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二轮复习——简答描述题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3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共7。
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一遍。
例: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ad?A.A newspaper.B.A magazine。
C.A book。
答案是A.1。
How does the woman usually keep in touch with her friends?A。
By letter。
B。
By telephone. C。
By email。
2.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A。
To play games。
B. To read a book.C. To work all the time.3. What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do?A。
To go and ask the staffB. To get a new bus schedule.C。
To read the notice on the window。
4。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A. Boss and secretary。
B。
Doctor and patient.C。
Interviewer and interviewee.5。
Which 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buy?A B C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第1页 共19页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单招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轮复习调研测试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两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学校、考试号用0.5mm 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区域。
3. 第Ⅰ卷(客观题)作答: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4. 第Ⅱ卷(主观题)作答:用0.5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作答,答题时不得超出黑色框线,否则无效。
5. 考试结束,考生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共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1.四个额定功率均为3W 的等值电阻,如题1图连接后,其等效电阻的额定功率为( )A .12WB .0.75WC .5WD .7.5W R RR R题1图 题2图2.三相电机定子绕组按题2图联接,当开关S 合上瞬间,毫安表正偏,说明三相定子绕组的同名端为( )A .1、3、6B .4、5、1C .2、3、5D .2、3、63.正弦交流电路如题3图所示,要使1•U 滞后2•U 90°,则X C 为( )A .15ΩB .10ΩC .52Ω D.5Ω4.如题4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 =40sin(2t -45°)V ,i =5sin(2t -45°)A ,则N 是( )A .纯电容元件B .电阻和电容构成的容性元件C .电阻和电感构成的感性元件D .纯电感元件5ΩU U1U210Ωj10Ω-jX C题3图题4图5. 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相绕组的接线如题5图所示,各相的电动势相等且为220V,则电压表U的读数是()A. 0 B.220V C. 440V D.660V题5图题6图题7图6.如题6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时电路已处于稳态;当t=0时,开关S断开,则U L(0+)等于()A.-4V B.4V C.-12V D.12V7. 如题7图所示曲线的类型及跨导为()A.耗尽型PMOS管,1000uA/V B.耗尽型NMOS管,1uA/VC.耗尽型PMOS管,1uA/V D.耗尽型NMOS管,1000uA/V8.功放管的管耗一般与工作的信号强弱有关;当输出信号最大时,甲类与乙类功放电路的管耗分别为()A.取最大值和最小值B.取最小值和不取最值C.取最小值和最大值 D.取最大值和不取最值题9图题10图9. 如题9图所示由三端稳压器7806和集成运放组成的电路,元件参数如图。
2015年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第6~8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2015•河南二模〕在物理学的开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如下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法拉第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D.麦克斯韦最先提出了场的概念【考点】:物理学史.【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析】:解:A、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最早通过油滴实验,比拟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量,故A错误;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故B错误;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故C正确;D、法拉第最早提出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故D正确;应当选:C【点评】:此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6分〕〔2015•河南二模〕一滑块从固定的斜面底端冲上粗糙的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返回斜面底端.如下各图分别表示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v、加速度a、势能E p、机械能E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此如下图象可能正确的答案是〔〕A. B. 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滑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先上滑后下滑,由于存在摩擦力,上滑与下滑过程不再具有对称性,经过同一点时下滑的速度小于上滑的速度,上滑运动的时间较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上滑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根据运动学公式和重力势能公式得出重力势能与时间的关系式.根据功能关系分析E与t的关系.【解析】:解:A、滑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由于存在摩擦力,机械能不断减小,经过同一点时下滑的速度小于上滑的速度,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比出发时的初速度小.故A错误.B、设斜面的倾角为α.物体在上滑与下滑两个过程中,所受的合力方向均沿斜面向下,加速度方向一样.设上滑与下滑两个过程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α+μmgcosα=ma1;mgsinα﹣μmgcosα=ma2;如此得:a1=gsinα+μgcosα,a2=gsinα﹣μgcosα.如此有:a1>a2.故B正确.C、在上滑过程中:上滑的位移大小为:x1=v0t﹣a1t2重力势能为:E P=mgx1sinα=mgsinα〔v0t﹣a1t2〕,E P﹣t图象为抛物线.下滑过程:重力势能为:E P=mg[H﹣a2〔t﹣t0〕2sinα],H为斜面的最大高度,t0是上滑的时间,此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方程.所以C是不可能的.故C错误.D、由于物体抑制摩擦力做功,其机械能不断减小,根据功能关系得:E=E0﹣f1x=E0﹣f1•〔v0t ﹣a1t2〕,可知E﹣t图象应为抛物线.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此题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功能关系、运动与力关系,根据物理规律得到解析式,再选择物理图象.3.〔6分〕〔2015•河南二模〕我国发射了一颗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发射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距离地面50km的近地圆轨道1上,然后变轨到近地点距离地面50km、远地点距离地面1500km 的椭圆轨道2上,最后由轨道2进入半径为7900km的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P点,轨道2、3相切于Q点.忽略空气阻力和卫星质量的变化,如此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该卫星从轨道1变轨到轨道2需要在P处点火加速B.该卫星在轨道2上稳定运行时,P点的速度小于Q点的速度C.该卫星在轨道2上Q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3上Q点的加速度D.该卫星在轨道3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1的机械能【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与其应用.【专题】:人造卫星问题.【分析】:在1圆轨道变轨到2椭圆轨道的过程中,需要加速做离心运动,速度可能大于7.9km/s.卫星在轨道2上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轨道2变为轨道3需要在远地点点火加速做离心运动.【解析】:解: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有:,解得:v=A、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轨道的半长轴越大,需要的能量越大,由于轨道2半长轴比轨道1半长轴大,因此该卫星从轨道1变轨到轨道2需要在P处点火加速,故A正确;B、该卫星在轨道2上稳定运行时,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近地点P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Q点的速度,故B错误;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a=,所以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3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故C错误;D、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轨道的半长轴越大,需要的能量越大,由于轨道3半长轴比轨道1半长轴大,所以该卫星在轨道3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1的机械能.故D错误.应当选:A.【点评】:该题考查卫星的变轨问题,关键明确卫星在圆轨道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在轨道上的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而变轨的时候,需要点火加速或减速.4.〔6分〕〔2015•河南二模〕如下列图,一个圆形框架以竖直的直径为转轴匀速转动.在框架上套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小球A、B到竖直转轴的距离相等,它们与圆形框架保持相对静止.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小球A的合力小于小球B的合力B.小球A与框架间可能没有摩擦力C.小球B与框架间可能没有摩擦力D.圆形框架以更大的角速度转动,小球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增大【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向心力.【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由于合力提供向心力,依据向心力表达式可判定AB小球的合力关系;依据A、B受到的受力情况可判定摩擦力的有无,以与随转速的变化情况;【解析】:解:A、由于合力提供向心力,依据向心力表达式F=mrω2,两球质量,半径和角速度都一样,可知向心力一样,即合力一样,故A错误.BC、小球A受到重力和弹力的合力不可能垂直指向OO′轴,故一定存在摩擦力,而B球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可能垂直指向OO′轴,故B球摩擦力可能为零,故B错误,C正确.D、由于不知道B是否受到摩擦力,故而无法判定圆形框架以更大的角速度转动,小球B受到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故D错误.应当选:C.【点评】:该题的难点在与分析两球的摩擦力情况,注意利用好小球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这点来分析摩擦力.5.〔6分〕〔2015•河南二模〕在x轴上存在与x轴平行的电场,x轴上各点的电势随x点位置变化情况如下列图.图中﹣x1~x1之间为曲线,且关于纵轴对称,其余均为直线,也关于纵轴对称.如下关于该电场的论述正确的答案是〔〕A. x轴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B.从﹣x1到x1场强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C.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在x1点的电势能大于在﹣x1点的电势能D.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在﹣x1点的电势能大于在﹣x2点的电势能【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φ﹣x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电场强度,分析场强的变化.根据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势能的变化【解析】:解:A、φ﹣x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电场强度,故x轴上的电场强度不同,故A错误;B、从﹣x1到x1场强斜率先减小后增大,故场强先减小后增大,故B正确;C、有图可知,场强方向指向O,根据电场力做功可知,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在x1点的电势能等于在﹣x1点的电势能,故CD错误应当选:B【点评】:此题关键要理解φ﹣t图象的斜率等于场强,由电势的上下判断出电场线的方向,来判断电场力方向做功情况,并确定电势能的变化6.〔6分〕〔2015•河南二模〕如下列图,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向右滑行,但长木板保持静止不动.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为μ1mgB.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为μ2〔m+M〕gC.只要拉力F增大到足够大,长木板一定会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D.无论拉力F增加到多大,长木板都不会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隔离对M分析,抓住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无论改变F的大小,只要m在木板上滑动,如此m对M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木板仍然保持静止.【解析】:解:A、对M分析,在水平方向受到m对M的摩擦力和地面对M的摩擦力,两个力平衡,如此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f=μ1mg.故A正确,B错误.C、无论F大小如何,m在M上滑动时对M的摩擦力大小不变,M在水平方向上仍然受到两个摩擦力处于平衡,不可能运动.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AD.【点评】:此题中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不能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f2=μ2〔m+M〕g是错误的.7.〔6分〕〔2015•河南二模〕A、B两点在同一条竖直线上,A点离地而的高度为2.5h,B点离地面高度为2h.将两个小球分别从A、B两点水平抛出,它们在P点相遇,P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如此〔〕A.两个小球一定同时抛出B.两个小球抛出的时间间隔为〔﹣〕C.小球A、B抛出的初速度之比=D.小球A、B抛出的初速度之比=【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在P 点相遇,结合高度求运动的时间,从而通过水平位移求初速度.【解析】:解:A、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得t=,由于A 到P的竖直高度较大,所以从A点抛出的小球运动时间较长,应先抛出.故A错误.B、由t=,得两个小球抛出的时间间隔为△t=t A﹣t B=﹣=〔﹣〕.故B正确.CD、由x=v0t得v0=x,x相等,如此小球A、B抛出的初速度之比===,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B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8.〔6分〕〔2015•河南二模〕如下列图,在xOy平面内的y轴和虚线之间除了圆形区域外的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虚线经过Q点〔3L,0〕且与y轴平行.圆形区域的圆心P的坐标为〔2L,0〕,半径为L.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从y轴上某点垂直y轴进入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如此〔〕A.如果粒子没有经过圆形区域到达了Q点,如此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B.如果粒子没有经过圆形区域到达了Q点,如此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C.粒子第一次从P点经过了x轴,如此粒子的最小入射速度为v min=D.粒子第一次从P点经过了x轴,如此粒子的最小入射速度为v min=【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假设粒子不经过圆形区域到达Q点,如此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应经历四分之一圆周,从而求得半径;由洛仑兹力充当向心力要求得粒子的入射速度;假设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y轴垂直,且粒子从O′点第一次经过x轴,由几何关系得到r与θ的关系式,由数学知识求得半径最小值【解析】:解:AB、要使粒子不经过圆形区域到达Q点,如此粒子应恰好经过四分之一圆周到达Q点,故半径为3L;如此由洛仑兹力充当向心力可知,qv m B=m解得:v=;故A正确;CD、要使粒子到达圆形磁场的圆心,轨迹圆的切线应过圆心;如下列图;设粒子从C点进入圆形区域,O′C与O′A夹角为θ,轨迹圆对应的半径为r,如图:由几何关系得:2a=rsinθ+acosθ故当θ=60°时,半径最小为r m= a又qv m B=m解得:v m=;故C正确;应当选:AC.【点评】:解决此题的突破口是知道粒子的运动情况,明确如可才能到达O'点,然后由几何关系求出圆周运动的半径从而可以顺利求解速度大小.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局部.第9题~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6分〕〔2015•河南二模〕DIS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实验教学软件构成的数字化实验系统.某实验小组“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时,将摆球〔连同遮光片J〕每次都从同一位置M下摆,传感器K分别固定在A、B、C、D采集数据,D点为摆球通过的最低点.在一次实验中以图象方式采集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所显示的图象如图〔b〕所示.图象的横轴表示摆球距离D点的高度^,纵轴表示摆球的重力势能E p、动能E k或机械能E〔不计空气阻力〕.〔1〕图〔b〕中的图象表示摆球重力势能EP随摆球距离D点的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线是Ⅱ〔填“I〞“Ⅱ〞或“Ⅲ〞〕.〔2〕摆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所做功的最大值为0.016 J,摆球在距离D点的高度h=0.1m 处的速率为 1.4 m/s〔重力加速度取9.8m/s2〕.〔3〕从图〔b〕中的图象可以得出本实验的结论是: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1〕根据小球在静止释放后,重力在做正功,重力势能E P不断减少,动能E K不断增加,而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量即机械能不变来选择图线;〔2〕根据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E p=mgh,分析图线的斜率,求出质量,再根据动能表达式,即可求解;〔3〕分析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即机械能是否变化,结合条件,判断得出结论.【解析】:解:①根据E P=mgh和动能定理可知,当高度增大时,重力做负功,E P=mgh增大,动能减小,而机械能不变,如此摆球重力势能E P随摆球距离D点的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线是Ⅱ.〔2〕小球摆动过程受到拉力和重力,拉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由图知,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因此直线I表示机械能,而当动能为零时,重力势能最大,即为0.016J;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E p=mgh,由图Ⅱ知,h=0.1m处,mgh=0.008J,如此m=kg≈0.008kg而直线Ⅲ表示动能E k与高度的关系,摆球在距离D点的高度h=0.1m处,动能为E K==0.008J;那么其的速率为v=≈1.4m/s.〔3〕由三个图象可知,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因此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答案为:〔1〕Ⅱ;〔2〕0.016,1.4;〔3〕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点评】:此题考查理解物理图象的能力.守恒定律关键要明确条件.验证性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时,要强调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球的机械能守恒.10.〔9分〕〔2015•河南二模〕在“在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关系〞的实验中,某种待测材料金属丝接人电路局部的长度约为50cm,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0.399 mm〔该值接近屡次测量的平均值〕.〔2〕某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记录实验数据如下:次数 1 2 3 4 5 6 7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I/A 0.02 0.06 0.16 0.22 0.34 0.46 0.52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①本次实验的电流表选用的是 B 、电压表选用的是 C 、滑动变阻器选用的是 F 〔填以下器材前的字母〕.A.电流表A1〔 0﹣100mA,内阻约为l0Ω〕B.电流表A2〔 0﹣0.6A,内阻约为0.1Ω〕C.电压表V1〔0﹣3V,内阻约为3kΩ〕D.电压表V2〔0﹣15V,内阻约为15kΩ〕E.滑动变阻器R1〔 0﹣l000Ω,0.2A〕F.滑动变阻器R2〔 0﹣20Ω,2A〕②测量Rx是采用图2中的甲〔填“甲〞“乙〞“丙〞或“丁〞〕电路图.③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 C 〔填选项前的字母〕.A.1×10﹣2Ω•mB.1×10﹣3Ω•mC.1×10﹣6Ω•mD.1×10﹣8Ω•m.【考点】: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专题】:实验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1〕读数时要分成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两局部之和来读;〔2〕①根据最大电压选择电压表,根据电路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根据电源电动势、待测电阻阻值与所选电流表选择滑动变阻器;②明确当电流要求从零调时,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当待测电阻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时,电流表应用外接法;③认真描点,求出图线的斜率即为待测电阻阻值;根据电阻定律表达式写出电阻率表达式,然后代入数据即可.【解析】:解:〔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0+39.9×0.01mm=0.399mm〔0.397~0.399都对〕;〔2〕〕①根据表格数据,电压数值达到2.3V,考查测量的准确性,电压表选C;而电流表数值达到0.52A,故电流表选择B;根据R=,可知,所测电阻约为5Ω左右,考虑操作方便,滑动变阻器选择F;②由给出的数据表可知,电流和电压要从零调,所以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由待测金属丝电阻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所以电流表应用外接法,故应采用甲图;③描绘出的U﹣I图象如下列图,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为R=4.5V〔4.3~4.7都对〕由R=可得ρ=,代入数据可得ρ=1×10﹣6Ω•m,所以C正确.故答案为:〔1〕0.399;〔2〕①B,C,F;②甲;③C.【点评】:要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明确电学实验中,当要求电流从零调时,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当满足待测电阻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时,电流表应用外接法,当电流表内阻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时,电流表应用内接法.11.〔12分〕〔2015•河南二模〕冰壶在水平而上某次滑行可简化为如下过程:如下列图,运动员给冰壶施加一水平恒力将静止于A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AD推到B点放手,最后冰壶停于D点.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D=l、BC=7l,重力加速度为g.求:〔1〕冰壶经过B点时的速率;〔2〕冰壶在CD段与在AB段运动的时间之比.【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根据装冰壶在BD间的运动,由速度位移关系求冰壶在B点的速度;〔2〕根据B点速度由AB位移求得AB段的运动时间,再根据CD段的位移和加速度与末速度求得CD段的运动时间.【解析】:解:〔1〕冰壶从B点到D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μg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有:解得冰壶在B点的速率v B==〔2〕设冰壶在AB段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由AB间匀加速运动有,可得冰壶在AB间运动的加速度a2=8μg冰壶在CD段运动时间为t1,冰壶在AB段运动为t2根据运动学关系有:,冰壶在CD段与在AB段运动时间之比答:〔1〕冰壶在B点的速率为;〔2〕冰壶在CD段与在AB段运动时间之比为2【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和位移时间关系分析冰壶的运动,不难属于根底题.12.〔20分〕〔2015•河南二模〕如下列图,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ab、cd平行放置且与水平面成θ=30°角固定,间距为l=0.5m,电阻可忽略不计.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与电阻箱并联接在两金属导轨的上端.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l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现将一质量为m、电阻可以忽略的金属棒MN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金属棒下滑过程中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可测得金属棒的最大速度v m,经屡次测量得到﹣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l0m/s2〕.〔1〕试求出金属棒的质量m和定值电阻R0的阻值;〔2〕当电阻箱阻值R=2Ω时,金属棒的加速度为a=2.0m/s2,求此时金属棒的速度.【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牛顿第二定律;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专题】:电磁感应——功能问题.【分析】:〔1〕根据 E=BLv、欧姆定律和安培力、F=BIL推导出安培力的表达式,当杆匀速运动时速度最大,由平衡条件得到最大速度v m与R的关系式,根据图象的斜率和纵截距求解金属杆的质量m和电阻R0的阻值;〔2〕当金属棒的加速度为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速度.【解析】:解:〔1〕金属棒以速度v m下滑时,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Blv m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当金属棒以最大速度v m下滑时,根据平衡条件有:BIl=mgsinθ由图象可知:=1;解得:m=0.0252kg,R0=2Ω〔2〕设此时金属棒下滑的速度为v,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当金属棒下滑的加速度为2.0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BI′l=ma联立解得:v=0.3m/s答:〔1〕金属棒的质量m是0.2kg,定值电阻R0的阻值是2Ω;〔2〕当电阻箱R取2Ω,且金属棒的加速度为2.0时,金属棒的速度是0.3m/s.【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综合性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其中安培力的分析和计算是关键.(二〕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个模块中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5分〕13.〔6分〕〔2015•河南二模〕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B.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温膨胀,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压膨胀,一定向外界放出热量E.熵的大小可以反映物体内分子运动的无序程度【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热力学第一定律.【专题】: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析】: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判定状态参量的变化,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吸放热.熵的意义是反映物体内分子运动的无序程度.【解析】:解:A、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也减小,故A错误;B、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B正确;C、保持理想气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增大其体积时,气体从外界吸热,故C正确;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压膨胀,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知,气体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增大,而对外做功,所以一定向从外界吸收热量,故D错误;E、根据熵的微观意义可知,熵的大小可以反映物体内分子运动的无序程度.故E正确.应当选:BCE【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势能的变化关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以与上的微观意义,要注意的是,在涉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题目中,要首先判断出气体的状态参量的变化,才能判定内能的变化,此时一定要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4.〔9分〕〔2015•河南二模〕一艘潜水艇位于水面下h=200m处,艇上有一个容积V1=2m3的钢筒,筒内贮有压强p1=200p0.的压缩空气,其中p0为大气压,p0=1×105Pa.海水的密度=1×103kg/m3,重力加速度g=10m/s2,设海水的温度不变.有一个与海水相通的装满海水的水箱,现在通过细管道将钢筒中局部空气压入该水箱,再关闭管道,水箱中排出海水的体积为V2=10m3,此时钢筒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多少个大气压?【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封闭气体压强.【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气体质量发生变化,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时,要把排出的气体也作为研究对象,先找出理想气体初态与末态的状态参量,在根据等温变化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解析】:解:贮气筒内原来气体压强设为:p1=200p0,体积为:V1=2m3.压入水箱中气体压强为:p2=p0+ρgh=105+103×10×200=21×105Pa=21atm,V2=10m3.剩余在贮气筒内气体压强p3,体积V3=2m3,因温度不变,有P1V1=P2V2+P3V3代入数据可解得P3=95atm答:筒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95atm【点评】:此题相当于一个连通器模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是一定质量的气体,这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适用的前提物理--选修3-415.〔2015•河南二模〕如下列图,一列简谐横波沿戈轴传播,在t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3s,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己知图中的两个波峰的平衡位置x1与x2相距Im,该波的周期为T,且2T<△t<4T.如此可能的最小波速为5 m/s,最小周期为s.【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参考答案1、D(A项分别是(rùn/yùn zhîng shàn/zhān hùn;B项chuāng qiǎng/jiàng zhì/shì j ùn ;C项mǒ/mā gîng/gōng xiào dī/tí;D项xiè/jiě sè/sài xùn/xún îu/shū)2、C ( A“诀巧”应为“诀窍”“好高鹜远”应为“好高骛远”B蓬蒿敝帚自珍D“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3、B(洞悉,很清楚地知道;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恪守”有遵守之意,但比“遵守”意重,多指抽象的;“固守”多用于对具体的事物的守卫。
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的重大影响,不能平静。
也可指股市中股价在某个区间内进行反复整理、上下波动。
振荡:主要是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癖好:积久成习的爱好;特殊的爱好。
嗜好:特殊的爱好(常用于贬义))4、 C(A项“竞争”与“提高”不搭配,可把“提高”改为加剧。
B项缺主语。
D项语序不当,“虽然”提到“香港”前面)5、A温顺世故的袭人6、D(A项说法绝对,原文是“往往”,而不是“都”。
B项原文不是作两者之间的比较。
C 项“只要……就”的说法绝对化。
)7、B (注意原文两个“并不会”。
)8、C (“只有聪明的人能够做到”绝对化了,原文是“从理论上讲”。
)9.D(竟:整,终)10.C(①体现老虎的兽性②是李能说的话⑤老妪感激老虎,间接说明老虎通人性)11.B(李能是因为喝醉了酒才去捉老虎的)12. ①李能酒醒之后,就对自己揽下差事后悔了。
又想这大概是那县官做做样子,姑且用来摆脱老妇人搅扰罢了。
因此也不太把这事放在心上。
(“姑”,“意”,句意)②李能难堪极了,就请求县令发下公文准许他调集猎户,县令答应了他。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题 2015.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考生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I卷(必做题,共107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第I卷共20小题,l~13题,每小题5分;14~20题,每小题6分,共107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Ca40 Fe56 Co59 Cu64 Aul9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聚合酶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核膜 B.葡萄糖只能通过主动动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C.胃蛋白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不需要载体蛋白 D.细胞质基质中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不消耗能量 2.研究发现,Smac是细胞中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质,Smac存在于线粒体内。
当线粒体接受到释放Smac的信号时,就会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相互作用,进而促进细胞凋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是Smac诱发细胞内基因突变的结果 B.Smac从线粒体释放时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C.指导Smac合成的基因可能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可能与指导IAPs合成的基因过度表达有关 3.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运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分子结构 C.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细胞内某些物质的代谢途径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侧芽附近过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促使顶端优势形成 B.啤酒生产中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促进淀粉酶产生 C.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D.乙烯具有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的作用 5.下图l表示果蝇体内常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的分布,图2表示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数目比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基因A、a与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它们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图2中的AB段可对应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时期 D.图2中的EF段可对应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6.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原来生活在某山谷的一个鼠种群,被刚形成的一条大河隔离成A和B两个种群。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答案与解析英语仿真模拟题(一)I 语言知识及应用第一节完形填空本文主要告诉我们如何在旅途中寻找“家”的感觉。
1. B 逻辑推断。
根据第一句的People need homes以及work together to build可推知,理应是夫妻才会共同努力创造新家。
2. A 逻辑推断。
根据后面的bed sheets, pillowcases and family photos可知,这里指的是旅行者的“所有物(belongings)”。
3. D 逻辑推断。
住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应该对酒店的service and attendants很熟悉。
4. C 词语复现。
整段都是讲旅游者旅途中如何有“家”的感觉,因此选C,也与上文的feel like home相对应。
5. B 词语复现。
根据上文的a camping car和下文的mobile可知。
6. A 逻辑推断。
根据下文内容,可知这里所指的是与朋友保持关系。
7. C 前后搭配。
keep contact with与keep in touch with意思一样,意为“保持联系”。
8. D 逻辑推断或词语同现。
根据后面的say hi可知,与前文的via internet, send letters等相对应。
9. B 词语同现。
与前文的still alive对应。
就是指告诉朋友们“他们还活着,而且活得好”。
10. A 逻辑推断。
上文所讲的是与朋友保持联系的方法。
11. B 词语复现。
文章多处提到travellers一词。
其他选项显然都不符合逻辑。
12. C 逻辑推断。
斟酌四个选项,并根据前面的very good friends和后面的siblings (兄弟姐妹)可推知。
13. B前后搭配。
a sense of belonging意为“归属感”。
14. C 词语复现。
文章多处提到home一词。
同时也回应了全文的主题。
15. D 逻辑推断。
2015届高三十三校联考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总分:300分时量:150分钟2015年4月12日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S-32 O-16 H-1 C-12 Mg-24 N-1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若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可以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B.人体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来自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增殖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里的色素渗透出细胞导致细胞液颜色变浅2.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B.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D.图丁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3.下图1表示胰岛素浓度与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甲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曲线乙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B.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导致曲线甲上升C.若E为调节中枢,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若E为神经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和产生渴觉4.如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
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保持捕捞强度33%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B.保持捕捞强度45%同时用中网目捕鱼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C.持久保持捕捞强度45%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D.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5、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膜表面除糖蛋白外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B.生物细胞内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联系C.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D.1摩尔A TP水解成ADP时所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6.科学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
石家庄市2015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参考答案24.B 25.B 26.A 27. D 28.D 29.C 30.B 31.C 32.A 33.B 34.A 35.C40.(1)原因:清教与天主教的矛盾;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的权力之争;宪政传统;国民性格;王室擅自征税。
(6分,一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基石:政治:最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政党政治),为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树立榜样;经济:最先开展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进入工业化时代;思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确立近代政治制度产生广泛影响;科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完成了人类历史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6分,一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2)达成妥协的原因: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革命力量的壮大;革命阵营致力共和,协调内外;革命派长期的宣传与准备,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妥协中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杰出领袖人物的作用。
(6分,一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积极影响: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避免了大范围、长时间的社会动荡和流血牺牲;(4分)民族妥协、五族共和基本上保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
(3分)41.示例一主题: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2分)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1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9分)示例二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
关键词: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