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知识点

核心知识点

核心知识点
核心知识点

核心知识点

成长中的我

生命

1、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视生命、善待生命、敬畏生命。

2、我们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善待他人的生命。

3、生命至上,我们应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4、珍爱自己的生命,积极救助他人的生命。

5、青少年要增强自救自护意识和能力,学习自救自护知识,机智勇敢地应对遇到的各种意外伤害。

6、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与对社会的贡献。

7、拒绝冷漠,关爱他人,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8、在平凡中创造伟大需要我们将个体的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

系在一起。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9、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人格的肯定。

10、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11、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

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12、自强是我们健康成长和成就事业的精神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

质。

明辨是非正确选择

13、明是非,晓善恶,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14、要明辨是非,有毅力、勇气和智慧地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

心中有法

15、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民行为的底线。

16、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

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17、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8、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真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

序的社会环境。

19、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0、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加强自我防范

21、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2、不良行为若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23、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特殊保护

24、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

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25、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

共识。

26、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

教育未成年人。

27、学校保护对未能年人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当关爱学生,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

益实施保护。

28、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求全社会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文成年

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29、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对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我与他人和集体

文明礼貌

30、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

在表现。

31、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

32、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孝亲敬长家庭美德

33、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34、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

达孝敬之心。

35、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36、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国风引导家风。

37、子女要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友谊

38、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平等的、双向的,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39、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

40、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需要持续的行动,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41、呵护友谊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怀对方,学会尊重对方,正确处理冲突,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

伤害。

个人与集体

42、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4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44、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5、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美好集体

46、坚持集体主义,发对小团体主义。

47、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

48、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

49、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50、为集体承担责任,需要学会维护集体荣誉。

换位思考宽容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51、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52、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53、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境界。

54、宽容不能违背原则,不能放弃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取向。

55、我们要学会相互帮助,同时要量力而行,注意自身安全。

56、学会与人为善、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助人为乐。

诚实守信

57、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58、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无形财产。

59、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60、践行诚信需要我们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61、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

平等待人正义感

62、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6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4、我们要践行平等,反对特权、平等待人、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竞争与合作

65、正确对待竞争、积极参与竞争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66、合作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有助于事业的成功,是时代的要求。

67、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我们要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权利与义务

68、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

会的基础。

69、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70、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物和社会事物,管理经

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依法行使权利

71、公民权利受到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7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

法的自由和权利。

公民基本义务

73、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7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75、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7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依法履行义务

77、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78、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

受权利。

我与国家和社会

亲社会行为

79、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构建、相互塑造的关。

80、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合理利用网络

81、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82、网络促进民主民主政治的进步,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

责任

83、责任的社会基础在于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的人。

84、在生活中做到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做到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服务社会

85、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86、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规则秩序社会工正

87、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88、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89、制度保障公平。正义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

90、守护正义要求个人守护和司法维护。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91、爱护公共设施是遵守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我们的义务。

使用公共设施是我们的权利。

92、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公德的提高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

的推动作用。

社会矛盾和谐社会发展与稳定

93、稳定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94、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95、我们要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96、我们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

会。

全面小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97、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98、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民族团结

99、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教育科技创新

100、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101、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基本制度

102、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03、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0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105、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10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国梦

107、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108、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华文化传统

109、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1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11、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特点。

文化交流

112、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113、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11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11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和平与发展树立全球观念

116、面对经济全球化,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11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18、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19、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120、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

12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2、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123、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124、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12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26、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7、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宪法

128、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129、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130、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3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维护国家利益

132、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133、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134、中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实干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工匠精神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时间:1900.6——1901年, 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2 单元小结: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P4,P17,P22) (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第6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P25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 1

【大纲必修】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点解读 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部分)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一) 小说独特答题模式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 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社会+文化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 7.人物形象的塑造:正面直接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侧面烘托写:景物烘托+人物映衬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二)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

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课外必读《红楼梦》知识点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地球上的水)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地球上的水) 专题四地球上的水 一、海洋环境 1.掌握三大规律,分析影响因素 (1)关于海水温度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表层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季度变化:夏季获热多,温度高;冬季获热少,温度低。深度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热量集中表层,千米以下变化小,但常处于低温状态。 ———引起海水温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太阳辐射。同纬度情况下海水温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有关。 ———分析海水温度的变化情况可借鉴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分析过程。 (2)关于海水盐度分布的规律空间分布: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引起海水盐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同纬度海水盐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江河径流量注入多少、冰雪融化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3)关于洋流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以风海流作为主体。①中低纬度,副高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②北中高纬,逆时针向。③南半球中高纬是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说明】洋流的分布以定向风形成的风海流为基础,注意大气环流与风海流的空间分布关系。 关于寒、暖流的区分:①从温度影响看,使洋流流经海区温度升高者为暖流,温度降低者是寒流。②从流向看,从高纬向低纬方向者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者为暖流。③从洋流流经等温线的弯曲看,可组成向各种凸凹者为暖流,向低纬凸凹为寒流。 【说明】掌握规律的同时,将一些有代表性意义的洋流具体落实于其中(以洋流定空间,以空间布洋流),并结合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渔业资源、海洋污染、航运等)加深印象。 2.把握渔场成因,落实渔场分布 (1)四大著名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秘 鲁)、舟山渔场。 (2)渔场形成的一般条件: 生存空间———大陆架海域(光照、营养、泥沙)、温带海区(季节) 饵料———寒,暖流交汇 3.关注海洋环保,明确海洋权益

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数学知识点 一、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4、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a2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6a2 底面积=棱长×棱长=a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3棱长和=棱长×12=12a 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 S=2(ab+bh+ha) 体积=长×宽×高 V=abh 底面积=长×宽=ab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高=面积×2÷(上底+下底)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8、圆形(S:面积 C:周长л:圆周率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лr2 环形: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公式面积s=л(R2-r2)= лR2-лr2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V=Sh÷3=лr2h÷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2017届《哲学》核心考点分析

《生活与哲学》必背必记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科学之科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划分哲学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区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4.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的优点及局限性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5.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的特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6.哲学的基本派别的两大阵营和两个对子分别是什么? 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各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这两大哲学体系。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物质及物质的唯一的特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3.物质与运动关系

人教版初一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 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 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中国古代史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地点:云南元谋县 2、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打制);猎取动物,从事采集;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4)身体特征: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保留了一些猿类的特点。 3、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1万8千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用兽皮缝制衣服;有爱美的意识;过着氏族公社生活。 考点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工具:使用新石器(磨制),骨,木,陶质工具,(耒,耜,锄等) (4)生产:采集渔猎;原始农业(水稻);饲养家畜. (5)生活:居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干栏式) 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6000多年 (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 (3)工具:广泛使用新石器 (4)生产:原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畜牧业;制陶(彩陶),用麻纺织麻布。(5)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6)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3、大汶口遗址 (1)时间:距今6000年——4000年

(2)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3)生产: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4)经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小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反映出的问题:第一,二者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他们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从中可以看出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他们在发展原始农耕经济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考点3.远古的传说 1、炎帝.黄帝的传说 (1)时间.地域: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生活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生活在东方。 (2)贡献:炎帝神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尝百草。 黄帝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铜器. 车船。 (3)黄帝在阪泉战败炎帝。黄炎联盟在涿鹿战败蚩尤,构成华夏族主干。 2、禅让的传说 (1)禅让: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办法 (2)顺序:尧舜禹 3、大禹治水的传说(疏导) 小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在古代,“传说”与“史实”本来没有严格区别,近代科学思想的兴起,人们开始把被考古资料证实了的某个朝代称为“历史”,把这个朝代的文献称为该朝代“历史资料”,把这些“历史资料”记载的该朝代的事情称为“史实”。把尚未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称为“传说时代”,把有关这个时代的文献称为“传说资料”,把这些传说资料记载的事迹叫做“传说”。“传说”和“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1 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2018高考英语核心考点

必修一 unit 1 friendship Words: considerate, interrupt,benefit,appreciate,communicate,ignore,suffer,entirely Phrases: turn to sb for help,take sth seriously,calm down, be concerned about, suffer from, in order to, go through, in addition sentence structures: 1. Being polite is necessary. 2.What I want to stress is that you should work hard to achieve your dreams. 3.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give me an early reply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4.While walking the dog, you should be careful as it can bite others/ 5.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felt depressed and confused about what I would do. 6.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met such a bad guy. 7.It is you 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yourselves. Unti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words: official request gradually frequent expression fluent actually phrases: rather than other than make use of such as play a part in. be based on , even if no such sentence structures: ①the way that /in which you talk to him ②command order advise suggest require that sb should ③request sb. to do, allow sb to do ④when it comes to… ⑤Hearing what the English teacher said ,I was more than grateful. ⑥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⑦He is such an outstanding boy that he has mastered languages. ⑧have difficulty/problem/trouble communicating with sb. Unit3 Travel Journal words: conduct, behavior, finally ,persuade, reliable, determination, preference. phrase: be fond of, give in/up/away/out, put up ,can hardly wait to do sth , make up one's mind ,graduate from ,manage to do ,care about , sentences structures: ①insist/suggest/advice that the law be obeyed. ②the problem is difficult to solve. ③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do sth. ④Careful as she is, she makes mistakes. Unit4 words: damage bury ruin extremely injury national frightened survivor survival phrases: judge...from be buried in be trapped in a great number of burst into tears end up with at the end of,burst out crying,sentence structures: 1.The problems I have learning English are difficult to solve. 2.I am pleased to see that you have already made great progress in learning English

【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专题★★★☆《经济生活》核心主干知识点(必背)

【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专题★★★☆《经济生活》核心主干知识点(必背) 一、经济生活综合型题高频术语归纳:(措施类直接用、意义类加上“有利于”)(转型、产业、结构)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科学发展。 (科技、创新)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供给侧) 3、化解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市场、政府) 4、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减政放权,放管结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秩序) 5、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基本经济制度) 6、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分配、公平)7、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分配、效率)8、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民生)9、关注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就业)10、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企业)11、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减轻企业负担,减低成本,扩大盈利空间,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扩宽融资渠道。 (环境、绿色) 1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文明。(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外)13、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分工的地位,培育国际品牌,拓宽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资源,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城乡、区域)1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第三部分世界地理第一单元世界地理概况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1.陆地(29%) (1)大陆、大洲、半岛、岛屿(2)七大洲:名称与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非洲:以高原为主欧洲:以平原、山地为主,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大洲南极洲:冰岛大陆,世界海拔最高大洲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二)海洋(占71%) 1.洋、海、海峡 2.四大洋名称分布: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三)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山地-海拔较高,地表起伏大,坡度陡;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丘陵: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盆地:周高中低 2.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大陆坡、海沟、海岭、洋盆 3.地形的变化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结果(1)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表现形式:风、流水、冰川、海浪等,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二、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一)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人种(1)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2)黄种人主要分布亚洲东部(3)黑种人:主要分布非洲、大洋洲、美国 2.世界语言和宗教(1)世界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2)世界的宗教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二)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布 1.世界的国家(1)世界18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地区(2)面积不等,前6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3)人口不等最多中国,其次是印度(4)政治制度不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 2.国界和领土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 3.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13个地区 4.重要国际组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分区 一、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东注入太平洋 4.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成因:海陆热力差异类型: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3)东西部气候差异:东部气候海洋性明显,向西大陆性增强。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 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 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 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 时,函数y= 2x - 3 的值为1. 2.当x=3 时,函数y= 1 x - 2 的值为1. 3.当x=-1 时,函数y= 1 2x - 3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 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y =-1 x 是反比例函数. 2 4.抛物线y=-3(x-2)2-5 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 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y =1 (x - 1)2 + 2 的顶点坐标是(1,2). 2 7.反比例函数y =2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x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 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 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 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3 . 2 2.sin260°+ cos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