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查检表
- 格式:ppt
- 大小:585.00 KB
- 文档页数:20
QC七大手法QC七大手法简介及其应用1、检查表查检集数据2、柏拉图柏拉抓重点3、特性要因图(鱼骨图)鱼骨追原因4、直方图直方显分布5、管制图管制找异常6、散布图散步看相关7、层别法层别做分析一、查检表定义:为了便于收集数据,使用简单记号填记并予以统计整理,以做进一步分析或作为核对,检查之用的一种表格或图表。
检查表种类:一、点检用查检表二、记录用查检表制作程序:一、明确目的所在二、决定查检项目三、决定抽样方法四、决定查检方式五、设计表格实施检查六、记下资料的相关条件功用:通常是利用查检表来了解现状或收集数据以作分析之用。
范例:一、点检用检查表:二、记录用检查表:塑胶不良检查表:二、柏拉图定义:根据搜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的位置,客户抱怨的种类,或安全事故等项目分类,计算出各分类项目所占之比例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计值的图形。
制作程序:一、确定资料的分类项目二、决定期限,搜集资料三、按项目统计数据四、图表画上纵轴及横轴五、将所占的比例用曲线表示六、记下资料及图的条件功用:柏拉图在使用时,最主要是用来设定改善的目标。
三、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定义: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解之,亦即图表来表达效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制作程序:一、确定特性二、概略记载各原因三、说明各原因的形成四、圈出最重要的原因六、记载所根据的条件功用:可使用与管理,工程改善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树立问题意识的初期。
机器物料人员品质特性材料方法其他四、直方图定义:将所搜集的测定制或数据之全距分为几个相等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之测定值所出现次数累计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叫直方图,亦称之为柱状图。
制作程序:一、搜集数据并记录于纸上二、找出最大值(L)及最小值(S),并计算全距(R=L-S)三、定组数:K=1+3.23㏒N一般对数据之分组可参照下表:四、定组距:H=R/K五、决定各组之间上下组界最小一组上组界=最小值-测这值最小位数/2最小一组上组界=最小一组上组界+组距最小二组上组界=最小一组上组界依此类推六、计算各组的组中点各组的组中点=(上组界+下组界)/2七、作次数分配表八、制作直方图九、记录数据履历等相关条件直方图常见形态:一、正常型:说明:中间高两边低,有集中趋势结论:制程在正常运转下二、缺迟型:说明:高低不一,有缺齿情形。
QC七大手法文章修改:QC七大手法七大手法包括:检查表、层别法、XXX、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一、检查表检查表是一种定期或不定期逐项检查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并记录问题点的方法。
也称为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组成要素包括:确定检查的项目、确定检查的频度、确定检查的人员。
实施步骤包括:确定检查对象、制定检查表、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并将收集到的大量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一般和XXX、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包括:确定研究的主题、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XXXXXX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XXX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分类包括:分析现象用XXX和分析原因用XXX。
XXX的作用包括:降低不良的依据、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确认改善的效果。
实施步骤包括:收集数据,用层别法分类,计算各层别项目占整体项目的百分数;把分好类的数据进行汇总,由多到少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数;绘制横轴和纵轴刻度;绘制柱状图;绘制累积曲线;记录必要事项;分析XXX。
1.XXX的绘制要点:XXX有两个纵坐标,左侧纵坐标表示数量或金额,右侧纵坐标表示数量或金额的累积百分数。
横坐标表示检查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到右排列。
绘制XXX时,按各项目数量或金额出现的频数对应左侧纵坐标画出直方形,将各项目出现的累计频率对应右侧纵坐标描出点子,并将这些点子按顺序连接成线。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 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QC七大手法简介一、查检表(Check List)1. 何谓查检表收集各种资料数据,为确认能毫无遗漏的查检,将结果制成简单的图或表,即将数据或工作的结果以简单的符号记录。
2. 查检表分类A、记录用查检表(收集数据用)B、检验用查检表(点检用)3. 查检表的功用A.日常管理:建立品质管制查检项目做查检,设备安全,作业标准的遵守.B.特別调查:调查不良內容,不良原因,品质分布状况,特別调查以利改善.C、取得记录:取得记录,做成统计分析.4.查检表的制作步驟A、决定制作查检表的目的B、决定查检项目.C、决定查检表的格式.D、决定记录数据的记号,如“正”.E、将产品名,制程別,检察员,日期…等加以记录.5.查检表制作要点A、合目的.B、充分检讨分类项目.C、简单化.D、集思广义避免遗漏.E、依据查核结果,采取改善对策.二.柏拉图1.何谓柏拉图柏拉图(Pareto Diagram)是1897年由意大利经济学家Wilfred Pareto所发明,是根据收集的数据,项目别来分类,依各项目所占比例按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以累积值的图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各项目影响程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点,并可针对关键因素予以优先解决.1. 柏拉图制作步骤(1) 决定调查事项,收集数据.A. 决定收集期间,方法,分类.B. 原因别分类:材料,机械,作业者,作业方法别等. 内容别分类:不良项目,场所,工程,时间别等.C. 收集数据的期间,考虑发生问题的状况,一星期,一个月,一季或一年等.(2) 整理数据,计算累积数及比率.A. 各项目依数据的大小排列,其他排在最后一项,并求其累积数.B. 求各项数据的比率及累积比率.(3) 绘柱状图A. 用方格纸绘成柱状图表.B. 横轴:项目名称;纵轴:不良数或金额等.C. 横轴\纵轴比例最好为1:1,以柱状高度来表示数据个数.D. 依据数据大小项目自左向右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各柱之宽度相同.(4) 绘累积曲线,累积比率线A. 各项目累积打点,并将累积数以实线连结.B. 右端纵轴加绘折线终点为100%.(5) 记入必要事项将标题,执行期间,数据合计,产品名称,工程名称,制作日期,作成者等记录.2. 柏拉图的看法从柏拉图可以看出下列各项问题:A. 哪一项目问题最大.B. 问题大小排列一目了然.C. 各项目对整体所占份量及其影响程度如何.D. 减少不良项目对整体效果的预测及评估.3. 柏拉图的作用A. 掌握问题点.B. 发现原因.C. 报告与记录.D. 确认改善效果.(改善前后柏拉图排列比较)三.特性要因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1. 何谓特性要因图A. 藉由多人的共同讨论,找出事物之结果(特性)与要因之间的关系.B. 特性要因图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发明,亦称石川图.另外此图表示因果关系,也称因果图.2. 特性要因图制作步骤A. 决定品质特性.品质特性就是所要决定的问题点(即改善主题).由左至右划一粗大箭形,右侧写品质特性并以方框围住.B. 画大要因.利用脑力激荡法,请与会人员提出影响品质特性的要因,以4M(Man,Machine,Material,Method)来分类, 大要因以框起来,再画一条60°斜线指向横线.C. 画中要因.小要因.1) 在大要因线上,取与粗横线平行的方向,分别画上中要因线与大要因线相交,一端记上文字,一端则画上箭头.2) 同样在中要因线上,分别画上小要因,并记上文字及箭头.D. 检核是否有遗漏要因.E. 确认重要的要因及此重要要因对特性影响,重要的要因对特性影响很大应以红笔圈示,使能与其它要因明显识别.F. 记入必要事项:图名,工程名,作图日期,制作者.3. 特性要因图的用途.特性要因图的作成以脑力激荡方式进行,可使全员可以参与,除可达到相互启发,并使思想统一发挥, 团队共识的效果,其用途依目的可分为五种.A. 改善解析用.改善品质,提高效率,以降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现状析掌握重要问题点.B. 制定标准用.为制定或修改作业方法,管理项目及管理方法使用.C. 寻找对策用.在特性要因图上标出不同影响程度记号,在各主要因都能掌握后,再作追求对策要因图.D. 追查原因用.客户发生抱怨或有不良品(异常)时,作为寻找原因,采取措施用.E. 教育训练用.透过讨论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技术.4. 制作特性要因图注意事项A. 使用脑力激荡发掘问题点.B. 特性要明确“什么”,“为什么”较易激发联想.C. 以事实为依据,依自由发言方式把要因记上.D. 收集多数人的意见,综合相关人一起讨论.E. 无因果关系之要因,不须归类.F. 对原因彻底加以深入分析.5. 特性要因图的形式,依追求特性的型式可分为下列二种:A. 原因追求型.主要追求不良的所在,进而寻找其原因,以特性要因图来表示原因与结果.B. 对策追求型.(鱼骨图反转)对策追求型其问题点应如何达成目标,效率及期待的效果,以特性要因图来表示效果与对策.四.散布图.(Scatter Diagram)1. 何谓散布图解析两个数量X,Y之间的相关性时,可看出X,Y之间相关情形的图谓之散布图,如:钢的粹火温度与硬度,油的温度与粘度,人的身高与体重.2. 散布图的作法A. 收集对应的数据,整理于数据表上.数据收集约100组,至少30组.B. 分别找出两种数据之最大值及最小值.C. 选择适当之方格纸绘制图形. 在方格纸上标出横轴与纵轴的刻度,使与测定值之数据相配合.横轴之数据值由左向右逐渐加大,纵轴则由下而上逐渐增加.D. 将数据点到坐标上.1) 若遇到两个点在同一位置时以“0”代表.2) 若有三个点在同一位置时,可用“i”或“02”表示,其中符号右上方数字即表示点所重复的次数.3) 若要将测定之数据加以层别打点,可用“0”,“X”,“r”……等不同符号加以区别.E. 记入必要事项.图上加入品名,工程别,日期,制表人.3. 散布图的判读:A. 正相关:X若增加,Y也会随之增加;也就是Y会变化,大部分是因为X,若切实能对X掌握,则也可以管理Y的大部分.B. 弱正相关:X值之增加虽然Y值亦有增加,但Y之增加趋势不如正相关明显,且Y值增加并不完全是由X原因影响,除Y以外,尚有其他的原因.C. 负相关:X之值增加时,Y值则减小的情形,称为负相关.D. 弱负相关:其如同B之道理,和C相比时,则可发现X对Y的影响程度较小.E. 无相关:Y的变化与X毫无关系情形称之“无相关”,在(正.负)相关及不相关的情形中,必须再调查另外的原因.五.直方图.(Histogram)(1)何谓直方图直方图就是在某些条件下,收集很多数据,划分数据组界,计算各组间内的出现次数,并制作次数分配表,绘成直方图,藉以调查了解数据的中心值,变异情况及群体分配状况,同时可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差, 并可测知制程能力.(2)直方图使用目的A. 测知制程能力.B. 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不同群体,C. 测知分配中心或平均值.D. 测知分散范围或差异.E. 与规格比较计算不良率.F. 测知有无假数据.订定规格界限.(3)直方图的作法A. 收集数据,计算数据总数,以N表示(N>50)B. 定组数.C. 计算全距(范围)D. 定组界E. 求组点F. 作次数分配表G. 绘直方图.六. 层别法.(1) 何谓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区别原料﹑机械或人员……等﹐分别收集数据﹐找出各层间差异﹐针对差异加以改善的方法为别法。
品管部培训资料-QC七大手法一、检查表1、检查表的定义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将问题查检出来的表格或图。
进一步说就是在搜集数据时设计一种简单的表格,将有关项目和预定搜集的数据,使其使用目的以很简单的符号填注,而且很容易搜集整理以了解现状,做分析或作为核对点检使用,这种设计出来的表格叫做查检表。
2、检查表的特征(1)记入数据时很简便。
(2)能迅速把握问题所在。
(3)记入完毕后,对全体的状况能一目了然。
(4)很多项目能同时一次查检。
(5)数据能以各种不同的层别法做。
3、设计检查表的要点(1)要一眼能看出整体形状,要简明、易填写、易层次,记录项目和方式力求简单。
(2)尽可能以符号记入避免文字或数字的出现。
(3)数字的履历要清楚,搜集工作要明确。
(4)项目尽量减少,查检项目与4~6项为原则,其他项要列入。
(5)查检项目要随时检讨,必要的加进去,不必要者删去(活动期间要不断加以修正)。
(6)要将查检结果反映至现场有关单位,数据出现多马上采取行动。
(7)运用○、×、√、正等简单符号,如数种符号同时使用于一个查检表,要在符号后注明所代表的意义。
4、查检表的种类(1)记录用查检表记录用查检表是把数据分为几个项目别,以符号或数字记录的图或表,如在已分组的数字表上记记号即出现次数;或直接在产品或零件的图面上打记号所成的表;直接使用不良的制品或零件,依不良的种类、工程别、原因别等排列出来所成的表……这种检查主要是检查作业结果的情形,不单是记载每天的数据,并且可看出哪项目的数据特别集中。
(2)点检用查检表点检用查检表是为确认作业实施、机械整备的实施情形或为预防发生不良或事故,确保安全时使用,如机械定期保养点检表、不安全处所点检表、登山装备点检表等,这种点检表主要是调查作业过程的情形,可防止作业的遗漏或疏忽。
5、设计查检表须预先考虑事项(1)明确目的:明确设计查检表的目的何在?(2)决定查检项目是什么?(3)决定查检人员及方法?(4)查检时间:多久查检一次?最好随机查检。
质量管理(qc)七大手法质量管理(QC)是指为了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手法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质量管理的七大手法。
一、检查表检查表是一种系统化的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和评估产品或服务的各个方面。
通过制定检查表,可以确保所有的要求都被检查到,并且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二、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通过绘制散点图,可以直观地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在质量管理中,散点图可以用来分析不同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
三、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来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
在质量管理中,直方图可以用来分析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征,如尺寸、重量等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直方图,可以判断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四、因果图因果图,也称鱼骨图或石川图,是一种用来分析问题原因的图表。
它将问题看作是一个鱼骨,将问题的各个可能原因分别列在鱼骨的不同支线上,从而帮助人们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质量管理中,因果图可以用来分析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五、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用来展示工作流程或业务流程的图表。
在质量管理中,流程图可以用来描述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过程,从而帮助人们理清工作流程,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六、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来监控过程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图表。
通过绘制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变异,并判断其是否超出了预期范围,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质量管理中,控制图可以用来监控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征,确保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七、Pareto图Pareto图是一种用来展示问题的重要性和优先级的图表。
它按照问题发生的频率或影响程度对问题进行排序,从而帮助人们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
在质量管理中,Pareto图可以用来确定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的优先解决顺序,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QC七大手法一、数据数据=事实计数值,计量值数据的重要性二、 QC七大手法1.查检表:用于收集数据;2.鱼骨图:用于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3.柏拉图:用于抓住问题重点;4.直方图:用于分析看产品的分布状态;5.散布图:用于分析产品之间的数据关系;6.层别法:用于解悉产品/问题之间的层别关系;7.管制图:用于找出过程中的异常。
三、 QC七大手法解释1. 查检表1.1查检表又叫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
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数据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它能够促使我们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1.2应用查检表的步骤:1 /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
2/ 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数据(这里强调问题)3/ 确定对资料的分析方法(如运用哪种统计方法)和负责人。
4/ 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数据的调查表格式,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栏目。
5/ 对收集和记录的部分数据进行预先检查,目的是审查表格设计的合理性。
6/ 如有必要,应评审和修改该调查表格式。
调查表的样式多种多样,可根据需要调查的项目灵活设计。
1.3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主要用来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项目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继而用于排列图等分析研究。
2.鱼骨图的应用2.1.定义2.2.鱼骨图应用的程序(1能用于单一目的分析。
(2)对各有关层次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取得大量语言数据。
脑力激荡法要做到: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②对各种意见不批评、不反驳、不争论。
③要详细进行记录。
(3)对取得的语言数据进行整理。
①对取得的语言数据到现场进行认证,排除错误的和不存在的意见。
②按语言资料所属,分为几个必要的大类,如人、机、料,法、环五大类。
当然,情况不同分类也会有所不同。
③对划分的各大类中的语言数据,接从属的逻辑关系排列为系统的层次。
要保证层次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4)画鱼骨图。
画好的鱼骨图要经过讨论,对存在的缺陷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