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工艺设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其工艺一、污水脱氮原理: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主要包括蛋白质等有机物。
污水脱氮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该过程需利用到氨氧化细菌进行氧化作用,产生的硝酸盐氮可以被水中的反硝化细菌进一步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样就实现了对污水中氨氮的脱氮处理。
反硝化反应是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反硝化作用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可通过添加外源电子供体(如甲烷、乙醇等)来提供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还原,产生大量的氮气释放到大气中,实现了对污水中硝酸盐氮的脱氮处理。
二、污水除磷原理:污水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磷主要包括磷酸盐磷和亚磷酸盐磷,有机磷主要包括有机物中的磷酸酯等。
污水除磷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学沉淀法和生物吸附法。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给污水中添加适量的化学沉淀剂(如氯化铝、聚合氯化铝等)来与磷酸盐磷和亚磷酸盐磷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如磷酸铝等),从而使磷被固定在沉淀物中,从而实现了对污水中无机磷的除磷处理。
生物吸附法是利用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微生物对磷进行吸附作用,这些微生物能将磷从废水中吸附到其细胞表面或胞囊中,从而实现了废水中磷的除磷处理。
三、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一体化生物法、AO法和AB法等多种。
其中,一体化生物法比较常用,其工艺流程为:进水→除砂→调节池→好氧生物反应器(硝化反应)→缺氧生物反应器(反硝化反应)→二沉池(沉淀处理)→出水。
一体化生物法通过将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合为一体,利用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处理污水。
系统中含有好氧区和缺氧区,其中好氧区负责氨氮的硝化反应,缺氧区则利用添加碳源(如甲醇、乙醇等)提供的外源电子供体来进行反硝化反应。
通过控制好氧区和缺氧区的进水比例,可实现对污水中的氮和磷的高效去除。
Environmental Science192《华东科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除磷效果研究丁红胜,阮东亮(合肥蔡田铺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摘要:本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除磷原理和技术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当前的污水除磷技术要点,提出增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除磷效果的具体措施,为城市污水厂开展污水除磷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现代化;污水处理厂;污水除磷效果城市建设中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当污水汇入城市江河湖海后,磷元素会发挥其营养特性,增加水质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导致海藻类生物迅速繁殖和生长,带来城市水质营养化,影响城市用水的质量,同时对水中生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污水除磷工作刻不容缓,成为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重点工作内容。
1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除磷原理我国城市污水除磷技术发展历程较为曲折,相关人员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研发出现代化污水除磷技术,主要包括氧化沟除磷技术、曝气生物滤池、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技术、微生物反应技术,针对活性污泥采用水解法、气浮法、快沉法、微波法以及超声波法进行城市污水除磷,综合利用膜生物反应器以及复合生物反应器,根据污水除磷效果,决定是否采用高效污水除磷剂,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除磷效率。
2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除磷技术 2.1 污水除磷技术工艺 城市污水厂在进行污水除磷工作期间,利用先进的污水除磷技术,形成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除磷,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相关技术工艺是将活性污泥交替使用在厌氧和好氧环境中,进而形成A/O 系统,即厌氧-好氧系统,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1]。
图1 氧化沟A/O 污水处理流程2.2 生物除磷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主要以生物除磷技术为主,利用生物制约法对水源中的磷元素进行数量控制,压缩污水中磷元素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起到有效净化水资源的作用,依靠活性污泥法对废水进行除磷处理,在磷元素好氧和厌氧两种条件下,实现摄取和释放磷元素。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工艺摘要:在陈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的基础下,简单分析生物脱氮除磷的处理工艺。
关键词:脱氮除磷;机理;工艺1 前言城市污水中的氮、磷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
氮、磷的主要危害:一是使受纳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影响水源水质, 增加给水处理成本;三是对人和生物产生毒害。
上述危害严重制约了城市水环境正常功能的发挥, 并使城市缺水状况加剧,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体的提高和环境的恶化,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环境工作者对一些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或设计出新工艺,本文简单介绍一些脱氮除磷工艺。
2 生物脱氮原理【1】一般来说, 生物脱氮过程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氨化作用, 即水中的有机氮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氨氮。
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 氨化作用进行得很快, 无需采取特殊的措施。
第二步是硝化作用, 即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 水中的氨氮首先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 然后再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
为防止生长缓慢的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从活性污泥系统中流失, 要求很长的污泥龄。
第三步是反硝化作用, 即硝化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
这一步速率也比较快, 但由于反硝化细菌是兼性厌氧菌, 只有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反硝化, 因此需要为其创造一个缺氧或厌氧的环境( 好氧池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 。
反应方程式如下:( 1) 硝化反应:硝化反应总反应式为:( 2) 反硝化反应:另外, 由荷兰Delft 大学Kluyver 生物技术实验室试验确认了一种新途径, 称为厌氧氨( 氮) 氧化。
即在厌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由自养菌直接将氨转化为氮, 因而不必额外投加有机底物。
反应式为:NH4+NO2→N2+2H2O3 生物除磷原理【1】所谓生物除磷, 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 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
而在好氧条件下, 能够过量地从外部环境摄取磷, 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 并将磷以聚合的形态储藏在菌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 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推进,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尤为关键,因为这些物质会直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中,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成为当前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1.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这些工艺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然而,这些工艺在处理过程中存在能耗高、污泥产量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 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针对传统工艺的不足,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其中,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同步脱氮除磷等工艺在实验室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新型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等优点,为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3. 实际应用情况目前,各种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某些城市采用新型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实现了氮、磷的高效去除,同时降低了能耗和污泥产量。
此外,一些工业园区也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废水,有效减轻了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
三、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趋势1. 工艺优化与创新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将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科研人员将探索更加高效的微生物种类和反应机制,以提高氮、磷的去除效率。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污水处理需求,开发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的工艺。
2. 能源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生物脱氮除磷等工艺产生的能量和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
例如,利用微生物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实现污水的能源自给或供电;同时,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业灌溉、景观用水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A2-O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计算(上)A2/O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计算(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愈发突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日益重要。
磷和氮是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除磷脱氮工艺的设计和计算成为了废水处理领域的重点研究。
A2/O工艺是一种常见的除磷脱氮工艺,其优点在于除磷效果好、占地面积小以及运行稳定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A2/O除磷脱氮工艺的设计和计算。
二、A2/O工艺简介A2/O工艺是Anoxic/Anaerobic/Oxic工艺的简称。
其处理流程主要包括缺氧池(Anoxic Tank)、厌氧池(Anaerobic Tank)和好氧池(Oxic Tank)三个单元。
整个工艺流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除磷阶段,即缺氧池和厌氧池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使磷酸盐转化为可沉淀的磷酸钙;第二阶段为脱氮阶段,即好氧池中利用硝化反应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并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三、设计和计算方法1. 初始数据收集在进行A2/O工艺设计和计算之前,需要收集一些初始数据。
包括废水的流量、COD(化学需氧量)浓度、总氮浓度和总磷浓度等参数。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工艺设计和计算。
2. 缺氧池尺寸计算缺氧池的设计是为了提供合适的环境,使得磷酸钙形成并沉淀。
缺氧池的尺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V_anoxic = Q * t_anoxic其中,V_anoxic是缺氧池的体积,Q是废水的流量,t_anoxic是废水在缺氧池内停留的时间。
3. 厌氧池尺寸计算厌氧池主要用于实施碳源回流,提供反硝化所需的有机碳。
厌氧池的尺寸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V_anaerobic = Q * t_anaerobic其中,V_anaerobic是厌氧池的体积,t_anaerobic是废水在厌氧池内停留的时间。
4. 好氧池尺寸计算好氧池是氨氮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硝酸盐的地方。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被排放到水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危害,人们研发了多种污水处理技术。
其中,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因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较低的运行成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二、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1. 工艺概述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一种基于微生物作用,利用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技术,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去除的工艺。
该工艺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国内外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包括A/O法、A2/O法、氧化沟法等。
这些工艺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中。
此外,一些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如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超声波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等也在逐步推广应用。
三、工艺运行机制与原理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依靠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完成。
在反应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吸收、代谢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转化为无害物质。
具体来说,脱氮过程主要通过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步骤实现;除磷过程则主要通过聚磷菌的过量摄磷和释磷实现。
四、工艺发展及挑战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型的生物反应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智能化的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污水处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一些新型的污水处理理念和技术,如低碳、低能耗、资源化等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2. 面临的挑战尽管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如何解决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水质等。
此外,一些新兴污染物(如微塑料、新型有机污染物等)也对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工艺摘要:阐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简单分析生物脱氮除磷的处理工艺关键词:脱氮除磷;SBR工艺;A²/O工艺;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CAST 工艺1、引言城市污水中的氮、磷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来自农业施肥(氮)和喷洒农药(磷等),来自工业废水。
氮、磷的主要危害:氮和磷能够使湖泊等缓流封闭或半封闭的水体产生富营养化,而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
生物脱氮除磷作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手段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重中之重。
为了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环境工作者对一些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或设计出新工艺,本文简单介绍一些脱氮除磷工艺。
2、生物脱氮除磷机理2.1 脱氮机理脱氮首先利用设施内好氧段,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将转化为。
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反硝化还原为氮(),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潜在危险性,从而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2.2 除磷原理在普通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除碳的同时吸收磷元素用以合成细胞物质和合成ATP等,但只去除污水中约19%左右的磷。
残留在出水中的磷还相当高。
故需用除磷工艺处理。
所谓的除磷就是把水中溶解性磷转化为颗粒性磷,达到磷水分离的效果。
聚磷菌成为生物除磷过程中最重要的菌群,其是一种高能化合物,水解时能放出能量。
在厌氧池中聚磷菌利用这些能量摄取有机物并释放出水解产生的磷酸,造成厌氧池中磷浓度的升高,废水中的有机物减少。
到了好氧池,聚磷菌将体内积蓄的有机物通过好氧呼吸氧化分解合成ATP,用这部分能量进行菌体的增殖和聚磷酸的合成,在此过程中不断完成磷的过度累积和最后的奢量吸收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磷的目的。
反应方程式如下:( 1) 聚磷菌摄取磷:ADP++能量→ATP+( 2) 聚磷菌的放磷:ATP+→ADP++能量3、生物脱氮除磷工艺3.1 SBR工艺SBR工艺由于操作灵活,脱氮除磷效果较好成为了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型处理废水的工艺,得到广泛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工艺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但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却由于各种原因的结合而导致脱氮除磷的效果相当差,出水更是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污水处理不好,给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因此,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就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的相关工艺设计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关注,来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效果,以此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存在问题;除磷实验;脱氮研究
0.引言
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党的正确政策带领下,取得了较快提升,各种工厂工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人们为之高声欢呼的同时,污水排放问题却让人们无所适从,虽然关于污水排放的相关政策很多,但污水排放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人们在反思自身不足的同时,也采取了更为先进的高科技方法,希望以此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本文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对污水处理厂关于除磷脱氮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与研究。
1.化学除磷试验研究
1.1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为有效配合除磷实验的研究,首先我们可以建一个柱高0.8m,直径0.3m的模拟水池,当水池有反应沉淀现象时,原水和混凝剂溶液均从距底部0.6m处注入,内设JJ-1大功率电动搅拌器,使原水和混凝剂充分混合,将污泥沉淀于混凝池底部排出,以去除原水中的SS 和TP,清水由出水管排出,溶药池也同样使用搅拌器使固体混凝剂充分溶解为液状,并由蠕动泵注入混凝池。
化学除磷试验中首先对混凝剂的种类进行优选,并对投药量和搅拌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优化。
1.2混凝剂的筛选
试验选用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硫化铁和聚合硫酸铁4种常用的混凝剂,在搅拌转速100r/min搅拌时间30min的实验条件下,对各个混凝剂在不同投药量下出水的TP和SS 的浓度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的混凝剂。
随着混凝剂投药量的增加,出水SS 的浓度不断降低,但4种混凝剂对SS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
而从对TP的去除效果来看,氯化铁和聚合硫酸铁这两种铁盐混凝剂要优于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这两种铝盐混凝剂,当投药量增加到30mg/以上时,投加铁盐混凝剂的出水TP的浓度都降到0.5mg/l以下,达到国家一级排A放标准对TP浓度的要求。
除了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PFS在价格方面也占有一定的优势,市售PFS
为700元/t,市售氯化铁为1100元/t。
所以,无论是TP的去除效果还是经济性方面,PFS均为理想的药剂,从实际生产技术经济方面考虑,最终选择PFS为化学除磷的混凝剂。
1.3运行参数优化
在确定使用聚合硫酸铁为化学除磷试验的混凝剂后,对投药量和搅拌时间两个参数要进行优化。
第一,对投入量参数的优化。
随着混凝剂PFS投加量的增加,水中TP的浓度不断减少。
当投药量达到30ml/g时,水中TP的浓度已低于0.5mg/l,去除率达到75%以上。
根据铁盐除磷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去除1mg的磷,需要1.8mg 的铁。
原水中TP的浓度在1mg/l至4m/l,若使出水TP浓度小于0.5mg/l,最多需要12mg/l的硫酸铁,以至少40% 有效成分计算,需要30mg/l。
考虑水解等因素,最终选定投药量为40mg/l,此时的出水TP浓度为0.3mg/l。
可以保证出水水质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
第二,对搅拌时间参数的优化。
随着搅拌时间的增长, 水中TP 的浓度不断减少。
时间从5min增加到15min, 水中TP 的去除率提高了5.1%,而从15min 增加到30min, 去除率仅提高了2.0%, 故过长的搅拌时间对TP的去除并无显著的效果, 反而会增加额外的能源消耗和构筑物的建筑体积。
2.后置反硝化脱氮试验研究
2.1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后置反硝化脱氮试验采用三级生物滤柱设计三级滤柱分别为氧化硝化CN 池、硝化N池和反硝化DN池,并同时向DN池中投加甲醇作为外加碳源, 即分别进行氧化反应、硝化反应和反硝化, 对污水中的COD、NH3-N和TN进行生化去除。
其中CN池和N池使用空压机进行曝气。
三级滤柱均采用上向流方式, 使用高压隔膜泵从底部注水, 滤柱中的火山岩滤料粒径分别为6~8、4~6、3~5mm。
2.2运行参数优化
进水中的COD和NH3-N分别在CN池和N池中进行去除,出水进入DN池后,需要在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将水中的TN予以去除。
碳源的投加量将决定TN 的去除效果,投加不足将没有足够的碳源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投加过量一方面会增加额外的经济费用,一方面还会增加出水COD 的浓度,故中试对后置反硝化的碳源投加量进行了重点考察, 并选择易于生物降解和被反硝化细菌利用的甲醇作为碳源。
随着甲醇投加量的增加,进水中可供反硝化利用的碳源不断增加,出水的TN 浓度也随之下降,当投加量增加到25mg/ L时, 出水TN浓度已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以下, 但当继续投加到35mg/l时,随着进水中可被利用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的降低,即使继续增加甲醇投加量也难以加快反硝化反应的速率,出水的TN浓度趋于平缓。
考察投加甲醇过程中进出水的COD浓度变化趋势,当甲醇投加量在535mg/l 之间时,出水COD浓度变化并不大,但继续增加40mg/l时,投加的甲醇已不能完全被反硝化反应作为碳源所利用,反而会影响出水的COD浓度。
综合投加甲醇对进出水TN和COD变化趋势,确定后置反硝化的甲醇碳源投加量为30mg/l,此时出水TN浓度为9.46mg/l,COD浓度为33mg/l,均符合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水力停留时间HRT是指污水与滤池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是工艺中另一重要控制参数。
随着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增长,出水TN的浓度也随之不断下降。
但从45min开始,出水TN下降的速率便开始变得平缓,通常反应时间越长,微生物对基质的去除率越高,则在流量一定的条件下,对构筑物的容积要求越大。
因此,结合建设费用,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为45min。
3.结论
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选择化学除磷进行深度处理,选用聚合硫酸铁为混凝剂,在投药量为40mg/l、搅拌时间为15min 的条件下,使出水TP浓度保持在0.5mg/l以下。
第二,在水厂现有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基础上,增加后置反硝化工艺进行水厂深度脱氮的升级改造,可使用甲醇作为外加碳源,其投加量为30mg/l,使出水TN及COD指标均能够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第三,采用后置反硝化工艺进行深度脱氮的升级改造,单池水力停留时间为45min的条件下,出水TN浓度保持在15mg/l以下,实现一级A达标排放。
总之,在高科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为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就应该尽可能的引用高新技术,来为我们的效益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是日益提升,但与此同时,生活尤其是工业污水却一直困扰着人们,而且也给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更有甚者,污水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下水造成极大的污染,这样就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因此污水厂无论是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还是出于对人们生活负责人的角度,都应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尽可能多的将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这就需要污水处理厂除在人员配置方面下工夫外,还要多多引进先进的技术,来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上文介绍的除磷脱氮技术研究就是应用高科技水平的很好实例。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很好解决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解决好广大西北部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可以很好的净化我们的水资源,另外,环境问题也会随着污水的处理而变得不再是困扰人们的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本文重点针对除磷脱氮技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讨论,相信通过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污水厂的污水处理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龚云华,高廷耀.混合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3.
[2]魏新庆.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发展动态环境工程[J].环境工程,2004.
[3]杨维,孙炳双,周玉文.辽河流域辽宁省水污染防治规划及治理措施[J].给水排水,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