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艺术欣赏(20200530160306)
- 格式:pdf
- 大小:10.49 MB
- 文档页数:18
中国盆景艺术中国盆景艺术—美在物理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中国盆景美在自然之物;二是指中国盆景美在自然之理。
中国盆景主要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自然材料为创作素材,这些自然物质本身的审美属性直接参与盆景美的构成,影响着盆景作品的艺术效果。
因此,中国盆景在创作时十分讲究材料的选择,无论是树木还是山石,都有严格的选择标准。
山石以“透、漏、瘦、绉”为上品;树木并非都能人盆入画,便出现了“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等说法,这间接地表明了中国盆景对植物材料的选择有一个较一致的标准,传统上讲风韵、重姿态,并喜欢将花木人格化。
中国盆景艺术不仅注重物质材料本身的自然审美特性,在经营布局时也讲究遵循自然界中的客观规律,即所谓自然之理。
例如,自然界的各种景物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创作或品评盆景作品时,各种材料、配件之间是否符合这种自然的比例就成为一项重要标准。
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在盆景造型时,只有处理好各种景物的比例,才能使作品合乎自然情理,表现出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谐美。
中国盆景进行透视处理,讲究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有露有藏……,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界中固有的节奏和脉动引到盆景中来,使作品给人以真正的自然美的享受。
美在创造中国盆景虽然师法造化,以自然为蓝本,却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艺术地再现自然。
它所显示的美,是一种创造的美。
什么是创造的美,或美的创造呢?黑格尔曾用一个十分浅显的例子来说明。
他说:例如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
创造的美是通过创造物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并且创造者在对这创造物的观照中欣赏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美。
单独的一株花木,一块顽石,一丛小草,也可能是美的,但那只是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存在物本身所呈现的美。
当人们将这些东西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规律,通过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创造了盆景艺术作品时,也便创造了美。
赵庆泉文人树盆景艺术欣赏,美得不像话!文|赵庆泉我对文人树情有独钟,由来已久。
起初是读画谱的时候,发现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尤其是文人画中,树木大多都是主干瘦劲,枝叶疏朗,鲜有矮壮丰满的树形。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即绘画不同于盆景,画粗壮的树和画细瘦的树并不存在成本不同的问题,画粗画细都一样,但为什么画家很少画粗树呢?最后终于明白,其实这完全是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所致,因为瘦中更见风骨,瘦中更见精神,瘦劲简洁的树形更能抒发作者的情怀。
都说盆景要具有诗情画意,要达到形神兼备,其实文人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凝望》(黑松,树高105公分,树龄约30年)《独秀》(五针松,树高70公分,树龄约35年)《风骨》(真柏,树高115公分,树龄约30年)《雅集》(真柏,树高100公分,树龄约35年)《高风亮节》(刺柏,树高115公分,树龄约90年)《奔月》(真柏,树高85公分,树龄约30年)《入云》(真柏,树高132公分,树龄30年)《清影》(黑松,树高84公分,树龄约25年)《守望》(五针松,树高85公分,树龄约25年)《古风》(黄山松,树高85公分,树龄约80年)《清秋》(老鸦柿,树高85公分,树龄约10年)《相依》(真柏,树高110公分,树龄约30年)《高士图》(五针松,树高95公分,树龄约30年)《邀月》(真柏,树高85公分,树龄约30年)《疏影》(梅花,树高85公分,树龄约15年)《疏影》(梅花,树高85公分,树龄约15年)雪景特写《天姿》(真柏,树高65公分,树龄约25年)《出尘》(黑松,树高106公分,树龄25年)《荟萃》(真柏,树高115公分,树龄约30年)《临虚》(真柏,树高86公分,树龄30年)【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中国名贵盆景欣赏3传世珍品—中国名贵盆景欣赏1、蜜蜡佛手盆景蜜蜡佛手盆景,清乾隆,苏州造,通高56cm,盆高16.7cm,盆径29cm。
画珐琅菱花式盆,盆外壁在深、浅湖蓝色地上彩1、蜜蜡佛手盆景蜜蜡佛手盆景,清乾隆,苏州造,通高56cm,盆高16.7cm,盆径29cm。
画珐琅菱花式盆,盆外壁在深、浅湖蓝色地上彩绘牡丹纹。
盆上主景为佛手树,沉香木枝干,金蕊白玉花,蜜蜡佛手果。
树下衬以月季和兰花、小草等。
月季花以铜为枝叶,枝干镀金,叶点蓝,用彩料、珊瑚做花瓣,芙蓉石做花蕾。
全景意态生动,颇肖真花“佛手”谐音“福寿”,是清代工艺品中广泛采用的题材。
这件盆景制作精细,颇具匠心,反映了乾隆年间苏州像生盆景制作的工艺水平.2、碧桃花树盆景碧桃花树盆景,清中期,广州造,通高42.5cm,盆高8.9cm,盆径25-16.5cm。
清宫旧藏.画珐琅委角长方盆,盆外壁绘折枝花卉。
主景碧桃树以染铜为叶、染牙为花瓣。
周围衬以染石山子和水晶海棠花、乳白色玻璃茶花、铜片小草等,枝干苍劲,花草鲜美,景致优美典雅。
碧桃盆景寓意“春光长寿”,清代南方盆景多用此式样。
据清代《宫中进单》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八月初二日广东巡抚岳浚进象牙盆景四对,这件盆景即其中之一。
3、红宝石梅寿长春盆景红宝石梅寿长春盆景,清中期,造办处造,通高38.5cm,盆高9cm,盆方径22-14.5cm。
清宫旧藏.錾金委角长方形盆,盆上敞下敛,略呈斗形,其口沿錾如意纹,口沿下凸起如意云纹一周,盆腹以万字雷纹锦为地,凸錾“寿”字一周22个。
盆中主景为梅花树,铜镀金树干,翡翠小叶,红宝石花瓣,宝蓝心、金蕊意态生动.树下衬以青金石和白玉制的湖石、嵌宝石灵芝、玉叶珊瑚珠万年青、点翠叶玛瑙茶花以及小草等,置景生气盎然,错落有致。
梅花是清代盆景广泛采用的花卉,通常寓意“梅寿长春”或“梅寿万年”。
此景以金为盆,盆壁上錾刻的万字地纹和"寿”字气派豪华,光灿耀目.梅花瓣所用红宝石共达284粒,一树晶莹的红梅与碧绿的翡翠叶相衬托,又与灿烂的金盆相辉映,再加以清雅的湖石和花卉小景,其风格富贵而热烈。
精品盆景欣赏盆景精品的特征盆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品,当然要具有一定的条件,按常规的欣赏角度而言,以自然美为前提,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注意:一、根盘精品盆景的首要条件就是根盘。
根盘可以说在整个创作盆景自然树型上必须且很重要的,根盘的美好与否,对作品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盆景中所指的美好根盘,就是隆基以下的地面根部,朝向四面八延伸,时而弯曲、时而隐入土中、紧伏于地面,以保持盆树不产生任何动摇。
常常所说的“四面根盘”便即是最美好的根盘。
二、隆基就正常的生长情况,树干朝树顶方向的延伸,与树根部的交界处,除少数例外,大体应是自然的隆基。
具体是根盘起约三寸长度的粗干。
用来制作盆景的树木,原本就是生长在山林、河溪旁,风吹雨打,树干多少会产生弯曲,尤其是早悬崖绝壁处生长的树木,其树干弯曲的程度有时幅度极大,但隆基部却不受外力影响。
一般盆树的树干都是直立的,有时为了树型需要,改变隆基的弯曲度时,以应有适当的度,没有明显与自然不相符的感觉为好,因为隆基与根盘一样,是展现盆景的美感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树干如将盆景比拟成一个人,那么树干就是盆景的身体,是塑造树型的基本条件。
自然正常的大树,树干越接进根不越粗,越向树顶就越细,这种由粗而细自然型状的圆干,是最理想的。
树干究竟是粗大较美还是细小较雅观,则要以个人的欣赏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
不过,树干该粗该细应取决于整体树型的结构,必须与根盘、隆基、树枝、树叶等取得协调。
不论树干的粗细,只要能跟整体的树姿搭配调和,自然就可以发挥出平衡美感。
一般而言,树干的粗细应与所表现树木年龄相调和,如此才能展现出盆景的深浅美感。
四、树枝树枝与树干一样,也是盆景树型的构成要件之一。
树枝最大的作用是能提供盆树的形态美,同时还具备弥补树干缺点的作用。
良好的树枝,必须粗细恰当、生长情况正常(指树势强劲)当树干长出第一枝之后。
随着成长依序每隔一段距离长出第二枝、第三枝......同时在这些枝上又分别长出许多小枝,主枝与小枝互相搭配,才能剪造出完美无缺的树型。
中国盆景的派别及其代表作品一、苏派盆景苏派盆景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富有艺术情趣。
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苏州盆景艺术具有自然纯朴的风貌,生动活泼的形象,变幻莫测的手法,韵味隽永的情调。
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往往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1、苏派树桩盆景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仰,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则古趣盎然。
同时,它在吸引了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独具匠心地创造,体现了“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画图、生命的雕塑”。
代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传统技法:粗扎细剪,以剪为主、扎为辅。
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
传统造型:顺风、垂枝、劈干、一顶、六台、三托。
艺术风格:老干蟠枝、清秀古雅。
艺术特点: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制作精细,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觉,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代表人物:周瘦鹃、朱子安。
代表作品:周瘦鹃有“紫竹林”、“竹林七贤”、“枯木竹石”、“田家小景”、“孤山放鹤图”、“枫林雅集图”、“敬牧图”等作品。
朱子安有圆柏盆景《秦汉遗韵》,大坂松《云蒸霞蔚》、锦松《苍干嶙峋》、榆树《沐猴而冠》和《龙湫》等作品。
朱子安--《秦汉遗韵》朱子安—《云蒸霞蔚》2、苏派山水盆景常用石材: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艺术特点:苏派的山水盆景颇多古诗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练,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一)第一章盆景的概念及发展简史第一节盆景的概念盆景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盆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巧妙结合,它是用植物、山石等材料,经过艺术加工,种植或布置在盆中,模仿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种陈设品;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盆栽与盆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统称为盆景。
但由于它们有以树木为主体或以山石景物为主体的区别,并且树木是活的植物,它随季节的变更和树龄增长而不断变化,山石景物则变化不大;同时山水盆景中的树木是以人工制成的,还有“独石盆景”,一块石组成一个景观;而“石玩”是不会变化了。
因此,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艺术品:以树木为主体的被称为盆栽或树桩盆景;以山水景物为主体的被称为盆景或山水盆景。
目前以树木为主体的在国际上多用“盆栽”这个名称,并直译成为“Bonsai”。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习惯采用“盆景”这个叫法。
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值得一提的是:盆景是从盆栽(盆植)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但盆景与盆栽有根本的区别。
一般用盆、皿栽种植物,都通称为盆栽。
盆栽只是将植物种于盆央之中,以供四时观赏,其审美的对象,仅枝叶、花朵、果实等艳色、形状而已;而盆景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艺加工,创造成景的艺术品。
除达到盆栽的观赏目的外,还必须通过精心的艺术造型,表现出无穷的诗情画意,表现出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自然美,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因此盆景又是作者艺术情感的寄托与抒发,是主观精神的表露。
盆景是景致与情感的交融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神韵的凝聚,形神共现。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
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
徽派盆景赏析
徽派盆景是以安徽省的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其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在造型上分规则类和自然类,不拘一格,匠心独具,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
在手法上,徽派采用棕皮、树筋等材料进行“粗扎细剪”,而且多以黄山、九华山等名山胜地的树木为题材进行创作,多数为规律型树桩盆景。
在造型中,常用棍棒插在土中作支撑物帮助造型,一般从树木的幼小时开始造型,主干定型后才对侧枝进行造型,先扎后剪。
徽派的自然型树桩盆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注重师法自然和表现画意。
一般将主要枝干进行弯曲,弯曲程度大小不同;对于小枝采用修剪方法,力求模仿自然界树木的形态。
在造型中以扭旋弯曲为主,特点是等距离和对称,外形为不等边三角形。
徽派盆景常见的规律型树桩盆景有:游龙式、扭旋式、屏风式、疙瘩式、三台式等。
在树种上,以梅、黄山松、桧柏为代表;其次还有翠柏、罗汉松、黄杨、石榴、石楠、桂花、紫薇、南天竹、六月雪、雀梅、黄荆、碧桃等,其中梅花桩景最有特色。
徽派盆景赏析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欣赏到美丽的景观,还能让人们感受到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艾青《盆景》赏析(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艾青《盆景》赏析《盆景》艾青好象都是古代的遗物这儿的植物成了矿物主干是青铜枝桠是铁丝连叶子也是铜绿的颜色*在古色*古香的庭园冬不受寒夏不受热用紫檀和红木的架子更显示它们地位的突出其实它们都是不幸的产物早已失了自己的本色*在各式各样的花盆里受尽了压制和委屈生长的每个过程都由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任人摆一布不能自一由伸展一部分发育一部分委缩以不平衡为标准残缺不全的典型像一个个佝偻的老人夸耀的就是怪象畸形有的挺出了腹部有的露出了块根留下几条弯曲的细枝芝麻大的叶子表示还有青春像一群饱经战火的伤兵支撑着一个个残废的声音`但是所有的花木都要有自己的天地根须吸收土壤的营养枝叶承受雨露和阳光自一由深展发育正常在天空下心情舒畅接受大自然的一爱一抚散发出各自的芬芳如今却一切都颠倒了少的变老老的变小为了满足人的好奇标榜养花人的技巧一揉一可饶之可以歪曲草木无言而横加斧刀或许这也是一种艺术却写进了对自一由的讥嘈扭曲的灵魂──《盆景》赏析郭宝臣“其实它们都是不幸的产物/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本色*”这是《盆景》中的诗句。
读着这些诗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那个动乱的年代。
十年动乱,凡是经历过的人,回想起来都会不寒而栗。
那是怎样的年代呵!国家的经济、文化不仅遭到严重摧一残,几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遭到了摧一残,人一性一*被践踏着,灵魂被扭曲着,这真是一场空前的民族的灾难。
诗人经历过这场灾难,他的痛苦不亚于任何人。
对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他早就想揭露,他早就想控诉,可是,那时他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被剥夺了写诗的权利。
诗人这种欲发而不能的痛苦,恐怕要比别人深重多了。
这种种痛苦在诗人心中积淤着,等待着喷一发。
重见天日之后,1979年,诗人参加作家访问一团一到南方访问。
在广州参观花圃的时候,诗人看到了盆景,这盆景一下子触一动了诗人的心灵,诗人在当时就迅速记下了自己的感受,后来一经过修改,写成了《盆景》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