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世界史三次工业革命》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历史《世界史三次工业革命》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世界史三次工业革命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3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的内容是走近世界历史的三次工业革命,划分为若干专题,让学生通过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时间、前提、特点、标志、影响等),对历史事实有初步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时期,展开具体的学习,通过研读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事实,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l(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自行组织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发布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探究和学习的感受。
3(活动中建立合作意识,发展交往交流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
4(了解名人的同时,走近名人,拓展了视野,了解名人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幽默感,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进而再促进、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整合。
主题单元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过程和基本史实,认识三次工业革命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后果,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行必要的积累,学会收集学习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教材、资料、网络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通过主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理解工业革命的巨大作用很深远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对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从中感觉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
2.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专题03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3.
在最后中考试题的讲解中,下次应该加上一些教师自主对这一章节的把握,同时贴近学生的学情而自主命制的试题。
这样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课后补充(学生提问)
对于思维导图的问题,“程度好的”同学明白了,但是很多程度不是十分太扎实的同学就没有跟上,所以提出能够在慢一点讲授思维导图这一问题。
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课下有条件的话,对个别学生集中进行辅导。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完成配套练习册《滚动迁移》相关部分练习题,并对照标准答案,进行修改批注,将不会的问题交给课代表,自习课进行统一解答
【2.板书设计】。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联系: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创造了阶级条件。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机器大生产2.工厂制度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拓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拓展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因素拓展3: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转型的影响3.工厂制度引入中国②表现: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②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拓展4: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拓展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启示①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
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对中国市场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条件。
②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
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正是近代民族企业抓住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及科技革命都为我们振兴民族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机遇。
③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
近代官僚资本的垄断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重大障碍。
当前建立公平、公正的经营投资环境,是推动我国民族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条件。
①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①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②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
④特点: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⑤作用:推动生产技术的提升和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蜕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③影响: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俄国的改革
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6课冷战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部编版:九下历史《期末易混易错14条》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下历史《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部编版:九上历史《期末易错易混归纳》
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超级实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22课)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1-22课)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程标准: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对象:西班牙和葡萄牙(巴西)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
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英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反对西班牙)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时间:1857--1859年力量:士兵(主力),农民、手工业者、王公(领导者)。
英雄:章西女王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一、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目的:向西方学习(方式),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评价:积极意义: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861年。
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四个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评价: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各版本通用)1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56、国共十年内战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8、中国人民解放战争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1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1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1618、世界格局的演变20、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国历史重要事件(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6)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7)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
(8)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9)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沈阳,中国开始局部战抗战。
(10)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13)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14)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15)1945年8—10月,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6)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
初中历史《世界史三次工业革命》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世界史三次工业革命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3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的内容是走近世界历史的三次工业革命,划分为若干专题,让学生通过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时间、前提、特点、标志、影响等),对历史事实有初步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时期,展开具体的学习,通过研读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事实,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l(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自行组织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发布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探究和学习的感受。
3(活动中建立合作意识,发展交往交流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
4(了解名人的同时,走近名人,拓展了视野,了解名人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幽默感,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进而再促进、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整合。
主题单元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过程和基本史实,认识三次工业革命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后果,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行必要的积累,学会收集学习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教材、资料、网络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通过主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理解工业革命的巨大作用很深远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对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从中感觉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
2.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感受和体会科学家的风采和优秀品质,产生仰慕、敬佩之情,进而改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本次综合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多种途径查资料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历史史实,通过阅读、查找等多种渠道了解三次工业革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并在感受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对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的历程,结合自己,主动思考。
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
借助工具书和资料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感受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主题单你心目中的名人形象是怎样的,元问题课文中的这些名人有哪些独特的品质,设计通过对名人经典事迹的学习,你有什么人生感悟,(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专题划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 分专题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 课时)专题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 课时)专题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 课时).......其中,专题 (或专题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需课1课时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提供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特征,在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人龙去发明机器,那些发明和改进机器的人是如何完成这伟大的创举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那些重要后果,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并进行交流展示;每位学生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学习作书面随想。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特征,在当时专题问是什么原因促使人龙去发明机器,那些发明和改进机题设计器的人是如何完成这伟大的创举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那些重要后果,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第一次工业革命主题资源,相关的学习网站,教学课件教材,板书多媒体教室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特征,在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人龙去发明机器,那些发明和改进机器的人是如何完成这伟大的创举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那些重要后果,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收集简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政治前提、理论、标志、新兴部门、扩展、特点、影响1、指名三四位学生在收集的资料作简要介绍。
2、呈现课本中的内容,请学生自由阅读,划出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
说出理由。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评议,了解体会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那些重要后果。
4、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5、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6、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撰写书面小论文: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分析评价学生对收集古代名人的有关资料是否积极、认真;评价要评价学生能否正确阅读课文故事;评价学生是否正确划出点了能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评价学生是否能表达清楚书面小论文。
专题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需课1课时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这堂课学习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与较强的故事性并存。
因此,教师采用以导为主的教学法,读讲义结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取有效信息,并有基地联系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同时采用一些多媒体手段,显示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用电气图像,引起兴趣,或以讲故事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和感性认识以免教学枯燥。
专题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政治前提、理论、标志、新兴部门、题设计扩展、特点、影响分别是,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题资源,相关的学习网站,教学课件教材,板书多媒体教室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1、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收集简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政治前提、理论、标志、新兴部门、扩展、特点、影响2、指名三四位学生在收集的资料作简要介绍。
3、呈现课本中的内容,请学生自由阅读,划出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
说出理由。
4、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评议,了解体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那些重要后果。
5、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分析评价学生对收集古代名人的有关资料是否积极、认真;评价要评价学生能否正确阅读课文故事;评价学生是否正确划出点了能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评价学生是否能表达清楚书面小论文。
专题三第三次工业革命所需课(1课时)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这堂课学习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与较强的故事性并存。
因此,教师采用以导为主的教学法,读讲义结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取有效信息,并有基地联系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同时采用一些多媒体手段,显示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用电气图像,引起兴趣,或以讲故事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和感性认识以免教学枯燥。
1、近代历史上有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标志分别是什么,2、今天我们所享受到的手机、电脑、网络等高科技又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3.通过了解现代计算机的诞生过程,认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通过课本的思考题谈谈对“人机大战”有何看法。
5、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间、概念、代表性技术、新兴部门、专题问特点、影响分别是,题设计6、你知道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与什么事件有关吗,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你对“人机大战”有何看法,7、请搜集有关克隆人问题的争议的相关资料。
(1).通过图片解释克隆技术,认识克隆技术的产生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是生物技术的创新,因此有人认为21世纪将是“生物时代”。
(2).通过学生搜集有关克隆人问题的材料,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
8、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共同影响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第三次工业革命主题资源,相关的学习网站,教学课件教材,板书多媒体教室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1、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收集简要介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政治前提、理论、标志、新兴部门、扩展、特点、影响2、学生简要介绍收集的资料。
3、呈现课本中的内容,请学生自由阅读,划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
说出理由。
4、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评议,了解体会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那些重要后果。
5、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分析评价学生对收集古代名人的有关资料是否积极、认真;评价要评价学生能否正确阅读课文故事;评价学生是否正确划出点了能体现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评价学生是否能表达清楚书面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