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市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70.50 KB
- 文档页数:27
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城市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社会现象、城市发展及城市化过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化理论:城市社会学主要关注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影响。
其中包括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城市化的类型和模式、城市化的影响等。
2. 社会差异理论:城市社会学研究社会差异以及城市中的社会分层现象。
通过研究城市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理解城市社会的结构和运作。
3. 社会网络理论:城市社会学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社会网络理论分析城市中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和作用。
研究城市中的社交网络、职业网络和邻里关系等。
4. 城市生活方式与文化研究:城市社会学关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惯等。
研究城市中的文化产业、消费行为以及城市中形成的特定文化。
5. 城市政治与城市治理研究:城市社会学关注城市政治的组织结构和决策过程,研究城市中的政治权力分配、城市政府与市民的关系以及城市治理的方式和效果等。
6.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研究:城市社会学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对城市社会的影响。
关注城市空间的分布、城市建筑的功能和意义,以及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社会效应等。
城市社会学通过以上的理论与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社会的本质、运作和发展规律,为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第五章城市社区重点:邻里的概念、社区的概念与特征、精英论、多元论、社区归属感的概念、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现代社会中的社区归属感、社区组织管理的概念、社区组织管理体系的特点、社区组织管理与民主和服务的关系、中国城市社区组织演变、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的创新第一节社区与邻里的概念知识点1:邻里的概念(一)邻里的含义:是一种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了友好交往和亲缘关系而形成的共同生活的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
(二)“邻里谱系”的类型1.独裁邻里:有明确名称但没有准确边界的一般地域体。
2.物理邻里:有清晰边界的更加明确的环境。
3.均质邻里:在环境特征和自然特征七十分明确并具有内部均质性。
4.功能邻里:由于特殊的活动类型(比如学习或工作)而联合的地区。
5.社区邻里:那些包含参与主要社会互动的近亲团体邻里。
知识点2:社区的概念与特征(一)社区概念的缘起可以追溯到19 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的著作《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
20 世纪30 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中国。
(二)社区的概念存在于以相互依赖为基础的具有一定程度社会内聚力的地区,指代与社会组织特定方面有关的内部相关条件的集合,具有三大构成要素,即地区、共同纽带和社会互动。
(三)社区的特征1. “地区”代表社区的“物质尺度”,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的地理区域;2.“社会互动”代表社区的“社会尺度”,在该区域内生活的居民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的沟通和互动3. “共同纽带”代表社区的“心理尺度”,是居民对社区心理上的依赖,即心理的认同和归属感。
第二节社区的权力模式知识点1:精英论(一)精英论主要观点1.上层少数人构成单一的“权力精英”;2.权力精英阶层统治地方社区的生活;3.政治与民间领导人物是该阶层的执行者;4.该阶层与下层人民存在社会冲突;5.地方精英与国家精英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精英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亨特的“声望”分析和米尔斯的“职位”分析。
现代西方城市社区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夏建中一、社区的概念社区是社会学家使用最多的术语,同时,也是概念上最复杂、歧义最多的术语之一,这可以从该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看出来。
社会学家普遍承认,社区这个概念渊源于滕尼斯的贡献,1887年,他出版社会学名著“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 ”。
此书被译成英文时,名为Community and Society”,中文将其译为“社区与社会”。
费孝通先生在谈到“社区”这个概念的翻译时说:因为帕克讲社会是人际关系的综合,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社会,而社会却不是社区,“这就需要找个名称来表达Community的意思,这个词实际是指在一个地方共同生活的人,这样就想起了用‘社区’这个词表达社会与社区的不同。
……社区是指一群聚集在一个地方分工合作的人,它是具体的,这群人之间的关系,即人际关系,构成社会。
”(费孝通,1997,36)滕尼斯首先使用的“gemeinschaft”和“gesellschaft”这两个概念,通常也被中文译为“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他强调的是这两种理想类型的对立。
礼俗社会的特征是“亲密无间的、与世隔绝的、排外的共同生活”,其成员由共同的价值观和传统维系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善恶观念、有共同的朋友和敌人,在他们中间存在着“我们”或“我们的”意识。
而法理社会的特征是更多的理智与工于心计,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私利、契约和个人主义至上(康少邦,1986,5)。
这应当讲是腾尼斯的原意,类似的论述在韦伯、杜尔克姆的著述中也有。
例如韦伯认为,基于成员主观的共同感建立起来的关系,包括家、近邻、种族、宗教等都属于礼俗社会;杜尔克姆则提出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概念。
但是,当用Community来表示“礼俗社会”这个概念时,特别是对Community进行实证的社会学研究后,就出现了混乱与麻烦。
一方面,英文Community的语义很复杂,包括社会学、经济史、社会史甚至政治学的各种用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在社会学研究的操作上,这个概念很难把握,因而出现了无数个关于社区的定义,而每个定义都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的不同解说。
现代西方城市社区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夏建中一、社区的概念社区是社会学家使用最多的术语,同时,也是概念上最复杂、歧义最多的术语之一,这可以从该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看出来。
社会学家普遍承认,社区这个概念渊源于滕尼斯的贡献,1887年,他出版社会学名著“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 ”。
此书被译成英文时,名为Community and Society”,中文将其译为“社区与社会”。
费孝通先生在谈到“社区”这个概念的翻译时说:因为帕克讲社会是人际关系的综合,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社会,而社会却不是社区,“这就需要找个名称来表达Community的意思,这个词实际是指在一个地方共同生活的人,这样就想起了用‘社区’这个词表达社会与社区的不同。
……社区是指一群聚集在一个地方分工合作的人,它是具体的,这群人之间的关系,即人际关系,构成社会。
”(费孝通,1997,36)滕尼斯首先使用的“gemeinschaft”和“gesellschaft”这两个概念,通常也被中文译为“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他强调的是这两种理想类型的对立。
礼俗社会的特征是“亲密无间的、与世隔绝的、排外的共同生活”,其成员由共同的价值观和传统维系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善恶观念、有共同的朋友和敌人,在他们中间存在着“我们”或“我们的”意识。
而法理社会的特征是更多的理智与工于心计,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私利、契约和个人主义至上(康少邦,1986,5)。
这应当讲是腾尼斯的原意,类似的论述在韦伯、杜尔克姆的著述中也有。
例如韦伯认为,基于成员主观的共同感建立起来的关系,包括家、近邻、种族、宗教等都属于礼俗社会;杜尔克姆则提出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概念。
但是,当用Community来表示“礼俗社会”这个概念时,特别是对Community进行实证的社会学研究后,就出现了混乱与麻烦。
一方面,英文Community的语义很复杂,包括社会学、经济史、社会史甚至政治学的各种用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在社会学研究的操作上,这个概念很难把握,因而出现了无数个关于社区的定义,而每个定义都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的不同解说。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邓 清 博士 任何一门学科在研究城市问题时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城市社会学是建立在这样一些假设的基础上的:城市本身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某些社会现象是“城市空间”中所特有的,城市社会学所要研究的是那些与“城市空间”有关的特定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过程。
古典社会学家们是依据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的研究来探讨城市问题的。
他们关注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变迁,比如阶级分化、官僚理性、社会解体和集体意识的衰落等。
因此,尽管他们在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方法论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却都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即,“城市”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历史性的特殊作用。
一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城市就不再具有历史意义了,因为城市已经不再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不再是形成人类社团、身份等级和政治统治的基础(韦伯),或已不再是劳动分工的地域分界(迪尔凯姆)。
他们并没有把城市本身当作研究对象来分析。
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城市社会学,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究竟哪些社会现象与社会过程是城市所特有的,应该如何研究那些与“城市空间”有关的特定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过程。
西方城市社会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11人口与空间的关系——人文区位学派本世纪初,在美国崛起的人文区位学派(芝加哥学派)从人口与地域空间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讨了城市发展的动态过程。
人文区位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派克(R.Park)、伯吉斯(E.Burgess)和麦肯兹(R. M cKenzie)于1925年发表了三人合著的教科书《城市》,为城市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派学者认为,城市的区位布局与人口的居住方式是个人通过竞争谋求适应和生存的结果。
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过程是竞争和共生,自然的经济力量把个人和组织合理地分配在特定的功能位置上,使之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最终导致最佳的劳动分工和区域分化,使整个城市系统保持平衡。
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治理成为了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单元,对于城市的治理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城市社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治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
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治理,需要进行实践探索并进行理论思考,不断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现阶段,城市社区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探索:1. 强化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原则之一,而居民参与是社区自治的关键。
一方面,需要加强社区自治组织的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社区自治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和居民自治的意识。
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可以通过建立居民代表大会制度、设立社区议事厅、开展社区公民教育等方式,促进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
2. 强化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不仅仅是社区居民的事务,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社区治理的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明确政府和社会各方的职责和义务,为社区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供资源支持和专业服务,共同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改善和发展。
3. 推动社区服务和文化建设城市社区治理不仅关乎社区的管理和秩序,也需要关注社区的服务和文化建设。
应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也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城市社区治理是新时期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治理理论。
应根据我国国情和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城市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明确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社会学研究方法在城市与社区研究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社会学研究方法在城市与社区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城市和社区的现状、特点以及动态变化,并从中发现一系列有意义的案例。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研究方法在城市与社区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证明其有效性。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在城市与社区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问卷来了解居民的生活习惯、意见和需求等。
例如,在研究某社区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时,可以设计问卷来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大量居民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以某城市社区为例,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社区公园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通过分析问卷数据,我们发现社区居民普遍对公园的绿化环境和设施满意度较高,但对公园安全性存在较大疑虑。
此外,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居民对社区服务设施、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求。
这些数据为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通过与受访者进行深入交流,获取对于特定问题的个人见解和经验。
在城市与社区研究中,深度访谈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区居民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并挖掘潜在的问题和需求。
以某城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深度访谈。
通过与居民的面对面交流,我们了解到该社区居民普遍关注社区安全和环境整洁问题。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社区居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他们对社区自治的期望和建议。
这些深度访谈所获得的信息为解决社区问题和改进社区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三、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现象的研究方法。
在城市与社区研究中,观察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理解城市和社区的运行机制、社会行为规律和组织结构等。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把握城市和社区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社区研究的基本方法
社区研究的一般基本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指那些不仅适用于社区研究,同样适用于其他社会现象研究的普遍性、通用性方法。
扩展资料
问卷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简称问卷法,它是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框架指导下,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并用来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的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方法。
访谈法
访谈法也称访问法,它是一种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有计划的面对面的交谈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在社区研究中,访谈法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凭借某些工具,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现场观察,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调查方法。
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通,同时也是最容易使用和操作的调查方法。
文献方法
文献方法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收集与分析各种书面文献资料及其他资料如音像资料的方法。
文献是记载人类各种社会活动历史资料的总称,它包括所有以文字、图像、符号、视频、音频作为载体记录下来的`人类社会活动以及各种知识与经验的全体。
实验法
实验法即用做实验来收集被研究对象有关资料的研究方法。
所谓做实验,就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和要求,对研究对象(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一定的影响(刺激变量),引起实验对象产生某些反应(反应变量),从而分析和探索刺激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关系(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一整套程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