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碎部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13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其高程值.下面分别介绍碎部点的选择和碎部测量的流程。
一、碎部点的选择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
基于实验的选点应该包括房角点,道路转折点,路灯,井盖等.二. 碎部测量的流程1.输入控制点将全站仪开机,在内存中选择一个文件,将其更名,然后做一只坐标键盘输入操作,输入各控制点的点名和坐标(N是x坐标,E是y坐标)。
2.碎部测量选好控制点,在其上架设仪器,对中整平.调取该测站点坐标. 然后将仪器对准后视点,调取后视点坐标(此为).选择另一控制点,将其按照碎部点进行测量坐标.测得的坐标与求得理论值对比,误差在厘米级的才符合精度要求,才可进行碎部测量.3.导出数据将全站仪与计算机相连,然后通过仪器的内存找到文件.查看其参数.然后打开索佳数据通讯软件中的coord,在”通讯”中选择”参数设置”,修改其波特率,使其一致.然后点击”通讯”的”数据下载”,再操作全站仪,选好文件,回车,此时文件后出现”out”,点击OK 即可.最后将导出的数据”另存为”即可.4. 内业成图由全站仪导出数据后,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对数据进行编辑:导出点点名,屏幕显示名,,X坐标,Y坐标,高程Z导出的坐标相交换x y,其他的一些信息删除.打开软件,首先”配置”→SV300环境.先设置比例尺(比例尺1:X的X)和展点(展点为地形,全部覆盖)成图过程中,植被,道路,建筑物,点状符号要分图层画图.(配置→新建→点()路灯,井盖,控制点等))5成图整饰为该图添加图名,成图时间,成图单位,图廓,比例尺等图幅管理→图幅网格,修改网格单元宽度和高度,使得一个网格就能覆盖整个测区,然后用”窗选网格范围”,选定区域进行平移操作.用”图幅管理”→标准图廓,用鼠标点去图幅网格,在生成标准分幅图对话框中修改参数即可.三具体操作碎部点选择及草图绘制碎部点的选择如上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言.但是要求在草纸上绘出大致的地物,将相应的碎部点画出并标出名称,这样在之后测碎部点时可以输入相应的名字而不至于混淆.1. 新建文件及已知数据录入1.1 打开仪器进入初始界面.点击键盘上的”esc”,进入副初始界面,界面下方包括”测量””内存””配置”,如下图所示:点击”内存”,进入内存菜单界面,该界面含”文件操作””已知坐标””代码操作”.如下图所示:选择”文件操作”,进入了”文件操作”菜单界面,如下图所示:1.2 选择”文件选取”,在”列表”中选择一个数据量为0的文件(如果没有,可以选择了一个文件执行”文件删除”,则生成了一个空文件) .多次”回车”之后,在这个菜单界面,选择”文件更名”更改文件名称.1.3输入控制点数据.点“esc”返回到”内存”菜单界面,选择其中的”已知坐标”,进入后选择”键盘输入”,将控制点的X, Y坐标输入,注意记清各控制点名.2. 测站定向2.1输入测站坐标.回到初始界面,选择”坐标”,进入坐标菜单界面,选择”测站定向”,随后选择”测站坐标”,可以手动输入,也可以通过”调取”该控制点的数据.随后点击”OK”即可。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及步骤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地面上各点的三维坐标的仪器。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及步骤是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时需要遵循的步骤和方法。
以下将详细介绍全站仪碎部测量的方法及步骤。
一、准备工作1. 确定测量目的和测量范围,明确测量任务的要求和目标。
2. 检查全站仪的工作状态,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并进行校准。
3.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参考点,并进行标志和编号。
二、测量点的设置1. 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在测区内选择合适的测量点,确保这些点能够完整地表示被测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2. 使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测量每个测量点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三、测量角度1. 使用全站仪的水平仪功能,调整仪器使其水平。
2. 使用全站仪的角度测量功能,测量每个测量点与参考点之间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并记录下来。
四、数据处理1. 将测量得到的距离和角度数据输入计算机软件中。
2. 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各个测量点的坐标。
3.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数据的图形化展示和分析。
五、结果分析1. 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根据测量结果,评估测量任务的完成情况,判断是否满足测量要求。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及步骤就是以上所述的一系列操作和流程。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使用全站仪对地面上的各个点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它们的三维坐标。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及步骤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准确、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建筑测量、道路测量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全站仪碎部测量时,要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并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还要注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等。
只有在严格遵循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及步骤是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设置测量点、测量距离和测量角度,以及准确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可以得到满足测量要求的结果。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碎部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计算出碎部的体积和密度。
实验原理:
1. 碎部长度、宽度的测量可以使用游标卡尺或钢尺进行。
2. 碎部厚度的测量可以使用游标卡尺、颗粒密度计或简易密度计进行。
3. 计算碎部体积的公式为V = lwh,其中V 为碎部体积,l 为长度,w 为宽度,h 为厚度。
4. 计算碎部密度的公式为ρ= m/V,其中ρ为密度,m 为碎部质量,V 为体积。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碎部取出,并用刷子等清洁工具清洁干净,以避免附着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使用游标卡尺或钢尺测量碎部的长度和宽度,并记下数据。
3. 使用游标卡尺、颗粒密度计或简易密度计测量碎部的厚度,并记录数据。
4.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碎部的体积和密度。
实验结果:
假设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
碎部长度:10 cm
碎部宽度:5 cm
碎部厚度:2 cm
碎部重量:30 g
则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以下结果:
碎部体积V = 10 ×5 ×2 = 100 cm³
碎部密度ρ= 30/100 = 0.3 g/cm³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计算,得到了碎部的体积和密度数据,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基础。
本实验的数据精确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精度,应在日常实验操作中注意使用准确的工具,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碎部测量方法
一、碎部测量的观测方法
1.在一固定点A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并量取仪器的高H;
2.盘左或盘右瞄准B点,并使H窗读数为0°00’00’’;
3.瞄准需要观测点的水准尺,在H窗读β的角度数;
4.在水准尺上读取三丝读数;
5.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在V窗读取L或R。
二、碎部测量的操作步骤
1.根据控制点坐标将其展绘到图纸上;
2.将仪器安置在点上(测站点),确定定向点(可以通视且距离最远的控制点);
3.将图纸上的两点(测站点、定向点)用直线连接,宜淡不宜浓没因为以后要擦掉;
4.左盘精确瞄准定向点并置零;
5.将棱镜安置在要测的点位上;
6.瞄准棱镜,读取水平盘读数,测出平距、高差,并记录;
7.用量角器量取大小为水平盘读数的角值,并做记号点(宜淡不宜浓,看得见就行);
8.从安置点沿方向点量取对应的图上距离,做记号即得所测点图上位置,标注高程;
9.重复操作5—8测其他点;
10.根据各点关系将地物、地貌及时绘制出来。
各位朋友,如果对我们东英时代的讲解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留言提问或者私信哦!我们将为大家一一解答,也欢迎各位学测量的朋友到学校考察,培训,全面系统化的学习,最终达到掌握测量知识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测量员。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碎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的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根据碎部点数据绘制地形图。
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碎部测量是地形测量的一项基本工作,主要是通过测量地面上各个碎部点的位置,建立地形模型。
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它集成了电子测距、角度测量、电子罗盘等功能,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碎部点的坐标。
三、实验仪器与工具1. 全站仪一台2. 碎部点标尺若干3. 地形图一张4. 记录板一块5. 计算器一个6. 地图比例尺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全站仪是否完好,电池充足。
- 准备碎部点标尺,并做好标记。
- 熟悉全站仪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碎部点测量:- 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作为测站,并做好标记。
- 将全站仪安置在测站上,并进行对中整平。
- 使用全站仪依次测量各个碎部点的坐标,记录数据。
- 在记录数据时,注意记录碎部点的编号、坐标、高程等信息。
3. 数据处理:- 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坐标转换和计算。
- 对测量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剔除错误数据。
-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地形图。
4. 地形图绘制:- 根据地形图比例尺,将碎部点坐标转换为图上坐标。
- 在地形图上绘制各个碎部点,并用线条连接相邻点。
- 标注各个碎部点的高程。
5. 实验总结:-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 讨论实验结果,评估实验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碎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全站仪的操作步骤。
2. 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全站仪对中整平困难、数据采集误差等。
这些问题在后续实验中得到了解决。
3.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可以满足地形测量的需求。
六、实验心得1. 碎部测量是地形测量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地形图的绘制具有重要意义。
2. 全站仪是一种先进的测量仪器,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优点。
碎部测量一.概念碎步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点:碎部测量中,地物的测绘实际上是地物平面形状的测绘,地物平面形状可用其轮廓点(交点和拐点)或中心点来表示,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的特征点(碎部点)。
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特征点碎部测量实质:测绘地物和地貌碎部点平面位置和高程。
碎部测量工作两个过程: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二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
碎部测图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等传统测图、地面数字测图及航空摄影测量等。
2.传统测图传统测图实质:即图解测图,通过测量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以手工方式描绘地物和地貌,具有测图周期长、精度低等缺点,主要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测图。
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传统测图工作程序:①在收集资料和现场初步踏勘的基础上,拟定技术计划;②进行测区的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③进行测图前一系列准备工作,以保证测图工作顺利进行;④在测站点密度不够时要对测站点进行加密;⑤逐点完成碎部测图工作;⑥进行图边测图和野外接图;⑦组织检查和验收;⑧野外原图整饰及清绘等工作二.测图方法(一)传统测图1.准备工作: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测图规范、地形图图式、控制点成果以及任务书和技术计划书等。
仪器与工具准备:种类繁多,小物件较多,认真准备,以免遗漏,对测图仪器按规定进行检查、检验与校正,使其能满足测图要求。
图板准备:图纸的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和展绘控制点。
经纬仪测图所用图纸:一面打毛的聚酯薄膜,其厚度为0.07~0.1mm,并经过热定型处理。
具有伸缩性小、无色透明、不怕潮湿等优点,便于使用和保管。
测图前,要将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首先在图纸上精确绘制直角坐标格网,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10×10cm方格网。
坐标格网绘制可采用绘图仪、专用格网尺等工具进行。
坐标格网绘制好后,必须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方格网长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3mm;各小方格的顶点应在同一条对角线上,小方格的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1mm;图廓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2mm。
碎部测量§7-4 碎部测量的方法一、碎部点的选择二、经纬仪测绘法三、增补测站点四、注意事项五、地形点的分布与最大视距一、碎部点的选择一、碎部点的选择碎部点:地物特征点,地貌的特征点。
(一)地物的特征点的选择特征点:指决定地物形状的地物轮廓线上的转折点、交叉点、弯曲点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等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0.5)mm均要表示出来,小于0.4mm,可以用直线连接。
立尺:立尺员把标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1)“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7-4 碎部测量的方法自学——供参考:地物——地球表面上自然和人造的固定性物体。
1、地物测绘要求:依比例表示的地物,将其正射投影位置的几何形状相似地描绘在图上,或将其边界位置表示在图上,边界内绘上相应符号;不能依比例表示的地物,在图上以相应的地物符号表示在地物中心位置;根据规定的比例尺,按规范和图式的要求综合取舍;测定地物形状的特征点(拐点)。
2、居民地测绘测图比例尺不同,综合取舍不一样;外围轮廓准确测绘,内部主要街道及较大的空地应区分出来;散列式居民地、独立房屋应分别测绘;一般只测绘房屋的三个角或相邻的两角顶并量取房屋宽度。
3、道路测绘①铁路:标尺应立于中心线上,直线立尺稀,曲线立尺密;附属物按实际位置测定。
路堤测绘路堑测绘3、道路测绘①铁路:②公路:一律按实际位置测绘。
立尺位置:中心、两侧、一侧立尺、一侧实量宽度。
转弯、交叉处尺点密,附属物实测。
路堤、路堑:测绘方法同铁路。
大车路:立尺于道中心,按图式绘制。
小路:视其重要程度综合取舍,弯曲程度综合取舍,与田埂重合不绘田埂。
4、管线的测绘架空管线转折处的支架塔柱实测,直线部分用视距长度图解确定;塔柱上有变压器时其位置按其与塔柱的相应位置绘制;电线和管道按符号绘制。
5、水系的测绘无特殊要求时均以岸边为界,如要求测水涯线、洪水位、平水位,按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