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7.13 KB
- 文档页数:4
了解递归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是一种具有很强表达能力和建模能力的深度学习模型,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递归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包括语言模型、机器翻译、情感分析等方面。
一、什么是递归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是一种特殊结构的神经网络,能够充分考虑时间序列上的信息,对序列中的上下文关系进行建模。
递归神经网络不同于传统的前馈神经网络,它在处理序列数据时能够将当前时间步输出作为下一个时间步的输入,因此能够适应变长序列的处理需求。
递归神经网络具有记忆性,能够记录下历史信息,比如循环神经网络RNN就是一种递归神经网络的典型表现形式。
二、递归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一)语言模型语言模型是NLP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它的任务是预测一个给定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和语境环境。
语言模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上下文依赖。
递归神经网络可以天然地处理这种上下文依赖关系,因此在语言模型任务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传统的n-gram语言模型而言,它的假设是当前单词只与之前的n-1个单词有关,对于长距离的上下文表示能力很弱。
而递归神经网络没有这个限制,可以考虑整个序列信息,通过对序列信息的处理,使模型能够更好地学习到上下文依赖。
(二)机器翻译机器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其任务是将一种语言自动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传统的机器翻译模型采用统计机器学习方法,输出翻译结果的质量不稳定,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工特性提取。
递归神经网络被广泛用于机器翻译中,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语句的建模,进行序列到序列的学习,可以实现端到端的翻译。
著名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有seq2seq模型,其使用了编码器和解码器的结构,分别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序列编码为定长的向量,然后通过解码器生成目标语言的序列。
递归神经网络结合Attention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翻译质量。
网络稳定性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企业的业务运营,还是个人的日常娱乐和学习,都高度依赖稳定的网络连接。
然而,网络稳定性问题却时常困扰着我们,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服务中断以及用户体验不佳等诸多问题。
因此,对网络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稳定性的概念和重要性(一)网络稳定性的定义网络稳定性指的是网络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正常运行,能够持续、可靠地提供服务,并且在面临各种内部和外部干扰时,仍能保持性能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二)网络稳定性的重要性1、对于企业来说,稳定的网络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关键。
例如,金融机构的在线交易系统、电商平台的订单处理等,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对于个人用户,网络稳定性影响着在线学习、娱乐、社交等活动的体验。
频繁的网络中断或卡顿会让人感到沮丧和不满。
三、影响网络稳定性的因素(一)硬件设备1、网络设备老化或故障,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可能导致数据包丢失、延迟增加。
2、服务器性能不足,无法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二)网络拓扑结构不合理的网络拓扑设计可能导致数据传输路径过长、节点过多,从而增加了网络延迟和故障的概率。
(三)网络带宽有限的带宽资源在面对高并发流量时,容易出现拥塞,导致网络速度下降甚至中断。
(四)软件和系统1、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程序的漏洞和错误可能引发网络故障。
2、网络协议的不兼容或配置错误也会影响网络的稳定性。
(五)外部环境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损坏网络基础设施。
2、电磁干扰、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六)人为因素1、错误的操作,如误删配置文件、插拔网线等。
2、网络攻击,如 DDoS 攻击,会使网络瘫痪。
四、网络稳定性的评估指标(一)可用性指网络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二)延迟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所经历的时间。
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一种重要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探讨递归神经网络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时间序列分析。
一、递归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递归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机器翻译为例,递归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处理语言句子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此外,递归神经网络还可以用于情感分析、文本生成等任务。
通过学习语句的上下文信息,递归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理解语义和语法结构,从而提高文本处理的效果。
二、递归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虽然递归神经网络主要用于处理序列数据,但是在图像识别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递归神经网络可以将图像划分为一系列的局部区域,并通过递归循环将这些局部区域进行组合和处理,最终得到整个图像的特征表示。
这种方法使得递归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捕捉图像中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结构,并且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任务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递归神经网络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时间序列数据广泛存在于金融、气象、交通等领域,递归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处理这类数据。
递归神经网络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递归计算,可以捕捉前后时间点的相关性,并且具有记忆能力,可以有效地预测未来的趋势。
因此,递归神经网络在时间序列预测、异常检测等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综上所述,递归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论是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还是时间序列分析中,递归神经网络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递归神经网络通过建立递归连接,能够更好地处理序列数据,捕捉数据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并且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递归神经网络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神经元网络的稳定性分析神经元网络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已经逐渐掌握了大量生物神经元网络的特性和运作机制。
神经元的连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这是神经元网络能够长时间保存信息的基础。
然而,由于生物神经元网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研究其稳定性仍然存在困难。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元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1. 神经元网络的模型神经元网络是由神经元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接构成的。
神经元节点是生物体内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其内部由细胞膜、胞质和核等构成。
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则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在神经元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信号传递以及连接的形式均对网络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2. 神经元网络的稳定性分析是指在一定的输入和自身参数下,网络的响应是否会收敛到一定的状态。
通常情况下,稳定性的分析可以通过计算神经元网络的特征值或计算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来实现。
此外,还可以使用神经元网络的仿真模拟来分析其稳定性。
3. 神经元网络的稳定性机制神经元网络的稳定性机制主要包括同步、决策和适应性。
同步机制是指网络中的神经元具有相似的行为,从而使得整个网络产生同步现象。
决策机制是指网络中的神经元会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决策。
适应性机制是指网络中的神经元在不同的环境和刺激下会进行适应性调节。
4. 神经元网络稳定性分析的应用神经元网络稳定性分析是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众多领域的重要应用研究方向。
其中,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神经元网络的模拟和仿真,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则主要关注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智能系统和算法。
在工程学领域,神经元网络稳定性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电力系统、交通系统等领域。
总结:神经元网络是生物体内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其稳定性分析是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众多领域的重要应用研究方向。
神经元网络的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模型构建、参数计算、信号仿真等重要环节。
除此之外,神经元网络稳定性机制还包括同步机制、决策机制和适应性机制等方面。
几类分布参数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及其同步几类分布参数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及其同步近年来,神经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作为一种黑盒模型,神经网络通过模拟人类的神经元工作原理来实现各种智能化任务。
然而,随着神经网络的规模不断增大,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神经网络的稳定性问题,特别是在分布参数神经网络中的同步问题。
本文将讨论几类分布参数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及其同步。
首先,我们介绍一类常见的分布参数神经网络模型——Hopfield网络。
Hopfield网络是一种经典的反馈神经网络模型,广泛应用于模式分类、优化问题和模型储存等领域。
它的神经元之间通过连接权值进行信息传递,并通过非线性函数进行处理。
Hopfield网络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导致模型的收敛性降低。
为了提高Hopfield网络的稳定性并实现全局最优解,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法,如引入噪声、增加忘记因子等。
接下来,我们讨论另一类分布参数神经网络模型——双向联想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Associative Memory,BAM)。
BAM网络是一种能够实现单向和双向关联记忆的神经网络模型。
它的输入和输出之间通过权重矩阵建立连接,并通过非线性函数进行处理。
BAM网络的稳定性问题主要体现在记忆容量和记忆鲁棒性方面。
为了提高BAM网络的稳定性,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如增加重构误差阈值、引入自适应学习率等。
除了Hopfield网络和BAM网络,分布参数神经网络还包括了Kohonen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elf-OrganizingFeature Map,SOFM)和玻尔兹曼机(Boltzmann Machine,BM)等模型。
SOFM网络能够自主学习输入数据的拓扑结构,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然而,SOFM网络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稳定性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方法。
BM网络是一种能够模拟统计学习和随机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建模能力。
《神经网络的稳定性研究》论文
神经网络的稳定性研究
近年来,神经网络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分类和计算机视觉等方面。
然而,这项技术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稳定性问题。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行为保持不变的能力,是神经网络程序中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网络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提出稳定性研究的概念,并从网络结构、激活函数和学习算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首先,从网络结构的角度分析神经网络的稳定性,涉及的内容包括突触的强度、神经元联接的密度和网络结构的复杂度等。
通过仔细控制上述参数,可以改善网络的稳定性。
其次,从激活函数的角度分析神经网络的稳定性,涉及的内容包括激活函数类型、激活函数参数和激活函数的可拓展性等。
选择合适的激活函数能够有效地降低网络的不稳定性,而灵活的激活函数能够有效地扩展神经网络的空间。
最后,从学习算法的角度分析神经网络的稳定性,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算法的优化策略、学习算法的正则化和学习算法的泛化能力等。
通过改进优化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采用一定的正则化策略可以降低神经网络模型的复杂性,减少过拟合现象,进而提升网络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神经网络稳定性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网络结构、激活函数和学习算法三个方面。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仔细控制上述参数,有效地改进神经网络的稳定性,为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商业应用奠定基础。
算法的稳定性分析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一、稳定性分析的概念及意义稳定性是指对于相同的输入数据,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是否稳定不变。
在算法中,稳定性指的是对于同样的输入数据,算法在不同条件下执行出来的结果是否相同。
算法的稳定性分析是为了保证算法能够稳定地运行,避免数据异常情况下因算法的不稳定性导致的程序异常或不可预料的结果。
稳定性分析能够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降低程序出错的概率,有助于程序的维护和升级。
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稳定性分析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1. 稳定性测试通过对算法进行输入相同的多次测试,观察输出结果是否稳定。
若结果一致,则说明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 算法设计在算法设计时,考虑稳定性要求。
例如,在排序算法中,如果两个元素的值相等,是否需要按照原有的顺序排列?3. 算法证明通过理论推导或数学证明,证明算法在输入相同的情况下,输出结果是稳定不变的。
三、稳定性在生产中的应用稳定性对于算法在生产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个案例:1. 排序算法在订单处理系统中,订单需要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排序,比如按照订单时间或订单金额等。
如果排序算法不稳定,可能会导致一些顾客的订单排在不合理的位置,造成顾客不满或商品无法及时送达等问题。
2. 机器学习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训练模型的数据集往往非常大。
如果算法不稳定,可能会导致模型产生误差,从而影响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3. 图像处理算法图像处理算法需要对图像进行复杂的计算,一些输入数据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图像处理结果出现巨大的差异。
如果算法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图像处理结果出现异常,影响到图像的质量。
四、结论稳定性分析是算法设计和优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具备良好的稳定性,算法才能在真实场景中稳定的运行,有效提升系统性能。
同时,在生产中,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合理选择稳定性更好的算法。
神经网络中的稳定性分析与鲁棒性改善近年来,神经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为了许多任务的首选模型。
然而,与其广泛应用相伴随的是神经网络的不稳定性和对扰动的敏感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们开始关注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和鲁棒性改善。
首先,我们来探讨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神经网络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系统,其稳定性分析是指在输入扰动下,网络输出的变化情况。
稳定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对于不同输入的响应程度,进而评估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稳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鲁棒性。
鲁棒性指的是网络对于输入扰动的抵抗能力。
在现实应用中,网络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噪声和干扰,鲁棒性的提高可以使网络更加稳定和可靠。
因此,研究人员们开始探索如何通过改进网络结构和训练方法来提高网络的鲁棒性。
一种常见的改进方法是引入正则化技术。
正则化技术可以通过约束网络的参数范围或者增加额外的惩罚项来减少过拟合现象,从而提高网络的鲁棒性。
例如,L1和L2正则化可以通过对网络参数进行稀疏化,减少不必要的特征,从而提高网络对于输入扰动的鲁棒性。
另一种改进方法是增加数据的多样性。
通过引入更多的训练样本或者进行数据增强,可以使网络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输入扰动。
数据增强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旋转、平移、缩放等操作来生成更多的样本,从而提高网络的鲁棒性。
此外,生成对抗网络(GAN)也可以用于数据增强,通过生成具有扰动的样本来训练网络,提高鲁棒性。
除了改进网络结构和训练方法,还可以通过集成学习来提高网络的鲁棒性。
集成学习通过组合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减少单个模型的误差,提高整体的鲁棒性。
例如,通过投票或者加权平均的方式,将多个网络的预测结果融合起来,可以减少由于单个网络的错误而引起的误判。
此外,对于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和鲁棒性改善,还可以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
例如,通过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可以推导出网络的稳定性条件和鲁棒性界限,从而指导网络设计和训练。
神经网络中的递归神经网络简介与应用神经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今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话题,它以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而在神经网络的众多变种中,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而备受关注。
递归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循环连接的神经网络,它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接收到前一时刻的输出作为输入。
这种循环连接使得递归神经网络能够对序列数据进行处理,如自然语言、时间序列等。
与传统的前馈神经网络相比,递归神经网络具有记忆能力,可以通过记忆之前的信息来影响当前的输出,从而更好地捕捉到序列数据中的时序关系。
递归神经网络的结构简单明了,循环连接使得信息可以在网络中传递,每个节点都可以接收到前一时刻的输出作为输入,同时也可以将当前时刻的输出传递给下一时刻。
这种结构使得递归神经网络能够处理任意长度的序列数据,而不受输入维度的限制。
递归神经网络的隐藏层可以看作是一个内部状态,它可以储存之前的信息,并在当前时刻进行更新。
这种内部状态的存在使得递归神经网络能够对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并且能够对长期依赖关系进行学习。
递归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神经网络无法处理变长的文本序列,而递归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循环连接来处理不同长度的句子。
递归神经网络在机器翻译、情感分析、文本生成等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对序列数据的建模,递归神经网络能够捕捉到句子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从而提高了自然语言处理的效果。
除了自然语言处理,递归神经网络还在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图像处理中,递归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循环连接来处理图像的不同区域,从而实现对图像的分割和识别。
在语音识别中,递归神经网络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建模,从而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
尽管递归神经网络在序列数据处理中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循环连接的存在,递归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的问题。
动力学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及其稳定性研究李立平;韩兵欣【摘要】Since the static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has the complicated network structure while reflecting on the system dy?namic behavior,and can′t reflect on the system dynamic performance better,a new dynamics neural network model composed of the neuron with adjustable feedback coefficient and integrator is proposed. The new neural network can better reflect on the system dynamic performance than the previous dynamic network(recursion network)or the network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it, has simpler network structure and faster training process to make the system run better. The gradient descent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weight adjustment algorithm of the network.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of the new dynamics neural network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Lyapunov stability criteria. The study of the network provides a better model structure and theory algorithm for re?flecting on the system dynamics behavior,and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ural network.%针对静态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在反映系统动态行为时网络结构复杂、不能很好地反映系统动态性能的缺点,提出一种由带有积分器和可调反馈系数的神经元构成的新型动力学神经网络模型。
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稳定性的几种定义一、系统研究系统的稳定性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系统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中,人们把能加工、变换数字信号的实体称作系统。
由于处理数字信号的系统是在指定的时刻或时序对信号进行加工运算,所以这种系统被看作是离散时间的,也可以用基于时间的语言、表格、公式、波形等四种方法来描述。
从抽象的意义来说,系统和信号都可以看作是序列。
但是,系统是加工信号的机构,这点与信号是不同的。
人们研究系统还要设计系统,利用系统加工信号、服务人类,系统还需要其它方法进一步描述。
描述系统的方法还有符号、单位脉冲响应、差分方程和图形。
中国学者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二、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系统,若对任意的有界输入,其零状态响应也是有界的,则称该系统是有界输入有界输出(Bound Input Bound Output------ BIBO)稳定的系统,简称为稳定系统。
即,若系统对所有的激励|f(·)|≤Mf ,其零状态响应|yzs(·)|≤My(M为有限常数),则称该系统稳定。
三、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连续系统:时间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变量都具有连续变化形式的系统。
系统的激励和响应均为连续信号。
离散系统:当系统各个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能用连续函数描述时,而只在离散的瞬间给出数值,这种系统称为离散系统。
系统的激励和响应均为离散信号。
四、因果系统因果系统 (causal system) 是指当且仅当输入信号激励系统时,才会出现输出(响应)的系统。
也就是说,因果系统的(响应)不会出现在输入信号激励系统的以前时刻。
即输入的响应不可能在此输入到达的时刻之前出现的系统;也就是说系统的输出仅与当前与过去的输入有关,而与将来的输入无关的系统。
判定方法对于连续时间系统:t=t1的输出y(t1)只取决于t≤t1的输入x(t≤t1)时,则此系统为因果系统。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稳定性与可解释性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已经在诸多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尽管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处理复杂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其稳定性和可解释性仍然是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稳定性和可解释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一、稳定性问题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样本效率和训练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1.1 样本效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然而,训练数据的获取往往需要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反馈,例如在机器人控制任务中,需要通过实际的物理环境与机器人的交互来获得训练数据。
这导致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训练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为了解决样本效率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例如,在模型训练中引入了模型预测或者模型辅助的方法,利用模型来预测环境的状态和奖励,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决策。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模型的算法,例如基于模型的价值迭代(model-based value iteration)算法,通过使用环境模型来减少真实交互的次数,从而提高样本效率。
1.2 训练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训练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样本间的差异性和优化过程的不稳定性。
首先,深度强化学习算法通常需要处理大规模的训练数据,这导致了样本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这种差异性会导致算法对特定任务的表现不一致,即算法的稳定性较差。
为了提高稳定性,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引入经验回放(experience replay)机制,即将之前观察到的状态和动作保存起来,并在训练时从中随机采样。
这样可以减少样本间的差异性,提高算法的稳定性。
其次,优化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也是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一个挑战。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通常使用梯度下降方法进行优化,而深度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特性导致了优化过程中存在局部最优解和梯度消失等问题。
理解神经网络中的递归神经网络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神经网络成为了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神经网络中,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它具有记忆性,能够处理序列数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递归神经网络的原理和应用。
一、递归神经网络的原理递归神经网络是一种循环结构的神经网络,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当前时刻的输出作为下一时刻的输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记忆。
递归神经网络可以看作是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建模,它能够捕捉到数据中的时序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序列数据。
递归神经网络由多个时间步组成,每个时间步都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在每个时间步,递归神经网络会根据当前的输入和上一时刻的输出,计算出当前时刻的输出。
这种循环的结构使得递归神经网络能够对序列数据进行连续的处理,而不是独立地处理每个时间步的输入。
递归神经网络的核心是隐藏层的记忆单元,也称为循环单元(Recurrent Unit)。
循环单元可以保存上一时刻的输出,并将其作为当前时刻的输入之一。
这种记忆机制使得递归神经网络能够对序列数据进行长期的依赖建模,从而更好地捕捉到序列中的时序关系。
二、递归神经网络的应用递归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递归神经网络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应用。
1. 自然语言处理在自然语言处理中,递归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于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任务。
递归神经网络能够对文本序列进行建模,从而捕捉到文本中的语义和上下文信息。
通过训练递归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文本的自动分类、情感分析等任务。
2. 语音识别递归神经网络在语音识别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语音信号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训练递归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语音信号的建模和识别。
递归神经网络能够捕捉到语音信号中的时序关系,从而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3. 机器翻译递归神经网络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文章编号:1003-1251(2007)02-0001-04连续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陈 钢1,王占山2(1.沈阳理工大学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8;2.沈阳理工大学)摘 要:基于压缩映射原理,针对连续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研究了其平衡点全局稳定性问题,给出了平衡点稳定的充分判据.该判据不要求网络互连矩阵的对称性,改进了现有一些文献中的结果,且具有易于验证的特点.通过两个注释和一个仿真例子证明了所得结果的有效性.关键词:递归神经网络;平衡点;压缩映射原理;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An Analysis on t he Stabilityof Conti n uous ti m e Recursive Neural Net worksCHEN G ang ,WANG Zhan shan(Shenyang L i gong Un ivers i ty ,Shenyang 110168,C h i na)A bstract :U si n g the co m pression m app i n g theore m,a sufficient conditi o n is g i v en for theg lobal asy m ptotic stab ility of a conti n uous ti m e recursive neural net w ork .The ne w conditi o ns do not requ ire the sy mm etry o f the i n terconnection m atri x o f the recursive neura l net w or ks ,and the activati o n f u ncti o n m ay be unbounded .The obtained suffic i e nt conditi o ns are less conservati v e than so m e prev i o us w orks ,and are easy to check .The effectiveness o f the ob ta i n ed results is de m onstrated by t w o re m arks and a si m ulation exa m p le .K ey words :recursive neural net w orks ;equ ili b ri u m poin;t co m pression m app i n g pri n c i p le ;stab ility收稿日期:2006-11-20作者简介:陈钢(1968 ),男,内蒙通辽人,讲师递归神经网络在优化和联想记忆等领域已经取得广泛成功应用[1].众所周知,递归神经网络的工程应用主要依赖于网络的动态行为.这样,关于递归神经网络稳定性的研究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1~10].目前神经网络稳定性研究所得到的稳定判据主要具有如下特征:激励函数是有界的[7],利用M 矩阵特性[4,6],及计算互联矩阵的各种范数或测度等[11].然而,在某些工程应用中常常要求神经网络的激励函数是无界的,且进一步降低神经网络稳定条件的保守性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2].所以,研究递归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献[1]利用矩阵范数的概念得到了神经网络稳定性的充分条件,而文献[2~11]分别基于矩阵测度、M 矩阵等方法得到了神经网络稳定性的充分条件.本文研究连续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的稳定性问题.基于压缩映射原理,我们将给出保证神经网络平衡点存在性、唯一性和渐近稳定性的充分判据.2007年4月沈阳理工大学学报V ol.26N o.2第26卷第2期TRANSACT I O NS OF S H ENYANG L I G ONG UN I V ERSI TYAp r .271 问题描述考虑如下连续时间递归神经网络模型x i(t)=-a i x i(t)+s i+nj=1w ij y(t)(1) y i(t)=g i(x i(t))(2)其中,x i(t)表示神经元状态,y i(t)表示神经元的输出,a i>0,w ij表示神经元互联权系数,W= (w ij)n!n可能是非对称的.s i表示外部常值输入,激励函数满足g i(x i(t))∀C1,x i(t)=g-1i(y i)=f i (y i(t)),即g i是可逆的且满足0#m i#g i(g i(t))#m i,0#1M i#f∃i(x i(t))#1m i,i=1,%,n.(3)显然,系统(1)等价于f∃i(y i(t))y i(t)=-a i f i(y i(t))+s i+nj=1w ij y i(t)(4)系统(4)的平衡点是下列非线性代数方程的解-a i f i(y i(t))+s i+nj=1w ij y i(t)=0(5)式(5)写成向量形式为-Af(y)+S+Wy=0(6)其中,A=diag(a1,%,a n),S=(s1,%,s n)T,f(y) =(f1(y1),%,f n(y n))T.这样,研究系统(1)的平衡点x*=(x*1 % x*n)T的稳定性问题等价于研究系统(4)的平衡点y*=(y*1 % y*n)T的稳定性问题.假设1. (w ii-a i/M i)<0,i=1,%,n(7) 2 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定理1. 如果存在两个常数h&0和k使得下面的不等式成立w ii-a i/M i-hk-|k|+nj=1j&i|w ij|<0(8)则系统(4)具有唯一平衡点,其中,hk<m in(w ii-a im i),i=1,%,n.证明:令,F(t,y)=-Af(y)+S+Wy(9)则Fy=F iy i n!n=W-A diag(f∃1(y1)%f∃n(y n))(10)对于函数 ∀C([a,b]);R n),定义如下映射H∋ (h -1kF(t, )(11)根据中值定理可知,存在常数 ∀[ 1, 2]使下式成立,)(H 1)(t)-(H 2)(t))=)h 1(t)-h 2 (t)-1k(F(t, 1(t))-F(t, 2(t))))=)h 1(t)-h 2(t)-1kFy(t, )( 1(t)- 2(t)))#)h I-1kFy(t, )))( 1(t)- 2(t)))(12)其中,I为适维单位矩阵,且F iv i(t, )=w ii-a i f∃i( )i=jw ij i&j(13)如果我们能够证明)h I-1kFy(t, ))=<1,则)H(1)(t)-(H2)(t))#)(1(t)-2 (t)))(14)意味着H在C([a,b]);R n)上是一个压缩映射.现在证明H是一个压缩映射.考虑1-范数,即) *)=)*)1,则对于j&i,)h I-1kFy(t, ))=m ax1#i#nh-1k(w ii-a i f∃i( )+w ij)#m ax1#i#n1|k||hk-w ii+a i f∃i( )|+|w ij|(15)因为假设1成立,则w ii-a i/m i#w ii-a i f∃i( )#w ii-a i/M i<0(16)选择hk<w ii-a i/m i<0(17)则hk-w ii+a i/M i#hk-w ii+a i f∃i( )#hk-w ii+a i/m i<0(18))h I-1kFy(t, ))∗2∗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07年#m ax1#i#n1|k|w ii-a i/M i-hk+nj=1j&i|w ij|=!(19)显然>0.如果不等式(8)成立,则H在C([a, b]);R n)上是一个压缩映射.这样,存在唯一的固定点 *∀C([a,b]);R n)满足H = *.因为a 和b是任意的,则式(6)具有唯一解y*,进而系统(4)具有唯一平衡点.注释1. 如果取h>0(此时k<0),则我们可以进一步简化条件(8),即w ii-a i/M i+nj=1j&i|w ij|<|k|+hk=(h-1)k(20)在(20)中如果令h=1,则得到文献[2]中的主要结果,即w ii-a i/M i+nj=1j&i|w ij|<0(21)此外,如果h>1,式(8)变为w ii-a i/M i+nj=1j&i|w ij|<|k|+hk=(h-1)k<0(22)这样,当h+1时,条件(8)等价为文献[2]中的主要结果,同时也不需要假设1这一条件,因为不等式w ii-a i/M i+nj=1j&i|w ij|<0隐含了假设1的条件.注释2. 如果取0<h<1,则式(8)变为w ii-a i/M i+nj=1j&i|w ij|<|k|+hk=(h-1)k>0(23)这样,在假设1的条件1,式(23)降低了文献[2]中结果的保守性.注释3. 在定理1中,条件(8)意味着互连矩阵不必是对称的,进而取消了互连矩阵必须为对称的限制.3 平衡点的稳定性令y*=(y*1 % y*n)T为系统(4)的一个平衡点,则式(4)变成f∃i(y i(t))d(y i(t)-y*i)d t=-a i(f i(y i(t))-f i(y*i))+nj=1w ij(y i(t)-y*i)(24)定理2. 如果条件(8)成立,则系统(4)的平衡点y*是全局渐近稳定的.证明: 构造如下Lyapunov函数V(y)=ni=1,y i y*if∃i(y i)-(hk+|k|)(w ii+nj=1j&i|w ij|-a im i)d y i(25)下面,为书写方便考虑,将nj=1i&j|w ij|简写为|w ij|.因为f∃i(y i)-(hk+|k|)(w ii+|w ij|-a im i)&0,当)y)(−时,V(y)(−.沿着系统(24)的轨迹求V(y)的D i n i导数得D+V(y)=ni=1(f∃i(y i(t))d y id t-(hk+|k|)(w ii+|w ij|-a im i)d y id t)sgn(y i-y*i)=ni=1((w ii+w ij-a i f∃i( i)-(hk+|k|)(w ii+|w ij|-a im i)(w ii+w ij-a i f∃i( i)sgn(y i-y*i)#ni=1((w ii+w ij-a i f∃i( i))|y i-y*i|-ni=1(hk+|k|)(w ii+|w ij|-a im i)(w ii+w ij-a i f∃i( i)|(y i-y*i)|(26)其中f i(y i(t))-f i(y*i(t))=f∃i( i(t))(y i(t)-y*i).因为ni=1(hk+|k|)(w ii+|w ij|-a im i)(w ii+|w ij|-a i f∃i( i)>ni=1(hk+|k|)(w ii+|w ij|-a im i)(w ii+|w ij|-a im i)>nj=1(hk+|k|)(27)则∗3∗第2期 陈 钢等:连续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D+V(y)#ni=1((w ii+w ij-(hk+|k|)-a i/M i)|y i-y*i|-mi=1(a i/M i-a i f∃i( i))|(y i-y*i)|<ni=1((w ii+w ij-(hk+|k|)-a i/M i)|y i-y*i|)<0(28)这样,定理2证毕.4 数值例子考虑系统(1),其中y=x,s i=0,M i=a i=1=m i,W=0.580-5,i=1,2.显然本例中的激励函数y=x是无界的.根据线性系统理论,因为矩阵A +W的特征值为{-0 5,-6},则x=0是系统(1)的唯一渐近稳定平衡点.因为∀m ax(W+W T2)=2 6>1,则文献[10]的结果不能判定该例的稳定性.同时w22+2i=1i&j|w i2|-a2M2=2>0,则文献[2]的结果也不成立.因为w ii<a iM i=1,显然本文的假设1成立,对于任意的h∀(0,1),如果取hk=-8,条件(8)成立,即定理1和定理2均成立.这样,所考虑的神经网络具有唯一平衡点,且该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5 结束语根据压缩映射原理,研究了连续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的平衡点稳定性问题,建立了保证平衡点存在性、唯一性和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充分条件.与现有文献中的结果相比,本文所得结果具有较小的保守性,且改进了一些文献中的结果.数值仿真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有效性.如何得到平衡点稳定性的充要条件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M i ch elA N,L i u D R.Quali tative Analys i s and Syn thes i s ofRecurren tN euralNet work s[M].New York:M arcelD ekk er,2002.[2]Guan Z H,Chen G R,Q i n Y.On equili bri um,stab ilit y and i nstab ility of HNN[J].I EEE T ran s acti ons on Neural Net works,2000,11(2):534 540.[3]M ic h elA N,W ang K,L i u D R,et a.l Quali tative li m i tations i ncurred i n i m p l e m en tati on s of recurren t neuralnet w ork s[J].I EEEC ontrol Syst e m sM agaz i ne,1995,15(1):52 65.[4]H u S Q,W ang J.G l ob al stab ility of a class conti nuous ti m e recurren t neu ral net w ork s[J].I EEE T ran s acti ons on C ircu its and Sys t e m s I:Funda m en t al Theory and App lications,2002,49(9):1334 1347.[5]Zhang Y,H eng P A,Fu A daW C.E sti m ate of exponen tial convergence rate and exponen ti al stab ility for neu ral net w orks[J].IEEE T ransacti on s on Neural N et w ork s,1999,10(6):1487 1493.[6]Zhang J Y.G lobal stab ilit y analys i s i n H op fiel d neural net works[J].App lied M athe m atics Letters,2003,16(4):925 931. [7]L i ao X X,M ao X R,W ang J,et. a.l A l gebra i c cond icti on s ofstab ility f orH opfi el d neural net w orks[J].Sci en ce i n Ch i na(Se ries F):Infor m ati on Sciences,2004,47(1):113 125.[8]SreeH ariRao V,Phan eendra B.G l obal dyn a m ics of b i d irecti onal ass oci ati vem e m ory n eural net w orks i nvo l vi ng trans m issi on de l ays and d ead zones[J].N euralN et w ork s,1999,12(3):455 465.[9]Gop al sa m y K,H e X.Delay i ndepend ent st ab ilit y i n b idirecti on alass oci ative m e m ory net work s[J].I EEE T ransacti on s on Neural Net works,1994,5(6):998 1002.[10]Yang H,D ill on T S.Exponen tial s t ab ili ty and oscillati on ofH opfi el d graded res ponse neu ral net w orks[J].IEEE Transacti onson Neu ralN et w or k s,1994,5(5):719 729.[11]Lu H T.On stab ility of non li near con ti nuous ti m e neu ral netw ork s w i th del ays[J].N eural N et w ork s,2000,13(8):1135 1143.∗4∗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