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的基本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33.00 KB
- 文档页数:12
初中地理课中读图的四个基本步骤密山市二人班中学高德玉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
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系统”的复习。
这是因为这些图像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复习这些图像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外它们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直接成为考试的题目。
地理复习中的读图一般包括看、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1.看图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
为了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正确观察图像。
(1)要排除看图的“障碍”。
看图时,往往由于一二个关键点没有搞懂,而发生“卡壳”现象。
因此,要及时排除“障碍”,看懂图像.如:有的学生在读“城市工业布局图”时,觉得很困难。
原来,其中有一个关键:对风向玫瑰图是否看得懂。
如果看得懂,对风向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就容易理解了。
(2)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
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
高中地理下册有一幅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复习中,要分步观察。
第一步:看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第二步:看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与国家?第三步:看哪些地区属于石油输出区,哪些国家是石油输入国家?第四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输油路线?途经哪些主要的边缘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等?通过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学生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
还比如看水系图一般循着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
看洋流模式图,通常先看热带、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后看极地、副极地海区的洋流。
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
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几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按我国的方位依次看下来。
但无论怎么看图,总要有一定的“序”。
(3)要变换看图的角度。
看图一般总要进行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
然而,反复看图,不能老是从原来的角度机械地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
地理读图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临沧市一中赵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高考地理能力测试的重要载体。
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几乎都存在着“无图不成题”这样一个规律。
因此,学会读图、会读图,在地里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将地理读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总结如下:一、读图的方法1.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有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形态、地理名称、数据、景观等等,而让学生去认识这些东西,就必须使他们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如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正确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每一个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图感平时多让学生多看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图,特别是世界分区地形图。
这样,学生在遇到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图幅所示地区时,基于平时的积累,或根据轮廓、或根据地形、或根据人文地理概况大致能够判断出是世界地理分区中那一区域,做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极大地提高了得分的概率。
二、读图的一般步骤1、看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
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2、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
3、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
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
4、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
地图是地理事物的直接呈现,而材料里面则一般会隐藏着一些解题的信息点。
因此,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
画图和读图是解决交流或分析问题的有效方式,它们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方法。
首先是观察法。
观察法要求把图表分析为其组成部分,了解图表中每个元素所代表的意义,需要仔细观察每个详细情况,总结每个图表的总体含义。
其次是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图表中每一项数据的变化关系,形成直观的比较,并用比较的结果推断图表中数据的联系及含义。
再次是对比法。
对比法通过将图表中各项数据与自身或其他图中数据进行对比或同步比较,从而使图表中各项数据的相互关联,揭示图表本身的数学规律性、形象性等。
最后是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需要多方面、广泛、系统地分析和阐述图表内容,把图表内容总结成最简洁、最有价值的论点。
以上是画图和读图的基本方法,在进行解决交流或分析问题时,这些方法要善用起来,以此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地形图是地图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主要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对于理解地球地形、地势起伏、地貌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形图。
一、地形图的符号解读地形图上的符号是表示地形特征的重要标识,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对于正确理解地形图至关重要。
常见的地形图符号包括山脉、河流、湖泊、道路、铁路、城市等。
通过地图图例或者说明,可以了解每个符号所代表的地形特征,从而准确地解读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等高线分析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是表示地形高度的重要元素,通过等高线的密集程度、间隔距离等信息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高低起伏等情况。
等高线的闭合区域表示山峰或者山谷,等高线的间隔越近表示地形的变化越陡峭,通过分析等高线的走势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上的地形特征。
三、地形图的色彩运用地形图上的色彩也是表示地形特征的重要方式,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特征。
比如绿色表示森林、蓝色表示水域、棕色表示山地等。
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图上的地形分布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形图。
四、地形图的比例尺测量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比例的重要标识,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地图上距离的实际长度。
在读取地形图时,可以根据比例尺的信息来准确测量地图上各个地点之间的距禀,帮助读者更好地规划路线或者了解地理位置关系。
五、地形图的方位标识地形图上的方位标识是表示地图方向的重要指示,通过方位标识可以确定地图的正北方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地形分布情况。
在使用地形图时,要注意方位标识的位置,确保地图的朝向正确,避免产生误解。
六、地形图的综合分析在阅读地形图时,要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技巧,结合符号解读、等高线分析、色彩运用、比例尺测量、方位标识等信息,全面理解地形图上的地形特征。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地形图所表达的地形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地球地形、地势起伏等情况。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地形图是地理学和相关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用于表达地形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城市及道路等。
这类地图不仅能帮助人们了解某一地区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更是户外活动、地质勘探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掌握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将会使我们在野外行走、科学探测和城市规划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一、理解地形图的基本元素在开始阅读地形图之前,首先要了解其基本元素。
一般来说,地形图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符号:地图上用来表示不同地物的图例,包括点、线、面符号,例如山峰用三角形表示,河流用蓝色曲线表示等。
这些符号需参考地图的图例说明。
比例尺:显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通常以数字或分数表示。
例如1:100000表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0厘米(或1千米)。
了解比例尺能够帮助我们计算实际距离。
等高线:表现地面的高程变化,是地形图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反映地势的陡峭程度,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方位:通常情况下,地图上会标注北方指向。
在野外行走时掌握方位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迷失方向。
地物标注:包括城镇、道路、桥梁、公共设施等信息,通常会采用特定符号或文字标识,用于帮助使用者识别和定位。
二、使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征掌握如何解读等高线是有效利用地形图的一项重要能力。
通过观察等高线,我们可以快速获得地形起伏情况的信息。
判断坡度:等高线密集:两个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较小,这样的区域坡度陡峭。
等高线稀疏:两个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较大,说明此处坡度平缓。
识别山峰与山谷:山峰:在地图上通常呈现为由多个等高线环绕而成的小圈,中心点是该山峰最高点。
山谷:常表现为一系列幅度逐渐减小的等高线,在相邻两个高程圈之间往往有较低的点(即谷底)。
判断河流走向:河流流动方向与等高线交叉时是呈现“V”字型,V字顶部指向水源(上游),而V字底部则指向河口(下游)。
三、识别地物与环境特征除了掌握基本元素和等高线知识外,我们还需要通过地图上的符号和标注来理解周边环境和可直接观察到的地物。
中等专业学校203-2024-1教案
教
学内容但实际上是四种不同形状物体的俯视图。
所以,只有把俯视图与主视图联系起来识读,才能判断它的形状。
由此可见,读图时必须将给出的全部视图联系起来,才能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2.明确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1)视图上的每个封闭线框通常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投影。
如图所示的主视图中有四个封闭线框,对照俯视图可知,线框a’、b’、c’分别是六棱柱前三个棱面的投影,线框d’则是前圆柱面的投影。
(2)相邻两线框中有小线框,则表示物体不同位置的两个平面。
(3)视图中的每条图线可能是立体表面具有积聚性的投影。
语文读图读表的基本步骤“读图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有着诸多的优越性。
读图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根本的特点就是教学过程比较直观,将学习内容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十分新奇,也能够跟着教师进行学习。
小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因此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效率就远远低于通过图片获取信息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教学图片,享受读图时代带来的好处,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我们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中的《望庐山瀑布》为例,说明读图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应用的。
一、树直观――形象图片引入,增强直观感受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同学们都喜欢去哪里旅游呢?生1:我喜欢去爬山。
生2:我喜欢去大草原。
生3:我喜欢去大海边。
师:说得都非常棒,刚才听同学们中有人说喜欢去爬山,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爬庐山”,不仅如此,还能够带领同学们去看庐山的瀑布!同学们现在就看大屏幕上面的图片,看看庐山长的是什么样子,再看看庐山的瀑布长的是什么样子。
然后,教师在大屏幕上放映庐山以及庐山瀑布的图片,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都被庐山的美景震撼。
师:同学们在看了庐山的瀑布以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喜欢庐山吗?生1:庐山很漂亮,我还没有去过庐山,放假的时候我一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
生2:庐山比我想象中的高大,我也很喜欢。
师:大自然中处处存在着惊奇,这就需要同学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通过大自然的美景来告诉同学们自然的神奇。
现在同学们先齐声朗诵一下这首古诗。
然后学生开始齐声朗读。
设计思路:在设计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问题和最熟悉的图片入手,学生的思维就能够跟上教师,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大提升,教师和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过程,何乐而不为?二、挖思维――激发学生想象,提升学生思维师:同学们,刚才在朗读古诗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呢?能否理解诗句的意思?生1:什么叫作“紫烟”?什么叫作“银河落九天”?生2:这些诗句的意思不像现代文那么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