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题目:论情感因素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情感交流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催化剂”、“稳定剂”和“润滑剂”。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正确运用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抑制或消除消极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自由发展,提高课堂效益,最终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情感因素、催化剂、稳定剂、润滑剂、感情投资、英语教学、基础教育Abstract: The emotion exchange is the “catalyst”, “ stabilizer” and “ lubricant"of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English teaching . It can help you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positive emotion and to suppress or eliminate the passive emotion if you utilize those emotion factors correctly, and the emotional exchange may also make the students' emotion and individuality develop freely , raise the classroom benefit, and finallyachieve our educative purpose:let the students have a full scale development .key word: Emotion factor, catalyst, stabilizer, lubricant, emotion investment, English teaching, basic education.《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三部分。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有效性运用现代外语教学日新月异地发展,尤其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发展,促使外语教学方法和艺术的研究不断深化。
然而,过去我们对外语学习研究,侧重于认知方面,对情感因素的系统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
由于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第二语言习得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兴起,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也受到了很大重视。
那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那些促进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
一、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运用情感动力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爱是行动的源泉,爱可以推动人去进行他所从事的任何事业。
”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要尽量注意以表扬鼓励为主,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可用no hurry. please take it easy. go on,please.等对其进行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用try again. don’t worry.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very good. excellent. clever boy(girl). good job. clap for him(her).等激励性语言,应是课堂上常用的评价语,再加上教师的大拇指及适时的贴物(笑脸、小红花)奖励,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充分肯定了自己:我能行。
总之,教师每上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感到没有任何的压力。
二、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组织和瓦解的效能。
教师要根据情绪积极性对学生认知活动影响的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通过正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5 how are you?第一课时,笔者做了如下教学安排:复习环节先从热身运动“do what i do.”开始,由“make a y,make a v”过渡到let’s chant abc.然后,复习字母组合cctv,sos,fbi,phd,最后几组字母组合chair,desk,pen,rubber,bag通过闪现字母卡片的形式让学生抢答,在抢答的过程中,学习新单词“pen,rubber”,再通过游戏“a magic bag——touch and guess”教学“ruler,pencil”,“look at my mouth and guess what am i saying?”“do you know what i am thinking about?”两个游戏让学生快乐地操练了新单词,童谣加歌曲“stationary”适度调节学生的情绪并引出童话人物“miss ruler”“mr rubber”等,师生表演童话剧展示新句型“how are you?fine,thank you.”学生基本掌握后,用“两只老虎”的旋律演唱新句型。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生对教师有感情,就会这个教师所担任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会自觉地预习,复习,上课时认真听讲,当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时,心里就会充满喜悦,学习的成功感不断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增加动力。
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可以调动和发掘学生们学习潜质,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
应从几个方面努力:1.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关心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教学方法,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
[关键词]情感兴趣英语教学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犹如池塘里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积极健康的情感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以及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反之,焦虑,挫折,失败等消极情感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导致厌学,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唤起受教育者幸福愉悦的心情,乐于接受教育,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爱墨森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中职阶段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5-18岁之间,正是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想逐步趋向成熟,认识水平接近成人,逻辑思维有了进一步发展。
他们迫切要求老师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但是又不太轻易把他们的内心想法在老师面前表露。
所以,作为老师要舍得“情感投资”,与学生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了解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学习情况和情绪状态;同他们交朋友,建立感情,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欲望。
同时,教师自身要加强师德修养,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感悟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在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认知(过程)”成为高于一切的”主宰”,这种无情感的、”目中无人”的纯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受到扭曲,学生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不少学生因而厌学、弃学、逃学等。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是否运用得当,对英语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因素英语教学实施方法一、对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认识1.情感教学的涵义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发挥情感育人的作用,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文本的情感因素,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高尚情操的教学方法。
2.情感教学的意义巴甫洛夫的实验证明:情感对大脑皮层的有效工作有巨大作用,积极的情感增进它的工作,消极的情感阻碍它的工作。
教师情感的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只有把学习者的责任和快乐有机动结合起来,才会使教学进入更高的境界。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促进课堂教学从”为掌握而教”向”为发展而教”的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现代教育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体验,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因此,在重视情感因素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也是课外学习的伙伴。
师生之间不仅通过认知内容产生联系,而且还有情感和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老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二、实施方法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英语学习尤其如此。
我们没有现成的英语学习环境,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去营造。
情感因素对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情感反映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态度、兴趣和情绪状态,对学习英语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从学生动机、学习效果和情感发展方面探讨情感因素对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一、学生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在推动力,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基础。
而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口语的动机产生积极影响。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有情感共鸣的学习氛围,例如歌曲、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环境中参与口语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2.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采用积极激励的方式,通过鼓励、肯定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学生完成一篇英语作文或者表达一个句子时,教师可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3.满足学生情感需求。
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积极情感需求主要包括归属感、自主感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因素的运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支持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主感;同时,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成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二、学习效果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记忆力等方面。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而情感因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对口语教学产生兴趣后,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学习,并且对口语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体验。
2.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性言语和行为,例如情感化的问候、鼓励和赞美等,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激发作用摘要:英语的重要地位强化了对英语教学的重视,而情感因素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从情感因素的角度,探讨情感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情感因素英语教学教学效果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
因此,各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都在强化和改革基础教育中的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大影响,语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影响,以改善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1.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情感可以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激励评价已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情感激励法受到老师们的关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因此教师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弟妹,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
洒向学生都是爱,洒向学生都是情。
课堂上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都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都激励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教师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眼神、动作、表情显露出来,用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
这样的课堂激励评价从教师的心窝飞泻而出,学生也会用他爱老师,爱学习的情感来回报老师。
2.情感因素的运用2.1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情感投入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两重性。
高兴、快乐等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能量,驱使学生积极行动,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烦闷、悲愤等消极情绪会降低和削弱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能量,促使人行动消极,使其稍遇困难便望而却步,所以,教师若把良好的情绪带入课堂,做到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能营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也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教师技能
之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教0901
张成杰 0911204003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教0901 张成杰 0911204003
通过近一年对教学法的学习和认识,在陶老师和李老师的介绍中学到了许多教学中存在和注意的问题。
让我们先了解以下一些农村初级中学中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教学条件差。
目前,只有极少数学校建有语音室和电教平台,部分学校有录音机、VCD机、电视机等电教设备,但与教材相关的配套材料缺乏。
教师对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尚欠重视,仅靠教学经验,教研氛围不够。
师资缺,水平不高。
从农村初级中学来看,大部分英语教师没有本科学位,具有大专和中专文凭的其他专业的教师也可担任英语教师。
他们英语专业水平普遍不高,日常的口语表达不太流利,英语专业知识模糊,发音有些不准,书写不规范,教学方法死板、单调,不具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情感因素着手,初中英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个性特征、态度、焦虑等。
人本主义学者在 20 世纪 50 年代认为学习者既有认知和思维能力,也有对认识和思维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的情感要求,并不是毫无情感特征的“语言习得装置”。
根据这一宗旨, 中学英语教学中,把握学习者的动机、个性特征、态度、焦虑等十分重要。
1初中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个性特征,态度,焦虑
1.1 初中生的外语学习动机
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
Gardner 和Lambert(1972)将动机分成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 )和综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两大类。
前者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而产生的动机,如为了通过考试,找工作,或者到国外旅游,它“反映出外语学习的实用价值和有利之处”, 在初级中学阶段持有工具型动机的初中生较多, 因为大多数初中生的英语学习
是为了通过考试, 争取优异成绩, 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后者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兴趣。
希望参与或与其文化群体相结合,它“反映出学习者对目标语人民和文化的个人兴趣”。
具有这种动机的学习者乐于接触外族人, 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比较强烈,也能够持久。
这是因为这类学生往往更有较饱满的学习热情,在短期内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初中阶段持有综合型动机的学生较少。
因此从中学英语教学角度来说,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目的在于满足初中生的需要,但初中生的需求因人而异,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对每个学生都做统一的要求。
1.2 初中生的个性特征
Brown(1994)指出个性特征在心理学上主要有“外向型”(extroversion)和“内向型”(introversion)两大类。
外向型性格的初中生开朗、活泼、爱说话、善于交际,在外语学习中表现出不怕犯错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英语表达往往比较流利; 而内向型性格的初中生文静、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善于
交际。
这两种性格不是完全独立和对立的,而是一个从极端外向型到极端内向型形成的连续体。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就是这个连续体中的某一点,并偏向于某一端。
事实上, 不同性格的初中生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处理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任务。
外向型的初中生由于爱好交际.善于谈话。
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但也可能因为静不下来思考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而导致其掌握的知识凌乱,不系统,并且对语言的深度理解不够; 而内向型的初中生由于爱好思考,善于利用沉静的性格对有限的语言输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但由于不善与人交往。
因此其口语能力水平提高较困难。
不论学习者属于哪种性格,都应做到扬长补短.
1.3 初中生的外语学习的态度
外语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等在外语学习上的倾向。
它作为一种情感因素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影响学习效果和成功程度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初学阶段的态度与后来的外语水平相关性很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成功的学习者会逐渐树立起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态度。
这种积极的态度反过来促进外语学习,导致更大的成功。
相反,消极态度导致进一步的失败,以致恶性循环对语言学习抱有积极态度、希望学到更多知识的学生,自然会在习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那些被动消极学习者,投入程度低,其学习成绩也比积极学习者差。
有研究显示,学生上课的表现同学习态度成正比,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成绩也较出色。
英语教师应经常从思想教育着手,端正学生的态度。
1.4 初中生的外语学习的焦虑
在外语学习中, 任何学习者都有焦虑, 只是焦虑多少的问题。
Ellis(1994)认为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者担心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不足。
用目的语交际时能否被他人接受或因害怕使用的语言不够流利正确、出现错误而被别人评价得太低,所以会产生交际畏惧,并往往选择回避或退缩。
课堂上.一些初中生很少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回答问题,害怕教师提问;语言表达时, 他们常常回避比较复杂的句子,喜欢用简单的句子。
在一定范围内的低焦虑可能引起正面的影响,可能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产生更大的动力;而超出这个范围,尤其是过分的焦虑只会带来负影响。
2、情感因素对农村初级中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情感因素虽然是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被忽视。
教师应努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控制。
抑制和消除不利因素,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其有利因素,以帮助他们学习。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情感因素问题。
教师作为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教学组织者,不仅是知识和智慧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其情感的力量有时比知识本身的传授更能影响学生, 如教师自己对英语的钟爱。
把语言当作一门科学、一门艺术,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师的个性也会影响学生,一个富有感染力和充满自信性格的教师势必会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态度和兴趣。
教师的热情活泼,博学多才都会对学生和教学内容产生积极影响。
注重英语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把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最直接的来源是外语教师的情感动力以及对他们的态度。
因此,英语教师有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多进行情感交流,
相互沟通。
英语教师应了解所教的学生,对他们尊重、爱护,课间课后与他们多交谈。
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相互作用,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外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针对学习者在情感中四个主要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关注和分析,通过一系列办法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建立学习信心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求知欲。
英语教师应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说明学习外语的诸多好处,正确说明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习外语的兴趣。
教师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第三,保持积极的学习因素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并引导他们逐渐转化为晚点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认识自己的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心情表现,避免可能引起焦虑的一些行为。
对学生说明犯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教师还应使学生对自己取得的进步得到及时反馈,把适当的表扬鼓励与严格的要求结合起来,以增强其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接受和宽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尊重个性。
教师要理解和接受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掌握总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有各自的学习发展空间。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情感有极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在课堂活
动中有意传授的知识,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其中包括情感的倾向和情绪的表达方式等。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时,就会开始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就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
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英语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接受教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才能准确理解所学内容的思想感情,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