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视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精)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人体工程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92363)一、名词解释1、人体工程学:人因学是关于理解人与某一系统中其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应用专业理论、原理和数据在适当的方法中进行设计,以改善人类福祉,优化人和整个系统效能。
2、绝对感觉阈值:能被感觉器官所感受的刺激强度范围称为绝对感觉阈值。
3、差别感受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值。
4、明视觉过程:白天正常照度下,人眼中的锥状细胞起作用,使人有色彩感觉,称为明视觉过程。
5、暗视觉过程:当光线暗到一定程度时,人眼中的杆状细胞起作用,人眼不能分辨颜色,只有明暗条纹,称之为暗视觉过程。
6、人体静态测量:利用人体测量仪器,按照人体测量方法,使用人体测量术语,对被测者在静态立姿或坐姿条件下,进行人体各部分尺寸的测量,得到人体静态尺寸。
7、人体动态测量尺寸:动态数据涉及由四肢挥动所占有的空间体积与极限,一般具有三维空间,包括人在工作姿势下或某种操作状态下测量的尺寸,即人体功能尺寸。
8、百分位: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9、百分位数:百分位对应的数值。
百分位数k为人体尺寸的一个界值,对于0<k<100,测量项目值不超过此值的概率恰为k%10、正残像:眼睛较长时间注视明亮的发光体或反射光体,然后闭上眼或转视到白墙上,开始时出现与原物体形状、色彩相同的像,称为正残像。
11、负残像:产生在正残像之后,只保留极短的时间,当强刺激引起视觉疲劳时,随之出现原形、无彩色暗影。
12、不适指数:综合了气温和湿度两个因素,反映了热舒适性,表征人体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综合影响而有不舒适感觉的指标。
13、有效温度:有效温度是通过受试者对不同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的环境的主观反映得出具有相同热感觉的综合指标。
14、感觉:感觉是客观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感觉是客观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人体工程学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体和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人体在工作中的舒适度、效率和安全性为目标的学科。
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有关人体尺寸、运动和感知的科学依据,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艺术作品。
人体工程学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帮助设计师合理安排空间布局。
通过研究人体尺寸和运动习惯,设计师可以确定家具、装饰物和展示品的摆放位置,使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更加舒适和自然。
例如,在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了解人体的视觉高度和观察角度,来决定展品的展示高度和角度,以便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展览内容。
人体工程学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还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色彩。
人体对材料的触感和色彩的感知有一定的偏好和适应性,设计师可以根据这些科学原理来选择适合的材料和色彩方案。
例如,在办公室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椅子和桌子,使员工在办公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和工作姿态;同时,设计师还可以选择明亮、柔和的色彩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心情。
人体工程学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还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具有良好人机交互性的作品。
人机交互是指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操作交互过程,人体工程学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有关人体操作和感知的数据,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体习惯和需求的交互界面。
例如,在虚拟现实游戏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来设计游戏的操作界面和交互方式,使玩家在游戏中能够更加自然和舒适地进行操作和体验。
人体工程学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还可以帮助设计师提高作品的安全性。
通过研究人体的运动和反应能力,设计师可以预测和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作品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例如,在公共场所的艺术装置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考虑人流量、行走路径和紧急疏散等因素,来避免人群拥堵和意外发生。
人体工程学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艺术作品。
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国际人机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与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因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1)人—机—环境的具体含义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
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环境——是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环境系统。
人体工程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适应机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成立了工业疲劳研究所,但人体工程学的研究还不是很普遍。
这个阶段主要研究者大多数是心理学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从心理学角度,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使人能很好的适应机器。
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军事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武器装备变得空前庞大和复杂。
由于设计不当和缺乏训练,无法使人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武器的性能要求,导致了较多意外事故的发生,这使人们意识到“人的因素”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工程技术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
浅谈人体工程学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建筑室内设计的迅速地发展,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工作的空间是安全、健康、经济、舒适、美观、富有情趣的。
因此,设计一个既具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的室内空间,是每个建筑室内设计师的任务。
人体工程学正是顺应时代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比较年轻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关键词人体基本尺寸;行为心理;心理空间;以人为本1 人体工程学概述国际人类功效学会的会章中把人体工程学定义为:“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交互作用(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研究在工作和家庭中、在休假的环境里,如何实现人——机——环境最优化的问题的学科。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
而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机与环境之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与联系。
因此,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给予高度的重视。
2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应用到建筑室内设计,即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测量、生理、心理测量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现代设计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为人们创造理想的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使人们感到生活在其中,受到关怀和尊重;一经确定的空间环境,同样也能启发、引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活动于其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为了创造一个理想的空间环境,我们必须了解室内设计的依据和要求,知道现代设计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建筑室内设计作为环境设计系列中的一环,因此室内设计事先必须对所在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设计意图、结构构成、设施设备等情况充分掌握,进而对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室外环境等也有所了解。
人体工程学中的感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环境艺术设计n101301116 韦琪娜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
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种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也是一切高级的,较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比如思维,情绪,意志等。
虽然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对我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人正常的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1.1听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日常的起居生活,室内噪声水平理想之不大于40dB(A),若超过55dB(A),就会普遍地引起不满;对于睡眠而言,理想值是不大于30bB(A),约有50%以上的人会感到受到干扰。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住宅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
卧室:较高标准<=40(白天),<=30(夜间);一般标准<=45(白天),<=35(夜间);最低标准<=50(白天),<=40(夜间)。
起居室:较高标准<=45(白天),<=35(夜间);一般标准<=50(白天),<=40(夜间);最低标准<=50(白天),<=40(夜间)。
1.2视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1.2.1.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装饰美化室内环境。
色彩赋予人类为整个世界“上妆”的权利,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点,创造出充满情调、和谐舒适的室内空间。
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十分注重色彩在室内设计的作用,重视色彩对人的物理、心理和生理的作用。
调整室内空间。
色彩设计可以调整室内空间,例如对于相同的空间,运用明亮的颜色、暖色和彩度高的颜色。
空间有前进感,看起来比实际距离会近些。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简介2.课程简介《人体工程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
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性质:《人体工程学》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职业能力培养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人体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为今后的功能性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人体工程学的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能力和认识的提高,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2、掌握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3、掌握人体工程学与室外环境设施设计;(二)能力目标1、能够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知识进行室内设计;2、能够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知识进行室外环境设施设计;3、掌握人体工程学基本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养成严谨务实、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5、培养学生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34六、教学基本条件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加强双师型人才建设,努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专业教师互帮互助学习,定期进行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以此不断壮大教师队伍。
人体工程学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与研究人体工程学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与研究人体工程学〔huanengineering〕也称为人机工程学、人因工学、工效学,它是20世纪初在欧、美形成并开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人体工程学是利用人体科学的理论、方法与生产技术相结合,并将其成果直接效劳于生产或生活实际的一门应用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开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体工程学在各学科、各领域中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也更加广泛。
特别是在一些展示空间中的应用对于设计造物活动的完善起到了不可无视的重要作用。
一、展示空间及其相关概念空间一词,前人对它的定义颇多,而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是相对于建筑中的实体局部而言的,即空的局部。
空间及其围护物之间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虚实关系。
由此可以得知,空间的效用与建筑实体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充分实现空间的效用就必须同时考虑建筑空间的容积和建筑空间的形态。
展示空间是环境的一个组成局部,展示空间形态的生成与主题创意的表达也是通过空间的根本形态来反映的。
展示空间不仅是个叙事的空间,还是一个人物互动和情感交流的空间。
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都是通过展示形态的属性和特有的功能来实现的。
一个好的展示空间可以通过空间造型形式、形状、光影、色彩等创造出不同的主题概念。
二、人体工程学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在生活与工作环境的艺术设计及展示艺术设计领域,都会提到人体工程学问题。
设计师必须妥善地解决和处理人体工程学问题,才能处理好人与展示空间及展品的和谐关系,使信息得到很好的沟通,人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和心理的满足。
1.展示空间中人的观展行为习性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而这种人体效应会以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我们称这种行为表现为环境行为。
人类的环境行为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刺激作用,或是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所产生的。
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视觉学号:n101301216:魏凯琳在人们的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大约有80%--9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因此,视觉系统是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途径。
物体依赖光的反射映入眼睛,所以,光对象物、眼睛是构成视觉现象的三个要素。
但视觉系统并不只是眼睛,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它包括眼睛和脑;从心理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当前的视觉,还包括以往的知识经验。
换句话说,视觉捕捉到的信息,不只是人体自然作用的结果,而且也是人的视察与过去经历的反映。
1.视角视角指的是被看目标物的两点光线拖入眼球的交角。
在设计中,视角是确定设计对象尺寸大小的依据。
在室内设计中,例如电视柜和沙发的距离的设计,就要考虑人视角的原因。
同理,电脑的显示屏的设计也是如此。
2.视力视力是眼睛对物体形态的分辨能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节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
视力的三要素是年龄、亮度、比照度。
当在环境设计中要设计公告牌和指示牌时,要考虑认得视力原因。
比方同样的室内环境,白天由于自然光的作用,室内的照明要比晚间同样光强显得暗,这也和人的适应能力有关。
3.视野视野是指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眼镜观看正前方物体时做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
比方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的高度的设计就要考虑驾驶员的视野。
视野跟颜色也有关系,深色视野变小,浅色视野变大。
由小到大排序是,黑,绿,红,蓝,黄,白。
4.立体视觉人的视网膜成球面状,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也只能是二维的映像。
然而,人能够知觉客观物体的第三维的深度,这就是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为物体的立体感知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室内景观设计和造型设计时,既要考虑视觉图形的客观规律,又要考虑立体视觉的特点,使设计更符合视觉要求。
5.视距视距是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视距过远或过近都会影响认读的速度和准确性。
不同工作任务的视距要求不同。
所以在设计座椅套装的时候,要根据其需求者的工作状态来设计。
6.视度视度是指观看物体清楚地程度。
浅谈⼈体⼯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2019-10-22摘要:⼈体⼯程学,也称⼈类⼯程学、⼈间⼯学或⼯效学,即处理好:⼈――机――环境的协调关系。
⼈体⼯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为本,运⽤⼈体计测、⽣理、⼼理计测等⼿段和⽅法,研究⼈体结构功能、⼼理、⼒学等⽅⾯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应⼈的⾝⼼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效能,其⽬标应是安全、健康、⾼效能和舒适的。
Abstract:ergonomics, also known as ergonomics, human engineering or ergonomics, which deal with: human - machine -environment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 Linked to the interior design ergonomics, and its meaning: people-oriented, the use of anthropometric,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other mean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human body, psychology, mechan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the rational to adapt to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activities required to obtain the best possible use of performance, the goal should be safe, healthy, efficient and comfortable.关键词:⼈体⼯程学现代室内设计环境Key words: Ergonomic modern interior design environmental作者简介:肖晨凯男1979年7⽉赣南医学院后勤服务集团助理⼯程师;朱晓娟⼥ 1977年4⽉江西环境⼯程职业学院艺术分院讲师⼈体⼯程学是⼀门新兴的学科,过去⼈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和物、⼈和环境分割开来,孤⽴地对待,认为⼈就是⼈,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们提出的要求。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
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
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一、人体基础数据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视觉
学号:n101301216
姓名:魏凯琳
在人们的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大约有80%--9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因此,视觉系统是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途径。
物体依赖光的反射映入眼睛,所以,光对象物、眼睛是构成视觉现象的三个要素。
但视觉系统并不只是眼睛,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它包括眼睛和脑;从心理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当前的视觉,还包括以往的知识经验。
换句话说,视觉捕捉到的信息,不只是人体自然作用的结果,而且也是人的视察与过去经历的反映。
1.视角
视角指的是被看目标物的两点光线拖入眼球的交角。
在设计中,视角是确定设计对象尺寸大小的依据。
在室内设计中,例如电视柜和沙发的距离的设计,就要考虑人视角的原因。
同理,电脑的显示屏的设计也是如此。
2.视力
视力是眼睛对物体形态的分辨能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节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
视力的三要素是年龄、亮度、对比度。
当在环境设计中要设计公告牌和指示牌时,要考虑认得视力原因。
比如同样的室内环境,白天由于自然光的作用,室内的照明要比晚间同样光强显得暗,这也和人的适应能力有关。
3.视野
视野是指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眼镜观看正前方物体时做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
比如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的高度的设计就要考虑驾驶员的视野。
视野跟颜色也有关系,深色视野变小,浅色视野变大。
由小到大排序是,黑,绿,红,蓝,黄,白。
4.立体视觉
人的视网膜成球面状,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也只能是二维的映像。
然而,人能够知觉客观物体的第三维的深度,这就是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为物体的立体感知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室内景观设计和造型设计时,既要考虑视觉图形的客观规律,又要考虑立体视觉的特点,使设计更符合视觉要求。
5.视距
视距是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视距过远或过近都会影响认读的速度和准确性。
不同工作任务的视距要求不同。
所以在设计座椅套装的时候,要根据其需求者的工作状态来设计。
6.视度
视度是指观看物体清楚地程度。
与物体的视度有关的因素是:物体的视角、物体和其背景间的亮度对比、物体的亮度、观察着与物体的距离、观察时间的长短。
例如路口的红绿灯设计的
高矮、亮度等都要考虑视度的问题。
7.对比感度
人眼刚刚能辨别物体时,背景与物体之间的最小亮度差称为临界亮度差。
临界亮度差与背景亮度之比称为临界对比;临界对比的倒数就称为对比感度。
8.视觉的适应
人眼随视觉环境中光刺激变化而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相顺延性称为视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当人从明亮的环境转入暗环境中,视网膜上的1.2亿个视杆细胞感受光的刺激,使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是指当人从暗环境转入明亮的环境中时,视杆细胞会失去感光作用,而视网膜上的600万—800万个视锥细胞感受强光的刺激,使视觉阈限由很低提高到正常水平的过程。
明适应和暗适应对室内设计的影响较大,比如地道的出入口,尽量在入口处设置日光灯照明系统,在地道暗处采用白炽灯照明,使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大型商场、电影院和大展厅的入口处,也同样采用混合照明系统,以满足白天和夜晚人对照明系统的适应要求,提高视觉环境的质量。
如光的亮度调节不当,人会产生眩光。
眩光是指所有耀眼和刺眼光在视野范围内的亮度和差异悬殊时的现象。
防止眩光的方法是:减少光源的亮度;调节光源的位置的角度;提高眩光光源周围的亮度;戴防护眼镜。
设计领域内的“视觉”的概念有两层意义:其一,就人的一般感觉方式说,“视觉”是受传者或观众获取设计图像信息的主要感觉方式,这是“视觉”的一般概念。
其二,就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交流过程看,“视觉”就是设计图像。
这是“视觉”的特殊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创造的是设计图像,受传者或观众通过接触设计图像获取相泣的信息。
因此,在整个视觉传达的过程中,“视觉”的产生、转移和获取都是以设计图像为基础的。
法国后期印象派代表塞尚所说:“人的知觉生来就是混乱的,但由于专心和研究,艺术家可以使混乱纳入秩序,绘画艺术也就是要在视觉范围内获得这种结构的秩序”。
其显著特点就部分组成整体,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部分之和,而是一个全独立于部分之外的全新整体。
既然人类对外界感知的主要途径是视觉,那么在室外环境的组织和室外空间的塑造中,园林景观的空间划分更多是通过人的视觉上的感知实现的。
因此,注重视觉特性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是园林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园林空间区别于其他休闲游憩空间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植物围合的相对私密
的空间赋予的种种独特性。
园林空间虚实相间的植物空间使得空间的视觉组成不仅限于空问内部,空间背景中的外部环境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
园林景观空间构成要素在景观视觉体系中,空间是人与外界环境交流的媒介,是一个虚实、多维、动态的复合体。
其构成要素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静态因子一一构成空间的实体要素
(视觉客体;动态因子一人(视觉主体;模糊因子——时间、光影等。
余树勋在睏林美与园林艺术》一书中也指出:发现园林美,首先要认识那些组成园林美的内容,科学地分析它的结构、形象、组成部分和时间的变化等。
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实例
1.項目背景南昌棠樾项目位于江西南昌青云谱传统商业街区一侧,原为学校用地,内有若干多年生长的大树林荫婆娑,枝桠虬然,宛若水墨意境。
本项目的景观便从此落笔,配合建筑规划,因借风景资源,在风景之中生长风景,在文化之畔坐落生活。
2.具体方案强调视觉空间,通过层进的庭院空间围合连接不同的功能与景观空间,在递进的层次中转换,从城市公共空间到私家专属空间的气质氛围与视觉感受,由此营造出具有品质的家园景观。
景观在层进庭院空间的设计原则控制下,根据不同的场所行定义,产生特色空间结构:(1礼仪门区:在会所南侧,是社区的主要人行入口区域。
为与规划西区形成空间的呼应,强调重要景观点,本门区设计为内凹形的门庭形态,使内部景观外延,管理等功能设施内退,既增加了人口的景观与礼仪感受,避免临街大门屏蔽的突元。
(2会所区:利用场地高差,形成面向城市的外向型台地庭院,通过竖向叠水、退台的植物群落、局部限定空间的导引性景墙,以线的元素,塑造在青云谱商街富于特色的景观节点空间。
(3中央风景走廊利用现状大树群落,形成贯通社区南北的景观走廊,以姿态优美的大树为主要景观元素,地
被簇拥,绿草如茵,曲径蜿蜒,由此步行回家,宛如浏览舒展的风景长卷。
以植物形态打破景观的单调,柔化空间效果。
临东侧别墅区域设置了浅溪,既活跃空间效果又对别墅组团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品质界定。
在风景走廊的南端,利用
向东转折的扩大空间,规划出社区的景观泳池区,在绿荫围合中的自然曲线形态的泳池使社区的户外休闲生活更具情趣。
(4别墅街坊过涉水的栈桥进入别墅邻里小径,空间更加私密与专属,小径的尽头是特色的对景围墙,体现面在景观环境中的重要性,由此展开,使别墅区域的邻里景观形成景观街坊的温馨氛围。
(5洋房共享庭院洋房区域的景观充分利用宅间空间,合理布局道路、功能场地,使居民的户外活动与景观有机融合。
通过植物品种与色彩变化区分,每个庭院的都具有可识别性的景观效果。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要素的应用,还处在积极探索的阶段,应认真的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景观设计经验和成果,结合现代视觉元素和设计理论,大胆创新和实践,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又具有先进的国际景观设计理念的景观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人体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与组合研究》刘丽《城市景观的视觉分析与模拟控制方法》孙善芳,唐治锋,杨春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