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_组合数学特别培养计划_重集程序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64.71 KB
- 文档页数:7
目录电子科技大学修订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1)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编号、课程分级及研究生获取课程学分计算说明 (4)电子科技大学博、硕士授权点一览表(2011.10) (6)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政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政治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心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业和竞争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针对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确定专业学术型、工程实践型、就业创业型三种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学术型”:在学习的奠基阶段,强调打好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在积累成长阶段针对专业学术型的学生进行电子信息基本知识和技能,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等方面初步培养;在能力强化阶段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并对在该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毕业生可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无线通信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2.“工程技术型”: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创新与综合设计人才。
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可从事工程技术应用与开发设计工作。
3.“就业创业型”:培养不但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
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及工程素养,动手能力强。
毕业生可以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本专业按照4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知识结构要求如下: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和电路分析基础等基础知识。
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微波遥感专业基础知识。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专门知识。
1. 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学物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的相关专业知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目录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3)1.培养目标 (3)2.培养模式 (3)3.能力要求 (3)3.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 (3)3.2具备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 (5)3.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 (5)3.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5)3.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6)4.管理模式 (6)二、基本要求 (6)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 (6)1.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6)1.2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8)1.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 (9)2.具备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 (9)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 (10)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0)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11)三、基本学分要求 (11)四、学制与学位 (11)五、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 (12)1.面向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宽口径培养,围绕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 (12)2.课程体系改革 (12)3.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14)六、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结构示意图 (15)七、课程体系及构成 (16)1.课程模块介绍 (16)2.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17)2.1必修课 (17)2.2 限选课 (20)八、时间分配表 (23)九、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表 (23)十、教学进程计划表 (24)1.教学进程计划表 (24)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27)3.外语不断线计划安排表 (28)4.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 (29)十一、师资培养计划 (29)十二、质量保障体系 (2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30)一、培养目标 (30)二、培养标准 (30)三、管理模式 (30)四、培养计划 (30)1.教学内容 (31)2.企业实践课程模块 (31)3.主要课程内容介绍 (31)4.企业联合培养教学计划 (33)五、联合培养企业 (33)六、工程实践条件 (34)七、师资配置 (40)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设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
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专业介绍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我校数学一级学科有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和基础数学等二级学科方面的近二十个研究方向,这些方向既有强调数学基础研究,又有研究科学计算的理论和方法、数学及其应用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每年在国际及国内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论文广泛被Sci、Ei等收录。
近年来获得了多项部省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国家级和四川省人才计划项目,出版了系列教材著作,获得了多项国家和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掌握宽广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相关学科方向的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当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研究方向:1.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2.矩阵分析及应用3.边界元方法与工程计算4.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5.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其工程应用6.概率论及其应用7.偏微分方程8.多智能体系分析与算法9.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及其应用10.积分方程数值解及应用11.经济数学及应用12.拓扑学及应用13.混沌及应用14.小波分析与信息处理及计算15.计算机代数及其应用16.随机过程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17.多复变函数论18.图像处理及其目标识别19.应用概率20.信息理论及其数学方法21.图论与组合数学三、课程设置:学位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学位英语、矩阵理论、泛函分析、概率论、数值分析、图论及应用、随机过程及应用、最优化理论与应用、数值代数、拓扑学、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模糊数学基础非学位课:、逼近理论、组合数学、积分与边界积分方程数值解、特殊矩阵、计算机代数及其应用、混沌理论、多复变函数、偏微分方程、时间序列分析、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及应用、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极值理论及应用、抽样调查、数理经济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理学院2018级数学(学术)
培养方案
理学院
学科:数学代码:0701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数学专门人才;学生应初步掌握哲学、政治经济学与自然辩证法等马列理论的基本原理;有较好的英语译、读、写等处理专业学术问题的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方向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所在研究方向的基本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对本研究方向的某个研究专题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具备初步的从事数学研究、数学教学以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能够适应新世纪数学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基础数学(二级学科代码:070101)研究方向:①泛函分析及其应用,②复分析及其应用,③代数及其应用,④几何学及其应用,
⑤格的代数与数论。
⑥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2.计算数学(二级学科代码:070102)研究方向:①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②矩阵计算,③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④计算反问题与计算金融,⑤图形图像处理,⑥流体计算和仿真。
3.应用数学(二级学科代码:070103)研究方向:①动力系统理论和应用,②逼近论及其应用,③编码与密码,④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理论及算法,⑤生命科学数学方法,⑥经济数学,⑦不确定信息融合,⑧量子信息中的数学方法。
4. 运筹学与控制论(二级学科代码:070104)研究方向:①组合优化,②数学规划,③最优控制理论及其应用,④不确定控制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仅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电子信息学院制定2014年 6 月学院负责人:胡飞跃专业负责人:项铁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改进与运行管理等方面高级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期待毕业生几年之内达到以下目标:(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在团队工作中,有良好的领导、组织和协作能力;(3)具备在电子或相关领域里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或攻读相应的硕/博士学位。
(4)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自我提升能力。
二、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毕业要求2:具有运用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的能力;毕业要求3: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毕业要求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毕业要求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毕业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毕业要求7:了解与电子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毕业要求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毕业要求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毕业要求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2000217课程名称: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英文名称:Programming,Algorithm and Data Structure I学分:3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48 其中,讲授48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实训0学时适用专业:网络工程建议开设学期: 1先修课程:无开课单位: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一、课程简介《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是课程群的启蒙课,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程序设计类课程,其目的是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基础,使学生熟悉C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通过大量的编程练习,引导学生进入程序设计的殿堂,培养学生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依据2017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考虑本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制定本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程序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函数等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深入领会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识别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功能模块划分的问题。
(支持毕业要求 2.1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网络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网络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课程目标2:在程序设计C语言后阶段学习过程中,针对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大作业的要求,将同学分组了解系统功能与应用背景,对具体的开发任务进行分工联调并编程实现。
通过系统实现强化个体的角色意识和团队意识。
(支撑毕业要求9.1: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胜任个体、团队成员的角色任务。
)课程目标3:通过学习标准的C语言程序设计语法,运用函数、线性表、字符串、链表等基本知识,通过学习算法的描述方法,使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换成计算机描述的算法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程序算法的描述方法进行交流的能力。
“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汇编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5月目录1. “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1)2. “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管理方案 (4)3. “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环境平台建设方案 (7)4. “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8)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为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与国家战略需求, 培养互联网与专业融合发展的“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设立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方案如下。
一、计划总体目标“计划”旨在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需求,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现状,以学院为依托,以互联网+相关专业融合为途径,以夯实“互联网+”核心技术为切入点,通过建立“互联网+”特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具有“互联网+”特质培养方案、建设“互联网+”定制的基础平台和资源(情景平台、特色课程及教材等)、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形成一支满足“互联网+”教育教学需求的相对稳定的优秀教师队伍,打造包含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创业类人才相互融合的“精英人才成长生态圈”。
二、培养目标与预期毕业去向“计划”以“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为载体,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互联网思维、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宽厚的移动互联网知识和信息深度分析与应用能力、扎实的“互联网+”核心知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面向“互联网+”国家战略需求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信息产业、金融业、制造业、能源、资源环保、电商、电子政务、教育等领域。
三、培养体系“计划”通过打造“‘互联网+课程’体系、情景平台、教师队伍”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和环境支撑。
(一)课程体系1. “互联网+”必修核心课程与“互联网+”相关的电子、网络、通信、软件、数据、商务、管理等必修核心课程,按“纵向拓展、横向融合”原则进行开发和建设。
理学院教师简介陈光亭,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主讲过《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建模》等本科课程,有十几年高校教学经验。
曾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研究项目,主要从事离散优化及其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曾获得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等多项奖励,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
肖建斌,男,1963年5月出生,1989年复旦大学博士毕业,1995被评定为教授。
主讲“数学分析”、“复变函数论”等本科课程。
为研究生开设“Hardy空间理论”、“单位球上的函数论”等课程。
从事复分折研究,在Hardy空间和Bergman空间的函数性质和泛函性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结果,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数学进展》、《Math.Japonica》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解决国外数学家提出的6个公开问题。
曾主持国家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目前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和浙江省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
是霍英东基金教师奖的获得者。
肖建斌教授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教学基本功扎实过硬,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方法灵活,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赞誉。
刘德朋,男,1948年5月生,吉林人,教授。
1982年1月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任理学院教师。
主讲课程:《数学物理方法》、《复变函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竞赛数学》等。
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电磁学中的应用;竞赛数学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成果:任主持人完成省部级以上的项目五项,取得很好的成果;主持的课题“改革应用数学教学,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省以上的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任主编公开出版高校教材五部。
程吉树,男,教授。
曾在数学系及工科专业主讲《数学分析》、《复变函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线形代数》、《一般拓扑学》、《模糊拓扑》、《对立理论》、《拓扑线性空间》、《微积分学》、《高等数学》等9门课程。
重集的组合计数问题
1需求分析
分析、设计并实现一个解决重集的组合计数程序,要求用容斥原理的方法,用VC 开发工具
2概要设计
2.1重集的组合数定义
从重集B={K1∙b1,k2∙b2,⋯,kn ∙bn}中选取r 个元素不考虑次序组合起来,称为从B 中取r 个元素的重复集合,简称B 的r-组合,其组合数记为F(n,r)
2.2定理1
重集B={∞∙b1,∞∙b2,⋯,∞∙bn}的r-组合数为
1(,)n r F n r r +-⎛⎫= ⎪⎝⎭
2.3定理2
重集B={K1∙b1,k2∙b2,⋯,kn ∙bn}在重复数ki=∞(i=1,2,···,n)时与在重复数ki ≥r(i=1,2,⋯,n)时的r-组合数是相同的。
3详细设计
3.1算法设计:
第1步,计算
1(,)r n r F n r r C +-⎛⎫== ⎪⎝⎭ 第2步,对i 从1到
12n -循环。
第2.1步,对i 进行二进制表达式1210n n x x x x -- ,j x =0或1
第2.2步,计算111
n i i i S x k -==∑
第2.3步,计算211n i i S x -==∑
第2.4步,计算12,()F n r S S ⎡⎤--⎣⎦ 第2.5步,计算12,()r r F n r C C S S ⎡⎤=±--⎣⎦(2S 为偶数时取+,否则取-)
第3步,r C 即为最终的r-组合数。
3.2代码实现
3.2.1开发环境
编程语言: 3.2.2编程实现
// chongji.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
介绍:利用容斥原理实现重集的组合计数
作者:dimy
更新时间:2015-10-31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include <cmath>
#include <stdlib.h>
usingnamespace std;
vector <string > my_split(string str, string pattern);
int *Binarycout(int dec,int num);
int my_F(int n,int r);
longlong Jiecheng(longlong a);//构造函数求阶乘
longlong zuheshu(longlong n,longlong m);
int _tmain (int argc , _TCHAR * argv [])
{
int r = 0;
int len = 0;
int len_loop = 0;
string str_chongji = "";//保存输入数据 string pattern = " ";
vector<string> coefficient;//保存分割后的输入数据
longlong Cr = 0;
//输出提示
//printf("%s", "请输入要从重集B={K1∙b1,k2∙b2,⋯ ,kn∙bn}中选出的个数r:\n");
cout <<"请输入要从重集B={k1*b1,k2*b2,...,kn*bn}中选出的个数r:"<< endl; //输入r
cin >> r;
//cout << r << endl;
//消除上一次输入对下一次输入的影响
cin.ignore();
//输入重集
cout <<"请输入重集B,只需要要输入重集的系数即可,以空格隔开:"<< endl; getline(cin,str_chongji);
//cout << str_chongji<<endl;
//将字符串分割成数组,然后计算长度
coefficient = my_split(str_chongji, pattern);
//cout << "输入长度为:" << coefficient.size() << endl;
len = coefficient.size();
len_loop = int(pow(2, len))-1;
//将每个i用二进制表示
//int *binary_i = new int(coefficient.size());
//binary_i = dtob(10);
Cr = zuheshu((len+r-1),r);
for (int i = 1; i <= len_loop; i++){
int *binary_i = Binarycout(i, len);
longlong S1 = 0;
longlong S2 = 0;
/*for (int j = 1; j <= len; j++)
{
cout << binary_i[j-1];
}*/
//cout << endl;
for (int j = 1; j <= len; j++)
{
S1 += binary_i[j-1] * atoi(coefficient[j-1].c_str());
S2 += binary_i[j-1];
}
longlong F = zuheshu(len,(r-S1-S2));
if (S2 % 2 == 0){
Cr += F;
}
else{
Cr -= F;
}
//cout << S1 << endl;
//cout << S2 << endl;
}
cout <<"重集B的r-组合数为:"<<Cr << endl;
while(1);
return 0;
}
//字符串分割函数
vector<string> my_split(string str, string pattern)
{
vector<string> ret;
if (pattern.empty()) return ret;
size_t start = 0, index = str.find_first_of(pattern, 0);
while (index != str.npos)
{
if (start != index)
ret.push_back(str.substr(start, index - start));
start = index + 1;
index = str.find_first_of(pattern, start);
}
if (!str.substr(start).empty())
ret.push_back(str.substr(start));
return ret;
}
/*
一般方法,32位,逐步与1做与运算。
功能:十进制转二进制
参数:dec 需要转换的十进制,num要转换成多少位
*/
int *Binarycout(int dec,int num)
{
int *p = newint(num);
for (int i = num-1; i>=0; i--)
{
//cout<<((dec>>i)& 1);
p[i] = (dec>> i) & 1;
}
return p;
}
/*
功能:计算组合数
*/
int my_F(int n, int r){
return 0;
}
//阶乘计算
longlong Jiecheng(longlong a)//构造函数求阶乘
{
if (a> 1)
return a*Jiecheng(a - 1);
else
return 1;
}
/*
计算组合数C(m,n)
注意:4 294 967 296最大数,因此需要注意越界问题
*/
longlong zuheshu(longlong n,longlong m){
if (m< 0){
return 0;
}
else{
return Jiecheng(n) / (Jiecheng(m)*Jiecheng(n - m));
}
}
4测试
4.1测试最简单的重集
每一个元素只出现一次,r取3
{ a1,a2,a3,a4,a5}
运行程序:
运行结果为10,正确
4.2测试复杂一点的重集
{3*a1,4*a2,5*a3,6*a4,2*a5},r取4 运行程序:
5总结
通过实践,对容斥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对组合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表示魅力很大,通过编程,可以把复杂的计算很快解决,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由于时间仓促,设计文档不是很规范,希望以后在此方面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