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耐密玉米品种免耕机播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87.86 KB
- 文档页数:2
淮北地区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摘要随着玉米生产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需求,促进玉米轻简化技术体系与增产模式的应用推广,总结了选用中早熟耐密抗倒宜机收品种、免耕机直播、统方统治机田管、完熟机收秸秆还田、落实防灾减灾技术等技术,以为该地区夏玉米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淮北地区1 选择中早熟耐密抗倒宜机收品种选择中早熟、紧凑型耐密植、抗倒伏、抗茎腐病能力强、后期脱水快、适宜机械收获的玉米品种,如郑单958及其衍生品种、隆平248、隆平206、先玉335等。
2 实施免耕机直播实施免耕机直播,集成免耕贴茬机直播、统一行距、合理密植、缓控释肥应用、集中适墒等深匀种等一体化技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作,切实提高播种质量与水肥利用率,保证密度、整齐度、均匀度[1]。
2.1 集中适墒早播“春争日、夏争时,夏播无早、越早越好”,玉米适时早播,可延长生育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有效积温,避免苗期“芽涝”与后期低温影响,较多地合成、积累有机物质,奠定高产基础。
一般应在小麦收割腾茬后,立即足墒、匀墒、抢墒、造墒适时早播。
为有效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程度,应集中、统一播种,力争6月15日前适墒播种完毕。
2.2 提高播种质量精选高纯度的种子,采用勺轮式或气吸式播种施肥一体机大马力、低速、匀种、贴茬播种,精心调试机械,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等行距播种,播深3~5 cm,行距60 cm,株距25~28 cm,留苗6.00万~6.75万株/hm2,实收株数6.00万株/hm2左右。
确保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一致,无缺苗断垄,达到一播全苗。
2.3 施用缓控释肥减少施肥环节,施用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料,进行种肥同播、种肥分离,实施侧位深施技术。
一般施玉米专用缓控释肥(26-8-10)750 kg/hm2,视玉米大喇叭口期长势长相、天气情况酌情追施肥料。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近几年来,涡阳县通过推广玉米振兴计划和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加大玉米种植财政扶持力度,玉米面积逐年扩大,玉米产量稳步提高,平均单产在600kg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增加农民收入,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如下:一、整地技术夏玉米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抢摘早播是关键,一般不要求深耕,耕地深度以13~17cm为宜,因为深耕后,土壤沉实时间短,播种出苗期遇雨土壤滞水多,遇连阴雨不能及时沥除,容易发生滞害,发生黄苗、紫苗现象,造成减产。
二、品种选择高产栽培应尽量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高产耐密、紧凑型优质杂交种,如郑单958、浚单18、苏玉20等,试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与平展叶型玉米品种相比,竖叶型玉米品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强,同化率高,增产潜力比较大,一般比平展叶玉米品种增产25%以上。
三、种子处理播种前要精选种子,人工除去小粒、瘪粒、霉粒、虫料,种子质量达到国际要求,尤其纯度和发芽率要高,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净率≥98%,含水量≤13%,有条件时,播前进行发芽试验,以确保质量。
播前应用粉锈宁、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最好选用包衣种子。
四、播种技术播种时间应在6月10日以后开始播种,同时结合土壤墒情,抢墒播种,播种深度3~5cm为宜。
播种时可适当使用种肥,用多功能旋播施肥一体机一次完成,种肥间隔5~10cm,每亩可施颗粒状复合肥(15-15-15)或复混肥30~35kg,也可施用玉米缓释肥每亩50kg,减少后期玉米人工管理消耗。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40%阿特拉律+50%乙草胺(75+75ml)兑水50kg进行封闭式喷雾,可在地面形成一层药膜,有效地防止杂草生长,药效在一个月以上。
五、苗期田间管理(间苗与定苗)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在3叶1心时进行,间苗时留壮苗去除弱苗、杂苗、病苗、虫苗。
定苗时间应掌握在5叶1心时进行,并根据不同品种掌握留苗密度,一般留苗5.25~8.25万株/hm2,株距25~35cm。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析一、引言夏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淮北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生产量。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是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为了实现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必须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栽培管理。
本文旨在探讨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有益的种植经验,促进夏玉米生产的发展。
二、土壤肥力管理夏玉米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对氮肥的需求较大。
淮北地区土壤一般以轻砂土、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含砂量高,排水性好,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
种植夏玉米时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
1.基础施肥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合理选择基础肥料,一般以磷肥和钾肥为主,施用量为500-600公斤每亩。
这样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夏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养分基础。
最好选择速效性的磷钾肥料,使作物在生长初期能充分吸收养分,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2.追肥管理在夏玉米生长中后期,需进行追肥,补充所需养分,帮助玉米茎秆的生长、籽粒的灌浆。
合理的追肥可以有效地促进夏玉米的生长,增加产量。
一般在玉米开花后的10-15天内,施用氮肥和磷钾肥料,每亩氮肥120-150公斤,磷钾肥料各50-60公斤,使玉米增加营养物质,提高籽粒的质量和产量。
三、密植种植技术淮北地区的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因此在夏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采取一定的密植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实现高产栽培。
1.选用抗倒伏品种淮北地区夏季降雨多,加上台风和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玉米易发生倒伏。
在选择播种品种时,应选择抗倒伏性强的品种,以减少倒伏损失,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实现高产。
2.适度密植在淮北地区,夏玉米的适宜密穴范围一般为5000-6000株/亩,高产时可适当提高到6500-7000株/亩。
但密植不宜过密,以免造成养分竞争过大,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穗粒的成形。
适当的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选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高产品种。
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抗玉米大小斑病和旱涝灾害的玉米高产品种。
-般具有"三中"的特点,即中高秆、中大穗、中晚熟。
近年来,我区推广的表现较为优秀的玉米品种有农大lO8、登海ll、鲁单98l、郑单958等。
ニ、配方施肥,整的播种,合理密植。
玉米施肥要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微肥配合,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
每生产lOO千克玉米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三要素"的数量分别为纯氮3.43千克、五氧ニ化磷l.23千克、氧化钾3.26千克。
按照亩单产量7OO 千克进行配方施肥,农家肥2.5一3.5立方米,磷、钾微肥和氮肥的6O%作基肥普撒底施,4O%的氮肥作大喇叭□期追肥。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施用量,如有机肥充足,化肥可适当减量。
我区-部分玉米在麦收后板茬播种。
据试验,耕翻麦茬播种玉米比板茬播种易获得高产,因耕翻后有利于施用基肥和根系下扎,有利于灭茬除草。
整地要扶垄,垄宽l米,沟宽O.3一O.4米,整平整细垄面,垄沟要畅通,以便于生育中后期排灌。
玉米种植要足墒下种,每穴播2粒健籽,保证-播全苗。
采用宽窄行种植,窄行距4O一5O公分,即垄面上种2行,宽行距8O一9O公分,利于通风透光和田间作业。
不同的玉米品种采取不同的种植密度,每亩种植农大lO8为32OO一35OO株,登海ll、鲁单98l为35OO一4OOO株,郑单958为4OOO一45OO株,肥地宜稀,瘦地宜密。
1。
淮北地区夏玉米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玉米是喜温的高光效作物,过去在淮北只是零星种植,而且是春播,一年一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条件的改变,玉米生产得以长足发展,表现为面积扩大、由春播改为夏播、由常规品种改为杂交种。
着重介绍淮北地区夏玉米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当地生产。
关键词夏玉米;生育特点;栽培技术;淮北地区在淮北地区玉米夏播全生育期100d左右,共需10℃以上积温2 400-2 700℃,日照500-600h,降雨550-650mm。
淮北地区(以濉溪县为例)夏玉米生育期间的气候资源条件是(6月中旬至9月中旬):历年同期平均积温2 600℃,平均光照为735.9h,温度和光照均能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期降雨518mm,略显不足。
在气候因子中,降雨量年度幅度最大,同期降雨最多的年份达903mm (1965年),最少的年份仅239.2mm(1987年)。
1 夏玉米的生长特性各种组合的杂交玉米种,其播种时间直接关系到生育期的长短,同一玉米种,夏播全生育期100d左右,如果春播全生育期则长20d以上。
按其全生育期长短可分早、中、晚3个类型。
以夏播为例,全生育期在90d以内的为早熟品种;超过105d的为晚熟品种,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中熟品种。
玉米品种类型不同,其叶片数也不相同。
根据观察,在淮北地区生态条件下,6月上旬播的夏玉米,早熟品种18-19片叶,中熟品种19-20片叶,晚熟品种20-21片叶。
如果夏玉米推迟到7月上、中旬播种,全株叶片数将会减少1-2片,产量也会随着降低。
在栽培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玉米的总叶面积(全株)也不同,顺序为: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
不同类型的玉米,其总叶面积相差20%-30%;不同类型的玉米产量水平是: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和全株总叶面积大小顺序一致。
这是因为晚熟品种玉米的生育期长,叶面积大,制造和积累的干物质多,所以产量也高。
2 夏玉米的生育阶段2.1 苗期玉米种子播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在适宜的条件下(耕层土壤水分含量18%-20%,温度20-25℃),5-6d即可出苗,玉米从播种到出苗需100-120℃的积温。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析【摘要】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水肥一体化管理和机械化耕作的探讨,系统分析了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种植技术的选择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施肥技术的优化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病虫害防治策略需结合生态环境进行科学施策,水肥一体化管理可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机械化耕作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文章最后指出了技术提升的方向,为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管理、机械化耕作、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技术提升方向1. 引言1.1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析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夏玉米种植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夏玉米作为粮食作物中的重要品种,对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淮北地区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
种植技术的选择是夏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
在淮北地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至关重要。
科学合理的播种密度、间隔和深度也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施肥技术的优化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重要手段。
淮北地区土壤肥力不高,因此科学施肥不仅可以增加作物的养分供应,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防治策略是保证夏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
淮北地区夏季气候潮湿,病虫害易发生。
定期喷药、轮作种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等措施都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水肥一体化管理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夏玉米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科学施肥和灌溉管理至关重要。
合理的水肥配比可以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率,增加产量。
机械化耕作的应用能够提高夏玉米种植的效率和质量。
机械化作业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使用机械化设备还可以保证作业的准确性和质量。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全面提高淮北地区玉米生产整体水平,充分挖掘玉米生产潜力,结合淮北地区玉米生产实际,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1、品种选择。
选用耐密植、紧凑、早熟的高产品种,如隆平206、弘大8号、郑单958、先玉335、浚单20、中科11、登海11等优良品种。
2、秸秆还田。
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秸秆粉碎直接还田。
旋耕后做畦种植,畦宽1.2m,可有效防止玉米苗期涝渍危害。
3、适期集中早播。
采用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在小麦收获后抢墒早播,墒情不足造墒播种。
忌套种,麦收后集中统一播种,可有效避免玉米的粗缩病。
每穴播2—3粒玉米种子,也可用玉米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播后覆土镇压严实。
6月15日前播完。
3—4叶期间苗,6—7叶期定苗。
4、合理密植。
60cm等行距种植,株距25cm左右。
种植密度要与品种要求相适应,弘大8号等耐密植品种留苗4500株/亩,高产田块适当多留苗。
5、科学施肥。
按每生产100 Kg籽粒施N 3Kg、P2O5 1Kg、K2O 2Kg计算施肥量。
生产600Kg玉米需施N 18Kg、P2O5 6Kg、K2O 12Kg,折合尿素40Kg、普通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24Kg,复合肥按氮磷钾纯养分折算。
每亩再加施1kg硫酸锌。
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磷、钾肥、硫酸锌和50%—60%的氮基施,秸秆还田的田块基肥氮重施,其余的氮在拔节期(5-6片展开叶)和大喇叭口期(10-12片展开叶)各追总量的20-25%。
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1)化学除草。
玉米播后苗前可喷施40%乙阿合剂150~250毫升/亩,兑水50公斤进行封闭式喷雾;玉米幼苗2至5叶期,杂草2至5叶期喷施4%玉农乐悬浮剂(烟嘧磺隆)100毫升/亩进行茎叶除草,也可在玉米拔节前喷施耕杰(主要成分为甲基磺草酮)进行茎叶除草,在无风条件下玉米行间定向喷雾,以免产生药害。
(2)病虫害防治。
①苗期用2.5%的“敌杀死”1500倍药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黏虫、灰飞虱等;②喇叭口期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1.5公斤撒入心叶内防治玉米螟。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密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淮北地区玉米栽培技术,以期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准北地区淮北地区夏玉米在小麦收割后,于6月上中旬播种,9月中下旬成熟收获,全生育期95~100d。
夏玉米全生育期需10℃以上有效积温 2 400~2 700℃,光照500~600h,降雨500~600 mm。
淮北地区夏玉米生育期(6月中旬至9月下旬),历年同期积温 2 658.7℃,能够满足需要,降雨量为431.6mm,略显不足。
平均光照为735.9h,最多的为793.3h(2002年),最少的为671.6h(1965年)[1],能够满足夏玉米生长的需要。
现将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按市场需求、生产目标和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如郑单958、鲁单981、中科11等。
2种子处理对于未进行包衣的种子,播前一定要做好选种、晒种和药剂拌种等种子处理工作,选用粒大、饱满、具有品种特性的杂交种子,机械或人工选粒,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秕粒、混杂粒及杂质。
种子选完后在阳光下晒2~3d,然后每1kg 种子用50%多菌灵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3g、50%辛硫磷乳油1mL,硼、锌、钼2~4g,对适量水拌种,可有效防治玉米根腐病、黑穗病和地下害虫,且苗全苗壮显著增产。
也可选用玉丰收等玉米专用包衣剂包衣,用量50mL包种子5~7kg。
3播种密度一般来讲,平展型品种单株生产能力强,但不太耐密植,适宜种植密度范围为4.50~5.25万株/hm2;紧凑型品种单株生产能力弱,但耐密性强,主要靠群体优势发挥增产潜力,适宜种植密度范围为6.0~7.5万株/hm2;半紧凑型品种的单株生产能力和耐密性介于平展型和紧凑型之间,适宜种植密度范围为5.25~6.00万株/hm2。
除株型外,植株高度、生育期长短、果穗大小等也对适宜种植密度有一定影响。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施肥、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辅助授粉与人工去雄、适期晚收等方面总结了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淮北地区淮北地区位于我国“黄金玉米带”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该地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极适宜夏玉米生长。
多年来由于栽培技术使用不当,玉米产量一直徘徊在6 000 kg/hm2左右,产量增幅较小。
为了提高夏玉米产量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笔者结合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现将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宜选用紧凑、耐密、高产品种。
结合当前品种应用情况,淮北地区宜选用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中科11等品种。
精细选种,所选种子质量达到国标二级标准以上,种子纯度≥98%、发芽率≥90%、净度≥98%、含水量≤13%,去除破碎、霉变和瘪粒种子。
为提高出苗质量,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在晴天上午晒种2~3d,播前用50~60℃的温水浸种4~6h,后用辛硫磷1 000倍液拌种防地下害虫。
2整地施肥克服淮北地区多年来夏玉米种植习惯,变板茬直播为整地后机播或穴播。
整地深度在20cm以上,整地时确保耕透耙细整平、田间无明暗坷垃。
施肥时,应依据玉米需肥规律:每生产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7kg、五氧化二磷1.1kg、氧化钾2.5kg,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平衡配方施肥,按7 500kg/hm2产量计算,应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22.5t/hm2,纯氮180~225kg/hm2,五氧化二磷75~90kg/hm2,氧化钾150~180kg/hm2,同时施入微肥硫酸锌15kg/hm2、硫酸锰15kg/hm2。
除氮肥留60%于玉米七至八叶期追施外,其余全部用于基施,随整地时撒施或在玉米二至三叶期穴施。
3适期播种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同时避开高温授粉,淮北地区夏玉米最适宜播期为6月15~20日。
淮北地区玉米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粮食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
与其他作物比较,采用优质高效的种植技术,既能增加玉米的产量,又能改善整体品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我国玉米生产的品质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认可。
基于淮北高质高效的玉米种植技术,本文探索了高质、高效的玉米种植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以期对今后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玉米;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引言:玉米是淮北地区重要的栽培作物,其营养成分含量高,深受广大农产品消费者的青睐。
玉米是基础工业原料,也是优良的饲料。
大力推广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既能提高农民整体的种植水平,又能提高当前的玉米品质。
同时提高了整个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而且还使农产品市场上的产品品种更加丰富。
本文分析利用高质高效技术种植玉米的同时,探究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技术环节,以此来提高整个玉米种植的整体水平,从而推动农业的整体优化和升级。
一、科学选择玉米品种优质的种子对提高玉米产量至关重要。
农民在播种玉米之前,要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等进行深入的调查,从而得出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本地的农业状况,一般选择优质、高产、抗倒伏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
例如苏玉29号、江玉877号苏玉35号等。
通过科学的选种,可以防止农民因不熟悉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先进的现代化栽培技术而盲目选择。
因为很多地方的农民都没有种植玉米的经验,所以他们选择了从其他地方引进的玉米,如果技术上出问题,不但无法提高玉米的收成,而且还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选择适合机收、种子纯度达98%以上、发芽率达95%以上、净度高于98%的玉米品种,确保了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并且,淮北地区在玉米生产中,采用优质、高效的技术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依托江苏省"三新"项目,以优质高产为载体,大力推广优质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采用现代玉米栽培技术,综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农业生产条件,探索出一套适宜淮北地区优质、高产的玉米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