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饭店业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酒店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饭店是中外合资(合作)的杰作,其目的是为了外事接待。
中外合资不仅仅是引入了资本,更多的是现代饭店管理理念,带来了现代饭店的启蒙教育。
在学习和自我的摸索之中,诞生了星级饭店标准,伴随着一大批星级饭店的成长,集团化、连锁化成为了中国饭店业的新趋势。
集团化竞争使得集团网络预定与常客计划、并购和资本市场成为各大集团追捧的热点,竞争不断升级。
在竞争的过程中,一部分被淘汰出局,一部分实施精品战略,一部分尝试新的业态,一部分由其他行业转入,不断为中国饭店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中国酒店业走过的轨迹: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饭店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一批合资的经典酒店腾空出世,如广州白天鹅(1978)、中国大饭店(1978)、北京建国饭店(1979)等。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第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有关事项》,全国掀起学习建国的热潮。
同年,上海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成立,中国饭店集团化进入探索阶段。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始跑马圈地。
198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1993年7月29日为了扶植我国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
1978到1988年的十年,中国饭店一路狂奔,群领风骚数十年。
1998年8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
此后在93年、97年和200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
2003年第三次修订后的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旅游涉外饭店”改为“旅游饭店”,二是借鉴国际做法,增设了“白金五星级”作为酒店的最高星级,中国饭店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历史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
1. 古代客栈时期:中国古代客栈最早出现在商朝,当时被称为“逆旅”,主要为远行的商人和旅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
2. 近代旅店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近代旅店开始兴起。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些现代化的旅店,如上海的汇中饭店、北京的六国饭店等。
3. 现代酒店时期: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中国的酒店业开始发展起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中国的酒店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4. 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酒店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中国的酒店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5. 21 世纪:21 世纪以来,中国的酒店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中国的酒店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革,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酒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酒店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饭店是中外合资(合作)的杰作,其目的是为了外事接待。
中外合资不仅仅是引入了资本,更多的是现代饭店管理理念,带来了现代饭店的启蒙教育。
在学习和自我的摸索之中,诞生了星级饭店标准,伴随着一大批星级饭店的成长,集团化、连锁化成为了中国饭店业的新趋势。
集团化竞争使得集团网络预定与常客计划、并购和资本市场成为各大集团追捧的热点,竞争不断升级。
在竞争的过程中,一部分被淘汰出局,一部分实施精品战略,一部分尝试新的业态,一部分由其他行业转入,不断为中国饭店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中国酒店业走过的轨迹: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饭店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一批合资的经典酒店腾空出世,如广州白天鹅(1978)、中国大饭店(1978)、北京建国饭店(1979)等。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第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有关事项》,全国掀起学习建国的热潮。
同年,上海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成立,中国饭店集团化进入探索阶段。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始跑马圈地。
198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1993年7月29日为了扶植我国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
1978到1988年的十年,中国饭店一路狂奔,群领风骚数十年。
1998年8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
此后在93年、97年和200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
2003年第三次修订后的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旅游涉外饭店”改为“旅游饭店”,二是借鉴国际做法,增设了“白金五星级”作为酒店的最高星级,中国饭店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我国饭店业的产生与发展中国饭店业的发展历史是生产力水平的浓缩和反映。
1、中国古代的客栈时期。
驿站,官办住宿设施。
清末出现迎宾馆。
2、近代饭店管理阶段。
(19世纪末到1949年)一是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西式饭店;建筑式样和风格、设施设备、内部装修、经营方法、服务对象等都传承着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的饭店不同。
二是主要是中国的工商业者投资兴办,也即是民族资本建立的中西式饭店;将欧美的经营观念和中国的传统经营环境相融合。
现在保留的有江西南昌的江西大旅舍,现在免费参观。
浦江饭店是上海开埠依赖第一家西式饭店(1846年)在上海的外白渡桥东侧,卓别林,慈禧60大寿举行庆典;1854年中央饭店(现和平饭店),1931年上海国际饭店。
三是中国旅行社在各城市建立的饭店和旅舍。
这时期饭店规模大,设备舒适、服务项目多,开始学习西方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以经验管理为主。
3、中国现代饭店业(1)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阶段。
(解放后到1978年),这一时期人民政府对一些老饭店进行整顿和改造,积极筹建新型饭店。
我国建设了一批高级饭店宾馆,主要接待外国专家、国际友好人士、爱国华侨、国内因公差出差的人员。
这时期的饭店主要为政治、外交政策、侨务政策等服务,实行的是国有化管理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方法、接待程序、环境艺术、经营决策等落后,完全是计划经济管理,致使我国饭店管理长期处于落后局面。
1978年我国有相当于星级的饭店137家,客房15000多间。
(2)现代饭店初创阶段。
(1978年到1983年)这一时期我国的饭店由事业型管理走向企业型管理。
入境旅游多,1978年,我国能接待境外人员的饭店只有203座,客房2.3万间,为适应发展,先把政府招待所改成了涉外饭店,尤其是在沿海城市,引进外资兴建饭店。
为此国务院专一成立利用外资、侨资筹建旅游涉外饭店领导小组,1979年,合作建造广州白天鹅宾馆的协议签订。
第一批正是批准北京长城饭店(8000多美元),北京的建国饭店(2000多万美元,1980年建工,1982年营业),是第一家中外合资(中美)饭店,当年盈利150万元,4年还清贷款。
中国餐饮业发展历史大事件回顾餐饮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回顾中国餐饮业发展历史中的几个重大事件,以展现餐饮业的发展轨迹和变革。
1. 餐饮业的起源和传统中国餐饮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餐饮业主要以酒店、酒楼和茶馆的形式存在。
这些场所提供各种饮食和娱乐服务,是人们社交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朝的饮食文化,如满汉全席和徽菜等,对后来的餐饮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饭店业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中国的餐饮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饭店业开始兴起,成为人们就餐和社交交流的主要场所。
其中,北京的全聚德烤鸭店、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和四川的老妈兔头等成为当时餐饮业的代表性店铺。
饭店业的兴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丰富了中国餐饮文化。
3. 外资品牌的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餐饮业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外资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
这些品牌的进入不仅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西式快餐和便捷的用餐方式,也引导了中国餐饮业的现代化发展。
同时,中餐也开始走出国门,成为国际上炙手可热的美食。
4. 网络订餐的兴起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发展,网络订餐逐渐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一大趋势。
各种外卖平台如美团、饿了么等的崛起,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外卖服务。
这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用餐体验,也为餐饮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和挑战。
5. 健康饮食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增加,中国餐饮业也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机遇。
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推出健康菜品,注重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
同时,一些新兴的餐饮概念也逐渐兴起,如有机餐饮、素食主义和植物性蛋白食品等,满足了消费者对多样化和健康的需求。
总结:通过回顾中国餐饮业发展的历史大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其从传统到现代、从本土到国际的发展轨迹。
中国餐饮业在不同时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餐饮业将继续创新和变革,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用餐体验。
中国饭店业发展历史一、前言中国饭店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饭店业的起源、发展、变革等方面,梳理中国饭店业的发展历史。
二、饭店业的起源和初期发展中国饭店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唐朝时期,中国的茶楼、酒楼等饮食场所已经开始运营。
这些饮食场所主要服务于旅客和商贩,提供简单的饮食和住宿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饭店业开始走向专业化和规模化。
明清时期,一些大型饭店相继兴起,如北京的全聚德烤鸭店、杭州的楼外楼等,成为当时饭店业的代表。
这些饭店不仅提供美食,还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各地游客必去之地。
三、饭店业的发展和变革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饭店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成为饭店业的重要发展地区。
外资饭店和本土饭店纷纷涌现,如上海和平饭店、北京大酒店等,为当时的饭店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饭店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有经济的发展战略推动了饭店业的国有化进程。
大型饭店如北京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等成为国内外重要会议和接待的场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饭店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外资饭店的涌入和本土饭店的兴起,使中国饭店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1990年代,中国饭店业经历了快速扩张期,大量国内外知名饭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五星级酒店、主题饭店等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兴起,饭店业也面临了新的技术变革。
在线餐饮预订、智能点餐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为饭店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饭店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饭店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饭店市场之一。
饭店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于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中国饭店业将继续迎接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饭店业将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加大创新力度,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餐饮的发展历程餐饮是指提供食品和饮料供人食用的行业。
餐饮行业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产业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人类最早的饮食方式是采集和狩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并饲养家畜。
这种饮食方式是基于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食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分工的出现,人们开始从事具体的职业,有些人从事农业,有些人从事渔猎,有些人从事手工艺等。
由于人们分工越来越细,许多职业需要夜间工作或需要离家很远,所以出现了饭店和旅馆等公共场所,为人们提供食宿服务。
在中国,著名的三大厨师,鲁班、绍齐和孙遣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厨师,能制作各种美食。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特点。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和苏菜)就是在古代形成并发展壮大的。
中国饭店的发展始于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出现了以供应旅客为主要目标的饭店,这些饭店为官员和商人提供了食宿服务。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大,人们不再局限于自给自足,开始购买食物和饮料。
这一时期,出现了市场、饭店以及城市中心的街头摊点。
然而,由于餐饮行业技术和卫生条件的限制,食品质量和卫生状况无法保证。
19世纪末,法国厨师乔治·奥古斯特·埃斯考菲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高级餐厅,标志着现代餐饮的起点。
他的餐厅以精美的烹饪和服务而闻名,成为后世餐饮业的榜样。
20世纪初,餐饮行业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的发展,食品供应链变得更加顺畅,食材的新鲜度和品质得到了提高。
同时,饮食文化的交流也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食相互融合和借鉴。
快餐行业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只注重吃饭的品种和品质,而更加注重就餐的速度和方便性。
因此,出现了像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连锁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高级餐厅、特色餐饮店、咖啡馆、酒吧、连锁餐饮等不断出现。
现代餐饮业不仅提供美食,还注重就餐环境、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
中国饭店业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饭店的形式与发展
1、古老的旅馆-驿站
驿站是一种官方住宿设施,专门接待信使、公务人员和民间的旅行者。
从商代中期到清光绪二十二年止,驿站竟长存三千余年,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旅店。
2、中国早期的迎宾馆
迎宾馆主要是用来接待古代中华各族的代表和外国使者。
它也就成为了古代民族交往和中外往来的窗口。
人们从"迎宾馆"这个小小的窗口,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况。
3、民间旅店和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
1)民间旅店的出现
古人对旅途中休憩食宿处所的泛称是“客栈”又称为“逆旅”。
最早是出现于西周时期,到了战国时期,民间旅店在发达的商业交通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为遍布全国的大规模的旅店业了。
2)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
中国古代民间旅店在隋唐时开始较多地在城市里面出现,但是真正的开始兴旺发达是在北宋时期。
4、早期旅馆的管理
1)住宿制度坚持查验旅客旅行凭证的同时,还有住宿登记制度。
2)纳税制度实行店舍分等课税的办法,如有的将店舍分为五等,“收税有差”
5、早期旅馆的特点
1)建筑特点
“便于旅馆投宿”是我国早期旅馆重要的建馆思想。
除了坐落在城市的一定地区以外,还坐落在交通要道和商旅往来的码头附近。
旅馆的建筑式样和布局还因地而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经营特点
“衣帽取人、唯利是图”是封建社会(时代)旅店经营的明显特点。
3)接待服务特点
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金窝银窝,不如吾家的草窝”等。
有极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宾至如归”是传统的服务宗旨,也是客人衡量旅馆接待服务水平的准绳。
二、中国近代饭店的兴起与发展
1、外资经营的西式饭店
1)西式饭店在中国的出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纷纷侵入中国,设立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并在租界地和势力范围兴办银行、邮政、铁路和各种工矿企业,从而导致了西式饭店的出现。
2)西式饭店的建造与经营方式。
特点:规模大,装饰华丽、设备趋向豪华和舒适,服务日趋讲究文明礼貌、规范化、标准化。
客房分等经营,按质论价,是这些西式饭店客房出租上的一大特色。
2、中西结合式饭店
中西式饭店不仅在建筑上趋于西化,而且在设备设施、服务项目,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上亦受到西式饭店影响。
饭店内高级套间、卫生间、电灯、电话等现代设备,餐厅、舞厅、高档菜肴等应有尽有。
饮食上对内除了中餐以外,还以供应西餐为时尚
3、中国早期和近代饭店业中的从业人员
在达官贵人和封建士大夫的眼里,旅馆的从业人员是“下等人”、“贱人”、被称作“店小二”、“茶房”、“糟房”,外国人称华人服务员是“包艾”(Boy)。
在近代中国的西式饭店中工作的华人服务员,境遇亦很差。
《北京饭店话旧》一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时北京饭店的一位华人服务员给饭店董事长、法籍犹太人拉费勒送电报,叫门时拉费勒大发雷霆,说“我正在上厕所,你来叫门,罚款”。
服务员为了保住饭碗,只好忍气吞声认罚。
三、中国现代饭店
1.饭店建设投资多样化
我国现代饭店业的发展历史不长,但自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无论是行业规模、设施质量、经营观念还是管理水平,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在发展现代饭店业的过程中,改变了过去全由国家投资的状况,为满足不断发展的国际旅游业和商务的需要,我国采取多渠道的集资形式,利用国家资金、集体资金和引进外资等,改建、扩建和兴建了大批现代化的、不同档次的饭店。
2.饭店经营管理日趋先进
我国现代饭店业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其它行业和国外饭店的先进理论的经验,逐步走上了科学管理的道路,使饭店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改善,形成独特的企业风格。
同时一批起引进外资建造或聘请外方管理的涉外饭店相继开张营业。
无论是借用外资建造的饭店,还是合作经营的饭店,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对我国其他饭店都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现代化的饭店经营管理经验和高标准的饭店服务,为我国饭店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带动了我国饭店业向新的台阶迈进。
3.由事业型向企业型转变,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饭店设施和服务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部分饭店为适应经济领域内深刻变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由原来的高级招待所具有的以政治接待为主,以完成接待任务为目标,不搞经济核算,不讲经济效果,实行传统的经验管理的特征,逐步开始转变:由事业单位管理向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大转变,以新的姿态和面貌进入国际市场。
为适应现代化旅游和商务多元化的发展,满足多类别海内外客人的需求,我国饭店的建筑和设施引进了先进的硬件标准,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饭店的设施也向着多功能方向发展。
现代大型饭店附设了先进的信息传递设备,如国际直拨电话、传真、电传、闭路电视、文字处理机、卫星转播设备、电脑等;康乐设施如桑拿浴、保龄球、健身房、按摩、舞厅等;旅游服务设施如航空公司代理处、旅行服务处、外汇兑换处等;购物设施如经营旅游纪念品、珠宝等诸多用品的商场。
服务规范逐渐完善,服务质量也不断提高,使饭店的管理和服务日
趋现代化。
我国现代饭店的发展虽然有了十分可喜的成就,但以国际标准要求,尚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突出反映在服务质量上。
当然,客观地说与我国其它服务行业相比,饭店的服务质量水平还是遥遥领先的。
但由于相当一部分饭店管理者固步自封于某些客观现实,自觉或不自觉地“重硬件、轻软件”,对服务质量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没有真正给予重视和下大力气去抓或抓紧,因此,使得我国饭店业的服务质量在本来就落后于国际酒店业水平的情况下,一些饭店又交替出现不稳定或是“下滑”现象,而房价又在普遍上升,以至于一些海外客人指出:“一些饭店这样的房价我们不是付不起,而是不值”。
这些严肃而又中肯的批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