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学术失范分析

高校学术失范分析

高校学术失范分析
高校学术失范分析

高校学术失范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赵世强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校系统日益严重的学术失范,从教师和研究生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术失范学术道德高校教师研究生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剽窃、抄袭事件在新闻媒体上频频曝光。学术失范,这个让学术界既震惊又颇感羞愧和愤怒的行为名词,日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所谓学术失范,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遵守学术研究行为规则的现象。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的教育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优势,是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源地。然而可悲的是,目前所揭露的学术失范也主要集中在高校系统。正是这一方净土,滋生了少数弄虚作假的学术人,他们违背了道德,做上了“科研成果快速制造者”或“专著机器”,成为学术失范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下面着重分析这一现象:

一、高校教师的学术失范

古往今来,教师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尊重。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却把光芒留给别人;人们把教师比作蜜蜂,只知辛勤地耕耘和付出,不求回报,却把甜蜜留给了别人。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像黑夜里的导航灯,为人们指引迷津。正因如此,人们对教师所应具有的学术修养和道德修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某些高校教师迷失了方向,急功近利,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个别学者学风浮躁,不专心研究,评奖、评职称时虚报科研成果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严重损坏了高校教师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声誉,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说明高校教师学术失范的严重程度,下面仅举2个例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优秀教师王铭铭在1998年6月出版于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著作《想象的异邦》中,有10万字左右抄袭自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汉译本。事件曝光后,北京大学对王铭铭迅速做出处理,撤销其包括北大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大人类学教研室主任在内的全部行政职务。

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杨敬安教授,曾在安徽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研究界都是赫赫有名的。然而,2001年9月,中共合肥工业大学委员会在《关于给予杨静安开除党籍处分的决定》写道:“杨静安在截止1999年底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严重抄袭国

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有6篇。杨在1993年申报教授、1995年申报博士生导师的材料中填报了以上部分抄袭论文,并虚构了国外研究成果一项,填报了实际上并未发表的国际会议论文两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荀子?劝学》)。高校教师既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主体,也是知识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创新的直接承担者。高校教师的学术素质(学术能力素质和学术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所培养人才质量的好坏,还制约着高校为社会提供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的多寡优劣。然而,当这些令人触目心惊的事实摆在面前时,我们不禁感慨:连这样有名的专家学者都在“以身作则”,他们又怎么能指导好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呢?

二、高校研究生的学术失范

研究生是我国学术共同体的准成员及接班人,肩负着繁荣我国学术,促进我国科学发展的使命。学术研究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阶段,因此,科学严谨、务实求真的学术道德是每个研究生所必须恪守的。但是近来,研究生中的学术失范也时有发生,诸如考试时作弊、实验中编造或修改数据、撰写论文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申报奖学金时虚报自己的科研成果或拔高成果档次等等。

西南师范大学年仅34岁的历史学博士生陈国生,从1993年开始发表论文,在其后6年间共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后经抽查发现,其所著《心理心态与历史研究》一书中,大肆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该“著作”某一章的6700字中,竟有4700字摘自他人撰写的论文,连标点符号都未变,甚至连他人论文中因排版校对出现的错误也未曾改动。根据专家反映,陈国生的一些论文中,经常是一字不改地抄袭他人论文专著中的相关章节而不加注明,且引文篇幅远远超出了论文的引用规范。

至于伪造实验数据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曾有一项调查表明,25.7%的指导教师发现学生的论文中有抄袭现象,16.3%的导师发现学生曾有过伪造实验数据的行为。在调查中,其中有一题大意为:在学位论文的实验中,因时间紧迫,修改实验数据可以拿到学位,而按事实可能拿不到学位,问你是否会修改数据?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竟有33%的研究生回答是修改数据!试想一想,今日的研究生,明日就可能成为专家、学者,如果让这样的一批人走上讲台或搞科研,是否会制造出更多的学术失范呢?

以上所罗列的某些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失范仅仅是“冰山之一角”。根据美国研究者W?布劳德和N?韦德的估计:每一个大作弊者被揭露出来,背后就有一百多个类似的大作弊者逍遥法外,还有一千多个小作弊者得逞。由此看出,科研过程中的学术失范是相当严重的,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中日益严重的学术失范进行有效的整治,否则,就会导致我国的学术发展后继乏人,科教兴国战略也难以实现。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

三、高校学术失范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校学术失范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整治: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做学问、搞科研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严肃性的劳动,也是一种处于公众视野之外的活动。由于知识的高深性决定人们难以评判学术人是否诚恳地对待了公众利益,因此事实上,学者本人是自己学术道德的唯一评判者。无论是教师还是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都需要有塌实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要遏止学术失范,必须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科研工作者的自我约束。

另一方面,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即使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且能使自我行为尽可能适应社会规范要求的高级知识分子,在潜意识里,偶尔也会出现某种非理性的冲动。在这种情形下,能否克制并战胜这些非理性冲动,关键要看他是否具有反躬自省的意识和习惯,是否形成了抵制不良诱惑的自我防御心理机制。也就是说,此时,外部强制力所能发挥作用的范围是相当有限的,一旦外在强制不存在或难以控制局面时,人们就会在“名和利”的诱惑下,冲破各种规范的制约,做出越轨行为。这不仅关系到学者能否在积极健康的学术轨道上发展,也涉及到如何维护学术的尊严和纯洁。因而,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把外界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律,人们才能在任何情况下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2、完善学术评价机制

现如今,各高校普遍采用了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评职称、评科研奖励等要看发表文章和出版著作的数量,学生评奖学金也要看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数量。不可否认,这种量化评价体系便于管理,但其无法体现科研真实水平的缺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不仅如此,它还要求研究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对符合要求的进行奖励,未达到要求的给予相应处罚(对研究生而言,意味着要失去奖学金),这无疑成了科研人员头上的“紧箍咒”。可想而知,在这种“科学”的评价体系下,科研人员不再是单纯地进行科学探索,而是为了实现某一数字标准,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式和目的不同程度地被改变了。同时,这也为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等学术失范埋下了隐患。

为了使学术评价机制更为有效,各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以质量考核为中心,建立高校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和相关指标体系;同时规范学术奖惩制度,对在学术建设中有突出贡献者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而对于学术失范,不仅要批评教育,对严重者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真正发挥学术评价机制的作用。

3、完善论文出版制度

从论文出版角度来看,出版社对高校的学术失范也应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因为,目前在论文著作出版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编辑责任不明确,论文一般都是“文责自负”,有时编辑形同虚设;二是审稿不严,缺乏对稿件的处理机制,容易造成“一稿多发”;三是监督机制不完善。这无疑为某些弄虚作假的论文打开了“方便之门”。针对

这3点,出版部门应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编辑责任制;2)健全审稿制度;3)健全出版监督机制;4)建立作者责任制;5)尽快制定和完善论文著作的写作规范和违规处罚规范。

当然,要彻底根除高校的学术失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这里我强烈呼吁,高校师生一定要加强学术道德素质,用严格的自律和学术良心来维护学术的尊严和圣洁,与学术失范做坚决的斗争!

参考文献:

[1]孔文清金武刚费斌.《高校学术失范的伦理思考》.扬州大学学报.2002/12

[2]张晓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研究》.思想教育研究.1999/3

[3]江新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表现、根源与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徐永康.《论高校亟应高扬学术道德》.德育教育

[5]严柯宋元林徐德刚.《遏止论文著作发表出版中的腐败现象研究》.湘潭工学院学报.2002/12

[6]税国洪曾佐伶李广智.《学术腐败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庆大学学报.2002/8

[7]刘丽娟.《对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2/12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宏观角度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需不断完善学术道德规范等制度建设,构筑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从微观角度看,教师和基层学术组织应科学掌握如下三个辩证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德”与“术”的辩证关系。 教师应“ 明德”。《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德”就是以道德教人。为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其次,在学术修养上,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学术地位和他人的学术地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要有甘当铺路石、勇当人梯的精神,保证学术梯队的科学合理。 教师要“有术”。“术”是指教师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形成的学术造诣和学术修养。学术造诣是指学术水平,即教师自身所掌握的学问广度和深度。学术修养则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诚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二是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术地位,在承认自己是“人才”的同时,还要看到周围有更多超过自己的人才。在学术上,善于兼收并蓄。三是正确对待荣誉、地位和各种物质利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能抵御各种诱惑,潜心钻研学问。 在“德”与“术”的关系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外化和升华。教师应以“德”驭“术”,切不可弃“德”求“术”。以教研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为例,一个学术道德过硬的团体或个体,应能以“德”律己,以“术”达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德”律己,才能创造融洽、润滑的合作机制和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以“术”达人,才能试比高低,促使学术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壮大,而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和壮大会使原有单纯的竞争转变为合作基

北京大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测试

B 自觉的约束机制 C 政治上的要求 D 道德上的强迫机制 正确 2. 以下说法符合“学术失范”定义的是。 A 技术层面违背规范的行为,或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而违背行为准则的做法。 B 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学术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 C 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仸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理论探讨后得出的理性认识。 D 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风气。 正确 3. 只有遵守学术规范,才能在学术共同体中得到认可,如果违反了学术规范,就会。 A 面临监禁 B 触犯法律 C 受到否定 D 受到警告 正确 4. 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以下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A 滥用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浪费科研资源。 B 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 C 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开申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故意隐瞒。 D 以上选项都是。 错误,正确答案为D 5.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 在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中非有意的错误。 C 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 B 因研究水平和能力原因造成的错误和失误。 D 与科研活动无关的错误等行为。 正确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 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B 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 C 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 D 把领导署为第一作者。 正确 7. 以下哪项不属于项目实施中应遵守的规范。 A 遵守项目下达(或资助)单位的有关规定。 B 为得出某种主观期望的结论而捏造、篡改、拼凑引用资料。 C 科研工作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研协作。 D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讨论,接受学术界的检验。 正确 8. 以下关于“引文规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引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作品来源。 B 引文原则上应使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但转引他人成果,可以不注明转引出处。 C 不得将未查阅过的文献转抄入自己的引文目录或参考文献目录中。 D 引用时应尊重文献的原意,不可断章取义。 正确 9. 下列关于“引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间接引用时在正文或注释行文时明确向读者显示其为引用。 B 掩盖转引,将转引标注为直接引用。 C 引用译著中文版却标注原文版。 D 论文中复述导师尚未发表的作品中的思想观点时加人学生本人的个人意见。正确 10. 学术论文中“适当引用”的法律规定:《著作权法》第27条指出,“适当引用”是指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可以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以下做法中不属于适当引用的是。 A 引用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 B 所引用部分构成引用人作品的实质部分。 C 引用时不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 D 引用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正确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成因及对大学生成才的负效应

Value Engineering ——————————————————————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课题 (12YGJ880082)。作者简介:申晓腾(1983-),男,河南濮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 向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及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戎华 刚(通讯作者)(1973-) ,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和学生教育管理。 0引言 高校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氛围直接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是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近20年,我国高校的学术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学术环境宽松自由。然而,近一个时期以来,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开始出现,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亵渎了学术领域的科学性和纯洁性,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败坏了学风、教风和校风[1]。媒体不断报道个别教授、学生的研究成果有偷换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结果、伪造履历等新闻,这些“泡沫学术”和粗制滥造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严重挫伤了广大师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对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和整个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 1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 高校大部分教师都能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以严谨的科研态度,踏实的求实创新精神,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和 创作出一些新的学术成果,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又好又快健 康发展。不能排除,个别教师基本素质差,功利思想严重,学术道德修养滑坡,学术态度浮躁,学术行为不端的现象,这不仅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学术道德修养,也和整个社会大 环境、 高校对教师评价体系、监督机制及媒体营造的负面舆论密切相关。 1.1高校教师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高校对教师评价指标欠全面。国内众多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多是以量化数字为标准,这些评价指标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它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先评优、年终奖惩、导师选拔、干部任用等等。各类数字化指标包括论文数量、经费数目、专利项目、课题级别、成果档次,等等,这些指标的累积总分成为评价一个教师的业绩或领取津贴的主要依据。这种单一追求数字的评价考核,促使一些教师急功近利,懈怠学术精神追求,发表论文缺乏实质创新的内容。 高校对教师的督导检查力度不够。一些高校正在积极努力营造学术氛围,鼓励广大教师培养创新精神,自觉投入科研工作中,对目前出现的学术失范行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已发现的学术不端现象,熟视无睹。有些高校,根本没有学术监督机构,特设的监管机构也没有制度约束和履行职责,不能对学术不端行为有效地审查和制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成因及对大学生成才的负效应 The Causes of Academic Dishonesty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申晓腾①SHEN Xiao-teng ;徐元②XU Yuan ;戎华刚③RONG Hua-gang (①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40;②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哈尔滨150040; ③新乡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新乡453003) (①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ortheast Forest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China ;②The Marxism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Northeast Forest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China ; ③Adult Education College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China ) 摘要:探讨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成因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高校的教师应具有治学认真、学风严谨的精神,根据高校近 年来学术上频有出现的抄袭剽窃行为和造假现象,分析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进一步阐明教师是大学生涯健康成长的领航者,是 人才培养的导师,教师若不能为人师表,发展下去,将会对学校学风建设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将会给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学术规 范的养成带来负效应。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术道德的培养, 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和声誉。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auses of academic dishonesty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growth.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serious spirit on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rigorous style of study.According to the plagiarism behavior and counterfeiting phenomenon occurred frequently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we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teachers in academic dishonesty,further elucidate that teachers are not only the leaders of the healthy campus life,but also the instructor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If the teacher cannot be a person of exemplary virtue,he would form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chool style of study.Meanwhile,he would bring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raining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the developing of academic norms.Academic dishonesty is also not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academic morality,is not beneficial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college students,is not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In the end,it would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and reputation of the graduates. 关键词:学术道德;失范;成因;负效应;大学生Key words:academic moral ;academic dishonesty ;causes ;negative effects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005-02 ·5·

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现状入手,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比较等方法,提出了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术道德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6-0040-02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日趋严峻的形势,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是繁荣高校学术研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现状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高等学校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人辈出、学术繁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在肯定我国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不容忽视、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工作中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抄袭剽窃,或请他人代写文章,或署名不实;粗制滥造论文,个别人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研究成果鉴定、项目评审以及学校评估、学位授权审核等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或试图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的现象;有的人还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学位、文凭,有些学校在利益驱动下降低标准乱发文凭。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和民族创新能力,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工作 各级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把学术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组织机构,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建设长效机制。高等学校要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入学校校风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高校校长要亲自抓学术道德建设,形成全面动员,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管理机构在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其在学术管理和监督方面的职责,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学术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公正性。 2.广泛深入地开展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教育 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道德规范要求,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要大力宣传严谨治学的典型事例和学术道德建设成绩卓著的单位。鼓励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 3.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完善人事考核制度 积极推行教育职员制度,建立强化高校党政管理人员管理职责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职称评审,全面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强化岗位、强化聘任。在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改革中,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形成有利于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制度环境和良

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总结

科学规划,全面部署,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实现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新发展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坚决反对不良学风,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结合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某某大学认真开展了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 领导重视、认真调研,积极部署 某某大学充分认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2011年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实施。 二、宣传发动,积极参与,深入人心 学校利用多种机会,采用不同方式组织全体干部和广大师生,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扎实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各项工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奠定良好的学风基础。 学校通过印发宣传册、张贴宣传海报、标语,借助学校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学风建设年”的校园氛围。宣传海报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创建优良学风为己任,积极参加学风建设,为学风建设献计献策,从严要求自己,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大学生。学风建设主题宣传标语措辞凝练,催人上进,分布在校园各显现角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的范文

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 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导读: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 摘要: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通从人文社会学科这一角度出发,总结出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剽窃、研究数据造假和借助挂靠基金课题提升发表机会三大问题,并且对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从社会环境、制度和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学术不端一、引言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质量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投入的不断增大,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从表 1 我们可以得到2004 年至2011 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状况,2004 年研究生培养机构(包含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769 家,2011 年为755 家,整个8 年间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但同时从研究生招生人数我们可以看到2004 研究生招生数为326286 人,2011 年为560168 人,8 年间增长了71.68%。 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带来了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激增的状况。 但学术成果繁荣的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道德失范在研究生中蔓延,研究生对待学术态度表现出一种浮躁的状态。 表004—2011 年研究生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数量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研究生培养机构769 766 767 795 796 796 797 755 普通高校454 450 450 479 479 481 481 481 科研机构315 316 317 316 317 315 316 274 研究生招生数(人)326286 364831 397925 418612 446422 510953 538177 560168 普通高校教师(万人)85.8 96.58 107.6 116.83 123.74 129.52 134.31 139.26 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整理所得 在本文,学术道德失范采用江新华教授于2009 年提出的概念 1 ,指学术研究人员用不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第35卷第2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Vol.35No.22019年2月 Journal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Feb.2019 收稿日期:2018-08-15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 作者简介:田芳芳(1979-),女,大连财经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社会学、民俗学及女性学等研究。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田芳芳 (大连财经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从社会结构的失范出发对学术研究中的道德和学风建设中的个体行为失范进行归因分析,以期找到问 题的症结所在,促进学术研究优良的学风及严谨的学术氛围的形成。[关键词]社会失范;学术道德;社会学;社会结构[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9042(2019)02-0073-03一、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社会学研究(一)社会学眼中的失范行为 “失范”(anomie ),亦称“脱序” ,西方社会学术语。由于社会规范失调产生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群体反常状态,即在一个社会中缺乏人们可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之意。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首次将社会失范引入社会学之中。他借此概念用来表示一种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失去规范与制度,因而丧失整合的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后来,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对失范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失范的含义是社会目标与达到该目标的准则之间缺乏一致性,他是文化体系与社会结构脱节的必然产物。 简单来讲,失范是社会所倡导的文化目标与现 实这些目标的合法的制度化手段之间的断裂或紧张状态。从更为深刻的角度来说失范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传统的规范的失效,如生活方式的改变、伦理道德的失效、宗教信仰的改变、语言文字的改变以及内在社会民众心理的变化。第二层意思包括新的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没有形成或成熟。人们并不自觉的受到流行文化的支配,却没有完全认同这种规范。 (二)学术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学术道德中的社会异常行为、越轨行为同正常行为一样,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我们不能将越轨行为形成的原因仅仅局限于生物本能与社会约束之间的永恒冲突之中。某些社会结构怎样对待特定人群施加明确压力, 从而形成行为越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社会和文化的结构分析中,两个因素最为重要。首先是由文化确定的目标、兴趣,对位于不同位置的社会成员都是合法的。其次是社会认为合法、为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方法的选择范围受到制度化规范的限制。这就引导出了下面的中心假设:失范行为可能是文化确定的激情与实现这些激情的社会结构互相分离的表现。因而,从社会学视角中看到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总体上来说就是社会成员愿意追求社会结构规定的目标,但无法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来实现它时产生的断裂现象。也就是默顿所说的 “文化所诱发的过高愿望同阻止这些愿望实现的社会结构障碍之间”的断裂。默顿指出个人适应这种断裂通常会采取五种不同的方式,将默顿的理论用于分析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具体表现在: 1.遵从型,即接受社会倡导的目标,也采取制度化的手段,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也就是说高校学术研究的主体,这部分学者和教师本身热爱学术研究,并且也很有能力,一直勤勤恳恳地在耕耘着,同时也收获着。但由于利益分化造成了许多相关的机构如学术期刊、出版社、课题审批单位等的权利寻租,造成了真正的学术科研成果无法发表或者推迟发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学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也在利益分化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价值空间,将自己的论文及学术成果变成了商品。这就使得本来处于遵从型的个体应对这种断裂也出现了失范行为。

研究生_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学术规与学术道德个人心得 :地地道道班级:2014级英语语言文学学号:琐琐碎碎 学术规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的总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学术道德和学术规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体来说,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敬业奉献,为发展科学、繁荣学术、教书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良好的师德规,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绝大多数在读研究生也能够兢兢业业,好学力行。但是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的问题时有发生,高校学术失、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比如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媚于世俗、热衷炒作、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以不正当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损害学术形象,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 与学术规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在我国,学术腐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从事注水学位教育或培训、在学术评审拉关系以及办刊收费等等,都是学术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事实上,在学术界,腐败现象的存在早已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基本测试50题

1. 以下哪项不属于学术共同体的特点。 A 具有共同学术旨趣 C 是学术规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B 是学术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D 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正确 2. 下列哪一项做法未违反学术规范。 A 学术水平低。 C 放弃学术标准,进行不当学术评价。 B 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D 篡改数据、文献。 正确 3. 任何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查阅前人已有的、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查新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查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有利于研究工作的优化,可以节省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少走弯路。 B 在课题立项或是成果鉴定时要求有“查新”,并以查新结果作为该课题或成果是否具有新颖性或创新性的重要依据。 C 二十年前发表的研究成果,在不被检索发现的情况下,可以当成新的课题来立项研究或被鉴定成新的成果。 D 查新要求做到对相关研究领域有全面充分的了解,知道已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正确 4. 学术不端行为也称不正当的研究行为,指学术共同体成员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学术不端。 A 抄袭剿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C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 B 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D 论文缺乏创新。 正确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 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及审稿工作。 B 故意拖延对他人科研项目或成果的审查、评价时间。 C 对竞争项目或结果的审查设置障碍。

D 把对论文贡献没自己大的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 正确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 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B 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 C 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 D 把领导署为第一作者。 正确 7. 按照项目实施规范,应按照项目计划书开展研究,不得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对项目人员变动和研究计划、方案等重大修改,。 A 由项目执行人员讨论决定。 B 须事先征得项目资助单位的书面同意意见。 C 经由项目执行人员讨论决定即可确定,但仍应通知项目资助单位。 D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 正确 8. 以下关于“引文规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引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作品来源。 B 引文原则上应使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但转引他人成果,可以不注明转引出处。 C 不得将未查阅过的文献转抄入自己的引文目录或参考文献目录中。 D 引用时应尊重文献的原意,不可断章取义。 正确 9. 下列关于“引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自己的论文中使用他人研究成果中的图表和数据,并未标注图表和数据来源。 B 组合别人的成果,把字句重新排列,加些自己的叙述,直接作为自己论文的研究成果。 C 部分袭用自己已发表文章中的表述,在文中标注并列入参考文献。 D 窃取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中独创概念,定义,方法,原理,公式等据为己有。 正确 10. 以下哪项不属于合理引用的行为。 A 对未公开发表文章也需要注明来源。 B 使用的目的仅限于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或者为了教学、科学研究、宗教或慈善事业以及公共文化利益的需要。

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和学术失范(一)

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和学术失范(一) 【内容提要】学术失范乃至腐败已成为学术界以至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的传播,造成了学术的单一化、狭窄化、形式化以及学术管理中的非人本化倾向和部分知识分子特权,成为我国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学术研究应超越技术专家治国论的研究框架,知识分子既应当成为专家又应当坚持特有的人文价值理性和批判精神。 【关键词】技术专家治国论/学术失范/批判理性 【正文】 近些年来,学术失范乃至腐败已成为学术界以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造成学术失范的原因,学术界已做了不少研究,大致将其归结为“学术政治化”“学术经济化”,学术机制的约束力弱化和学者道德滑坡三大原因。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是十分深刻的。笔者所思考的是我国学术界存在的某些学术失范现象,在当代西方社会表现得也很明显,而西方学者是将其放在技术专家治国论背景下加以分析的。考虑到我国社会生活结构性的变化和学术发展与国外接轨的大趋势,我认为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的传播,可能也是造成我国学术失范乃至学术腐败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图在揭示学术失范、腐败与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的联系方面做一点探讨。 一、技术专家治国论及其话语 技术专家治国论或科技治国论是一种主张专家政治,由科学技术专家

或按照科学技术专家提出的原则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这种思潮可以追溯到培根、圣西门和孔德,而圣西门则被西方学界视为技术专家治国论之父。技术专家治国论认为,在当今社会(后工业社会),知识成为新的权力基础,掌握新的智力技术的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工程师将成为统治人物(1],p.375)。技术专家治国论被认为是开辟了一条各阶层都能接受的通往较完善的社会的道路。 学术界普遍认为,技术专家治国论的本质是依照技术的规则塑造人和社会生活,其理论基础是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instrumentalrationality)。这是一种强调手段的合适性和有效性而不管目的的恰当与否的合理性。工具理性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合理化,它正在成为一种主流意识,现在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是按照技术专家治国论原则管理国家,都以追求效率、产量和经济增长为目的。 然而,西方学术界,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以功利目的和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工具理性孕育着内在的深刻的文化危机,它造成了现实和先天目的,真与善、科学与伦理的分裂。在当代,工具理性已变成社会的组织原则,渗透到社会的总体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就了异化、物化或单面的社会和单面的思维方式及思想文化,成为这个社会对人进行全面统治、控制和操纵的深层基础(2],p.290)。 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根据美国政治学家卡尔·博格斯(CarlBoggs)的分析,大致包含了专业主义、技术崇拜、学术合理化等方面的内容。

学术道德规范(高校版)

大学学术道德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术道德规范是学术研究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为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繁荣,建立健全学术评价机制;为强化XX大学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学术诚信意识,保持学术道德操守;为有效区分正常的学术探索、学术争论和学术不端行为,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我校在编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有关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研究生(含博士后)、本科生等。在XX大学学习和工作的访问者也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学术道德规范 第三条基本规范 (一)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在从事各项学术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严以律己,自觉遵守科学工作者学术道德规范,维护学校学术声誉。 (二)热爱科学、创新研究。凡XX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都应具有强烈地推动学术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和努力进行学术创新的社会 责任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任。 第四条学术引文规范 (一)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注明出处;引文原则上应使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凡转引文献资料,应说明转引之处。 (二)引证的目的应该是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所引用部分不应构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

第五条实验记录规范 (一)实验记录是指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图片、照片、声像等原始资料,是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的直接记录,可作为不同时期深入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完整、准确的实验记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是研究素质和严谨科学态度的表现。 (二)实验记录应做到正确、无误、及时、真实地记录所有的原始实验内容。 (三)应定期对实验记录进行数据处理、总结归纳,并有记载。 (四)计算机处理的资料,如程序设计说明、程序框图、计算结果也要定期整理归纳。 (五)最终总结的实验结果应做到数据的可重复性。 (六)实验记录用蓝黑墨水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迹清晰整洁;写错作废的张页,不得撕毁。 第六条学术成果规范 (一)积极申报专利,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未经产权所有人同意,他人不得私自转让或进行与商业有关的活动。 (二)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应由本人亲自签名核对,不得替签。合作成果应按照对科学研究成果所作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但另有学科署名惯例或作者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学术成果发表、发布应通过正常渠道,如学术期刊、有良好声誉的出版社、国家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验收等。应经而未经同行质证的重大科研成果,不应向媒体发布。 (四)凡接受合法资助的研究项目,其最终成果应与资助申请和立项通知相一致;若需修改,应事先与资助方协商,并征得其同意。

学术规范测试4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正确作答得2分,错选不得分。 1. 学术研究指在()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求知,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以及对新知识、新理论应用的行为。 A.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 B.实证精神和研究精神 C.理性精神和探索精神 正确答案:A 2. 以人类为实验对象,实验只能由具备科研资格的人员操作,如果有学生参加研究,应有相关教师负责安排和监督,以保证() A.所有研究资料的安全与保密 B.所有实验步骤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C.所有实验步骤高度完善且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正确答案:C 3. 把注释集中于全文、全书或书中某一章的末尾。这种注释的形式属于()。 A.夹注 B.脚注 C.尾注 正确答案:C 4. 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或以上数据的学术论文( A.可以再次发表 B.不可以再发表 C.发表时应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A 5. 以人类为试验对象的科学研究,被试人有()试验的权利。 A.参加拒绝 B.自由参加退出 C.更改退出 正确答案:B 6. 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A 7著、编著和编都是著作权法确认的创作行为,但独创性程度不同。三者的独创性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 A.著、编著、编 B.编著、著、编 C.编、编著、著 正确答案:A

8.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判断错误,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9. 超过刊物退稿时间而突然发稿形成一稿两投,责任()。 A.在作者不在刊物 B.在刊物不在作者 C.既不在刊物也不在作者 正确答案:B 10. 引用未成文的口语实录,是否可以将作者不同时间多次的口语实录自行综合()。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11. 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A 12. 任何学术评价的最终主体()。 A.都是同行学术专家个人 B.不一定是同行学术专家个人 C.都应是非官方学术机构 正确答案:A 13.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属于()行为。 A.学术失范 B.学术不端 C.学术腐败 正确答案:B 14. 科技工作者在履行本单位交付的任务中完成的或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或名义完成的发明创造,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 A.国家有关单位 B研究者本人 C.所属法人单位 正确答案:C 15. 在一种刊物上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期刊发表。这种行为()。 A.属于剽窃 B.属于一稿多投 C.符合学术规范 正确答案:C 16. 把注释的内容置于本页下端,在需要的地方用①、②之类的序号标示。这种注释的形式

研究生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个人心得 姓名:地地道道班级:2014级英语语言文学学号:琐琐碎碎 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体来说,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敬业奉献,为发展科学、繁荣学术、教书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良好的师德规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绝大多数在读研究生也能够兢兢业业,好学力行。但是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媚于世俗、热衷炒作、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以不正当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损害学术形象,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 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在我国,学术腐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从事注水学位教育或培训、在学术评审拉关系以及办刊收费等等,都是学术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事实上,在学术界,腐败现象的存在早已

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王美玲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不断的发展,我们深感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然而,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受到人们的质疑,大学生们出现了种种失范行为。针对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我们当代大学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以及防范对策。中国当代大学生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冷峻思考,我们在思考失范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我们的社会应如何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高等教育大众化 一、中国当代大学生行为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在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又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处在特定社会时期的高等教育真的能够适应大众化时代吗?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和现实社会的反映来看,目前的高等教育确实出现了一些消化不良的状况: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下降,各种反校园行为频频出现。而就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现状来看,我们的学生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忧心的行为表现。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深深地体验着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状态和我们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行为状态。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良性的,但是,在我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当我们从高考的“魔掌”中走出进入我们期盼的“天堂”——大学时,我们发现这里是自我的天地:没人再唠叨你去学习,没人再叫喊你起早,不再有成堆的卷子,不再有月考、模考、高考的压力,这里真好!但是我们又有些迷茫:不被管理的学习生活,我们有些不知所措;不再被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日子,我们感到有些失落;习惯了“一切被规划式”学习模式,突然自己管理自己一部分人真的有些迷茫了。高考后学生们完全自由放任三个月之后便步入课程、生活节奏松散的大一,中学时代和大一阶段的衔接严重脱节,让我们误以为大学就是这种放羊状态。我们在误解和迷茫的状态下,选择了上网、视频、游戏、购物、恋爱让我们获得从未有过的放松和自信。我们带着侥幸的心理旷课甚至逃课,因为在大学里我们是上百人授课的规模,老师只是抽查点名。我们发现了管理的漏洞,于是我们就不停地钻空子,逃寝,考试变着花样的作弊更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攀比消费,铺张浪费成为一种怪圈现象。在大学里学子们深受着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穿着打扮怪异,浓妆艳抹,发式一律成卷,发色多元趋势,单眼皮做出双眼皮,校园里堪称这些行为为美。更有甚者让

高校学术失范分析

高校学术失范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赵世强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校系统日益严重的学术失范,从教师和研究生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术失范学术道德高校教师研究生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剽窃、抄袭事件在新闻媒体上频频曝光。学术失范,这个让学术界既震惊又颇感羞愧和愤怒的行为名词,日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所谓学术失范,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遵守学术研究行为规则的现象。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的教育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优势,是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源地。然而可悲的是,目前所揭露的学术失范也主要集中在高校系统。正是这一方净土,滋生了少数弄虚作假的学术人,他们违背了道德,做上了“科研成果快速制造者”或“专著机器”,成为学术失范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下面着重分析这一现象: 一、高校教师的学术失范 古往今来,教师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尊重。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却把光芒留给别人;人们把教师比作蜜蜂,只知辛勤地耕耘和付出,不求回报,却把甜蜜留给了别人。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像黑夜里的导航灯,为人们指引迷津。正因如此,人们对教师所应具有的学术修养和道德修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某些高校教师迷失了方向,急功近利,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个别学者学风浮躁,不专心研究,评奖、评职称时虚报科研成果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严重损坏了高校教师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声誉,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说明高校教师学术失范的严重程度,下面仅举2个例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优秀教师王铭铭在1998年6月出版于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著作《想象的异邦》中,有10万字左右抄袭自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汉译本。事件曝光后,北京大学对王铭铭迅速做出处理,撤销其包括北大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大人类学教研室主任在内的全部行政职务。 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杨敬安教授,曾在安徽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研究界都是赫赫有名的。然而,2001年9月,中共合肥工业大学委员会在《关于给予杨静安开除党籍处分的决定》写道:“杨静安在截止1999年底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严重抄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