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食疗学课后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中医药膳食疗法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是中医药与营养学的结合,旨在通过食物的选择、搭配、烹调方法等,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维护人体健康。
在本学期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学科特点中医药膳食疗法学科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以食物为药:中医药膳食疗法将食物视为一种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把食物运用到疾病的治疗、康复、预防中,切实体现了“以食补药”的中医养生理念。
2.因人而异:中医药膳食疗法强调“因人而异”,注重根据疾病特点和体质差异,制定个体化的膳食配方和烹调方法。
3.中西结合:中医药膳食疗法结合了中西医学,既借鉴了中医经典理论,又采纳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和营养学理论,丰富了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二、实践方法中医药膳食疗法的实践方法包括疾病辨证与膳食调理、食材选择与搭配、烹调方法等。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疾病辨证与膳食调理:中医药膳食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对症的食疗方法、方剂和食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调理。
2.食材选择与搭配:中医药膳食疗法不仅要选择具有药物功效的食材,还要考虑它们的药性、性味,避免产生相互制约的效果。
同时,需要考虑食材的搭配,形成协同作用,提高药效。
3.烹调方法:中医药膳食疗法的烹调方法独具特色,如蒸、煮、焖、炖、烤等,不仅能保存食材的营养成分,还能增强食物的药效。
三、应用前景中医药膳食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保健:中医药膳食疗法适合健康人群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比如通过适当饮食调理,减轻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2.疾病治疗:中医药膳食疗法可作为治疗慢性病、亚健康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食疗调理,有效减轻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康复护理:中医药膳食疗法对于一些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比如肠胃炎患者通过合理调理饮食,改善营养吸收,促进康复。
中国的医学博大精深,并且深深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家里时,母亲总会随着时节和我们的身体状况做出各种各样的食物。
比如夏日的炎炎午后,她会为我们熬一锅丝瓜花绿豆汤,喝了清凉解暑:冬天则是煲羊肉、狗肉粥,驱寒温补;当我从尘土飞扬的操场回去可以吃到猪血煮真珠菜(系方言发音直译,未经考证),清肺解毒;当我因为长时间学习后眼睛略有不适,就能吃到枸杞炖猪肝,明目亮睛……我一向惊叹母亲的勤劳和聪慧,直到这个学期我选修了中医食疗之后才知道原来做出这些菜也是一门大学问,是我们的祖先多少年积淀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下面我将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来阐叙我对这门科目的理解。
中医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
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是指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烹调工艺加工制作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持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
中医的食疗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它不仅包括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止咳平喘等治疗作用在内。
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
由于它作用缓和,比药物来源广泛,经济实惠,要配制得法,烹调有方,就会使人乐于接受,且易坚持服用。
谷肉果菜等食物本身就是人体营养的来源,它既可以作为疾病恢复期的调治手段,也可以作为配合药物治病的辅助措施来应用。
中医食疗十分重视保养脾胃。
从烹调方法上讲,炸、烤、煎、爆易破坏食物的有效成份或改变其性质,从而降低治疗作用,并使食物难于被消化吸收。
所以,食补的膳食多采用蒸、炖、煮或煲汤等方法。
中医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
扶正药中有不少是补药,而某些药物本身就是食物。
此外,不论药补还是食补,同样要考虑忌口问题,。
食补是治疗虚证的一种方法,运用得当,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醫藥膳食療法的體會這是我第一次接受中醫藥類的課程和機會,在這當中通過老師上課講解的知識以及觀賞製作食療的視頻,我對中醫藥膳以及其實際運用都有了與之前不一樣的體會,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中醫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
先來說說藥膳,藥膳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藥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藥膳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簡言之,藥膳即藥材與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它“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而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中醫的瞭解深入,中醫藥膳食療法也漸漸受到人們的推崇,因為它屬於自然療法,與西醫的藥物療法不同,是一種既能治病,又不損傷機體,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比之下,西醫所使用的藥物,雖然能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但由於採用化學合成等各種現代工藝,不少藥物會對人體產生某些不良影響,有的還有毒副作用,不利於身體康復甚至損害身體。
在这门课程中,我除了认识到中医学的原理之外,还了解到很多药膳的配制原理和烹饪的方法。
其中最让我印想深刻的,就是介绍《红楼梦》中的美食了。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不仅是一步盖世无双的文学巨塔,它还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然而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部小说中生活的饮食细节居然蕴藏着如此深厚的中医药膳文化。
在老师上课放映的视频中,我不但知道了酸梅汤、玫瑰露还有鸡髓笋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没想到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食疗功效,还真的是让我当场大开眼界呢!!其实,药膳真的对我们的身体调养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又健康,没什么负作用在。
不过实不相瞒,小时候我只要一听到“药”就会非常的反感,这是因为我小时后我的身体非常不好,三天两头就生病吃药,所以能不吃就不吃。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医药食疗药膳培训心得体会篇一:药膳课程学习后的心得与体会药膳课程学习后的心得与体会转眼间,大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就快要结束了,我们的药膳课程也即将完结。
想当初,因为我对中医药膳比较感兴趣,也想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所以选修了药膳课程。
这一个学期下来,倒也积累了不少中医药膳的知识,同时,对中医药膳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结合资料和我自己的理解说说药膳的大概涵义。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我国传统医药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相应,比如我们民间所用的药膳,就是结合日常防治疾病的一些传统疗法。
古书《周礼·天官》记载:“春发做宜食酸以收敛。
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
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戚以和软”。
这是当时人们对四季饮食养生方法的归纳,中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斋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
“义载”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无毒治病。
十去其几,锌肉果蔬,食养尽之”说明药物以治疗、食物以养的关系。
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
记载了,许多食物可以当作药物来应用,如红枣、芝麻、鸡蛋、葡萄、芹菜等,开创以食当药之例。
中国最早的热病学和内科学著作——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许多药食结合的方剂。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甘草小麦大枣汤等。
药膳食疗学心得药膳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问,它将中医药学和食物营养学相结合,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我学习和实践药膳食疗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疗效。
首先,药膳食疗学注重食材的选择和搭配。
根据中医理论,每种食材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和功效,通过合理搭配可以发挥最大的疗效。
比如,当我们感到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材,如红枣、山药、黑芝麻等,将它们煮成粥或炖汤食用,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况。
而当我们感到体内湿气重、消化不良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健脾湿的食材,如薏米、山药、绿豆等,将它们煮成粥或炖汤食用,可以帮助排湿和改善消化功能。
其次,药膳食疗学注重烹饪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不同的烹饪方法会对食材的性味和营养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
比如,炖煮是一种常用的烹饪方法,它可以将食材中的营养成分充分释放出来,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
而煎炒则可以使食材更加香脆可口,增加食欲。
在药膳食疗学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此外,药膳食疗学还注重个体化的调理。
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药膳食疗方案时,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材,如姜、葱、羊肉等,以增加体内的阳气。
而对于体质偏热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作用的食材,如绿豆、苦瓜、菊花等,以降低体内的火气。
最后,药膳食疗学需要长期坚持和细心调理。
药膳食疗并非一朝一夕的功效,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并细心调理。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食材、选择适当的烹饪方法,并结合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疾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
总之,药膳食疗学是一门非常有益的学问,它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身体状况。
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我们可以发挥食物的药用价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中医食疗药膳期末总结一、引言中医食疗药膳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物的选择、烹调方法和药膳的搭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学习中医药原理和经典著作,深入研究了不同疾病的食疗方剂和药膳配方,对中医食疗药膳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二、理论学习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中医食疗药膳的理论基础。
中医将食物分为寒、热、温、凉、滋、补等不同属性,根据其性味和功效,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
学习中医食疗药膳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药用价值和作用机制,为合理选择食材和烹调方法提供指导。
三、药膳研究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还研究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药膳方剂和药膳配方。
例如,在治疗感冒方面,我们学习了川贝炖梨的药膳,其可以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在养肝护肝方面,我们学习了枸杞炖乌鸡的药膳,其具有益气养血、滋肾养肝的功效。
通过研究这些方剂和配方,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食材和烹调方法。
四、实践操作在本学期的实践操作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中医食疗药膳的制作方法。
我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药膳,如枸杞粥、黄豆煲猪脚等,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不仅学会了食材的挑选和烹调的技巧,还体会到了药膳对人体的功效和特点。
五、个人见解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中医食疗药膳的重要性。
药膳的研究和制作对于保健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很多人没有时间研究和制作药膳,更不用说去药膳店购买了。
其次,很多人对中医食疗药膳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往往只追求一种口感和饮食享受,忽视了药膳的药用价值。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中医食疗药膳的推广力度,组织一些活动来宣传药膳的价值和功效。
打酱油的《中医药膳食疗法》学习心得2010-12-13 00:30:37| 分类:bc's闲事| 标签:药膳御寒食物膳食中医药|字号大中小订阅选择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初衷很简单,自己很喜欢吃,很喜欢煮东西给自己补充营养,更重要的是,自己很需要通过补充营养来强壮身体。
作为一个女生,160cm的个子不算太矮,但83斤的体重却让人…嗯,一方面有些人“羡慕嫉妒恨”,恨我太瘦,但一方面也有些人恨我肥不起来,那就是亲爱的家人了。
记得大学第一学期回家,全家人都屏气凝神站在家门口迎接我,为的是见证我的转变。
他们的想法是,在过去的18年中我都胖不起来,现在唯一的机会就是送到大学去喂胖。
然而,我还是令他们失望了,带着微重了的84kg,我飘到他们面前,妈妈比较藏得住失望,帮我开了门,然后呢喃了一句:“欢迎回家,箱子太重了,我帮你拿吧”。
事实上,她说的箱子只是我的一个轻轻的小包。
奶奶可直接了,上前搂住我的双肩,用她的老花眼靠近看了看,抛出一句:“怎么还是这样?”然后就叹气走开。
剩下我很迷惘:“我得怎样?”后来的聊天中才说开,妈妈不住地问我:“你在学校没吃饭吗?”爸爸则紧张地说:“不要偷偷省钱去买东西啊,钱给你是要吃饭的!”只有我很无奈,我有吃,一直很拼命地吃,正常的饭量,正常的三餐,正常的搭配,结果还是不正常地成长。
其实也有听医生说,只要身体健康,瘦并没有什么大碍,但比较难过的是,因为我的瘦,还是有很多问题浮现了,比如肠胃的问题、比如血色、比如气力。
比如现在冬天渐渐靠近,我的手脚开始全天候冰凉。
后来妈妈告诉我仅仅吃三餐是不够的,三餐只是供给你基本所需的营养和能量,若想身体的各项机能慢慢好起来,还必须根据时节进补,所以我开始在宿舍开小灶,开始去外面喝汤,也开始选修了中医药膳食疗法,为自己学多点知识。
老师在上课时也说过冬天来临,羊肉是很好的补品,不仅能御寒,也能滋补胃。
我自己也上网搜了很多关于冬至时节的药膳,了解到,根据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不同,冬季膳食应具有以下特点:多吃主食,适当吃点羊肉、鹌鹑和海参。
药膳与食疗期末总结汇报药膳与食疗期末总结汇报药膳与食疗是一门综合了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理论的课程。
通过对食材的选择、烹饪方法和适用人群的分析,可以使食物发挥最好的保健和疗效作用,达到中医养生的目的。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对中医药理论和食物营养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药膳制作方法和食疗方案。
通过实践和论文的撰写与讨论,我在这门课中收获了很多。
首先,本学期我学到了许多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强调“由内而外”的治疗原则,即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本课程中,我了解到食物的属性和功效可以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
比如,温热性食物可以温暖体内的寒气,寒凉性食物可以清热解毒。
食物的五味对五脏和人体的功能也有直接的影响。
学习了这些知识后,我更加了解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也更加明白了药膳与食疗的原理。
其次,我通过实践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药膳制作方法。
在实验课上,我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药膳烹饪技巧和配方。
比如,糯米葛根粥可以缓解脾胃不和的症状;红枣姜糖茶可以温暖体内的寒气;花蛤粥可以清热解毒等。
在实验课上,老师还教会了我们一些传统的食疗方法,比如按摩和穴位按压。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刺激身体的特定部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另外,我还在课程论文的撰写与讨论中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需要结合课程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经验来撰写一个完整的食疗方案。
这需要我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反复思考和分析,同时也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最终完成了自己的论文。
在论文答辩环节,我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在学术方面的素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药膳与食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我知道了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药膳与食疗的核心在于个体化的调理。
每个人的体质和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食疗方案也需要因人而异。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药膳美食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药膳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药膳美食的起源与发展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药膳美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
药膳是中医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将中药与食物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药膳美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饮食方式。
二、药膳食材的挑选与搭配药膳食材的挑选至关重要,既要考虑食材的药用价值,又要考虑食材的口感。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各种药膳食材的挑选方法,如人参、枸杞、红枣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食材的搭配技巧,如何将不同食材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三、药膳美食的制作方法药膳美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样,有炖、煮、蒸、炒等多种烹饪方式。
在培训中,我们亲自动手实践,学习了各种药膳美食的制作技巧。
如人参炖鸡、红枣枸杞粥、菊花茶等。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药膳美食制作过程中的严谨与精细。
四、药膳美食的养生功效药膳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各种药膳食材的养生功效,如人参可补气养血、枸杞可明目安神、红枣可养颜美容等。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药膳美食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
五、药膳美食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药膳美食市场前景广阔。
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药膳美食在餐饮、保健、养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将药膳美食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药膳美食产业链。
六、个人感悟通过这次药膳美食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药膳美食在传承中医文化、推动健康饮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药膳美食是中医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养生保健价值。
2. 药膳食材的挑选与搭配至关重要,要注重食材的药用价值和口感。
3. 药膳美食制作方法多样,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4. 药膳美食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总之,这次药膳美食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我国,药膳作为一种独特的食疗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药膳课程培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药膳基础知识培训伊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药膳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及作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药膳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食物、药物为基础,通过烹饪技法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食疗和药用价值的美味佳肴。
药膳具有防治疾病、调理身体、养生保健等多重功效,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药膳食材与药材在药膳制作过程中,食材和药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培训中,老师详细介绍了常用药膳食材和药材的特点、功效及适用人群。
我了解到,药膳食材和药材的种类繁多,如人参、枸杞、红枣、山药等。
这些食材和药材在药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调理身体。
三、药膳制作技艺药膳制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培训中,老师亲自示范了药膳制作的基本步骤和烹饪技巧。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食材和药材的特性,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制作出美味又具有食疗功效的药膳。
此外,我还了解到药膳制作应注意卫生、火候、时间等细节,以确保药膳的质量。
四、药膳应用与食疗药膳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具有食疗功效。
培训中,老师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症状的人群,介绍了相应的药膳食疗方案。
我了解到,药膳可以针对失眠、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进行调理,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五、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药膳课程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药膳在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增强了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药膳课程培训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2. 学到了药膳制作技艺。
培训过程中,我学会了药膳制作的基本步骤和烹饪技巧,为今后制作药膳奠定了基础。
3. 提高了健康养生意识。
通过学习药膳,我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了如何通过食疗来调理身体。
4. 培养了生活情趣。
第一章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第一节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一、药膳与药膳学1..药膳:中医药膳是具有保健、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
2.药膳学:中医药膳学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研究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药膳与食疗1.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份、具有保健防病作用的特殊膳食,从膳食的内容和形式阐述膳食的特性,表达的是膳食的形态概念。
2.食疗:是指以膳食作为手段治疗疾病,其从膳食的效能作用阐述了这种疗法的属性,表达的是膳食的功能概念。
食疗与药膳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均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但食疗中“食”的概念远比药膳广泛,它包含了药膳在内的所有饮食。
故食疗不必一定是药膳,但药膳则必定具备食疗功效。
3.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治病防病的一种方法。
即是我们常说的养生保健作用。
4.食治:应用食物对于疾病进行治疗或调理,称为食治。
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对于各个脏器的疾病有治疗作用。
5.食疗:通过使人体摄入在中医辩证施食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各种食疗原料的性能、功用及其宜忌,依法组方,并采用一定的制作工艺制作的饮食品,用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一种方法。
食疗属于普通食品三、药膳学的任务与内容药膳学的研究对象:提供营养的“食”;具有治疗作用的“药”;药与食结合形成的特殊膳饮——“药膳”第二节药膳学发展简史一、远古时期-药膳的起源火的发明和使用:特点——饮食文化的形成期;“药食同源”与品尝活动: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的最早缘起;容器的出现和酒的酿造;食医的出现及早期文字和记载二、先秦时期-药膳理论的奠基与应用《黄帝内经》-开创了药膳的理论体系:论证了五脏与五味的关系;创立了食物五味的概念、与五脏相关的理论、食物五类的划分原则,药食配制的原则与禁忌。
饮食与养生关系:“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三、汉代至清代-药膳的发展时期第三节药膳的现代研究与应用第二章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第一节药膳的特点1.历史悠久2.隐药于食:特点——药食同源,食药结合3.辨证配伍:(1)体现中医医理(2)反映整体观念(3)强调辨证施食4.注重调理:特点—突出了健运、调补脾胃。
中医药膳及食疗学理论学习体会通过本学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习了中医药膳及食疗的有关知识,了解了中医食疗文化,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对药膳食疗的极大兴趣。
药膳起源很早,在我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
首先,我了解到什么是药膳和食疗。
药膳的概念:简单讲,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调加工制作成的具有食疗作用的一种膳食。
它是中医传统知识和烹调技艺的巧妙结合。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予药用。
既具营养价值,又可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作用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他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的享受,又在无形中使身体得到滋补调养。
因此,中医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膳的起源:在我国,自文字出现后,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药”和“膳”字。
“药膳”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
《孟子》上说:“食、色,性也”,是说人类的本能。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句古话,则指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填饱肚子”的重要性,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原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觅食。
当时的食物,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
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不可避免的误食不合适的食物,而引起不良反应。
《韩非子·五蠹》说过:“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淮南子·修务训》也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相关推荐中医食疗学习心得4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食疗学习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1这学期的选修课我选了中医养生保健食疗。
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传统、其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将中华瑰宝传承下去并继续发扬光大。
学习了中医食疗、对于自己身体状况会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学习它来改变或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并且高中看了中里巴人所著的《求医不如求己》系列的中医养生书籍、那时便对中医养生有了强烈的兴趣、但那是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因此也没有机会再去细细品味、而当在选课的时候看到这个学期竟然有开中医保健的课。
因此、即使我的B类选修课学分已经修够、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课程。
第一次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不是很有吸引力、因为老师讲的只是中医食疗的历史由来这类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而且还有很多的古文、令人眼花缭乱、当时就在想选这门课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选了这门课、那就接着上吧、权当是增长见识了。
也庆幸当时有这样的想法、后来才会继续去上课、才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通过中医养生保健食疗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习到食物其实就是人类最好的保健品。
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品、都或多或少为身体带来一定的负担。
而已经经历过数千年的检验且不需借助额外的药物、维生素的中医养生保健食疗、只要仔细注意搭配好每日三餐的食物种类、做到荤素搭配、咸淡有度、营养合理、需要时添加上一些中药或具有药物效用的食材、也能很好的维持身体的健康。
既然不用再花费额外的钱财和为身体添加额外的负担、只需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和学习就能让我们快乐健康过每一天、何乐而不为呀!尽管在学校吃饭堂的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煮饭煲汤来实践老师上课所教的内容、但我们还是可以本着“荤素搭配、咸淡有度、营养合理”的理念、再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喜好来选择饭堂的饭菜。
药膳课知识点总结一、药膳的概念药膳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科学配伍,烹调制作而成的一种特殊食品。
药膳具有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被誉为“食疗之神”。
二、药膳的分类1. 按照功能分类:调养药膳、保健药膳、治疗药膳等。
2. 按照烹调方式分类:煲汤、炖煮、蒸煮、砂锅等。
3. 按照功效分类:益气补血、滋阴清热、健脾养胃、调理气血等。
三、药膳的制作原则1. 药食同源:根据药膳的功能,搭配相应的药物和食物,实现药食同源的效果。
2. 配伍禁忌:在药膳的制作中,需要避免一些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3. 烹调方法:炖煮、蒸煮、煲汤等烹调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药膳中的有效成分,发挥最大功效。
四、药膳的常用食材1.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安神的作用,常用于调养药膳中。
2.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常用于保健药膳中。
3. 枸杞子:具有补肝肾、明目的作用,常用于调理气血药膳中。
4.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养血补益的作用,常用于妇女调理药膳中。
五、药膳的常见功效1. 调养药膳:如当归羊肉汤、八宝粥等,可以帮助调理身体,增加抵抗力。
2. 养生保健药膳:如人参炖鸡、黄芪红枣汤等,可以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3. 治疗药膳:如橘皮鸡煲、枸杞猪肝粥等,可以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六、药膳的制作技巧1. 食材搭配要合理:不同食材之间要相互搭配,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2. 烹调时间要掌握:不同食材的烹调时间要根据其特性来掌握,以保证药膳的效果。
3. 食用方法要注意:相应的药膳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来进行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七、药膳的食用禁忌1. 忌忌辛辣刺激食物:容易引发上火,令药膳功效减弱。
2. 忌食生冷食物:容易伤肾,降低药膳的功效。
3. 忌食禁忌药物:如在服用某些特定药物时,需要避免服用相应的药膳。
八、药膳的保质期药膳一般需要在煮好后立即食用,因为其中含有的药材和食材容易变质,如果放置时间较长,不仅会影响药膳的药效和口感,还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心得体会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心得体会尊敬的xx老师: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发现原来食疗是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的。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
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
”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确是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食疗,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中医药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放在药疗、针灸等疗法之首。
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膳食疗在治疗中的应用。
与我而言,从一个不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药膳,它把中药跟食物(甚至有些材料既是中药又是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比较喜欢每次课第二部分,也就是视频教学的部分。
在这个部分,每次都介绍很多家常药膳的做法,让我们有机会去试试。
这应该是对我最大的吸引力了,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
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视频的演示,极大地勾起了我的动手欲望。
平常在宿舍会自己煮简单的“药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上次端午回家,我做了一道“泥鳅炖豆腐”,就是根据老师上课演示的视频做法来做的。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老妈买回来的泥鳅,是在摊子上已经宰杀好的,因此可能会影响口感和新鲜度吧当我炖好端给老爹老妈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中医食疗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来的,单单只以一个学期的'学习是不够的。
虽然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只是一点儿皮毛,但足以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尤其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中医食疗让我对“食”这个观念又有了一个新的转变。
”?我真的很感谢中医食疗学这门课,感谢李恩庆老师,激发我产生了这个想法。
一、前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饮食药膳养生作为一种传统养生方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养生文化,提升自身养生保健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饮食药膳养生实训。
现将实训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药膳基础知识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药膳的基本概念、药膳的分类、药膳的原料选择、药膳的制作方法等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对药膳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了药膳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2. 常用食材的药效与食用方法实训中,我们了解了常用的食材,如枸杞、红枣、山药、莲子等,以及它们的药效和食用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如何将这些食材合理搭配,制作出既美味又具有养生功效的药膳。
3. 不同季节的养生饮食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了解了春季宜养肝、夏季宜清热解暑、秋季宜滋阴润燥、冬季宜温补壮阳等。
针对不同季节的养生需求,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饮食结构,以适应季节变化。
4. 食疗药膳制作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了多种药膳,如红枣枸杞茶、山药炖鸡汤、百合莲子粥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药膳的制作技巧,提高了自己的烹饪水平。
5. 体质辨识与个性化养生实训中,我们学习了体质辨识的方法,了解了不同体质的人应如何调整饮食结构。
针对自己的体质,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并付诸实践。
三、实训心得体会1. 增强了养生保健意识通过实训,我深刻认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意识到饮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提升了烹饪技能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多种药膳的制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烹饪技能。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为家人和朋友制作更多美味又养生的药膳。
3. 了解了体质辨识与个性化养生实训使我学会了如何辨识自己的体质,并制定了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这对我今后的养生保健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4. 增进了对药膳文化的认识实训期间,我了解了药膳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养生保健价值。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V1
中医药膳食疗法是中医药的一个分支,它强调食品对健康的影响,强
调通过选择适宜的食材,烹制制法和食用方式,来预防和治疗有关疾病。
参加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我收获了许多心得和体会,其中几点
重要的体会如下:
第一,食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中医药膳食疗法中,不同食材有着各
自特定的功能作用。
例如,绿豆有凉血解毒的作用,红枣有强身益气
的作用,所以食材的选择要因病制宜,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食材。
第二,烹饪方式对于食材的功效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烹饪方式对
食材的热量、营养成分和口感都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炒菜烹饪方式
会使得蔬菜的营养成分流失,而文火煮炖的方式则可以通过慢慢的烹
制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
第三,中医药膳食疗法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效果。
膳食疗法不
同于药物疗法,它是一种慢性疗法。
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的食疗方法才
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结构的搭配,不能只靠单一
食材的纠正。
第四,体质不同的人群会对同样的食材产生不同的反应。
不同的人体
质有不同的需求,同样的食材可能对不同的人体产生不同的效应。
因此,在进行中医药膳食疗法的时候,需要针对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
己的食材。
综上所述,中医药膳食疗法作为中医药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
实用性。
在日常饮食和健康管理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体质,
选择适当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坚持使用中医药膳食疗法,以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药膳食疗学课后总结
药膳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远古时期的人类在与大自然搏斗以求生存的过程当中,不断发现可以冲击的动植物,用以维持生命活动。
那是还没有能力把药物与食物做严格的区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生活、生产经验的不断提高,同时在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将它们分为药物和食物。
至今还有不少种类在药、食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如大枣、山药、百合等等,故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说法。
药膳食疗的形成也是人们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的不认产物,它伴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逐渐为一门深受群众喜爱的科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药膳食疗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其实前人早就告诉我们,“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清代《随息居饮食谱》日:“国以民为本,而民失其教,或以乱天下。
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其身命……故圣人疾与战并慎,而养与教并重也”。
可见百姓的健康与国家利益是密不可分的,而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食宜”,就是合理的饮食。
只有合理地饮食营养,才是人们健康的根本保证。
本学期我们也开设了本门学科,本门学科让我深受喜欢,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人们出现的怪病也不少,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健康饮食。
以往人们对饮食并没多大的要求,能满足生理的需要
就好,而如今我们不仅满足生理的需求更要让我们吃的营养卫生。
本书一共三个章节第一章节药膳食疗概述第二章节药膳食疗基础理论第三章节药物与药膳制作本章节也是全书最重要的章节其中里面又分十五个小节分别有,第一节解表药及药膳第二节清热药及药膳第三节祛风除湿及药膳第四节芳香化湿药及药膳第五节利水渗湿药及药膳第六节温里药及药膳第七节理气药及药膳第八节消食药及药膳第九章止血药及药膳第十节活血祛瘀药及药膳第十一节化痰止咳平喘药第十二节安神药第十三节平肝息风药第十四节收涩药第十五节不虚药及药膳
药膳的特点:
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
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
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
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部分组成,既保持了药物的疗效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养生保健
药膳用于保健养身方面数量多、范围广。
近代出现的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是指以增进健康为目的补养食品。
当今,中国市场上保健食品颇多,大体有下列数种:1.滋补膳食在中药药材中可供做滋补品和食疗药膳的达500种之多,约为全部中药药材的1/10,而中国政府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中药有70多种。
这些特制食疗药膳食品,多出自古代书籍记载或民间经验流传以及近代加工改进的制品。
其中最常用的药、食物有:人参、黄芪、山药、白术、天麻、
茯苓、甘草、当归、首乌、黄精、核桃、大枣、薏苡仁、莲子、枸杞子、银耳、龙眼肉等。
古代诸如《十药神书》中的大枣人参汤具有益气补血,助阳润肠等作用。
这些丰富多彩的特殊滋补食品和药膳是中国独有的特色食品。
2.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药膳佳肴食药结合制成的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佳肴很多。
如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的药膳菜肴、点心、小吃等等,不胜枚举。
药膳保健饮料有汤、饮、浆、茶、露、汁等。
茶类多为单独的茶叶或与某些药物混合制成,如枸杞茶、玉磨茶、参杞酒等等,这些都是加工方法独特,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药膳食品。
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日常饮食中加入健身养生防病的食品和美味佳肴深受群众欢迎。
由于药膳食品具有东方特色,富有饮食文化艺术内涵,可在家居、休息、饮宴、娱乐交际、接待宾客、旅游、疗养活动中,丰富饮食保健内容、改进烹调技术、美化人民生活、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总结人:四川·烹专城市学院10级烹饪5班黄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