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本草药膳学的第一部专着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48
中医药膳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中医药膳: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有保健、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
2.中医药膳学:实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研究的一门学科。
3.药膳配伍原则:在辩证的前提下,各种药膳原料经恰当的配伍组合,能够起到相互协调,增强疗效,限制偏性等作用,使药膳能发挥更好的功效。
4.解表药膳:凡以解表类药物和食物为主制作而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于预防或解除外感表症的药膳配方,均属于解表类药膳。
5.固涩药膳:凡以固涩药食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或滑脱不禁之证,统称为固涩药膳。
6.中药四性:或称四气,是指药食具有寒热温凉的四种不同特性。
7.养生保健药膳:是指具有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养颜美容、聪耳明目、调养精气、健脑益智、延年益寿等作用,并可使生理和心理健康得到增强和维护的药膳。
8.利水渗湿药膳:凡以利水渗湿类药物和食物为主组成,具有利水、化湿、利尿、消肿、退黄等作用,用于治疗水湿为患的药膳称为利水渗湿类药膳。
二、简答题1.中医药膳的特点答:(1)历史悠久:中医药膳起源于数千年前。
(2)隐药于食:融药物的治疗特性于日常饮食中,既具有膳食提供机体营养的基本功能,也拥有防治疾病、保持健康、改善体质的重要作用。
(3)配伍辩证:药膳的配伍始终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辩证组方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在辩证的基础上配伍组方。
(4)注重调理:药膳既可以是药治后的补充,也可以是慢性疾病、或体弱之人、或机体气血阴阳偏颇时适宜的调理方法。
(5)影响广泛:它具有普通食物所不能达到的疗效,又具有一般治疗性药物所不具备的饮食方式,适应症极其广泛。
2.中医药膳应用原则答:(1)平衡阴阳:具体原则“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2)调理脏腑:药膳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调治脏腑以恢复正常生理机能,常用方法:以脏补脏。
关于药膳的九大误区作者:王荣华来源:《科学养生》2013年第11期中国药膳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
汉代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非常重视药膳的应用,创制了许多药膳方剂,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唐代是我国药膳学形成时期,其间我国第一部食疗药膳学专著《食疗本草》问世。
以后历代医家、养生学家对药膳的研究逐步深入,使得我国药膳学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生意识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药膳保健,但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常见的有以下数种:误区之一:药膳等同于滋补食品。
当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纷纷为健康投资,盲目进补之风尤盛。
实际上中医传统治疗有“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泻,而补法不过是其中之一。
因此养生保健也必须辨体质、辨证象,而后才定虚实,确定是否需要滋补。
至于药膳,根据所用食物、药物的不同,也有温、清、补、泻等区别。
所以药膳绝不等同于滋补食品。
至于某些酒店的药膳随意乱放滋补药,一桌人不管男女老少是否需要进补都围着吃,简直是拿消费者的健康开玩笑。
误区之二:自己选购制作药膳。
由于药膳所用原料既是药物,也是食物,寓药于食,因此不少人认为药膳不必医生处方可以自己选购制作。
其实药膳应用的关键是辨证,应该请中医师辨别体质与证候的类型,然后选择合适的药膳,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无益而有害。
而且,虽说药膳所用多是亦药亦食之品,但既有药物的作用,就必然会有药物的偏性。
用之得当,药物的偏性可以治病;用之不当,药物的偏性就会致病。
误区之三:药膳百病可医。
不可过分夸大药膳的功能,认为药膳能够医治百病。
药膳的主要作用还是养生保健、强身健体,表现在对机体的调理,对疾病的预防,对慢性病以及病后的调养和康复等方面。
在机体患病时,虽然可单独使用药膳疗病,但大多时候药膳要配合其他疗法,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若只进药膳,忽略或代替其他疗法,难免贻误病情。
误区之四:药膳众人皆宜。
中医药膳期末考试1班适用于2020级中职中药学专业1班1.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单选题] *A、《食性本草》B、《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C、《黄帝内经》D、《食疗本草》E、《本草纲目》2. 我国第一部食疗学专著是() [单选题] *A、《食疗本草》(正确答案)B、《神农本草经》C、《食物本草》D、《本草纲目》E、《日用本草》3. 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是() [单选题] *A、《食性本草》B、《饮膳正要》(正确答案)C、《食物本草》D、《食疗本草》E、《本草纲目》4. 下列是寒凉食物的是() [单选题] *A、苦瓜(正确答案)B、羊肉C、姜D、荔枝E、韭菜5. 药膳由传统的菜肴类、面点类、汤羹类,现已发展为() [单选题] *A、新型饮料类B、冲剂类C、胶囊类D、浓缩剂类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6. 下列是温热食物的是() [单选题] *A、西瓜B、绿豆C、菊花D、狗肉(正确答案)E、鸭肉7. 下列是平性食物的是() [单选题] *A、兔肉B、山药(正确答案)C、冬瓜D、辣椒E、蒜8. 具有补益和缓解疼痛等作用的食物是() [单选题] *A、酸味B、苦味C、甘味(正确答案)D、辛味E、咸味9. 酸味的作用是() [单选题] *A、软坚,泻下B、发散,行气,行血C、补益,和中D、收敛,固涩,生津(正确答案)E、解毒10.辛味的作用是() [单选题] *A、软坚,泻下B、发散,行气,行血(正确答案)C、补益,和中D、收敛,固涩,生津E、解毒11.平性食物是指() [单选题] *A、无毒之品B、作用范围广泛的药食C、毒性不显著的药食D、寒热之性均不明显的药食(正确答案)E、有毒之品12. 春季对应的脏腑是() [单选题] *A、心B、肝(正确答案)C、脾D、肺E、肾13. 春季宜多吃什么味道的食物() [单选题] *A、辛B、甘(正确答案)C、酸D、苦E、咸14. 以下哪些是春季宜多吃的食物() [单选题] *A、冬瓜B、苦瓜C、核桃(正确答案)D、西瓜E、山楂15. 春季宜吃什么颜色的食物比较好() [单选题] *A、红B、青(正确答案)C、白D、黑E、黄16. 以下哪些是春季不宜多吃的食物() [单选题] *A、五花肉(正确答案)B、鲫鱼C、鲈鱼D、南瓜E、黑米17. 夏季对应的脏腑是() [单选题] *A、心(正确答案)B、肝C、脾D、肺E、肾18. 夏季宜多吃什么味道的食物() [单选题] *A、辛(正确答案)B、甘C、酸D、苦E、咸19. 以下哪些是夏季宜多吃的食物() [单选题] *A、芝麻B、苦瓜(正确答案)C、核桃D、山药E、红薯20. 以下哪些是夏季不宜多吃的食物() [单选题] *A、五花肉(正确答案)B、鲫鱼C、鲈鱼D、南瓜E、黑米21. 夏季宜吃什么颜色的食物比较好() [单选题] *A、红(正确答案)B、青C、白D、黑22. 秋季容易出现什么症状() [单选题] *A、冠心病B、结石症C、肝炎D、口干舌燥(正确答案)E、畏寒喜暖23. 秋季对应的脏腑是() [单选题] *A、心B、肝C、脾D、肺(正确答案)E、肾24. 秋季宜多吃什么味道的食物() [单选题] *A、辛B、甘C、酸(正确答案)D、苦E、咸25. 以下哪些是秋季宜多吃的食物() [单选题] *A、芝麻C、核桃D、西瓜E、柠檬(正确答案)26. 秋季宜吃什么颜色的食物比较好() [单选题] *A、红B、青C、白(正确答案)D、黑E、黄27. 冬季宜多吃什么味道的食物() [单选题] *A、辛B、甘C、酸D、苦(正确答案)E、咸28. 冬季对应的脏腑是() [单选题] *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29. 冬季容易出现什么症状() [单选题] *A、冠心病B、结石症C、肝炎D、口干舌燥E、畏寒喜暖(正确答案)30. 以下哪些是冬季宜多吃的食物() [单选题] *A、黑芝麻(正确答案)B、苦瓜C、西瓜D、冬瓜E、柠檬31. 冬季宜吃什么颜色的食物比较好() [单选题] *A、红B、青C、白D、黑(正确答案)E、黄32. 下列烹饪原料中,采用熟炝方法烹饪的菜肴是() [单选题] *A、麻油炝海蜇B、末炝莴笋C、蒜泥炝黄瓜D、芥末炝腰片(正确答案)E、葱油拌莴苣33. 下列烹饪原料中,不属于冷菜药膳的是() [单选题] *A、陈皮汁拌牛肚B、糖渍鲜龙眼C、龙眼枣仁饮(正确答案)D、醉鸡E、糟香毛豆34. 适用于有特殊气味的生食原料的制法是() [单选题] *A、炝法B、生拌C、熟拌D、盐腌(正确答案)E、糖腌35. 下列不是生炝制法的原料是() [单选题] *A、黄瓜B、番茄C、海蜇D、萝卜E、木耳(正确答案)36. 下列是冷菜配制的制法是() [单选题] *B、拌法C、腌法D、酱法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37. 下列烹饪原料中,不适合于氽的原料是() [单选题] *A、上浆后的牛里脊片B、鱼丸C、猪肚片(正确答案)D、猪肝片E、菠菜38. 以下不属于汤制作方法的是() [单选题] *A、炖B、涮C、汆D、煨E、烩(正确答案)39. 最适宜秋冬季节使用的汤制作技术为() [单选题] *A、炖B、涮(正确答案)C、汆D、煨40. 不是以水作为传热介质烹制热菜类药膳的方法有() [单选题] *A、蒸B、炒(正确答案)C、焖D、煨E、煮41.药膳糕团的熟制方法有()种 [单选题] *A、1B、2(正确答案)C、3D、4E、542.在制作糕团时,水温()℃时,面粉中的蛋白质能充分形成面筋,利于发酵。
《中医药膳传统技艺》课后习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B)。
A.《食性本草》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D.《食疗本草》E.《本草纲目》2.我国第一部食疗学专著是(A)。
A.《食疗本草》B.《神农本草经》C.《食物本草》D.《本草纲目》E.《日用本草》3.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是(B)。
C.《食物本草》A.《食性本草》B.《饮膳正要》D.《食疗本草》E.《本草纲目》4.第一部政府编纂的大型方书(D)。
B.《圣济总录》C.《黄帝内经》A.《日用本草》E.《食治通说》D.《太平圣惠方》5.药膳由传统的菜肴类、面点类、汤羹类,现已发展为(E)。
A.新型饮料类B.冲剂类C.胶囊类E.以上都是D.浓缩剂类6.春季对应的脏腑是(B)。
A.心与复B.肝C.脾D.肺E.肾7.春季宜多吃(B)味道的食物。
A.辛B.甘C.酸D.苦E.咸8.以下(C)是春季宜多吃的食物。
A.冬瓜B.苦瓜C.核桃D.西瓜E.山楂9.以下(A)是春季不宜多吃的食物。
A.五花肉B.鲫鱼C.鲈鱼D.南瓜E.黑米10.春季宜吃(B)颜色的食物比较好。
A.红B.青色C.白D.黑E.黄11.夏季对应的脏腑是(A)。
A.心B.肝C.脾D.肺E. 肾12.夏季宜多吃(A)味道的食物。
A.辛B.甘C.酸D.苦E.咸13.(B)是夏季宜多吃的食物。
A. 芝麻B. 苦瓜C.核桃D.山药E.红薯14.(A)是夏季不宜多吃的食物。
A.五花肉B.鲫鱼C.鲈鱼D.南瓜E.黑米15.夏季宜吃(A)颜色的食物比较好。
A.红B.青C.白D.黑E.黄16.秋季容易出现(D)症状。
A.冠心病B.结石症C.肝炎D.口干舌燥E.畏寒喜暖17.秋季对应的脏腑是(D)。
A.心B.肝C.牌D.肺E.肾18.秋季宜多吃(C)味道的食物。
A.辛B.甘C.酸D.苦E.咸19.以下(E)是秋季宜多吃的食物。
A.芝麻B.苦瓜C.核桃D.山药20.秋季宜吃(C)颜色的食物比较好。
A.红B.青C.白D.黑E.黄21.冬季宜多吃(D)味道的食物。
《中医药膳食疗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药膳的组成是() [单选题] *A.药物为主,食物为辅B.药食的比例相当C.食物为主,药物为辅(正确答案)D.食物为主,调味品为辅2.我国最早的首设“食治”专篇的着作是() [单选题] *A.黄帝内经B.难经C.千金要方(正确答案)D.饮膳正要3.苦味的作用是() [单选题] *A.发散,行气,行血B.补益,和中,缓急止痛C.清热,燥湿,泄降(正确答案)D.软坚,泻下4.酸味的作用是() [单选题] *A.软坚,泻下B.发散,行气,行血C.补益,和中(正确答案)D.收敛,固涩,生津5.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的味是() [单选题] *A.甘味B.酸味C.辛味D.苦味(正确答案)6.淡味多用于() [单选题] *A.外感表证B.阴阳俱虚C.水肿尿少(正确答案)D.气血虚证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寒凉药食的作用() [单选题] *A.清热B.泻火C.凉血D.回阳(正确答案)8.平性是指() [单选题] *A.无毒之品B.作用范围广泛的药食C.毒性不显着的药食D.寒热之性均不明显的药食(正确答案)9.下列哪种食物归脾胃经() [单选题] *A.粳米(正确答案)B.杏C.芝麻D.枸杞子10.升降浮沉的特点是() [单选题] *A.升浮药食上行向外,沉降药食上行向内B.升浮药食下行向内,沉降药食上行向外C.升浮药食上行向内,沉降药食下行向外D.升浮药食上行向外,沉降药食下行向内(正确答案)11.可以降低或消除副作用的配伍关系是() [单选题] *A.相须相使B.相杀相畏(正确答案)C.相恶相反D.相杀相反12.可以降低或消除副作用的配伍关系是() [单选题] *A.相须,相使B.相杀,相畏(正确答案)C.相恶,相反D.相杀,相反13.人参与莱菔子同时服用,属于哪种配伍() [单选题] *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恶(正确答案)14.下列哪种食物属于辛辣() [单选题] *A.黄豆B.葡萄C.红糖D.辣椒(正确答案)15.下列哪种病症适宜稍喝冷饮() [单选题] *A.气郁血瘀B.肠胃实热(正确答案)C.气血虚弱D.脾胃虚寒16.下列哪种病症不宜食用海鱼() [单选题] *A.虚劳B.哮喘(正确答案)C.胸痹D.心悸17.粳米的功效是() [单选题] *A.健脾益气(正确答案)B.养心安神C.下气消积D.健脾渗湿18.小麦适用于() [单选题] *A.心烦失眠(正确答案)B.脾虚湿阻C.气滞血瘀D.肾虚腰酸19.下列哪项不是香菇的功效是() [单选题] *A.养血活血(正确答案)B.理气化痰C.健脾开胃D.解毒抗癌20.苹果的功效是() [单选题] *A.益胃生津(正确答案)B.清热化痰C.清热化湿D.健脾止泻21.有消食积、散瘀血功效的是() [单选题] *A.龙眼B.山楂(正确答案)C.香蕉D.柚子22.有滋阴润燥,养血安胎功效的是() [单选题] *A.鸡肉B.鸭肉C.鸡蛋(正确答案)D.鹅蛋23.下列哪种食物不适于脾虚证() [单选题] *A.马铃薯B.山药C.粟米D.荞麦(正确答案)24.下列哪种食物具有下乳汁的功效() [单选题] *A.绿豆B.赤豆(正确答案)C.黄豆D.刀豆25.具有清热利尿除烦功效的是() [单选题] *A.白菜(正确答案)B.胡萝卜C.菠菜D.香菜26.具有养血润燥功效的是() [单选题] *A.卷心菜B.菠菜(正确答案)C.芹菜D.莴笋27.功能为舒筋活络的药物是() [单选题] *A.桑寄生B.木瓜(正确答案)C.五加皮D.红花28.适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的是() [单选题] *A.海带(正确答案)B.木耳C.白木耳D.蘑菇29.适用于血瘀证的是() [单选题] *A.苹果B.梨C.桃(正确答案)D.杏30.具有开胃理气功效的是() [单选题] *A.橘子(正确答案)B.梨C.桃D.杏31.二冬膏的功效是() [单选题] *A.润肠通便B.补肾滋阴C.润肺止咳D.滋阴润肺(正确答案)32.花生衣红枣汁的功效是() [单选题] *A.养血行血B.养血止血(正确答案)C.凉血行血D.凉血止血33.最适用于头发早白的是() [单选题] *A.荔枝B.桑椹(正确答案)C.大枣D.龙眼34.具有益气养血功效的是() [单选题] *A.芒果B.香蕉C.山楂D.大枣(正确答案)35.核桃适用于() [单选题] *A.肺虚咳喘(正确答案)B.肺热咳嗽C.慢性咽炎D.咳嗽痰多36.具有祛风湿功效的是() [单选题] *A.鲫鱼B.鲤鱼C.鳝鱼(正确答案)D.带鱼37.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的是() [单选题] *A.鲤鱼B.鲫鱼(正确答案)C.黄鱼D.鲍鱼38.甲鱼与下列哪种食物同用,滋阴效果最好() [单选题] *A.羊肉B.牛肉C.猪肉(正确答案)D.兔肉39.银耳羹最适宜哪一个季节食用() [单选题] *A.春季B.夏季C.冬季D.秋季(正确答案)40.羊肉汤最适宜哪一个季节食用() [单选题]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正确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中医药膳的特点() *A.药食结合(正确答案)B.辩证选食(正确答案)C.区分食性(正确答案)D.注重体质(正确答案)E.讲究口味(正确答案)2.下列除哪项是寒凉药食的作用() *A.清热(正确答案)B.泻火(正确答案)C.凉血(正确答案)D.回阳E.解毒(正确答案)3.下列哪种食物能利水除湿() *A.冬瓜(正确答案)B.赤豆(正确答案)C.鸽D.鲤鱼(正确答案)E.黄瓜(正确答案)4.黄豆的功效是() *A.健脾化湿(正确答案)B.利水消肿(正确答案)C.清热解暑D.通下乳汁E.宽中导滞(正确答案)5.下列哪项是陈皮的主治病证() *A.脘腹胀满(正确答案)B.恶心呕吐(正确答案)C.咳嗽痰多(正确答案)D.饮食减少(正确答案)E.湿热黄疸。
食疗本草简介《食疗本草》,古代汉族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的本草专著。
为唐朝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所撰。
孟诜是汝州(今河南汝州)人。
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
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
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
《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
《食疗本草》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相一致,为中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孟诜被誉为世界食疗学的鼻祖。
[此书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
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各本所存佚文出入很大.1907年敦煌出土该书残卷,存药26味。
全书共3卷。
原书有条目138条,据《嘉佑本草》记载:“张鼎(唐开元间人)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
皆说食药治病之效."书中除收有许多卓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外,还记载了某些药物禁忌.所载食疗方下均注明药性,其次分记功效、禁忌,其间或夹有形态、产地等。
另有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和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用,产妇、小儿等饮食宜忌等记述。
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后世多有引用,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从现有残存佚文看,有不少条为《唐本草》失载的药物。
如荞麦、绿豆、菠菜、白苣、胡荽、鲈鱼、鳜鱼、石首鱼等,都是本书首次记载 .所录波斯石蜜、高昌榆白皮等,能反映亚洲中部地区使用食疗药的情况。
《食疗本草》对研究本草文献及饮食疗法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该书古抄本残卷,收有从石榴至芋共26种药物的条文,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
1930年日本中尾万三考察、校定了该书,以《食疗本草考察》为名。
全书分两编,载药241种,是近代最早的一种辑本。
1980年秋,人民卫生出版社约请谢海州、翁维健、马继兴、郑金声等专家学者,根据中国学者罗振玉主编的《敦煌石室碎金》中转抄的《食疗本草残卷》及所收的其它资料,重新进行校辑,1984年书成,7月第一次印刷终使世界上现存最早,在本草史上占有较高地位的食疗专著,以崭新的面貌,重新与世人见面。
中药药膳相关书籍
以下是一些与中药药膳相关的书籍:
《食疗本草》:孟诜著,是唐代的一部食疗养生著作。
《食疗心鉴》:昝殷著,是唐代的食疗和中药学专著。
《食性本草》:陈士良著,对食物的性味、功能及其主治疾病有详尽的叙述。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著,是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其中也有关于食疗药膳的内容。
《外台秘要》:王焘著,是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其中也有关于食疗药膳的内容。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著,是一部大型方书,其中收录了大量食疗方剂。
《饮膳正要》:忽思慧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圣济总录》:宋徽宗组织编纂,是一部大型方书,其中收录了大量食疗方剂。
《日用本草》:吴瑞著,对日常食物的性味、功能及其主治疾病有详尽的叙述。
《食治通说》:娄居中著,是一部食疗学著作,主要探讨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食鉴》:郑樵著,是一部食物本草著作,对食物的性味、功能及其主治疾病有详尽的叙述。
《随息居饮食谱》:王孟英著,主要介绍各种食物的性味、功能及其主治疾病。
《古今医统》:徐春甫著,是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其中也有关于食疗药膳的内容。
《老老恒言》:曹慈山著,主要介绍老年人的养生方法,其中也包括食疗药膳的内容。
以上书籍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中医古籍数据库或咨询中医专家。
最早的食疗学专著最早的食疗学专著是:饮膳正要。
作者简介:忽思慧,又译和斯辉,中医营养和食疗学家。
《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
孟诜(shēn)也是中医历史上系统论述“药食同源”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个人。
其他的古籍有一些相关论述,但都只言片言只字,或者并非以“食疗”为主题。
但孟诜(shēn)在中医历史上的地位并不算高,他的师傅孙思邈是药王,他的徒弟王冰是《黄帝内经》的大救星。
所以很大程度上孟诜(shēn)是被这些人物的光芒所掩盖了。
但事实上,孟诜的《食疗本草》在很大程度上,对后世的影响要远超中医本身。
这体现在后世人对“本草食疗”概念的“添砖加瓦”。
如果你看过残本的《食疗本草》,就会知道后世几乎所有的“本草”类中医古籍,其中或多或少的都有《食疗本草》的影子。
其中就包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吴仪洛的《本草从新》、兰茂的《滇南本草》等。
我甚至在日本汉方大家丹波康赖的《医心方》里,也找到过《食疗本草》的资料,可谓是“本草”之源。
可以说,如果没有孟诜(shēn)的《食疗本草》,中医在后世的本草医疗发展轨迹,将会是另外一个面貌。
所以孟诜的地位,在中医发展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纲领性的存在。
孟诜(shēn)晚年辞官归隐汝州鹿台山炼方制药,广施乡邻。
后因治愈唐睿宗李旦旧疾,睿宗以“孟氏岐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诜(shēn)中医膳食养生药号“孟余堂”,由孟氏后人传承至今,已入选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余堂的招牌方剂“三宝”和“回春五方”成为中医食治经典,至今仍在造福一方百姓。
食疗学家孟诜(shēn)劝导人们善于用药食同源的材料养生保健。
食疗既避免了药物的偏性,又使人身体健康,既养生又治病。
同时,《食疗本草》里散发出的一千多年前的异香,至今仍在为我们的身体纾困解难,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萦绕在我们的味蕾上,萦绕在华夏子民共同的味觉深处。
你知道史上最早的食疗养生专著吗
我国食疗史上最早以“食疗”为名的《食疗本草》专著,是在孟诜《补养方》的基础上补撰而成的,孟诜或许有人不太熟悉,但他的恩师孙思邈,大家都耳熟能详。
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
鲜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长寿的百岁老人。
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可见运用食物疗法才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
他的长寿,恐怕和他重视食疗不无关系。
在他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专门的“食治”一卷。
孙思邈重视食疗的思想,自然也影响了他的弟子孟诜。
上元元年(674),孟诜结识名医孙思邈,并以师礼事之,从而受到他的医学思想影响。
孟诜曾在出任凤阁舍人时,在凤阁侍郎刘袆家中看到朝廷赐给他的金子,一眼便认出这不是真金,并直言:“此药金也,若火烧其上,当有五色”。
经过试验,果真如此。
武则天知道此事后,记恨此事被孟诜揭穿,随后找一借口将他贬黜为台州司马。
这件事反映了孟诜熟谙当时的炼金术,对鉴别某种化学物质有丰富的经验。
神龙初年(705),他归隐伊阳之山,专门从事医药养生研究。
他的养生名言“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
到了晚年,他的记忆力和体力还像壮年人。
他的长寿与他师父相比,不遑多让,享年93岁。
《食疗本草》中,记载了各类瓜果蔬菜,米谷,鸟兽,鱼虫等大约260余种丰富多样的食物,并以实际经验介绍了这些食物的食忌和医药价值。
它是融合食宜和食忌于一书,并兼收食疗方剂、体用结合的食疗著作。
此书一经问世,就受到历代医药学家的高度重视。
值得大家一阅。
药膳发展简史药膳发展简史药膳食疗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不断发展渐进而成,而且有丰富的内容,是一门独特的、既古老而又新兴的临床实用学科。
根据史实与现存资料,药膳的源流可分成蒙昧时期、萌芽时期、奠基时期、形成时期、全面发展时期几个阶段。
1蒙昧时期(远古)《孟子》上说:“食、色,性也”,是说人类的本能。
而“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句古语,则指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填饱肚子”的重要性,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原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觅食。
当时的食物,完全依赖于大自然赐予。
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不可避免的误食不合适的食物,而引起不良反应。
《韩非子·五蠹》说过:“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淮南子·修务训》也说:“古者民。
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说明了远古时期的先民,确实曾受到有害饮食所致疾病的折磨和困扰。
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而不宜食用。
《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在寻找食物过程中,避开有毒的,摄取无毒食物的情况。
后来,原始人利用自然野火到人工制造火(燧人钻木取火),由于“火上燔肉,石上燔谷”,使人获得更丰富的营养,使食品更符合卫生要求,提高了人体素质和增强了抗病能力,对于人类保健具有积极的保健意义,火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
以上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和加工以及保证身体健康的一些措施,都是生活中不自觉的行动,根本没有食疗药膳的概念,所以称为蒙昧时期。
尽管处于蒙昧状态,却是艰难而漫长的一步,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
2萌芽时期(夏至春秋)中医学素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是一个历史实践的过程和结论。
这一时期,药与食是分离的,神农尝百草中的“避”、“就”,其中的“避”就是避其毒,这一类就是药;其中的“就”是可食之品,所谓“药食同源”,应理解为源于同一发现过程,并不是食即是药,药即是食。
第一章药膳的魅力第一章药膳的魅力膳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保障健康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它极为平常,又极为重要,所以有“民以食为天”之说。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舞,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孛括息息相关。
作为一门学问,中国饮食文化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汇着科学与美学的综合性的学科。
早在本世纪初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曾多处论述过中国的饮食文化,他曾指出:"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昧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足表明文明进化之深也。
昔者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调一道,法国为世界之冠;乃一尝中国之味,莫不“中国为冠矣”。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药膳叉独树一帜,成为饮食保健与饮食养生的一个重要方而。
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结合,通过烹调加工而成的美昧佳肴。
药膳又是中医药学的特色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
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在寻找和尝试野牛食物的时候,发现了食物和药物,有些动植物,既是食物,可以充饥和营养身体,又是药物,可以防病治病,所以有“药食同源”之说。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后来,由于火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产生了简单的烹调技术,将食物和药物加工制成汤液或甜酒一类的饮料来防病治病。
西周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的营养医生,称之为“食医”。
《周礼,天官》把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食医的任务是根据帝王将相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随时凋配膳食,用五谷杂粮、时鲜果蔬或珍禽异兽与高级滋补药材相结合,烹制成色香昧俱佳的药膳。
在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有许多种,如大枣、芝麻、葡萄、蜂蜜:山药、莲子、棱桃、龙眼、百合、豆卷等。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载有几个药膳方,其中百合鸡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至今仍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