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力学-第四章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81
第四章 习题答案4.3有一块宽为a ,高为b 的矩形薄板,其左边及下边受链杆支承,在右边及上边分别受均布压力1q 和2q 作用,见题图4.1,如不计体力,试求薄板的位移。
题图4-1解:1.设置位移函数为123123()()u x A A x A y v y B B x B y =+++⎫⎬=+++⎭(1)因为边界上没有不等于零的已知位移,所以式00,m m m m mmu u A u v v A v =+=+∑∑中的0u 、0v 都取为零,显然,不论式(1)中各系数取何值,它都满足左边及下边的位移边界条件,但不一定能满足应力边界条件,故只能采用瑞兹法求解。
2.计算形变势能。
为简便起见,只取1A 、1B 两个系数。
111111,u A x Au v B y B v ==== (2) 11,0,,0uuvu A B x yyx∂∂∂∂====∂∂∂∂ ()()2222111111112200222(1)2(1)a b E Eab U A B A B dxdy A B A B v v νν=++=++--⎰⎰ (3) 3.确定系数1A 和1B ,求出位移解答。
因为不计体力()0X Y ==,且注意到1m =,式4-14简化为11UXu ds A ∂=∂⎰ (4)11UYv ds B ∂=∂⎰ (5) 对式(4)右端积分时,在薄板的上下边和左边,不是0X =,就是10u =,故积分值为零。
在右边界上有11,,X q u x a ds dy =-===()111bXu ds q ady q ab =-=-⎰⎰ (6)同理,式(5)右端的积分只需在薄板的上边界进行,()1220aYv ds q bdx q ab =-=-⎰⎰ (7)将式(3)、式(6)、式(7)分别代入式(4)、式(5)可解出1A 和1B :()1112222(1)EabA B q ab v ν+=---()1122222(1)EabB A q ab v ν+=--- 121q q A E ν-=-, 211q q B E ν-=- (8) 122111,q q q q u A x x v B y y E Eνν--==-==- (9)4.分析:把式(8)代入几何和物理方程可求出应力分量,不难验证这些应力分量可以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即式(8)所示位移为精确解答。
第二部分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法第四章弹塑性体的本构理论第五章弹塑性体的有限元法第四章弹塑性体的本构理论4-1塑性力学的基本内容和地位塑性力学是有三大部分组成的:1) 塑性本构理论,研究弹塑性体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2) 极限分析,研究刚塑性体的应力变形场,包括滑移线理论和上下限法;3) 安定分析,研究弹塑性体在低周交变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安定性问题。
塑性力学虽然是建立在实验和假设基础之上的,但其理论本身是优美的,甚至能够以公理化的方法来建立整个塑性力学体系。
塑性力学是最简单的材料非线性学科,有很多其它更复杂的学科,如损伤力学、粘塑性力学等,都是借用塑性本构理论体系而发展起来的。
4-2关于材料性质和变形特性的假定材料性质的假定1)材料是连续介质,即材料内部无细观缺陷;2)非粘性的,即在本构关系中,没有时间效应;3)材料具有无限韧性,即具有无限变形的可能,不会出现断裂。
常常根据材料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的σ-ε曲线,将弹塑性材料作以下分类:硬化弹塑性材料理想弹塑性材料弹塑性本构理论研究的是前三种类型的材料,但要注意对于应变软化材料,经典弹塑性理论尚存在不少问题。
变形行为假定 1)应力空间中存在一初始屈服面,当应力点位于屈服面以内时,应力和应变增量的是线性的;只有当应力点达到屈服面时,材料才可能开始出现屈服,即开始产生塑性变形。
因此初始屈服面界定了首次屈服的应力组合,可表示为()00=σf(1)2) 随着塑性变形的产生和积累,屈服面可能在应力空间中发生变化而产生后继屈服面,也称作加载面。
对于硬化材料加载面随着塑性变形的积累将不断扩张,对于理想弹塑性材料加载面就是初始屈服面,它始终保持不变,对于软化材料随着塑性变形的积累加载面将不断收缩。
因此加载面实际上界定了曾经发生过屈服的物质点的弹性范围,当该点的应力位于加载面之内变化时,不会产生新的塑性变形,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的关系是线性的。
只有当应力点再次达到该加载面时,才可能产生新的塑性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