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_基于误差修正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7
能源消费、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研究
蔡海霞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14(039)002
【摘要】利用协整理论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协整检验表明这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GDP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GDP和能源效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进一步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和GDP在长期内存在较强的双向正向效应;中国GDP在长期内对能源效率将会产生较强的正向效应,而能源效率则对GDP存在微弱的负向效应.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蔡海霞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2
【相关文献】
1.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协整性分析 [J], 杨如芳
2.中国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基于协整与VECM的实证研究 [J], 尹硕;张耀辉;燕景
3.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协整分析 [J], 陈馨
4.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及能源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6大产业部门的
综列协整和PVECM模型 [J], 徐刚;潘祺志
5.我国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协整分析 [J], 张瑞;丁日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能源消费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基于产业结构重型化视角的实证分析张意翔;孙涵【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08(018)001【摘要】近年来,重工业的重新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出现重型化特征,这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的能源消费.为了分析产业结构重型化条件下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文章以产业结构重型化为背景,建立了我国能源消费函数,并通过构建产业结构重型化条件下我国能源消费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重型化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认为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能源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本期重工业产值每增加1%,不仅会使同期的能源消费总量增加1.80%、下期能源消费增加1.26%,还会使下下期的能源消费降低1.37%.最后,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和能源消费实际,认为要降低能源消费就必须对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使经济与能源协调发展.【总页数】5页(P74-78)【作者】张意翔;孙涵【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1【相关文献】1.吉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吴翔;刘璇;宁华光2.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及调整政策——基于产业结构重型化视角的实证分析 [J], 张意翔;刘捷;成金华3.广西工业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J], 黄晗4.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基于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J], 王鹤5.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夏铭娜;徐开娟;黄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能源能否高效利用关系着人类能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掌握着各国的经济命脉,甚至关系到世界格局的变动。
因此,如何高效利用传统能源并发掘新能源成为各国重要的经济议题。
但是,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到底存在怎样的密切联系,是各国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
因此,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
二、数据与方法1.模型构建假设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决定能源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见以下公式:(1)Yt 表示一个二维向量,它包含ENC,GDP 两个元素,其中ENC 表示能源消费(万吨标准煤),GDP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Vt 为白噪声干扰,B 为2*2的系数矩阵。
利用一阶差分并添加外生标量Xt 后,式(1)变为误差修正模型:(2)式(2)中,A 为2*2的误差修正模型的系数矩阵,D 为外生向量的系数矩阵。
根据格兰杰定理,如果ENC 和GDP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则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2.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了1978年-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ENC,万吨标准煤)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4》。
为减少价格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利用1978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GDP 进行调整,将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总量分别取对数进行处理,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从而得到lnGDP 和lnENC 的时间序列。
结果表明,对能源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两个变量取对数后,发现其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三、实证分析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将GDP 和ENC 取对数进行处理后,发现其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则表明两个序列并不是平稳的。
因此,利用ADF 检验对两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利用ADF检验方法对两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lnENC、lnGDP 都是非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因此两个变量都通过了ADF 单位根检验。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随着全球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备受。
本文将围绕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展开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复杂而多维。
一方面,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反作用于能源消费。
经济的增长促进了能源产量的提高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改善,从而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要深入理解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从总量角度来看,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据统计,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7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20年的2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达5%。
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则从1万亿元增长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7%。
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也在不断攀升。
从人均角度来看,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也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从2000年的0吨标准煤增长到2020年的7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达3%。
与此同时,GDP的人均水平也从2000年的6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7万元,年均增长率达5%。
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
从能源利用效率角度来看,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断降低。
据统计,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从2000年的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20年的8吨标准煤/万元,年均下降率达5%。
这表明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再研究-摘要: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决定其必须在工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的战略发展计划。
中国既是能源的开采大国,又是能源的消耗大国。
长期以来在各项能源供求的发展当中,其矛盾越来越明显,整体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以及能源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造成了严重的能源利用率低下、大量能源开采与消耗不合理的现象发生。
不仅影响了目前对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战略实施,更加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本文以中国能源消耗与增长之间关系初始研究背景以及意义为基础,对能源消耗理论以及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更加确切的分析,并且利用该多重理论对中国目前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现状进行了检验,从而引用实证进行了二者之间关系的再研究。
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反弹效应;石油峰值自能源开采并进行消耗以来,其一直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且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在科学技术以及经济飞发展的现今时代,世界上的能源结构以及发展情况出现了巨大的改变。
尤其在经济发展当中,各国逐渐增加了对能源消耗的需求,使得有限的能源供应出现了紧张的状态,原有的能源市场秩序逐渐变得混乱。
为了能够获取更加充沛的能源,个别国家开始了激烈的能源争夺战争,不仅使得能源的价格节节攀升,更加使得世界的局势变得十分动荡不安。
另外,世界上的能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逐渐复杂化,能源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国与国之间能否就能源有效利用进行友好合作的问题已经收到了世范围内的关注。
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各国为了有效的控制环境问题,逐渐加强了对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由此推动了能源结构出现不同的变化。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家,在能源供需矛盾尖锐、能源结构不合理以及安全问题逐渐突出的情况下,对能源的利用效率依旧比较低,并且部分能源的开采与消耗之间并不和谐,造成了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
由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再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理论方面的补充。
变量水平检验结果一阶差分检验结果ADF 值临界值ADF 值临界值E -1.2354-2.5548-4.5623*-1.3694Y -1.4781-3.6542-3.9875**-2.2142P -0.3268-2.5862-5.2132**-3.2416K -1.5426-4.5981-4.2156*-2.3478L-0.2389-2.3647-4.2897*-1.5671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82期2012年第36期Serial No .182No .36,2012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为此降低能源的消费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但能源消费的降低也引发了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因此各国政府都努力制定既节约能源同时又不伤害经济增长的政策。
本文利用多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研究1990—2011年期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我们构建了两个多变量模型:一个是需求模型,另一个是供给模型。
需求模型中的变量包括能源消费、GDP 、能源价格;供给模型中的变量包括能源消费、GDP 、资本和劳动。
本文拟对这两个模型进行分析以研究因果关系是否有所不同。
一、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本文模型中的变量包括:能源消费量(E )、能源价格(P )、实际GDP (Y )、投资(I )和劳动(L )。
能源消费量(E )、能源价格指数(P )、资本(K )和劳动(L )的数据可直接从统计资料中获得,实际GDP 可通过计算名义GDP 与同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比获得。
所有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和WIND 数据库。
二、实证分析(一)单位根检验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应先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平稳性检验的一般方法是单位根检验。
利用ADF (Augmented Dicky Fuller )方法对各个变量进行单根检验的结果列于表1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