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科院微生物学考研参考书
- 格式:pdf
- 大小:165.25 KB
- 文档页数:6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考试大纲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
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微生物学定义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3.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4.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二)原核生物1.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4.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三)真核微生物1.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四)病毒和亚病毒1.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2.病毒的分类和命名3.病毒的宿主范围4.病毒的培养和纯化5.病毒的复制6.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7.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1. 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2.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3.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4.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5.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6. 次生代谢7. 合成代谢途径举例8. 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六)微生物生态学1. 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2. 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生境多样性3.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4.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5.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七)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1.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2. 质粒及转座因子3. 微生物基因的表达及调控4. 微生物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5.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6. 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7. 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8. 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功能基因组(八)传染与免疫1.传染的概念2.非特异性免疫3.特异性免疫4.免疫学的实际意义(九)实验设计1.微生物的分离、鉴定2.获得特定的微生物基因或代谢产物3.利用所知功能的微生物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二、考试要求(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 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相关学科。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中国科学院考研论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于1958年12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和北京微生物研究室合并成立。
是我国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学科齐全、水平最高的国家级研究机构。
现有在职职工人数290余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中国科学院考研论坛简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于1958年12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和北京微生物研究室合并成立。
40多年来,研究所已发展成为我国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学科齐全、水平最高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中国科学院考研论坛。
现有在职职工人数29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专业技术人员240人左右;在学研究生300余人及部分客座流动人员。
以微生物所第一任所长戴芳澜院士以及邓叔群院士、阎逊初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是我国真菌学、放线菌分类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典著作至今仍在微生物学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以方心芳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工业微生物学家为我国微生物发酵产业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多年来,我所科学家在植物病毒、医学与动物病毒以及免疫学研究方面在国际国内做出了自己的特色,颇有造诣。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中国科学院考研论坛编辑本段发展目标根据中科院创新试点工程的要求和微生物所的长远发展目标,确定了以微生物资源、工业与应用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及免疫为主要研究领域,旨在建立从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的研发体系,努力为提升我国微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中国科学院考研论坛编辑本段研究资源目前研究所拥有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建)和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设有微生物资源、能源与工业生物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考研辅导中国科学院考研论坛技术、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代谢工程、分子病毒和分子免疫等研究中心和一个为科研服务的技术与信息中心。
天津科技大学二〇一七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04 微生物学(A) (试题附在考卷内文回)(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不必抄题,但必须写清题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0个小题,共计20分)1.质粒2.芽孢3.无氧呼吸4.石炭酸系数5.一步生长曲线6. LPS7.干扰素8.局限转导9.同型乳酸发酵10.大肠菌群二、填空(每空1分,30个空,共计30分。
注意:请在答题时只需标明每个空的编号和对应答案)1.缺壁细菌的主要类型有(1) 、(2) 、(3) 和(4) 。
2.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一样,按国际命名法命名,即采用(5) 名在前,(6) 在后的双名法例如,枯草芽孢杆菌的学名是(7) ,黑曲霉的学名是(8) 。
3.细菌一般用(9) 作为单位表示其大小,而病毒大小一般用(10) 作单位。
4.丝状真菌常通过测定菌丝的(11) 来反映其生长情况,据此绘制的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主要包括(12) 、(13) 和(14) 三个时期。
5.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形式即(15) 、(16) 和(17) 。
6.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8) 和(19) 。
7.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20) 、(21) 、(22) 和(23) 。
8.进行自然转化的必要条件为(24) 和(25) 。
9.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三个经典实验是(26) 、(27) 和(28) 。
10.在好氧菌及耐氧性厌氧菌中,都存在着(29) ,它可使剧毒的O2-歧化成毒性稍低的H2O2。
11.在营养物质的运输的四种方式中,只有(30) 运输方式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组成。
三、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40个空,共计40分。
注意:请在答题时只需标明每个空的数字序号和所选选项)1.某些酵母菌在生长繁殖旺盛期,会形成藕节状的细胞串,通常称为(1) 。
A.有隔菌丝B.无隔菌丝C.假菌丝D.真菌丝2.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2)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是(3) ,霉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是(4) 。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初试大纲《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一. 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
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共五个部分。
三. 考试内容(一) 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 微生物学定义2. 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3. 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4. 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二) 原核生物1. 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 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 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4. 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三) 真核微生物1. 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 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四) 病毒和亚病毒1. 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2.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3. 病毒的宿主范围4. 病毒的培养和纯化5. 病毒的复制6. 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7. 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1. 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2.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3.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4.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5.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6. 次生代谢7. 合成代谢途径举例8. 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六)微生物生态学1. 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2. 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生境多样性3.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4.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5.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七)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1.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2. 质粒及转座因子3. 微生物基因的表达及调控4. 微生物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5.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6. 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7. 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8. 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功能基因组(八)传染与免疫1. 传染的概念2. 非特异性免疫3. 特异性免疫4. 免疫学的实际意义(九)实验设计1. 微生物的分离、鉴定2. 获得特定的微生物基因或代谢产物3. 利用所知功能的微生物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四. 考试要求(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 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相关学科。
《微生物学》参考书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 微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 蔡信之主编, 微生物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 唐珊熙主编, 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4] 黄秀梨主编, 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 李榆梅主编,微生物学.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6] [美][J.尼克林]J. Nicklin著,微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 闵航主编,微生物学.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8] 刘正主编,口腔微生物学.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5.[9] 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主编,兽医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0] 郁庆福主编,现代卫生微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1] 李影林主编,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 程东升主编,资源微生物学.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5.[13] 杨洁彬等编著,食品微生物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5.[14] 高鼎主编,食品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6.[15] 郭爱莲编著,食品与微生物.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6] 王绍树主编,食品微生物实验.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17] 陈子丹,赵再平主编,食品微生物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7.[18] 王禾主编,食品微生物学.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 苏世彦主编,食品微生物检验手册.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8.[20] 王文仲编著,应用微生物学.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21]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编著,兽医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22] 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3] 刘清蒙主编,医学微生物学.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7.[24] 赵富玺,姜国枢主编,医学微生物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25] 李阜棣主编,土壤微生物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26] 魏德洲编著,资源微生物技术.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6.[27] 梁如玉主编,农业微生物学.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7.[28] 陈声明等主编,经济微生物学. 成都: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29] 马文漪,杨柳燕主编,环境微生物工程.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30] 王秀茹主编,卫生微生物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31] 欧守杼主编,畜牧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2] 郭万柱等主编,动物微生物学.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33] 姜成林,徐丽华著,微生物资源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4] 李阜棣等主编,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35] 王恩德编著,环境资源中的微生物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36] 沈萍编著,微生物遗传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5.[37] 彭珍荣主编,现代微生物学进展,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38] 胡尚勤,张远琼编著,微生物工程及应用.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39] 陈天寿主编,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40] (美)E.C.唐纳森(E.C.Donaldson)等著,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41] 周阳生主编,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42] 杨暑伏,李蓉主编,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类鉴定.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1995.[43] 章育正,吕乃群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4] 高东主编,微生物遗传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45] 葛诚主编,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其发展.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46] 魏德洲编著, 资源微生物技术.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6.[47] 刘兴友,李全福主编,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48] 郑一书,郑翠芳编写,微生物世界.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4.[49] 周俊初主编, 微生物遗传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50] 俞树荣主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1]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编,菌种目录.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52] 姚汝华主编,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53] 王恩德编著,环境资源中的微生物技术.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54] 李振林主编,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7.[55] 严杰等主编,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56] 童雄编著,微生物浸矿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57] 唐珊熙主编,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58] 毛季琨主编,微生物学实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59] 杜献堂等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5.[60] 于玺华,车凤翔主编,现代空气微生物学及采检鉴技术.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61] 曹友声,刘仲敏主编,现代工业微生物学.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62] 项琦主编,粮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3] 钱存柔,黄仪秀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4] 张晓莉等主编,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65] 施安辉编著,奇妙的微生物.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8.[66] 吴承良编著,神秘的微生物.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67] 冷静主编,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8] 姜正前编写,微生物与人类.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69] 郑男编写,认识微生物.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70] 张宪武主编,土壤微生物研究.沈阳: 沈阳出版社,1993.[71] 池振明编著,微生物生态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72]刘清蒙等编著,医学微生物学教程.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9.。
中科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一、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学科口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并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细胞生物学知识分析生物学基本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基本名词解释(包括英译汉、汉译英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对错题、简述题、综合论述与综合分析题等题型。
(注:每年题型之间可能有差异。
通常基本名词解释约占30%,基础知识理解约占40%,综合、分析题约占30%)。
三、考试内容1.细胞生物学发展历史1.1.了解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创立及其内容要点和意义1.2.了解细胞学经典发展时期:原生质理论的提出,细胞分裂和细胞器的发现,细胞学的建立1.3.了解实验细胞学时期: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细胞化学1.4.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和当前与今后的发展方向--分子细胞生物学2.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化学组成2.1.细胞的形态结构●了解形状、大小和种类的多样性●熟练掌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掌握动物细胞的一般结构模式●掌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结构差别2.2.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其意义●了解元素:主要元素、宏量、微量和痕量元素●理解有机小分子:小分子糖类、氨基酸、核苷酸、脂质●掌握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大分子多糖●掌握水、无机盐和离子2.3.掌握细胞的共性,细胞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与功能的相关性附:了解关于病毒与细胞的关系3.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和基本原理3.1.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技术方法和仪器3.1.1.光学显微技术●了解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掌握分辨率及计算公式,像差与复合透镜●了解观察样品的一般制备:固定、切片、染色●了解荧光显微镜与观察样品的荧光染色●了解暗视野显微镜:聚光器,分辨率●了解相差显微镜:用途、特有装置(光栏、相版),原理●了解干涉显微镜:用途、特有装置干涉器●理解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及其原理、用途●了解计算机等技术在光学显微技术中的应用3.1.2.电子显微镜技术●了解透射电镜:基本构造,成像原理,分辨率;超高压电镜●了解透射电镜观察样品制备:超薄切片技术,负染色和暗视场制片术冰冻劈裂一复型技术和金属投影技术●理解扫描电镜和隧道电镜及其原理和用途3.2.细胞化学组成及其定位和动态分析技术●理解细胞和细胞器的分离:如匀浆和差速离心技术等●理解基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理解细胞化学、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细胞光度和流式细胞分离技术●了解电镜细胞化学和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了解显微放射自显影、分子原位杂交3.3.了解细胞培养、细胞工程、显微操作、活体染色等技术方法4.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4.1.内膜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员4.2.内质网4.2.1.掌握内质网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类别(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4.2.2.理解并熟练掌握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掌握按信号肽假说参与分泌蛋白和溶酶体酶等蛋白合成.●掌握蛋白质的修饰(包括N-连接糖基化、酰基化等)和正确折叠4.2.3.掌握光面内质网的功能:膜脂类和甾类激素合成、胞质溶胶Ca2+水平调节、解毒和参与糖元合成与分解等4.3.高尔基体4.3.1.掌握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特点,结构分区,及各区的标志性酶4.3.2.熟练掌握高尔基体的功能●蛋白质的修饰和加工:O-连接糖基化与磷酸化和硫酸化;N-连接糖基化的改4.4.溶酶体4.4.1.掌握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特点4.4.2.理解并掌握溶酶体的功能●溶酶体的基本功能-消化作用及溶酶体的亚类划分溶酶体的其他功能(动物受精过程中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等)4.4.3.了解溶酶体的发生4.5.微体4.5.1.掌握微体的两种类型及其共同的形态结构和酶特征4.5.2.理解过氧物酶体的酶特点和功能-解毒作用,植物光呼吸中的乙醇酸代谢4.5.3.掌握乙醛酸循环体的酶特点和功能-参与种子萌发中的糖异生作用4.5.4.了解关于微体的发生问题4.6.线粒体4.6.1.熟练掌握显微形态特征和主要功能概要4.6.2.掌握超微结构与功能定位及各部的结构和化学的组成特点4.6.3.理解内膜进行能量转化(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和超分子结构基础与转化机制4.7.叶绿体4.7.1.掌握叶绿体的显微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4.7.1.1.显微形态特征4.7.1.2.超微结构:被膜:外膜、内膜、膜间隙(外膜)类囊体(片层系统):基粒类囊体(附基粒概念)、基质类囊体、基质(内腔)4.7.2.理解掌握叶绿体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概要:总反应;阶段及亚阶段划分(光反应:原初反应→电子传递→ATP合成;暗反应:卡尔文循环);反应定位4.7.3.理解掌握类囊体膜进行光反应(光合磷酸化)的分子和超分子结构基础和反应过程4.8.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4.8.1.掌握半自主性的主要表现4.8.2.理解细胞质合成的线粒体叶绿体蛋白之转运机制。
2009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
一、名词解释
1.富集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
2.底物水平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
3.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
4.普通转导和局部转导
5.基因组和基因组文库
6.接合子和转化子
7.微生物三命名法和双命名法
8.支原体和衣原体
9.MHC-I和MHC-II
10.病毒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二、匹配题
1.给出微生物的名称选出它属于哪一类
2.M13载体、粘粒载体、细菌质粒、细菌人工合成核酸,Ti质粒的作用
三、填空题
略
四、简答题
1.关于培养基配置的原则。
2.关于基因突变的特点。
3.关于三域学说的内容和它的不足。
4.酶的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区别?各自有什么用?
5.检测蛋白与染色质DNA作用的方法?举出一种说明原理和步骤。
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如愿以偿考到自己期望的学校,在这一年的时间内,我秉持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信念终于熬过了这段难熬却充满期待和自我怀疑的岁月。
可谓是痛并快乐着。
在这期间,我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有没有可能成功上岸,这样的想法,充斥在我的头脑中太多次,明知不可想这么多,但在休息时,思想放空的时候就会凭空冒出来,难以抵挡。
这对自己的心绪实在是太大的干扰,所以在此想跟大家讲,调整好心态,无论成功与否,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到最后,总不会有那种没有努力过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的遗憾。
总之就是,付出过,就不会后悔。
在此,我终于可以将我这一年来的所有欣喜,汗水,期待,惶惑,不安全部写出来,一来是对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做一个回顾和告别,再有就是,希望我的这些经验,可以给大家以借鉴的作用。
无论是心态方面,考研选择方面,还是备考复习方面。
都希望可以跟大家做一个深入交流,否则这一年来的各种辛酸苦辣真是难吐难吞。
由于心情略微激动了些,所以开篇部分可能略显鸡汤,不过,认真负责的告诉大家,下面的内容将是满满的干货。
只是由于篇幅过长还望大家可以充满耐心的把它看完。
文章结尾会附赠我的学习资料供各位下载使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47)生理学参考书目为:1.《生理学》第八版朱大年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查锡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先综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建议吧。
如何做阅读?做阅读题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先看题干,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大致讲什么内容,然后对应题干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做出答题选择的依据标注出来,便于核对答案时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毕竟重要的不是这道题你最后的答案正确与否,而是你答题的思路正确与否。
此外,每次做完阅读题也要稍微归纳一下错误选项的出题陷阱,到底是因果互换、主观臆断还是过分推断等,渐渐地你拿到一道阅读题就会条件反射出出题人的出题思路,这也有助于你检验自己选择的答案的合理性。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851微生物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外毒素2.次生代谢3.抗原决定簇4.三界系统5.柯赫氏法则6.内生孢子7.拟核8.菌落形成单位9.操纵子10.营养缺陷型突变二、填空(仅记录了大概的题目)1.N、C循环2.病毒侵入式3.微生物之间的关系4.侵袭力三种5.高压蒸汽灭菌温度、干热灭菌温度6.萝卜腌制,利用的原理(),不耐热的培养基如何灭菌7.基因突变类型8.底物水平、氧化、光和磷酸化9.dsDNA、ssDNA、ssRNA、dsRNA10.细菌趋化性等。
对环境中的理化因子做出反应三、选择(漏记一个比较简单的题目)1.大量产芽孢阶段2.病毒基本特征3.(找错误)抗原:免疫原性、抗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4.细菌不具有(与真菌比较)5.不属于微生物的:粘菌、疟原虫(还有俩常规可排除的选项未记录)6.诺贝尔生理学奖7.还原力8.中枢免疫器官9.酒精如何产生(途径)四.简答题1.病原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2.细菌获得外源DNA的三种途径3.大肠杆菌中表达人类胶原蛋白,需如何改造该基因4.原核微生物主要细胞构造及功能5.四种营养类型五、实验题1.纤维素酶有3个,设计方案明确哪一个影响最大2.番茄,确定病原微生物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851微生物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古菌2.朊病毒3.次级代谢4.代谢工程5.自养型微生物6.细菌接合7.转导8.转化9.内毒素10.传染二、选择题1.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微生物范畴()A.病毒 B.蘑菇 C.地衣 D.苔藓2.在Woese提出的三界系统中,不包括下述哪种类型()A.细菌 B.病毒 C.真核生物 D.古菌3.三羧酸循环在有些微生物中并不完整,但大多数相关步骤仍然存在,这强调了三羧酸循环的下述哪个功能?()A.产生氨基酸、脂肪酸等重要代谢产物的前体B.完全代谢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C.产生还原型NADHD.生成GTP4.糖酵解途径开始,微生物体内的糖大多以磷酸化的形式存在,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磷酸化可以使糖稳定在细胞内防止流失B.磷酸化的糖有利于相关酶的识别C.磷酸化方便于在糖代谢过程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D.磷酸化可以减少相关糖的水溶性5.乳酸菌可以在糖酵解利甪丙酮酸发酵生产乳酸,糖酵解中利用的哪种辅因子在乳酸发酵过程得到了重生?()A.FAD+B.NAD+C.CoAD.NADP+6.下列哪种孢子不属于有性孢子()A.接合孢子B.分生孢子C.子囊孢子D.担孢子7.下列微生物中基因有内含子的为()A.霉菌B.放线菌C.细菌D.粘细菌8.以下哪种疾病是由于朊病毒引发的()A.感冒B.牛海绵状脑病C.疟疾D.登革热9.以下不属于病毒侵入门径的是A.呼吸道B.皮肤伤口C.泌尿生殖道D.宿主环境10.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病原菌毒力A.毒素B.侵入数量C.宿主免疫力D.温度三、填空1.青霉素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2.首个通过化学合成染色体方式,创建出合成生命的微生物种类是()3.细菌的rRNA一般包括5sRNA,(),()三类。
《微生物学》参考书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 微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 蔡信之主编, 微生物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 唐珊熙主编, 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4] 黄秀梨主编, 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 李榆梅主编,微生物学.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6] [美][J.尼克林]J. Nicklin著,微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 闵航主编,微生物学.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8] 刘正主编,口腔微生物学.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5.[9] 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主编,兽医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0] 郁庆福主编,现代卫生微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1] 李影林主编,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 程东升主编,资源微生物学.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5.[13] 杨洁彬等编著,食品微生物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5.[14] 高鼎主编,食品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6.[15] 郭爱莲编著,食品与微生物.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6] 王绍树主编,食品微生物实验.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17] 陈子丹,赵再平主编,食品微生物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7.[18] 王禾主编,食品微生物学.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 苏世彦主编,食品微生物检验手册.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8.[20] 王文仲编著,应用微生物学.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21]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编著,兽医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22] 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3] 刘清蒙主编,医学微生物学.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7.[24] 赵富玺,姜国枢主编,医学微生物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25] 李阜棣主编,土壤微生物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26] 魏德洲编著,资源微生物技术.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6.[27] 梁如玉主编,农业微生物学.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7.[28] 陈声明等主编,经济微生物学. 成都: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29] 马文漪,杨柳燕主编,环境微生物工程.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30] 王秀茹主编,卫生微生物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31] 欧守杼主编,畜牧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2] 郭万柱等主编,动物微生物学.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33] 姜成林,徐丽华著,微生物资源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4] 李阜棣等主编,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35] 王恩德编著,环境资源中的微生物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36] 沈萍编著,微生物遗传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5.[37] 彭珍荣主编,现代微生物学进展,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38] 胡尚勤,张远琼编著,微生物工程及应用.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39] 陈天寿主编,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40] (美)E.C.唐纳森(E.C.Donaldson)等著,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41] 周阳生主编,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42] 杨暑伏,李蓉主编,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类鉴定.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1995.[43] 章育正,吕乃群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4] 高东主编,微生物遗传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45] 葛诚主编,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其发展.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46] 魏德洲编著, 资源微生物技术.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6.[47] 刘兴友,李全福主编,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48] 郑一书,郑翠芳编写,微生物世界.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4.[49] 周俊初主编, 微生物遗传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50] 俞树荣主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1]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编,菌种目录.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52] 姚汝华主编,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53] 王恩德编著,环境资源中的微生物技术.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54] 李振林主编,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7.[55] 严杰等主编,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56] 童雄编著,微生物浸矿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57] 唐珊熙主编,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58] 毛季琨主编,微生物学实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59] 杜献堂等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5.[60] 于玺华,车凤翔主编,现代空气微生物学及采检鉴技术.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61] 曹友声,刘仲敏主编,现代工业微生物学.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62] 项琦主编,粮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3] 钱存柔,黄仪秀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4] 张晓莉等主编,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65] 施安辉编著,奇妙的微生物.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8.[66] 吴承良编著,神秘的微生物.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67] 冷静主编,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8] 姜正前编写,微生物与人类.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69] 郑男编写,认识微生物.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70] 张宪武主编,土壤微生物研究.沈阳: 沈阳出版社,1993.[71] 池振明编著,微生物生态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72]刘清蒙等编著,医学微生物学教程.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9.。
中科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
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共五个部分。
三.考试内容(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微生物学定义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3.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4.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二)原核生物1.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4.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三)真核微生物1.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四)病毒和亚病毒1.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2.病毒的分类和命名3.病毒的宿主范围4.病毒的培养和纯化5.病毒的复制6.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7.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1.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2.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3.有害微生物的控制4.微生物的能量代谢5.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6.次生代谢7.合成代谢途径举例8.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六)微生物生态学1.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2.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生境多样性3.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4.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5.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七)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1.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2.质粒及转座因子3.微生物基因的表达及调控4.微生物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5.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6.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7.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8.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功能基因组(八)传染与免疫1.传染的概念2.非特异性免疫3.特异性免疫4.免疫学的实际意义(九)实验设计1.微生物的分离、鉴定2.获得特定的微生物基因或代谢产物3.利用所知功能的微生物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四.考试要求(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相关学科。
掌握微生物学中常用科学词语和名称。
2.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形态多样性、发育多样性、代谢及遗传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生物资源。
3.了解微生物学发展史是伴随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的漫长历程;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4.了解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贡献,以及在医药、工业、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原核微生物1.了解什么是原核生物?什么是生命三域说,由谁提出及根据是什么?了解原核生物的系统进化理论。
2.了解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认识细胞壁、细胞膜、核区(异核体)、核糖体、内生孢子、鞭毛等结构和功能性状,以及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意义。
3.了解和掌握原核生物的现代分类体系与鉴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包括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生理测定、生化活性分析、细胞化学分析、核酸(RNA/DNA)分析、蛋白质分析等表观和分子信息在分类鉴定中的综合应用。
了解原核微生物的命名法规。
4.了解和认识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了解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和古菌的重要代表种群的基本特性和在研究生命现象中的意义。
(三)真核微生物1.了解什么是真核生物?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2.了解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间的主要区别。
3.了解和掌握真核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的基本方法。
认识真核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了解酵母菌、霉菌、蕈菌的主要代表种群的生物学特征和实际意义。
(四)病毒和亚病毒1.了解病毒的基本特点、病毒的结构、病毒大小以及病毒的寄主和种类。
2.了解病毒的分类原理和命名原则3.了解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复制周期所包括的吸附、穿入、脱壳、转录和翻译、组装及释放等主要环节。
4.了解什么是亚病毒?亚病毒包括的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等的特性。
5.何谓噬菌体?何谓温和噬菌体、溶源噬菌体以及λ噬菌体?6.了解目前国内外在主要病毒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和进展,如禽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类群。
(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1.了解微生物六类营养要素;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培养基种类及配制原则。
2.了解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熟悉典型生长曲线的意义;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3.了解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熟悉高温灭菌的主要方法;了解常用化学杀菌剂、抗生素、消毒剂和治疗剂种类和功效,以及其杀菌、抑菌原理。
4.了解能量代谢中的生物氧化概念;熟悉生物氧化包括的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三种类型及其意义。
5.了解分解代谢的内容。
何谓合成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联性。
6.了解次生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和非抗生素生物活性物质)及其重要性。
7.举例说明自养微生物CO2固定的4条途径:Calvin循环、乙酰-CoA途径、逆向TCA途径和羟基丙酸途径。
了解何谓生物固氮?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8.了解何谓代谢调控?了解工业发酵通过调节三类初级代谢途径而提高发酵效率的意义。
(六)微生物生态学1.了解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微生物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在土壤、水体、空气及其他环境中的分布。
何谓极端微生物?了解古菌(Archaea)和极端微生物的关系。
了解目前已知的极端生命条件。
3.了解微生物间和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五种主要关系类型。
4.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碳、氮、硫、磷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5.了解何谓水体富营养化。
解释“水华”(Water Bloom)、“赤潮”(Red Tide)现象。
何谓生物处理(Biotreatment)和生物整治(Bioremediation)?说明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6.初步了解16S rRNA等基因在分子微生物生态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基于这类生物分子发展起来的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
(七)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1.熟悉各类微生物(细菌、古菌、真核微生物、病毒等)的遗传特征。
2.利用微生物的三个经典实验: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和植物病毒的重组实验证明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
了解遗传物质(DNA/RNA)在微生物细胞内的存在部位(核或核区、核糖体、质粒等)和功能特性。
3.了解DNA的结构及其功能(如复制、转录等)相适应的特点。
4.清楚基因的概念,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及突变机制。
能举例说明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
5.了解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元件及其功能,了解原核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
6.了解原核生物的四种遗传操作方法:转化(Transformation)、转导(Transduction)、接合(Conjugation,Mating)和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Fusion)。
了解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中的有性杂交和准性杂交(ParasexualHybridization)在育种中的意义。
7.熟悉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和相关技术术语。
熟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8.了解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
何谓菌种退化(Degeneration)?了解菌种复壮的措施。
9.理解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了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基因组结构、基因结构及遗传过程中的主要差别。
(八)传染与免疫1.了解什么是传染(Infection)及决定传染的基本因素。
2.了解什么是免疫?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3.了解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了解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以及免疫学中常用的基本词语和概念。
4.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免疫学的意义;抗原-抗体间的主要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中和反应,熟悉上述四种免疫反应的试验方法及原理。
了解免疫制剂的种类及作用。
(九)知识综合运用能力1.在给出前提条件下,能够设计简单的技术路线去获得所要求的微生物类群、基因或代谢产物。
2.能够根据提供的现象,提出微生物所具有的功能假说或进化过程假说。
3.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用某种微生物的功能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五.主要参考教材1.闵航主编微生物学(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张利平主编微生物学(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程系列),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