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 格式:docx
- 大小:11.25 KB
- 文档页数:1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疑难杂症是指临床上病因不明,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
中医中药在治疗疑
难杂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下面介绍三个成功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的实验案
例。
实验案例一:
患者小李,男性,40岁,主诉多年来出现疲乏乏力、食欲减退、容易感到寒冷等症状。
就诊过程中,经过详细的询问和观察,中医医生初步判断该患者属于中气虚弱的疾病。
遂
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每日服用一剂。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体力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以上三个实验案例都是通过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获得成功。
补中益气汤是一
种中药方剂,具有补益脾胃、提高机体能量、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相信脾
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运行畅通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通过补中益气汤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使气血运行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疑难杂症的目的。
补中益气汤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等药材。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补益药材,具
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力的作用。
白术具有健脾益胃、止泻止汗的功效。
茯苓是一种
常用的清热利湿药材,可以调节人体气血的平衡。
这些药材配合使用,可以起到补益脾胃、调节气血的作用。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医中药治疗疑难杂症的有效方剂。
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提高机体
能量和免疫力,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达到治疗疑难杂症的目的。
每个人的体质
和病情各异,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补中益气汤治疑难杂症(医案)补中益气汤是升阳益气,调补脾胃的红人,太有名了。
以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八味大将。
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
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
1、顽固性呃逆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
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
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
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
见患者身体消痩,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
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
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
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
7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
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
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
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
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
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2、月经过多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
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两伤。
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
李某,女,45岁,干部。
两年多来,经血量多,夹杂紫黑色瘀块,10日后服止血药方渐止,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少,有时虽暂时止一个月而下个月又复如故,有时半个月或20日就来一次,每次来均需10日之久。
1979年8月17日求治。
彭景星运用补中益气汤验案四则补中益气汤(以下称本方)由黄芪、人参、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白术、甘草等药组成,为李东垣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名方。
彭老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之病证,每获奇效。
兹举其治验数则于次,以就正同道。
1补中摄血疗崩漏例:王××,女,37岁,工人。
1991年9月2日诊。
患者一向月经正常,从今年5月起,经量逐渐增多,且迁延难净,当时疑宫环作祟,取出宫环后不见改善。
每次经至,必用止血敏、宫血宁等药,尚需10余日始净。
经B超探查无器质性病变。
末次月经8月12日,至今尚量多色淡未净,兼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短气乏力小腹空坠,喜按舌淡白,脉沉弱无力。
诊属脾虚气陷,冲任不固之崩漏。
治宜补中益气,固摄冲任,用本方加减。
炙黄芪20g,党参20g,煅龙、牡(先煎)各20g,白术10g,当归身(酒洗)10g,炙甘草10g,茜草炭10g,升麻3g,柴胡3,陈皮5g,海螵蛸15g,阿胶珠15g,藕节20g,荷梗15g。
水煎内服,每日1剂。
服上方2剂,血止证减,尚觉头昏,腰酸疼,遂于方中去阿胶,茜草生用,加续断、寄生各10g,续服5剂,诸证皆愈。
于9月15日经至,量正常,3日净。
以后月经按时来潮,亦无其他不适。
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患者因脾虚气陷,化源不足,累及冲任,见清阳不升,摄血无权诸证。
故以补中益气汤合乌贼骨丸意,益气升阳,调冲任以摄血。
当归本为养血要药,但辛温且兼“窜动”之性,与血证稍形戈戟。
今以酒洗,使减其辛温窜动之性,而增强守补之力。
全方标本兼顾,故服之即效。
2补中温肺止遗尿例:代××,男,9岁,学生。
1983年10月20日诊。
患儿素体虚弱,一月前因尿频尿急,某医指为下焦湿热,予八正散加味治疗,不仅无效,竟致尿液淋沥不摄,家长惊惧辍学来诊。
见其发育欠佳,面白肢凉,阴茎包皮不长,小便滴沥而出,白天因尿湿频换内裤,夜间床上需用尿布。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赵宁华孙新云2006-5-21 14:32:13 《河北中医》2000 年3 月第28卷第3 期关键词:补中药益气汤【关键词】补中药益气汤;治疗应用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名方,治疗“饮食劳倦,损伤脾胃”。
后世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阳下陷,功效卓著。
兹举验案4则如下。
1 重症肌无力蔡某,女,38岁,农民。
1998-03-08初诊。
人工流产后又患感冒,身体虚弱,汗多无力,觉双眼睑下垂沉重不能抬举3个月余,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单纯眼肌型。
给予激素和抗胆碱脂酶药物治疗,效果不显。
刻诊:四肢无力,抬头力弱,倦怠自汗,少气懒言,头昏眩晕,腰膝酸软,双眼睑下垂,早轻暮重,视物成双,语声低哑,发音不清,口燥咽干,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中气不足,肝肾亏损。
治宜补中益气,滋补肝肾。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6 g,白术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2 g,鸡血藤18 g,山药18 g,阿胶(烊化)10 g,麦门冬12 g,何首乌15 g。
水煎服,日1剂。
15剂后自觉体力大增,头昏目眩减轻,声音有力,视物正常,惟眼睑略有下垂,开合不便。
原方加熟地黄、鹿角胶、紫河车(另冲)继服20剂,眼睑下垂完全恢复,视力正常,随访5年未复发。
按:重症肌无力属中医学痿证范畴。
患者做人工流产后又感冒,发汗过多,致气血津液亏乏,津虚不能溉,血虚不能营养,肌肉筋脉失养,出现眼睑下垂、肢体痿弱不用等一派中气不足、肝肾亏损之证。
病位在脾、肝、肾,因脾主肌肉四肢,眼睑属脾,肾主骨,肝主筋,故治疗以补中益气汤补中以健中土。
加阿胶、鸡血藤、菟丝子、枸杞子、山药、熟地黄滋补肝肾,加鹿角胶、紫河车血肉有情之品可增强补肝肾填精之功。
2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刘某,男,32岁。
1996-04-16初诊。
头晕乏力,四肢酸软3个月余,患者身体消瘦,又因饮酒过量,感受寒邪,逐渐发展至头项软弱,畏寒,足不能久立,行走须人扶持,手臂无力,不能握物。
·124·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Feb.2020 Vol.27 No.2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王朝阳,黄禹寒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 430065摘要:本文通过对补中益气汤治疗痤疮、慢性前列腺炎、痔疮三则验案的理、法、方、药分析,阐述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机制,开拓了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的新思路。
关键词:疑难杂症;验案;补中益气汤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20)02-0124-03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1009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hree Proved Cases of Treating Difficult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with Buzhong Yiqi DecoctionWANG Chaoyang, HUANG Yuhan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65, China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methods, prescriptions and medicine of Buzhong Yiqi Decoction in treating acne, chronic prostatitis and hemorrhoids, this article expounded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Buzhong Yiqi Decoction, in the hope of exploring new ways of thinking for Buzhong Yiq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of difficult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Keywords: difficult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proved cases; Buzhong Yiqi Decoction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当归、柴胡、升麻、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功效,主治气虚发热证和气虚下陷证等。
刘渡舟时方医案集锦——补中益气汤病案一:内伤发热平××,男,37岁。
素体虚弱,肝胃不和。
十月中旬某日,突然发生吐血,咳嗽。
伴见午后发热,饮食衰减,周身倦怠无力,二便尚调,其脉虚数,舌质淡,苔薄白。
初用“加味救肺汤”,服二剂后咯血虽止,转增腹痛,泄泻,烦悸,脘闷,不欲食,午后发热达39℃,脉仍虚数。
辨为虚劳腹痛,用小建中汤建中气,缓里急,服药后腹痛果愈。
但仍发热不退,周身无力,头晕少气,不思饮食,腹泻不止,脉象同前。
此“阴火上乘土位”,清浊失调之变,乃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另加生甘草6克以泻心包之热。
服一剂即觉轻减,略事加减,三剂后体温正常,腹泻止,食欲逐渐增加。
改用归脾汤进退而愈。
病案二:内伤发热李××,女,35岁。
得病已数月,心烦口干,气弱食衰,周身发热如同火灼,必须将后背贴靠家中方石筑砌之墙方觉凉爽。
月经每来必多,下肢浮肿,动作乏力。
大便时有溏泻,小便微黄,脉大而无力,舌质淡苔薄白。
曾服滋阴凉血之方,非但无效,反增胸闷而纳呆不食。
当从内伤脾胃,清阳下陷,阴火乘于心胸辨治。
黄芪9克人参6克生、炙甘草各6克当归6克陈皮3克柴胡3克升麻3克葛根3克生姜3克大枣3枚服三剂。
心烦,口干等已去,燥热有所改善。
上方加知母,黄柏各3克,连服六剂而热退。
改服参苓白术散巩固。
病案三:习惯性流产酒××,女,32岁。
每次怀孕至三个月左右,即自行流产,已连续发生三次。
现又怀孕已三月,胎漏见红,腹内下坠,腰酸,白带极多,食少体倦。
舌淡苔白,脉滑无力。
脾虚湿盛,清阳不升。
中气不足则胎元不固;湿渗于下则带下淋沥:治疗必须补脾升清,去湿固本,胎气方能安和。
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术30克当归9克炙甘草9克柴胡3克升麻3克杜仲9克续断9克陈皮3克服三剂,带下已止,腹坠腰酸明显减轻,但漏红未止。
转用胶艾四物汤加炙甘草10克,服三剂后,血止胎安。
病案四:腹泻脱肛即××,男,56岁。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疑难杂病补中益气汤(李东垣)黄芪一钱、炙甘草五分或七分、人参病甚者一钱白术、当归各七分、陈皮五分、升麻荣胡各照分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需,去渣温服。
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以益皮毛而閉膜理,不今自汗也。
上喘气短,损其元气,用人参以补之。
心火乘脾,用炙甘草之甘温,以泻火热而补胃中元气。
若脾胃急痛,腹中急缩者,宜多用之。
此三味,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
白术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
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升胃中之清气,又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又缓带脉之缩急。
用当归以和血脉,橘红以理胸中之气,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助诸甘辛为用。
或少加黄柏,以救肾水而泻阴中之伏火也。
表热者,一、二服,气和微汗而愈。
如咽干者,加干葛。
如心刺痛,乃血涩不足,加当归。
如精神短少者,加人参、五味子。
如头痛,加蔓荆子。
痛甚,加川芎。
头痛脑痛,加藁本、細辛。
有痰,加半夏、生姜。
如咳嗽,夏天加五味子、麦门冬;秋冬,加去节麻黄; 春天加佛耳草、款冬花。
久咳,肺中伏火,去人参。
如食不下,乃胸中有塞,或气涩滞,加青皮,木香、陈皮:寒冬月,更加益智、草豆蔻。
夏月,更加芩、连。
秋天,更加槟榔、砂仁。
如心下痞悶,加芍药、黄连。
如腹胀,加积实、木香、砂仁、厚朴。
天气寒,加生姜、肉桂。
如腹痛,加白芍药、甘草。
有塞,加桂心。
夏加黄芩、甘草、芍药。
冬天加益智、草豆蔻、半夏。
如胁痛或缩急,加柴胡、甘草。
如脐下痛,加熟地黄。
不已,乃是寒也,加肉桂。
如大便閉澀,加当归、大黄。
如脚軟乏力或痛,加黄柏,不已,更加防已。
如气浮心乱,以硃砂安神丸镇固之则愈。
上此方加减法,是飲食劳倦,喜怒不节,如病热中,则可用之。
若未传寒中,则不可用也,盖甘酸适足以益其病耳,如黄芪、人参、甘草、芍药、五味子之类是也。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是中医古方之一,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瘀等疾病。
下面是三个成功的案
例。
案例1:中年男性患有痛经
患者是一名中年男性,近期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有气虚的情况。
然而,他还出现了痛经
的症状,这是不寻常的。
患者表示,他从几年前起便出现了这种症状,疼痛感强烈,经常
会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经过中医师了解病情,发现患者存在气虚的情况,肝胆气滞,经络不畅。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师给予患者补中益气汤治疗。
患者每日服用汤剂三次,同时进行针灸治疗。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开始感觉到痛经的症状逐渐缓解。
他的身体也变得更加有力气,心情变得愉悦。
案例2:女性患有乳腺增生
一位女性在做乳腺检查时发现乳腺部位有一个较大的结节。
经过检查,发现此病内部
组织密集,质地硬。
医生告知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患者不愿意做手术。
后来,患者寻求中医的帮助,医生观察到患者肢体疲软,食欲不佳,精神疲惫。
很明显,患者是气虚血瘀的情况。
针对这种症状,中医师给予患者补中益气汤治疗,让她每日
喝汤。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去医院复检时发现结节大小有所减小,此时患者也感到身体
状态有所好转。
医生表示,如果患者能够继续坚持每日喝药,恢复身体健康的可能性非常大。
案例3:年迈患者患有糖尿病
一位老年人检测出自己患有糖尿病,并且情况严重。
医生给予他药物治疗的同时,他
也寻求了中医师的帮助。
中医师发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不太好,体力逐渐下降,精神疲惫,口渴多食,体重下降,这都是周围的症状。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患者表现出更好的状态和更高的精力水平。
尽管血糖水平还有待
改善,但医生表示,患者的身体细胞质量和能量显然有所改善。
他也鼓励患者继续进行中
医治疗并坚持锻炼身体,以加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