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52.21 KB
- 文档页数:34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小数乘整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2、3页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1、复习:计算下面两题2 9 8 4× 4 × 52、用计算器计算6×4= 125×3= 46×38=0.6×4= 1.25×3= 4.6×3.8=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再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列式计算:4、汇报算法。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观察3.5×3与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2、请写出你的笔算过程3.5 扩大到它的10倍× 3 × 3积缩小到它的10倍3、小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的小数末尾的0 。
三、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例2 笔算:0.72×5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计算出72×5的积得(),再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所以0.72×5的积是()。
2、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做一做”四、过关检测: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3、《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4、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巨人文化用品商店发票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六、教学反思:《小数乘小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4、5页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掌握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红、绿两支水彩笔;练习纸一张。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提问: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
(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确定位置二、认识列、行和数对1、认识列、行的含义师:你的座位在整个会场中还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板书列行师:在你的理解中,什么叫“列”?什么叫“行”?请你比划一下。
板书:竖排为列横排为行电脑显示座位中的列、行2、统一定位(1)请3位学生上台凭票指出自己找到的位置。
并简述是怎样找到的?师:个别同学有异议吗?情况一:都能正确找到位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有关榕树的)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
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
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注意:“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在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初步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字母所取的值口头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学生在完整地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的抽象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与便利,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运用简单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及简洁性,从而增强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形成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先来看一首儿歌,自己读一读。
(1)你能接着说下去吗?(指名说2个,并出示课件)(2)还能接着说下去吗?能说完吗?(3)不过,老师就有个办法只用一句话就能数出所有的青蛙来?你们想知道吗?2、不要急,在今天这节课后,你也能办到的。
有信心学好吗?二、新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数不完的例子还有很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例1(课件出示1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1)摆1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2)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呢?可以怎样列式?(3)你能接着往下说吗?(4)摆1000个呢?摆10000个呢?(5)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那摆a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6)为什么用a×3?(7)这里的a表示什么?a×3呢?(8)也就是说不管摆几个三角形,小棒根数总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9)a个三角形,那究竟是几个三角形呢?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以是小数吗?(我觉得这里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讨论下会比较好)怎么样,用一句含有字母的话就把咱们数不完的事情给弄清楚了。
看来字母可真神奇呀,字母的魅力还不止这些呢,我们接着看!2、例2(出示例题的全部三个问题条件)(1)自己看题目,比较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这里还是加上“写出数量关系”比较好)(2)所以该怎样列式?(3)合唱组的人数是(24+X),这里的24表示什么?X呢?那24+X就表示?(4)根据写出的加法算式,书法组一共有多少人呢?舞蹈组呢?合唱组呢?(5)如果X=10,合唱组有多少人?X=14呢?(6)请同学们思考下,这里的字母X除了可以表示10或14,还可以表示其他的数吗?一个字母能表示这么多的数,简直太神奇了吧!接着体会它的奇妙之处!3、习题3(1)从这幅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2)为什么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3)独立填在自己的书上。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导学案第【1】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内容:教材P64~65及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天平、茶壶、茶杯、墨水、铅笔盒。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
(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二、互动新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一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
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n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会猜测出天平仍然平衡。
再追问: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
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天平验证,让学生观察。
再演示这一过程,并明确:两边仍然相等。
小结:实验证明1个茶壶+1个茶杯的质量=3个茶杯的质量。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个式子:a+b=2b+b(师板书)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同样的一把茶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并让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a+2b=2b+2b a+a=2b+a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是什么样的?(平衡)追问:如果用a表示一个花盆的重量,用b表示一个花瓶的重量,怎样用等式来表示这幅图呢?生尝试写出:a+b=4b再问:如果把两边都拿掉1个花瓶,天平还平衡吗?先让学生猜一猜,再演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1)1.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
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
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出示课件4) 生总结,汇报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
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出示课件5)生总结、汇报板书:特点:远大热3. 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
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出示课件6)生总结、汇报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2.小组交流、讨论。
一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第1课时一、口算。
0.6×5= 0.3×2= 5.1×4= 1.2×5=1.1×8= 0.33×2=2.5×4= 12.5×8=二、根据151×6=906,写出下列各乘法算式的积。
1.51×6= 15.1×6=0.151×6= 151×60=三、列竖式计算。
2.2×17= 0.25×20=102×5.5= 120×2.4=第2课时一、口算。
0.24×5= 0.25×4= 2.2×4= 0.55×2=0.09×10= 1.2×0.5= 2.5×40= 0.125×8=二、填表。
三、列竖式计算。
0.74×25= 3.6×27=10.1×19= 5.04×102=第1课时一、填空。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数出几位,并()。
二、口算。
0.2×0.9= 1.4×0.2= 3.1×0.3= 1.7×0.2=0.11×0.4= 3.3×0.2= 2.4+0.5= 12.5—0.8=三、完成表格。
四、列竖式计算。
3.6×2.1=4.9×5.8= 8.63×1.4=第2课时一、口算。
1.5×0.4= 3.6×0.2= 3.1+0.9= 14.7+2.4=0.18×4= 7.2×0.3= 12.4+8.5= 17.5—1.8=二、列竖式计算。
0.32×0.78= 0.16×0.22= 0.31×0.076=三、解决问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感受说明方法的妙用。
教学重点:1、了解太阳的特点。
2、了解说明方法,对照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进行说明方法检测,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第一课时第一板块:目标:视频导入,整体感知。
训练点:归纳科普说明文每段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后羿射日》视频,这个神话表现人类的征服自然的阳刚气概和与天奋斗的民族精神。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太阳了解越来深刻,后羿能否把太阳射下来呢,我们用科学来说明这个问题。
1.导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太阳》,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什么是说明文?先由学生说,老师再进行概括: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章体裁。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对“太阳”进行说明和介绍。
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
自由朗读,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讲太阳离我们很远。
讲太阳很大。
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
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
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讲太阳有杀菌的作用。
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归纳: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归纳板书:太阳特点:远、大、热和人类关系密切第二板块:目标:阅读课文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
训练点:了解说明方法,对照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进行说明方法检测,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一、了解太阳特点1、思考:我们知道了课文介绍了太阳远、大、热这三个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重点句,再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太阳这一方面的特点的?2、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在学习小组中共同完成以下表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
(难点)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A.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禹城市莒镇中心小学语文导学案课题:《窃读记》时间:姓名_________ ____年级____班主备:________学习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字,会写“窃、炒”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窃”,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窃”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⑴偷;⑵偷偷地;⑶谦指自己(意见)。
在“窃读记”中选第()种解释,在“行窃”中选第()种解释,在“窃以为不可”中选第()种解释。
二、合作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窃读”算“偷”吗?2、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快乐”是为什么?“惧怕”是为什么?3、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理解。
4、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1)想一想,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2)同层互相交流勾画的内容(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5、交流学习《窃读记》后的滋味三、拓展延伸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关于读书的名言,并做好记录四、达标练习1、读拼音,写词语jīâ jùpàwū yán chōng zú qiâ dú()()()()() zhī chēng shū guìchǎo cài diàn qǐ jiǎo()()()()2、我能区分这些形近字,而且还会组词呢。
抄()炒()吵()妙()梭()峻()酸()唆()3、我能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来。
隐藏()暂时()担忧()贪婪()惧怕()光顾()鼓励()知趣()4、“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我”比作(),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禹城市莒镇中心小学语文导学案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时间:姓名_________ ____年级____班主备:________学习目标:1、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式、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1、我会读写本课的生字词.2、朗读课文,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注意不要重复)一()图画一()书一()朋友一()扑克牌一()口琴一()船一()单子一()百音盒二、合作学习1、默读第五自然段。
独立思考: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中做标记。
2、自由读第七自然段。
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联系实际,小组交流作者的读书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3、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以为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三、拓展训练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觉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达标练习1、看拼音,写词语。
bàn lǚyúlâ yóu yùbâi sònɡ biān xiě()()()()()2、按原文填空。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_____________。
首先我会_________ ,故事中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_______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还会再读___________,并从中__________________ 。
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_______________ 。
最后,我会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 ,他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_____________。
禹城市莒镇中心小学语文导学案课题:《我的长生果》时间:姓名_________ ____年级____班主备:________学习目标: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的画页()的命运()的衣衫()的果实()的黄昏()的天幕二、合作学习(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文中作者运用了生动比喻和大量的四字词语,请你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3)什么是“长生果”?课文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三、拓展训练有关读书的名言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皮罗果夫:“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四、达标练习1、完词填空()然()伤如()似()()()吞枣不求()()别出()()不()而()流光()()浮想()()()心()血2、我还会根据意思词语。
(1)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2)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
这里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3)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3、按课文内容填空(1)作文,首先构思要_______________,落笔要______________才好。
(2)作文,要写________________;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造。
禹城市莒镇中心小学语文导学案课题:《古诗词三首》时间:姓名_________ ____年级____班主备:________学习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的无限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给带点字注音。
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意万重()榆()关那畔()行风一更()二、合作学习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写,组织好语言在小组内说一说。
2、《泊船瓜洲》诗人所在的瓜州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还是远?为什么?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3、你喜欢《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结合课文资料想象画面,体会哪个词用的更好?为什么?三、拓展训练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品读三首古诗,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的无限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并搜集思亲思乡的诗作。
四、达标练习1、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2、解释词语:意万重:__________________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开封:____________________聒:______________________禹城市莒镇中心小学语文导学案课题:《梅花魂》时间:姓名_________ ____年级____班主备:________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要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3、我能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一、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1、读读写写“缕缕、幽芳、漂泊、境遇、衰老、记录、浏览、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梳()撩()玷()祥()流()燎()沾()样()琉()潦()贴()洋()3、句段推敲(1)“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有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奇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对比,更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学习。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体会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2、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朗读并讨论: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拓展训练梅花,我们的国花。
她,是我们民族的气节,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理解课文,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