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与纵向裂缝出现原因及处置方式
- 格式:docx
- 大小:28.19 KB
- 文档页数:2
沥青道路纵向裂缝处置方案
概述
沥青道路使用一段时间后常会出现纵向裂缝,若不及时处理,会给道路使用和
安全带来很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纵向裂缝的成因和应对方案。
成因
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有:
•道路结构设计不合理,加之车流量大,导致路基沉降,进而导致道路开裂;
•沥青混凝土材料不良,或者沥青混凝土施工不当;
•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沥青材料影响产生变化,导致道路开裂。
处置方法
清理
首先将裂缝周围清理干净,碎石、尘土清理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和水冲洗干净。
灌缝
接下来将裂缝中的杂质清理干净,使用专门的灌缝机在裂缝处进行灌缝处理。
灌缝料可采用直接加热熔化后灌注到裂缝中,或用冷混材料灌注于裂缝中,确保灌缝材料与沥青路面牢固粘结,保持长久使用寿命。
热补
对于一些比纵向裂缝较宽且沥青路面有微型坑洼的情况,可以采用热补的方式。
使用沥青热补机将热补材料加热至110℃,然后灌注至沥青路面裂缝处。
热补后的沥青路面可以长时间使用。
薄弱层加固
对于经常出现纵向裂缝的地段,可以采用薄弱层加固技术。
将路面拓宽一定距
离后,在原路坑底及路侧增设一至二层加固层。
加固层使用加筋、纤维增强、聚烯烃等加固材料。
加固完后在进行沥青路面铺设。
这样,即可达到加固目的也可防止沥青路面纵向裂缝产生。
总结
最后,要指出的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纵向裂缝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案,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在进行道路维修中,还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切实加强路面道路的管理,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交通出行体验。
中修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初稿)一、横、纵向裂缝1、横、纵向裂缝现象的原理: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
横向裂缝是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5mm以下,可不进行处理,直接封层罩面;如缝宽在5mm—10 mm,采用乳化沥青灌缝处理;对于大于10 mm的裂缝,采取开V型槽,用乳化沥青灌缝后填补沥青砂处理。
3、灌缝技术要求灌缝适用于土基、基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无下陷,且无路基翻浆的纵、横向裂缝等病害。
(1)10mm以下裂缝的灌缝施工要点1)根据路况调查情况,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和交通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据实际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4)清理缝内杂物及尘土,以免影响沥青与缝壁黏结或灌缝不密实,出现渗漏水现象。
5)由于缝隙较小,应选用稠度较低的沥青,灌缝应从一端开始,由低到高、缓慢地向前灌缝,以使灌缝饱满均匀。
6)采用沥青灌缝时,冷却后开放交通;采用乳化沥青灌缝时,完全破乳后开放交通。
(2)宽深裂缝的灌缝1)根据路况调查结果,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裂缝填封的方案。
3)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据工程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4)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5)缝宽在5mm以内的裂缝,由于尚未发生结构性损坏,通常不对裂缝作更多的处理,可用不同性质的沥青灌缝,目的是防止由于雨水、冰雪通过裂缝向下渗入而继续扩大,属于预防性养护的范畴。
a、机械设备准备。
灌缝机、清缝设备,并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技术状况良好。
b、材料准备。
稠度较低的热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密封胶、石屑或粗砂等。
沥青路面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开展,交通量日益增大,道路承受车辆反复荷载、重载和超载现象日益突出,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
裂缝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才能下降,加速路面破坏。
随着施工技术和机械化施工程度的进步,开裂导致路面迅速损坏的现象虽有所改善,但沥青路面裂缝危害至今未能铲除。
本文从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入手,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而总结出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1.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沥青路面的开裂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反射裂缝和车辙。
1.1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根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有的贯穿部分路幅,裂缝弯弯曲曲、有枝有叉。
横向裂缝中的唧浆导致裂缝两侧凹陷,桥头跳车处的路面横向裂缝,在路面积水的作用下加速跳车开展的速度,同时会对路基造成冲刷。
裂缝走向根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一般都发生在高填方的路基上。
纵向裂缝容易形成沿行车方向呈台阶状,影响行车舒适性。
1.3网状裂缝网状裂缝又称龟裂,裂缝纵横交织,将面层分隔成假设干多边形的小块,一般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
网状裂缝导致沥青路面松散或槽,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综合效劳程度。
1.4反射裂缝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外表,路外表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根本相似。
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构造层,裂缝形式不一,主要取决于下卧层。
1.5车辙车辙变形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外表为沿行车带出现横向高差,也常伴有以纵向为主的裂缝。
2.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2.1路基、基层施工不当造成路面裂缝路基、基层既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提供根底条件,也是道路的支撑构造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构造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养护维修对策沥青路面中的各种裂缝以及演变的其它病害对道路的正常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尽早对这些裂缝的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并严格按照路基和路面施工的要求进行预防和治理施工,做好道路日常的养护工作,就能尽可能的降低这些病害的破坏力,满足和确保道路行驶的要求和安全。
本文对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及防止进行了探讨。
标签:沥青路面;裂缝;原因一、城市沥青路面产生的常见裂缝分类1、裂缝类在这里面所指的裂缝类大致可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块裂、反射裂缝这五种具体的现象。
这里我们就拿横向裂缝与纵向裂缝来进行一个详细地举例。
横向和纵向裂缝出现在道路上面的现象往往是裂缝与道路的中心线基本保持垂直,同时缝宽大小各不相同,缝长有的会贯穿整个沥青路面,有的则会部分分布在路幅上。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在进行施工缝处理的时候,没有按照标准施工要求来进行处理,从而造成路面接缝不紧密或者是路面结合不良,另外,还可能是由于沥青道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气候条件未达到要求,同时施工的质量标准在合理的使用温度下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的反射裂缝或者是桥梁涵洞两侧的填土出现的固结或地基沉降这些情况,都会使得沥青路面产生横向和纵向裂缝。
但是出现裂缝的情况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荷载性裂缝,另一种是非荷载性裂缝。
1.1荷载型裂缝沥青路面出现荷载型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车流量超过了道路的承受能力,使得道路不堪重负,出现裂缝的现象。
因为车轮的超荷载运行,即对于道路的压力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最大受压强度时,半刚性基层就会出现裂缝。
此事在反复的力的作用下,底部的裂缝就会向上面扩展,从而导致在沥青道路的表面出现裂缝,这就是荷载型裂缝的产生原因。
1.2非荷载性裂缝由于在北方,冬季时候白天与夜晚的温度差较大,这就会使得虽然沥青道路的结合得较好,但是由于沥青面在低温下通常会较硬,只能承受住较小的拉应力,基于此,就会出现被拉裂的情况,裂缝由下至上的扩展。
中修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初稿)一、横、纵向裂缝1、横、纵向裂缝现象的原理: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
横向裂缝是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5mm以下,可不进行处理,直接封层罩面;如缝宽在5mm—10 mm,采用乳化沥青灌缝处理;对于大于10 mm的裂缝,采取开V型槽,用乳化沥青灌缝后填补沥青砂处理。
3、灌缝技术要求灌缝适用于土基、基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无下陷,且无路基翻浆的纵、横向裂缝等病害。
(1)10mm以下裂缝的灌缝施工要点1)根据路况调查情况,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和交通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据实际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4)清理缝内杂物及尘土,以免影响沥青与缝壁黏结或灌缝不密实,出现渗漏水现象.5)由于缝隙较小,应选用稠度较低的沥青,灌缝应从一端开始,由低到高、缓慢地向前灌缝,以使灌缝饱满均匀。
6)采用沥青灌缝时,冷却后开放交通;采用乳化沥青灌缝时,完全破乳后开放交通。
(2)宽深裂缝的灌缝1)根据路况调查结果,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裂缝填封的方案。
3)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据工程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4)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5)缝宽在5mm以内的裂缝,由于尚未发生结构性损坏,通常不对裂缝作更多的处理,可用不同性质的沥青灌缝,目的是防止由于雨水、冰雪通过裂缝向下渗入而继续扩大,属于预防性养护的范畴。
a、机械设备准备。
灌缝机、清缝设备,并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技术状况良好。
b、材料准备。
稠度较低的热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密封胶、石屑或粗砂等。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1、构造变形: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不当导致地表沉降,从而引起路面沥青混凝土横向裂缝的产生。
2、温度变化:高速公路的路面经受着日夜温度的变化,特别是在冬季,低温使沥青路面发生大量的微裂缝,当温度升高时,会使沥青路面发生热膨胀,从而使路面修复困难。
3、水的作用:水的侵蚀会使沥青路面产生裂缝,而且水的浸渍也会使路面密实度降低,从而使沥青路面发生横向裂缝。
4、路面结构问题:如果路面结构不合理,沥青路面就会受到剪切应力的影响,从而使沥青路面产生裂缝。
5、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质量不佳会使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出现接缝空隙,从而使沥青路面发生横向裂缝。
6、汽车载荷:汽车的载荷会对沥青路面产生压力,从而使路面产生裂缝。
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的防治措施1、地基处理:要正确处理地基,改善地质条件,减少地表沉降,以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2、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施工质量,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3、温度控制:应充分考虑温度因素,在合适的温度下施工,以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4、水的控制: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减少水的侵蚀,以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5、路面结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路面结构,减少路面受到剪切应力的影响,从而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6、车载荷控制:应定期检查路面,确定车载荷,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以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7、技术改进:应采用抗裂技术,通过改进材料和施工方法,以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以上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此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从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施工质量,避免横向裂缝的产生。
沥青路面裂缝处置方法1前言沥青路面以其成本低、噪音低、行驶舒适、施工速度快、维修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裂缝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对道路的危害很大。
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由于雨水、雪和水的渗透,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已经处于裂缝状态的路面病害往往会更加严重,最终导致损坏。
因此,为了提高路面质量,减少路面病害,必须加强对沥青路面早期裂缝的认识和预防。
2类沥青路面裂缝沥青路面裂缝按裂缝的形状可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龟裂)和不规则裂缝等四种型式。
2.1纵向裂缝损伤特征:大致平行于道路中心线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分支接缝。
此类裂缝通常由路基和基层沉降、施工缝质量或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
由路基和基底沉降引起的纵向接缝通常是间歇性的、较长的;施工搭接造成的纵缝长而直;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纵向接缝多出现在路面边缘。
由于湿软路基导致承载力不足,导致纵向接缝。
2.2横向裂纹损坏特征:与道路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横向裂缝多由路基、基层裂缝的反射或由路面低温收缩造成;最初多出现于路面两侧,逐渐发展形成贯通路幅的横缝。
2.3网状裂缝(龟裂)损伤特征:交织裂缝将路面分割成网状或云纹状的尖锐多边形小块,块体尺寸小于50cm×50cm。
网状裂缝(龟裂)是行车荷载反复作用引起的疲劳裂缝。
其初始形式为一个或多个平行纵向接缝。
随着荷载重复作用次数的增加,平行纵缝之间存在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多边、锐角、网状和龟裂型裂缝。
2.4不规则裂缝损坏特征:路面裂缝呈不规则形状,块的最长边长小于100cm。
不规则裂缝主要由面层材料的收缩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所致。
3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3.1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1)改建公路新旧道路连接处处理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或滑坡,形成裂缝;(2)新建公路中由于碾压不均匀,出现路基、基层局部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够,使路基、基层承载力不足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陷,形成裂缝;(3)摊铺沥青混合料时,接缝处理不当导致路面渗水或面层压实度不符合要求,在行车作用下产生裂缝;(4)傍山公路一半是挖方,一半是填方,如果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处理,易造成自然沉降,经长时间行车的作用形成裂缝。
沥青路面破除与修复方案介绍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破损和损坏。
这不仅会影响驾驶安全,还会增加车辆的磨损,给行车带来不便。
因此,采取有效的破除与修复方案对于保持道路的良好状态至关重要。
破除沥青路面的常见问题沥青路面常见的问题有:裂缝、坑洞和脱层。
1. 裂缝:由于沥青路面受到气候变化、车辆过重等原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形状的裂缝,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全宽裂缝等。
2. 坑洞:沥青路面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坑洞,一般是因为路面承受车流量过大或者水分渗透进入路面层,造成基层松软,导致坑洞形成。
3. 脱层:沥青路面的不粘附或粘附力不足,会导致沥青面层与基层的分离,形成脱层问题。
修复方案针对不同的沥青路面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修复方案。
1. 裂缝修复:对于纵向和横向裂缝,可以采用填充剂进行修复。
填充剂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柔性,能够有效填补裂缝并保持与路面的一致性。
全宽裂缝可采用热再生修复技术进行修复,具体操作包括清理裂缝、加热再生、填充封闭等。
2. 坑洞修复:对于小坑洞,可以采用补丁材料进行修复。
补丁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持久性,能够有效填补坑洞并承受车辆的冲击。
对于较大的坑洞,可以采用彻底修复的方法,包括清理坑洞、修复基层、重新铺设沥青等。
3. 脱层修复:对于沥青路面脱层问题,可以采用重新铺设沥青的方法进行修复。
在重新铺设之前,需要清理脱层区域,修复基层,并确保新铺设的沥青能够与原有路面良好粘附。
预防措施除了及时修复破损的沥青路面,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1. 定期检查:对于沥青路面,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裂缝、坑洞和脱层等问题。
2. 做好养护: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洗和护理,确保路面的干净和光滑。
3. 加强草坪绿化:在路面两侧种植草坪或者其他植被,可以有效减缓车辆冲击,减少路面损坏。
4. 限制超载:通过加强交通管理,限制超载车辆的通行,减少对路面的破坏。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的脚步也在进一步提升。
道路的建设为各个城市的连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般道路建设时所使用的材料大多为沥青混凝土,其养护较为方便,车辆行使噪音较少,抗滑性能强,而这些优势也使得沥青混凝土在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
但是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越来越多,人们也开始关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些病害,不断的对其研究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本文就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防治措施1 引言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长时间的运营后,会受到车辆荷载、环境、天气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裂缝问题出现。
路面结构出现病害后,如果不能及时维修处理,裂缝将出现大规模的扩大,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原因进行讨论,探寻有效的裂缝处理技术措施,对提升沥青路面工程质量有积极作用。
2 公路路面施工裂缝处理所具有的必要性公路工程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路面裂缝处理与分析两个方面,这在公路工程之中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公路路面在性能方面的不断优化,不仅能够更好的帮助公路路面的通行能力获得更加良好的提升,还能够使国内公路的具体建设水平在整体上获得提升。
通常路面裂缝问题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但是,通过对路面施工质量及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控制,采用更加科学的施工方案来开展路面工程的具体施工,能够使路面裂缝问题的产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减缓,进而使得公路工程能够有效的延长使用寿命。
3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3.1 横向裂缝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横向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差变化大而出现的温度应力疲劳所形成的。
如沥青老化后相关性能逐步降低,导致材料的应力范围发生了变化,温度的反复性升降,进一步造成了沥青混合料的拉伸力性能逐步降低,外加沥青路面长时间在太阳光的照射之下,其内部的拉伸强度降低,这些因素都加快了沥青老化的进度,从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裂缝。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裂缝主要形式及现象公路沥青路面的开裂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横向、纵向、网状和反射裂缝。
横向裂缝现象为: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有的贯穿部分路幅,裂缝弯弯曲曲、有枝有叉。
横向裂缝中的唧浆导致裂缝两侧凹陷,桥头跳车处的路面横向裂缝,在路面积水的作用下加速跳车发展的速度,同时会对路基造成冲刷。
纵向裂缝现象为: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一般都发生在高填方的路基上。
纵向裂缝容易形成沿行车方向呈台阶状,影响行车舒适性。
网状裂缝现象为:裂缝纵横交错,将面层分隔成若干多边形的小块,一般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
网状裂缝导致公路沥青路面松散或坑槽,严重影响公路沥青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
反射裂缝现象为: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
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主要取决于下卧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1.引起公路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三大类:1)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
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当路面结构层底部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产生的开裂称之荷载型裂缝。
2)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称之非荷载裂缝3)是经常出现在桥涵两端的横向裂缝,或在路段上出现较长的纵缝,主要是由填土固结沉陷或地基沉陷引起,称为沉降裂缝。
2.尽管公路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和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的行车荷载作用、沥青面层温度变化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1横向裂缝⑴沥青面层的自身温缩开裂;⑵半刚性基层特别是水泥稳定碎石的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⑶某些基层开挖沟槽埋设管线以及冰冻地区路基冻裂导致路面的横裂;⑷面层施工时,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
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讲沥青路面是目前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之一,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病害,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下面将针对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进行详细讲解。
一、病害类型1.裂缝类病害: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接缝裂缝等。
主要原因是材料老化、固结沉降、温度变化等造成的路面变形和沥青层内外部应力的作用。
2.龟裂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较大面积龟裂的现象,一般称为龟裂。
主要原因是路面变形、基层不均匀沉降、沥青层质量问题所致。
3.坑洼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较大的凹坑,主要原因是材料老化、车辆荷载过大以及水分的侵入等造成的路面坍塌和沥青层的损坏。
4.鼓包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凸起的圆形或椭圆形鼓起,主要原因是基层不均匀沉降、内部空洞形成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沥青层内外部应力不平衡等。
5.脱层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沥青层与基层分离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材料粘结性差、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膨胀等。
二、原因分析1.材料质量差:沥青材料在生产和铺设过程中质量不合格,或者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2.设计不合理:路面的设计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进行科学的选材和厚度等设计,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不足。
3.施工不规范: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沥青热拌施工温度过高或过低、不科学的压实方式等,导致路面材料的质量不稳定。
4.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降雨等,会对路面产生影响,导致路面老化和破坏。
三、防治对策1.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在材料生产和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沥青材料的质量合格,选择高质量的胶结剂和骨料等。
2.科学设计和施工: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进行科学的路面设计,合理选择材料和控制厚度,同时施工过程中要规范操作,保证质量和强度。
3.定期养护维修:定期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维修,及时修补裂缝、坑洼等病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可以采用冷补材料、高弹性修补材料等进行修复。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治措施》xx年xx月xx日•沥青路面裂缝概述•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沥青路面裂缝的处治措施目录•沥青路面裂缝的监测与预防•结论与展望01沥青路面裂缝概述沥青路面裂缝是指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开裂现象,导致路面的完整性和使用性能下降。
沥青路面裂缝是一种常见的道路病害,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01按照裂缝的表现形式,沥青路面裂缝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和龟裂等。
02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裂缝,通常是由于温度变化、地基沉降等原因引起的;纵向裂缝是指平行于道路中心线的裂缝,通常是由于车辆载荷、路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的。
03网状裂缝是指路面上出现纵横交错的裂缝,通常是由于路面结构强度不足、路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的;龟裂是指路面上出现成块状的裂缝,通常是由于路面结构强度不足、车辆载荷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沥青路面裂缝会导致路面的防水性能下降,雨水会顺着裂缝渗入路基,导致路基受损,进一步加剧路面的损坏。
沥青路面裂缝还会导致路面的承载能力下降,车辆行驶时会产生震动和噪音,影响行车舒适性。
沥青路面裂缝还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增加道路维护和更新的成本。
沥青路面裂缝的危害02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1材料因素23沥青材料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导致沥青变硬、变脆,降低其抗裂性能。
沥青材料的老化沥青路面使用的骨料强度不足或稳定性不好,容易造成沥青路面开裂。
骨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足某些沥青路面缺乏必要的添加剂,如橡胶、硫磺等,这些添加剂可以提高沥青的抗裂性能。
缺乏必要的添加剂施工工艺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合料的温度控制不当、压实度不足或施工缝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沥青路面开裂。
施工管理不善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人员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施工质量问题,进而造成沥青路面开裂。
施工因素超载行驶车辆超载行驶时,会对沥青路面造成过大的载荷压力,容易导致路面开裂。
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处理措施一、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类型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按其形状可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和反射裂缝四种。
1 横向裂缝。
与道路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
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2 纵向裂缝。
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3 网状裂缝。
相互交错的裂缝将路面分割成形似网状或龟纹状的锐角多边形小块,块的尺寸小于50cm×50cm。
4 反射裂缝。
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
二、路面裂缝的原因分析无论在任何地区,沥青路面裂缝都是世界各国沥青路面使用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只是各自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由于交通荷载、环境因素等反复作用及路面结构的材料组成、结构组合、施工养护水平等条件的差异。
导致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 设计是否合理。
在设计过程中对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考虑不周,将影响到路面结构的组成及厚度,对以后的沥青路面产生裂缝与否会产生很大影响。
2 施工时的质量能否保证。
无论是路基还是路面施工,其质量均须保证,这样才能延缓或减轻裂缝。
3 施工时的温度。
沥青路面在施工时须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温度及环境温度,以保证其质量。
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其质量。
4 养护5 路基、垫层、基层的施工质量必须确保,使路基、垫层、基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沥青路面裂缝病害的防治措施沥青路面裂缝得不到及时修补时,将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性带来重大影响,它主要表现在:①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
裂缝的初期(1~2年内)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无明显影响。
但随着裂缝增大,雨水或雪水的逐渐侵入,导致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或土基含水量增加,甚至达到饱和状态,使承载力明显下降。
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冲刷和唧浆现象,加重路面的破坏。
②纵向裂缝容易形成沿行车方向呈台阶状,横向裂缝的唧浆导致裂缝两侧凹陷,均对行车的舒适性带来影响。
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与纵向裂缝出现原因及处置方式
摘要: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破坏型式,从延伸方向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从形成原因分为施工裂缝、反射裂缝、温度裂缝、疲劳裂缝。
裂缝具有延伸性与贯通性,为水的进入提供通道,裂缝的出现与发展是路面大面积严重破损的前奏。
关键词:裂缝;类型;原因;处理方法
引言
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沥青路面因其行车舒适性好、行车时产生噪音小、便于养护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已有多年。
在各条高速公路的使用过程中,沥青路面裂缝是较为普遍的路面病害,在路面研究和技术改进日益成熟的今天,仍然是较难解决的课题之一。
1 裂缝类型和表现形式
沥青路面的裂缝,尤其是横向裂缝,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因为沥青路面在竣工使用后,不论基层是柔性的、半刚性的,还是面层沥青是国产的或进口优质沥青,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缺陷之一。
1.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表现为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线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幅路面,有的路面部分开裂。
横向裂缝主要右以下四种产生原因:沥青质量没有达到本地区施工气候要求或者没有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致使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紧密,造成不同部位结合不良;半刚性基层由于水泥剂量、施工质量等综合因素产生的路面收缩裂缝;桥梁、涵洞等结构物回填部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处理不得当,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1.2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的产生原因以下几种;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材料,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纵向加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者碾压没有达到要求,从而造成加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者碾压没有达到要求,从而造成加宽部位沉降;路基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坡;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从而产生滑坡;面层前后摊铺相接处的冷接缝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结合不紧密二相互脱离。
1.3 网状裂缝
网状裂缝表现为裂缝纵横交错,缝宽在 1 毫米以上,缝间距离在 40 毫米以下,裂缝面积在 1 平米以上。
网状裂缝产生原因;寒冷地区纵横裂缝继续扩展,冰冻水的侵入发展而成;沥青混合料质量差,拌合时间过长,拌合温度过高或者在储料仓中存储时间过长,沥青本身老化,导致混合料抗变形能力降低产生;沥青的性能差,尤其时低温抗变形能力过低;路面结构中含有软弱夹层,粒料层松动,水稳定性差;沥青层的厚度不足,水分侵入,导致层间结合较差,沥青总体强度不足,在损坏初期形成网裂,后裂缝逐步扩展,缝间距变小。
1.4 反射裂缝
反射裂缝基本表现为在产生裂缝后,通过温度和行车荷载的共同作用,裂缝逐渐反射到沥青混凝土面层,路面的裂缝形式与基层裂缝形式基本一致。
其中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柔性路面上加盖的沥青机构层,则裂缝形式不一,主要取决于下承层。
反射裂缝产生原因;在已经开裂的旧沥青、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由于温度的变化(降低),老路面的裂缝继续拉开,从而使新铺层在旧裂缝处断开;半刚性基层温缩开裂;新铺半刚性基层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和干缩应力。
2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的裂缝,应该选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各种处理方法各有优劣,现在比较常见的处理办法有开槽灌缝、防渗膜贴缝、常温密封胶表面刷涂、高分子聚合物压浆、明胶沥青表面刷涂、硅酮玻璃胶抿缝以及其他处理方法。
2.1 开槽灌缝
开槽灌缝是一种针对于路面早期病害的预防性养护方式,主要用于处理道路初期通车后
出现的裂缝及大中修后新出现的裂缝。
通过开槽机开槽后,用灌缝机使用密封胶灌缝,它能确保道路的整体使用性能,可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开槽尺寸至少为 1 cm 宽,1~3 cm 深,开槽的深度、宽度比不应超过2:1,深度比越低越好。
2.2 防渗膜贴缝
防渗膜贴缝采用具有很高抗拉强度、很好的韧性和表面黏度的防渗膜进行施工,通常根据裂缝长度剪取相应长度的防渗膜,将隔离膜撕除贴在扫净的裂缝处压实粘牢即可通行。
可处理宽度 2 毫米以下裂缝及温缩裂缝。
但因为生产厂家的技术差别,此产品价格差异较大,使用效果各异,个别产品有粘接不来跑掉的现象出现。
此施工后略高出路面。
2.3 常温密封胶表面刷涂
常温密封胶表面刷涂是采用一种由多组分有机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常温密封胶,密度大于水,有很多的流动性,有轻微气味,残留物软化点大于 85 摄氏度,弹性恢复大于 80%。
使用时采用毛刷沾取少量常温密封胶刷涂在裂缝表面,常温密封胶可以通过裂缝,混凝土空隙向下渗透,弥补裂缝。
常温状态下一至两个小时即可凝固,残留物颜色为浅黑色,可以阻止水的侵入对路面的破坏。
原料一次使用不完,可以密封保存下次继续使用,保质期为 3 个月。
但因为凝固时间相对较长,价格较热熔密封胶高,所以不适于处理 5 毫米以上裂缝。
2.4 高分子聚合物压浆
高分子聚合物压浆材料指由许多相同的、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的高分子量化合物,聚合度较高。
它具有体积膨胀迅速、渗透性强、稳定后强度高、作用时间长的特点,主要应用于反射裂缝处路面结构层托空(因翻浆、唧泥造成)的病害处治。
该方案使用设备为经特殊加工配置的专业设备,所用材料价格昂贵,造价190 元/平方米至 240 元/平方米,施工成本较高。
但施工效果良好,经该方案处理的病害基本不留“后遗症”,因此是处理重度反射裂缝病害的首选。
3 结束语
虽然沥青路面裂缝是一种顽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是可以将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的。
同时呼吁广大交通参与者,不要超载运输,共同维护道路的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树洪.有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4,(6):285.
[2]尹枝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7):95.
[3]宋帅帅.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3,(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