是沃尔塔瓦河主题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
这首交响诗所体现出的交响音乐写作技法、民族艺术色彩与个人风格特征,连同整部套曲一起为捷克音乐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成为交响音乐中的典范之作.作品赏析乐曲一开始,表现两股清澈的泉水从山涧涌出:一股寒流,一股是暖流.寒流由长笛的音色和上行波动的音型奏出,不久,单簧管以温暖的音色携下行波动的音型进入,表示暖流前来汇合.与此同时,小提琴清脆的波奏、竖琴晶莹的泛音犹如飞溅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辉.两条小溪欢悦地向前流淌,渐渐地,水流越来越大,水势越来越猛,最后终于汇聚成一条波涛翻滚的河流—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主题由一个宽广的、律动性很强的旋律来表现,由全体乐队演奏.这支旋律接近捷克民歌,它朴素、抒情,蕴含着作者炽热的爱,以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向前翻滚、奔腾。
河水经过一片茂密的森林,这里采用狩猎的号角声和乐队浓重厚暗的音响来塑造森林的形象,同时印发人们对阴暗、广袤和神秘莫测森林的联想。
号角的主题由小号和圆号奏出:转瞬间,号角声在沃尔塔瓦河水的喧嚣声中消失。
一个乡村民俗场面出现了,这是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的乐声,表现热闹喜庆的乡间婚礼。
沃尔塔瓦河赏析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第二首沃尔塔瓦河赏析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是斯梅塔那在1874年9月已明显感到耳聋灾难来临时创作的,他以顽强的毅力于1876年完成了由六首交响诗组成的全曲。
当第一次公演时,他却听不到一点声音了。
这六首交响诗分别是:第一首“维谢格拉德城堡”,描写古代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古城,并再现出古代捷克人民的光荣形象;第二首“沃尔塔瓦河”,描写了纵贯南北的捷克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的自然风光及诗一般的传说;第三首“美女沙尔卡”,写的是民间传说中民族女英雄的故事;第四首“波西米亚的森林”,生动地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光;第五首“塔波尔城”及第六首“布朗尼克山”,描写人民与异族压迫者的英勇斗争,和对未来胜利的讴歌。
沃尔塔瓦河乃是南北纵贯捷克全国、。
并流经首都布拉格的一条著名的河流。
作者用音乐刻画沃尔塔瓦河水缓缓地流往成乡僻壤,展现其沿岸的优美景色及农民们生活习俗,从而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刻画了捷克的秀丽风光,倾吐了作者对于祖国的深忱的爱。
沃尔塔瓦河全区可分为八个部分:一、“沃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沃尔塔瓦河的水源原是由两条小溪汇合而成。
乐曲先是在弦乐、竖琴伴奏下,竖笛奏出了一个委婉曲折的音调,表现水源之一;再用单簧管奏出一个与长笛音调反向行进的音调,表现水源之二。
然后,管弦乐的配器逐层加厚,音乐不断加强,表现出由涓涓细流逐渐汇合成滚滚的合川。
接着,在潺潺水声的伴奏下,小提琴声部唱出了一个民歌风的优美旋律,宽阔而又舒展,它成为贯穿全曲的“沃尔塔瓦”的基本主题二、“林中狩猎”在抒情主题未结束时,突然,四支圆号齐声奏出了嘹亮的号角式音调,它与小提琴走出的流水音调交织在一起,使人恍然若见在河边的树林里,鼓角齐鸣,犬马奔驰,正在进行一场紧张而热烈的狩猎活动的场景。
三、“乡村婚礼”当狩猎的号角声逐渐远去,河面恢复了片刻的宁静。
不久,又传来了一阵轻快、活泼的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的乐声。
这大概是村里的农民们正在庆祝一对青年那女的婚礼吧:那样充满了欢乐,似乎是沃尔塔瓦河也受到了感染,随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呢!四、“月光及水仙的舞蹈”随着“波尔卡”乐声逐渐成绩下来,夜幕降临了,万籁俱寂,唯有那沃尔塔瓦河依然在缓缓地流淌着。
《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全曲共分为八个部分,乐曲的最初以长长的一段旋律来表现河水的流动,足以表现斯美塔那对他祖国这条河流的热爱之情,他以大小调的方式分别表现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奔流前行,以音乐渐强的方式来表现两条小溪逐渐汇聚成一条充满力量的河流向前奔腾,而后以三角铁的清脆声音来表现河水在向前奔腾的过程中撞击河岸边的石头所发出的鸣响,这声音一直穿插在河水奔流的过程中;随后以圆号和小号的形式来表现猎人狩猎的号角声,以明朗的大调表现正午时分河流的翻滚、奔腾,仿佛史诗般的咏唱;当猎人的号角声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活泼、欢快的旋律,我仿佛能够看到婚礼上村民们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旋律时弱时强,有一种由远及近,继而又远去的感觉;当乐曲渐弱,象征着夜幕的来临,安静的只剩下河水缓流的声音,缥缈的音乐让我不禁联想到皎洁的月光铺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有一种朦胧的美感;随后乐曲重复第一段的旋律,象征着黑夜过去,沃尔塔瓦河继续奔流;而后乐曲陡然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象征着河流来到了峡谷,地势险峻,巨石林立,激流冲击着峭壁发出巨大的声响,让我仿佛能够切身体会到沃尔塔瓦河所处的严峻与凶险,表现了沃尔塔瓦河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随后转为明朗的大调,代表着度过了险滩的沃尔塔瓦河进入了开阔的地带,更加的波澜壮阔;终于,河流流经了维谢格拉德城堡,史诗般宏大的音乐响起,象征着捷克悠久的历史和捷克人民的光荣;最后,乐曲又渐渐弱了下来,我仿佛看到沃尔塔瓦河缓缓地流向远方。
结合斯美塔那的生平便不难理解他创作的情感:他曾参加反抗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流亡国外期间,仍然思念着自己的祖国,回国后更是以领导捷克的民族音乐事业为己任,从音乐中更是能够听得出他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是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之情,他在曲中融入的捷克的民族情感和意志也足以令听者感受到他赤诚的爱国之心。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赏析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著名音乐家斯美塔那创作的大型交响乐,它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部分,常被作为单独乐章进行演奏。
以下是对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赏析:
1.乐曲开始,在小提琴拨弦和竖琴的轻轻伴奏下,长
笛吹出了流动着的旋律,代表着沃尔塔瓦河的一个源头。
第二支长笛加入,表明这个源头的水流在不断加强。
2.随后,温润的单簧管加入,这是沃尔塔瓦河的第二
支源头,具有温暖的性质。
两支源头各自不停地向前流淌。
3.随着清脆的三角铁的声音传来,弦乐的加入,似乎
两条源头合于一处,接着沃尔塔瓦河的声音传来。
这是作曲家心中的河,充满了对它的热爱、歌颂和崇敬。
4.沃尔塔瓦河主题经过多次的重复和发展,音乐越发
雄壮。
此时铜管乐吹起了猎人的号角,音乐的节奏如纵马奔驰。
5.音乐渐弱,向下一个场景过渡。
小提琴轻轻奏出舞
蹈的节奏,接着粗犷的农村婚礼舞蹈开始了。
在欢乐的舞蹈的高潮经过后,音乐再次渐弱,表示人们渐渐散去,夜深人静。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沃尔塔瓦河(交响乐)赏析》《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结构完整、曲调优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交响曲之一。
作品的名字取自德沃夏克的故乡沃尔塔瓦河,也反映了德沃夏克对自然的热爱与其自然之美的描绘。
这部交响曲共有4个乐章,全曲间大气、壮观,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充满了捷克民间音乐的风格,更是将其深入民俗音乐之中达到完美。
第一乐章是急速的,其中运用了段落做法,如乐队和弦的快速反应,以及异步模式的循环运用,强烈的金铜乐器和鼓击乐器在交替演奏,营造出一种粗犷奔放的气氛。
整个乐章充满了热情与冲动,仿佛在描绘着一股澎湃而又狂野的河流奔流不息。
第二乐章是波澜起伏的,舒缓的小提琴独奏慢慢展开,而后引入其他乐器交替演奏,这时一股轻快、飘逸的情感涌现出来。
乐曲的中间,慢慢渲染的氛围逐渐转变成了一个响亮的转折,于是大提琴和中提琴的哀婉合奏渐渐地让这个乐曲情感变得复杂,变得深沉。
乐曲意境生动传神,给听者带来了浓厚的情感品味。
第三乐章是幽默而充满韵味的,这是德沃夏克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带有悠扬的钢琴、管弦乐队,时而宁静,时而欢快,时而缓慢,时而迅猛。
整个乐章显得十分优美动听,趣味横生。
第四乐章是大气磅礴的,开头部分是低而沉重的,很快,乐曲转入了高亢狂舞的节奏,配以兴奋激动的民族乐器。
这时,整个交响乐团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冲动,激情四溢。
末尾的部分,又将乐曲呈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感觉。
音乐情感的极致表达,展示了作曲家的深厚功力和过人的才华,将听者带入了另一个神秘而神奇的世界。
整个乐曲以激情奔放的风格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图景,其中处处显露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德沃夏克的《沃尔塔瓦河》将自然之美与音乐完美结合在了一起,这一音乐作品显然已不再是普通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向自然致敬与生命的赞歌。
沃尔塔瓦河音乐赏析沃尔塔瓦河是捷克共和国的第二长河流,发源于吉凶山脉,流经布拉格和捷克西部地区,并最终流入德国。
这条河曾经启发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包括德沃夏克和斯米塞克等人。
在他们的音乐中,沃尔塔瓦河成为了灵感之源,甚至成为了他们音乐的主题。
德沃夏克的沃尔塔瓦河交响曲作为最著名的沃尔塔瓦河音乐作品之一,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沃尔塔瓦河》堪称是他整个创作生涯的杰作。
这部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灵感源于德沃夏克对环境中的自然元素、民间乐曲及捷克历史的深入探索。
他尝试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沃尔塔瓦河的独特氛围:从沃尔塔瓦河流至布拉格的旋涡,到在笨重的木筏上的农民,再到不断涌动的音符中象征民间舞蹈的优美旋律。
德沃夏克在这部作品中化用了大量的民间乐曲,用铿锵有力的旋律展现了捷克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
斯米塞克的威塞格拉德序曲斯米塞克创作的《威塞格拉德序曲》也是一首有着浓厚地区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首序曲是为了庆祝现代捷克音乐学派的建立而创作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元素是土耳其风格的音乐和斯拉夫舞曲。
这首序曲包含了整个威塞格拉德斯基山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当斯拉夫音乐与土耳其音乐交织时,创造出了无数独特的融合音响。
这首序曲将威塞格拉德山脉和沃尔塔瓦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作出了一首富有东欧特色和独特氛围的音乐作品。
自2011年起,沃尔塔瓦河沿岸的文化机构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沃尔塔瓦河音乐节,旨在通过音乐来庆祝这条美丽的河流和其所代表的历史和文化。
这个音乐节吸引了各地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让他们在美丽的旅游景点和历史悠久的城市中欣赏和体验不同风格和表演形式的音乐。
总之,沃尔塔瓦河是捷克共和国最为重要的地标之一,它既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和音乐传统。
音乐成为了沃尔塔瓦河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灵感之源,启发着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为大家带去了不少经典的音乐作品。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写于1874年。
当时的斯美塔那遭到了耳鸣的不幸,但还是继续完成了此杰作。
这部套曲由六个独立乐章构成,分别是《维谢格拉德》、《沃尔塔瓦河》、《沙尔卡》、《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塔波尔》与《布朗尼克》。
1作曲家通过统一的构思和主题贯穿的手段联结起来,形成了这一部展现爱国情结的交响套曲。
其中《沃尔塔瓦河》是最能体现套曲主题,大众最喜欢的一个乐章。
整个乐章大致分为九个部分,引子部分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暖。
慢慢合二为一出现“沃尔塔瓦河主题”,在森林、草地、田野穿梭…...在这过程中有热闹的乡村婚礼,有水仙女的翩翩起舞。
因此,“森林狩猎”、“乡村婚礼”、“水仙女之舞”三个主题相继出现。
之后,河流继续奔跑,主题再现,顺着圣约翰峡谷奔泻而下,此处为乐章的展开部。
最后经过维谢格拉德堡,流入易北河,由再现第一乐章“维谢格拉德主题”步入尾声。
作曲家热情的赞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示了沃尔塔瓦河的瑰丽与壮美。
对于母亲河的赞美,作曲家融入了深刻的民族情感、民族艺术风采,创新的交响音乐写作手法和个人风格特征,谱写了这脍炙人口的美丽乐章。
笔者反复聆听这首曲子,被作曲家具有特色的创作特点所吸引,从而产生了一些想法和思考。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点的阐释。
一、音乐中的民族性《沃尔塔瓦河》体现了作曲家的民族情结,这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上半叶,是捷克民族文化复兴时期,音乐与文学重新走向繁荣,为提高捷克人的民族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大批的艺术家和文1毛宇宽,《斯美塔那及其不休巨作<我的祖国>》,《音乐研究》,1980年第2期。
学家开始发掘和整理民间艺术瑰宝,斯美塔那也不例外。
因此,他的音乐带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当然,作品中深刻的爱国情结,与他跟随捷克民族文化教师多年的学习有直接关系。
在此期间,他接触了许多祖国体裁的绘画、文学作品和民间音乐,使他的才能在充满革命、爱国的气氛基础上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