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0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理解它们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环境和公共卫生的意识,理解保持环境清洁和防止病菌传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理解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实验方案来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示意图、实验视频等)。
•实验材料:培养基、无菌棉签、标签纸、培养皿、显微镜(可选)等。
•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介绍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面包、牛奶、土壤、空气等),提问:“这些物品中可能含有哪些微生物?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引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话题。
•揭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及探究方法。
2. 新课教学•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示意图,包括水体、土壤、空气、动植物体内外等环境。
•讲解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条件和适应性特征。
•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的含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④接种⑤恒温培养3.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4.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5.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些需要氧气,有些不需要氧气。
6.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分布不同。
第二节:细菌1.第一个观察到细菌的人是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巴斯德。
2.细菌的形态:根据细菌的外形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3.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简记为:壁、膜、质、核、液、叶、线)4.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简记为:膜、质、核、线)5.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域,有的还有鞭毛和荚膜,属于原核生物。
6.细胞的营养方式:由于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7.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8.细菌分裂的计算公式:N=m·2n(m表示原有的细菌个数,n表示分裂的次数)9.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度过不良的环境。
第三节:真菌1. 常见的真菌:大型真菌有蘑菇、木耳、灵芝,多细胞真菌有霉菌,单细胞真菌有酵母菌。
2. 真菌的结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 真菌的营养方式:由于真菌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 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5. 菌丝可以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