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 生活中的数学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上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用题写出20道1、修路队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已经修好了300米,剩下的要在6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2、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王叔叔每天坚持跑2圈半。
他每天跑多少米?3、小丽走一步长约5分米,她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540步,算一算,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4、兰兰身高134厘米,东东比兰兰高5厘米。
东东身高是多少厘米?5、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经体检身体的有387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6、图书室借出456本图书,还剩207本,现在又还回285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7、红领巾小学买来皮球380个,足球70个,课外活动时借出去423个,现在学校还剩多少个球?8、三(2)班捐赠图书400本后还剩273本,现在又买来125本,现在三(2)班有图书多少本?9、冬冬想买一辆310元的滑板车,已经攒了200元。
如果他每月攒30元,再攒几个月就够了?10、东方红小学的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赠900本书,其中故事书326本,科技书475本,其余的是连环画。
连环画有多少本?1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多少厘米?12、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13、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
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14、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15、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16、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
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17、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运,一次最多能运几头小象?18、红旗连锁店原有瓶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瓶干?19、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20、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本。
三年级关于生活中的数学日记三年级的学生们在写日记的时候会将数学中学习的内容放进去吗?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三年级关于生活中的数学日记,欢迎您的阅读!三年级关于生活中的数学日记(一)今天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
题目是:“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约了约1300万元了。
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约1万几千元钱了,那么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
突然我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为我想了想:如果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了1滴水,那么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260000000克=260吨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么260吨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
我去问我爸爸:“1吨水能够发多少度的电?”爸爸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
”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可以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竟然可以发挥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节约所有的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我们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再浪费了。
三年级关于生活中的数学日记(二)今天,我在做数学家庭作业时遇到一道难题:甲乙丙三个班一共有161人,甲班比乙班多2人,丙班比乙班少6人,乙班有多少人?刚一看就傻眼了,题目中只告诉了我三个班的总人数和三个班人数的关系,用三个班的总人数除以三个班除不了,我越想越糊涂了,于是我只好向妈妈发出了求救信号:“妈妈快来,我遇到难题了。
”妈妈听到了我的喊声,忙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走了过来。
三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小数
在三年级数学中,学生开始接触到小数。
小数是一种表达方式,它用来表示分数或整数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小数随处可见,下面是一些例子:
1. 购物: 在商店里,物品的价格经常用小数来表示。
比如,一个物品售价为$美元,这表示该物品的价格是3美元加上99美分。
2. 长度: 在测量长度时,我们经常使用小数。
比如,一个人的身高是米,这表示身高是1米75厘米。
3. 重量: 在称重时,我们也会使用小数。
比如,一个物体的重量是千克,这表示它的重量是12千克500克。
4. 温度: 在表示温度时,小数也很有用。
比如,温度是摄氏度,这表示温度是27度加上80%。
5. 时间: 在时间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小数。
比如,一节课时长45分钟,这可以表示为45分。
这些例子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小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
学习小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生活中的数学三年级
数学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购物、做饭还是出行,都会涉及到数学的运算和应用。
而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数学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学习加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以及时间、长度、重量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购物时,孩子们会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计算物品的价格和找零的钱。
比如,如果一件衣服的价格是25元,孩子们需要用50元去购买,他们就会学会用50减去25得到剩下的钱。
而在做饭时,孩子们会学会用分数来计量食材的用量,比如一杯水等于1/2升,两杯水等于1升。
在出行时,孩子们会学会用时间来计算行程的长度,比如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以及用速度和时间来计算距离。
这些都是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除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孩子们还会学习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用图表和图形来表示数据,用尺子和秤来测量长度和重量等。
这些都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通过数学的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总的来说,生活中的数学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数学的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数学,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三年级25~50字妈妈先拿了一个大白菜:1元、面条6元、手工馒头2元、糕点4元、沙琪玛2元、面粉33元、琵琶腿10元。
最后妈妈说你算算多少钱?我算算一共58元。
生活中的数学还真能派上用场。
姑姑给我和妹妹一人买了一个精美水杯,一个水杯30。
52元,2个水杯就是30。
52x2=61。
04元。
姑姑问:“那如果买5个水杯,那应该付多少钱?”30。
52x5=152。
60元。
当然152。
60的0也可以去掉,因为是在小数的末尾。
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很多数学问题,都得然我们去认*思考。
上学前班时,妈妈给我十元钱让我去买3瓶黑加伦,到了商店我给阿姨说:“拿3瓶黑加伦。
”阿姨问我:“小朋友,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我说:”要花9元钱。
“”你怎么知道的呢?“阿姨说。
我说:”一瓶黑加伦3元钱,我要买3瓶就是用一瓶黑加伦的价钱x我买3瓶的数量=一共要花多少钱的总价。
“阿姨说:”嗯,对了,给你。
“今天,我们学校卖书。
刚下课,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
我选中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谜》,我带了11元,这本书6元,要找回几元呢?我用数学老师教的减法,算了算,11减去6等于5,还剩5元呢,还可以再买一本书。
下午,我又买了一本书,也是6元,我用数学老师教的加法算了算,6加上6等于12,今天我一共花去了12元。
今天妈妈带我去雅客,我点了一份套餐共30元,妈妈点了2份烤翅10元,妈妈叫我算算一共要付多少元钱?我很快30+10=40(元)。
妈妈说你真棒算对了。
接着妈妈付钱的时候给了阿姨100元,收钱的阿姨就问我,小朋友,你再算算我应找给你妈妈多少钱呢?我说100——40=60(元),阿姨夸我真聪明。
哈哈,没想到买东西还能做数学题呢。
三年级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作文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简直就像我们的亲密伙伴,无处不在,尤其是那些在三年级学到的数学知识,更是发挥着大作用呢!就说前段时间我们一家人出去旅游吧。
我们决定自驾游,这一路上可真是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三年级数学知识的妙处。
出发前,妈妈说要先算一下油费。
我们家的车每百公里耗油 8 升,从我们家到目的地大概有 500 公里。
这可难不倒我,我马上在心里算了起来:500 公里除以 100 等于 5,5 再乘以 8 等于 40 升。
我兴奋地告诉妈妈:“妈妈,到目的地咱们大概得用 40 升油!”妈妈笑着夸我:“宝贝真厉害!”接着我们又查了下当时的油价,每升 7 块钱。
我又赶紧算起来,40 乘以 7 等于 280 块。
“妈妈,油费大概要 280 块呢!”算好了油费,我们又开始准备路上吃的零食。
爸爸去超市买了面包、饼干、水果等等。
我拿着购物小票,当起了小会计。
面包 15 块一包,买了 2 包;饼干 8 块一盒,买了 3 盒;水果一共花了 50 块。
我一笔一笔地加起来:15 乘以 2 等于 30,8 乘以 3 等于 24,30 加 24 加 50 等于104 块。
“爸爸,这次买零食一共花了 104 块。
”爸爸摸摸我的头说:“不错不错,会帮爸爸算账啦!”终于出发啦!一路上我看着路边的里程碑,心里默默计算着距离。
“哎呀,已经走了 100 公里啦!”“还有 300 公里就到喽!”我兴奋地跟爸爸妈妈汇报着。
到了目的地,我们找了一家酒店住下。
酒店的房间有标准间和大床房,标准间每晚 200 块,大床房每晚 250 块。
我们一家三个人,我觉得还是要两个标准间比较划算。
200 乘以 2 等于 400 块。
“爸爸妈妈,咱们住两个标准间,一晚上 400 块。
”爸爸妈妈听了我的建议,连连点头。
在旅游景点玩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现象。
我们去坐观光车,车票大人 30 块,小孩 15 块。
我发现我们一家三口的车票钱加起来,30 乘以 2 等于 60,60 加 15 等于 75 块,正好是 15 的 5 倍。
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十课教案: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案例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构成了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等众多学科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如购物、量体温、计时等都需要用上数学知识。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三年级数学开学第十课教案——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案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1.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数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2.了解在不同场景中的数学运用,如购物、环保等方面;3.积累和应用基础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一共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零食购物在本节课中,老师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展示在教室内的各种零食。
然后请学生分别估算出每种零食的价格,再计算出他们购买想要的零食所需的总价。
老师将核对每个学生的计算结果,纠正错误并反复强调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第二部分:环保行动在本节课的第二部分中,老师将介绍与环保有关的数字,并让学生了解每个数字背后的意义。
比如,CO2的含量、垃圾分类时需要分别放在哪里等。
然后老师会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自己家庭所产生的污染物,并让学生试着把减少排放量的措施付诸实践。
第三部分:儿童用药在本节课中,老师会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购药环节。
老师会提供一些常见的药品信息,如名字、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让学生选择并计算出所需的药物剂量及价格,以及在家中使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在这一部分的课程中,老师普及了一些基础的药品常见用法,并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药品的正确使用所需的数学知识。
小结:本课的教学通过三个仿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购买零食、环境保护以及儿童用药等方面,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本课的教学也是需要过程中的实践反复,让学生不断地将自己所学应用到生活中,树立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三年级【第1篇】购物中的“满减元旦那一天,妈妈听说商场的衣服在搞活动,就带我一起去商场买衣服。
一进店就看见大大的海报上,写着“购物满150元立减50元!”9个大字。
“佳怡,今天你自己来选你自己喜欢的衣服,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做到最划算!”妈妈就是这个样子的,给我买衣服也要考我!这简单,我一眼就看见一见510元的羽绒服,我在心里面计算着:一件衣服150元就能省50元了,510元里3个150元也就是能省150元,对了,510-150=360元。
“妈妈,就买这件羽绒服吧,510元里有三个150元,50X3=150元,也就是能省掉150元,510-150=360元,这件510的羽绒服我们只要付出360元就行了。
”我兴致勃勃的和妈妈说着,我本来以为妈妈会来表扬我,会夸我聪明,会夸我算得快,谁知道妈妈却摇摇头说:“这件羽绒服倒是很不错,颜色也非常好看,但是,你还是没有做到最划算啊!”妈妈看出了我的不解,提醒我:“要想做到最划算,就得做到我们买的衣服,钱数要最接近150的倍数,你可以再看看鞋子和裤子,但是,必须做到最划算!”妈妈的话提醒了我,我恍然大悟,“对呀!只有够150元才可以减50元啊!”我又选了一条灰色的运动裤,160元,160+510=670,670-150X4=70,还是不太划算,要再买一件80元左右的东西,就最划算了。
我左挑右选,又看中了一双运动鞋,86元,现在算一算,510+160+86=756元,150X5=750元,一共可以优惠50X5=250元,也就是说我们一共要花756-250=506元,就可以搞定这一套原价是756元的一身衣服鞋子了!我高兴地把计算过程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算的不错,我们快点去结账吧!”经过了这件事情,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第2篇】“聪明”的路费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这不,我又因为数学在路费问题上立了一个大功。
那是去年春节期间,爸爸带着我和两位姐姐去海南旅游。
生活中的数学三年级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尤其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数学已经渗透到了他
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从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游戏到学校里的课堂学习,数学无处不在,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比如,当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去购物时,
他们会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找零钱。
在玩具店里,孩子们可能会用数学知识来比较不同玩具的价格和大小,从而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在帮助孩子们锻炼数学思维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学校里,数学课堂也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场所。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
学生的练习,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的数学运算,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数学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学还可以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得到应用。
比如,一些益智游戏可以
帮助孩子们锻炼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中的数学三年级,不仅仅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阶段,更是他们逐渐意
识到数学无处不在的重要阶段。
通过日常生活、学校课堂和游戏的学习,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数学知识,并且学会了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些经验不仅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受益,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生活中的数学三年级,是孩子们数学学习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三年级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场
景编写5道应
题目:
1、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2、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000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
3、商店卖出面粉200千克,卖出去的大米比面粉多400千克,卖出大米多少千克?
4、一袋草莓牛奶重500克,一袋菠萝牛奶重400克,一袋酸奶重600克。
(1)一袋草莓牛奶比一代菠萝牛奶重多少克?
(2)一代菠萝牛奶比一袋酸奶轻多少克?
5、一个文具盒中有3支铅笔,5个文具盒内有几支铅笔呢?
答案:
1、3000-1000+2000=4000克=4千克
答:还有4千克
2、1300-300=1000克=1千克
1000000+1000=100100克=101千克
答:还剩1千克,现在有101千克
3、200+400=600千克
答:卖出大米600千克4、500-400=100克答:重100克
600-400=200克
答:轻200克
5、3×5=15(支)答:共有15支铅笔。
生活中的数学三年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即使是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在生活中找
到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应用。
比如,当我们去购物时,我们需要用到数学。
我们要计算商品的价格、找零钱,还要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看哪个更划算。
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以及比较大小的能力。
另外,当我们做饭时,也需要用到数学。
我们要根据菜谱上的配料比例来准备
食材,控制火候和时间,以确保菜肴的味道和口感。
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分数、比例和时间的概念。
在玩游戏的时候,数学也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玩扑克牌游戏,我们需要计算牌
的点数,比较大小,还要推测对手的牌。
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数字大小和推理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运算,还包括了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分析
等方面。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多多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所以,即使是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在生活中找到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发现数学的乐趣,让数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大数生活中的大数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我们经常用到大数。
无论是购物、旅行、时间、电话号码、人口数量,还是天文数字、科学计算都离不开大数。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购物中的大数。
当我们去商场购物时,物品的价格往往是一个大数,比如一件衣服的价格可能是几百元、几千元甚至几万元。
当我们买多件东西时,总金额也会是一个大数。
比如,如果我们买了一件200元的衣服、一双300元的鞋子和一条500元的裤子,那么我们支付的总金额就是1000元,这里的1000就是一个大数。
旅行中也经常会用到大数。
比如,我们想去一些旅游景点,这些景点的门票价格往往也是一个大数。
比如,有些景点的门票价格可能是50元、100元、200元甚至更多。
如果我们要去多个景点,每个景点都需要支付门票费用,那么我们旅行的花费就会是一个大数。
除了购物和旅行,时间也经常用到大数。
我们通常使用24小时制来表示时间,比如上学的时间是早上7点,放学的时间是下午4点。
这里的7和4都是小数,但是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时间是大数。
比如,我想知道从上午8点玩到下午4点一共玩了多少个小时,我们就需要用到大数。
这里的8和4就是大数。
另外,电话号码也是一个常用的大数。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话号码。
电话号码通常由11位数字组成,比如我们的电话号码可能是138****5678,这里的138****5678就是一个大数。
在科学计算中也经常用到大数。
比如,天文学家研究星星的数量时,会使用巨大的数字来表示。
科学家还会用到大数来计算物质的质量、长度、体积等等。
此外,人口数量也是一个大数。
现在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全球人口已经超过了70亿,这里的70亿就是一个大数。
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也都是一个大数。
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大数。
比如,房子的面积、车辆的速度、银行账户的余额等等。
总结一下,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
购物、旅行、时间、电话号码、科学计算等等都会用到大数。
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大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有趣。
三年级数学实践作业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是一门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的学科,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三年级的数学实践作业中,我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和应用。
我注意到了时间和日历中的数学。
每天我们都要关注时间,包括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放学等等。
在日历上,我们要记住每个月的天数,了解每个月的周数,以及每年的闰年规律。
通过观察时间和日历,我深刻认识到了数学在时间和日历中的重要性。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度量单位和比较大小的数学。
在购物时,我们需要比较商品的价格,了解哪个更便宜。
我们也要学会使用长度单位,如米、厘米,以及重量单位,如千克、克。
通过这些度量单位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大小和差异。
我注意到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在观察自然界的时候,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几何图形,如树叶的形状、花朵的结构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使用几何图形来解决问题,比如画一个正方形的图案、切割一个圆形的蛋糕等等。
几何图形不仅美观,而且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我还发现了生活中的数据统计和图表。
在看新闻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统计数据和图表,比如人口统计、天气预报等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数据和图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规律和趋势。
数据统计和图表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我认识到了生活中的概率和统计。
在玩游戏时,我们经常要依靠概率来决定胜负,比如扔骰子、抽卡片等等。
在购买彩票时,我们也要考虑中奖的概率。
通过了解和应用概率和统计,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机会,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了时间和日历中的数学、度量单位和比较大小的数学、几何图形、数据统计和图表、概率和统计等方面的应用。
数学不仅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通过这次数学实践作业,我对生活中的数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意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数学故事三年级
小明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在公园里玩耍。
他们发现公园里有一个大的圆形花坛,花坛周围有一圈美丽的花朵。
小明想知道这个花坛有多大,他注意到花坛周围有12朵花,每两朵花之间的距离看起来相等。
小明的朋友小华建议他们用数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尝试用绳子测量花与花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然后他们发现12朵花把公园分成12段相等的距离。
接着,小明和小华用一根完整的绳子沿着花坛的外围测量了一下,得到花坛的周长。
他们发现这个周长等于12段相等的距离的总和。
然后,小明和小华找来了一个圆形的物体,比如一个篮球或者一个碗,用绳子量出它的周长。
他们发现这个周长和小花坛的周长差不多。
于是,小明和小华得出结论:这个花坛可能是一个圆形的物体。
而且,他们通过计算得到这个圆的周长是:C=πd(其中d 是圆的直径)。
通过这个数学故事,小明和小华不仅理解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的计算方法,还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它们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的数学:
1. 计算时间:我们每天都需要计算时间,如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下班等等。
这涉及到小时、分钟和秒的计算。
2. 购物计算:当我们购买商品时,需要计算价格、优惠、打折等信息。
这需要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
3. 测量距离和面积:我们常常需要测量距离或面积,如房间大小、花园大小等等。
这需要使用长度和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4. 食物分配:在家庭聚餐或聚会时,我们需要将食物平均分配给每个人。
这需要进行分数和除法的计算。
5. 旅行计划:当我们旅行时,需要计算路程、时间和费用。
这需要使用速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
6. 运动计算:当我们参与运动时,需要计算成绩、速度、距离等信息。
这需要使用数字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7. 算账:当我们借款或借给别人钱时,需要计算利息和还款日
期。
这需要使用百分比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活中的数学,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年级)暑期备课教员:第十六讲生活中的数学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一些简单智力趣题的解题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与理解题意的能力。
3. 发展思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一些简单智力趣题的解题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教学难点:分析条件,理解题意。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5分)师:你们喜欢脑筋急转弯吗?生:喜欢。
师:非常好,那我们就来一起玩脑筋急转弯,好吗?生:好。
(课件出示脑筋急转弯)什么比赛越往后退越赢?——拔河黑头发有什么优点?——不怕晒黑读清华大学需要多长时间?——4秒蛋一打多少个?——没有了,全碎了什么工作一年只上一天班,却每个人都喜欢他?——圣诞老人狼、长臂猿、猴子、人去爬椰子树,谁会先摘到香蕉?——谁也抓不到,椰子树上没有香蕉国有国规,家有家规,动物园有什么规?——乌龟师:刚才有几位同学非常棒,脑袋转的很快,大家觉得脑筋急转弯有趣吗?生:有趣。
师:是的,其实脑筋急转弯是不能用常规的思维去想,要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那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一些数学方面的趣题,跟脑筋急转弯差不多。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数学)引入生活: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生:……师:是的,其实玩捉迷藏也包含着数学知识,你知道吗?生:……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题一)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3分)16个小朋友玩捉迷藏,米德已经捉住8人,还藏着几人?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大家有的都玩过捉迷藏,你们知道玩捉迷藏怎么玩吗?生:一个人捉,其余的人藏。
师:是的,那这里有多少人玩呢?生:有16人玩。
师:谁捉呢?生:米德。
师:多少个人藏?生:15人藏。
师:是的,那已经捉住几个人呢?生:捉住8人。
师:是的,那还有几人没捉住,也就是还藏着几人?生:15-8=7(人)。
师:为什么是15减8,而不是16-8呢?生:因为米德在捉。
数学日记生活中的估算三年级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存在于学校的课堂上,更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作为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我在生活中也经常运用数学的知识进行估算。
早晨,当我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估算今天的起床时间。
我知道,我通常需要在早上7点半左右起床,所以我会根据当前的时间来估算还有多久才到7点半。
比如,如果现在是早上6点,那么我知道还有1个半小时才到7点半,所以我可以再多睡一会儿。
这样的估算让我能够更好地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时间。
上学的路上,我经常需要估算步行的时间。
比如,我知道从家到学校大约需要20分钟,而现在已经过了早上7点半,离上课时间还有10分钟,那么我就知道我还有足够的时间走到学校。
如果时间不够,我就会选择坐公交车或者让爸爸妈妈开车送我去学校。
这样的估算让我能够及时到达学校,不迟到。
在学校里,数学估算也是我们常常使用的。
比如,在做数学题时,我们需要估算答案是否合理。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目:25 + 18 = ? 我快速估算了一下,觉得答案应该在40左右。
于是,我选择了42作为答案。
后来,我算出来的确实是43,这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的估算能力。
数学的估算让我能够快速判断答案的合理性,提高了我的数学思维能力。
除了在学校里,估算在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比如,当我去超市购物时,我需要估算我手中的钱是否够用。
如果我看中了一件衣服,它的价格是50元,而我手中只有60元,那么我就知道我还能够购买其他东西,而不会超出预算。
这样的估算让我学会了合理消费,不会盲目购买。
在生活中,我还经常用数学的知识来估算某些事物的大小。
比如,当我看到一只蚂蚁在地上爬行时,我会想象它的大小。
然后,我会估算一下,如果这只蚂蚁是放大到与我一样高的身高,那么它的身体会有多大。
这样的估算让我更加理解事物的大小,培养了我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总的来说,数学估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合理消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七课时(总第 7 节)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牢记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a、导入: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b、新授: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14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c、讨论: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d、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3题和第4题。
e、小结(或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f、拓展延伸:
练习二第5题
g、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6题
h、作业布置:
小状元一页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生活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没问题。
教学后记:
通过整理,学生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五种,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知道了质量单位有三种,按从高级到低级排列是吨、千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