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4周 晨昏线、地方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教案南县第一中学张建军●课型:高考一轮复习课●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晨昏线特点。
2. 明确晨昏线与其他点、线、面的关系3. 培养学生会用晨昏线原理来解答地球运动中的问题。
4.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教学重点:1. 晨昏线与其他点、线、面的关系2. 晨昏线原理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思路:大家都知道,有关晨昏线的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焦点和热点,2007 年全国Ⅰ卷第6、7、8 题,全国Ⅱ卷第10、11 题,2008 年全国Ⅰ卷第8、9、10 、11 题,全国Ⅱ卷第6 、7、8 题,2009 年福建卷第10、11、12 都是有关晨昏线方面的问题,所占的分值达到8-16 分之多,这部分内容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我主要从晨昏线的特点、判读的基础上,明确晨昏线与其他点、线、面的关系,最后是如何利用晨昏线原理来解决有关的地球运动的问题,主要从九个方面来分析,讲练结合,边讲边练,从而达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的目的。
●教学过程【走进高考】(2014 上海卷)读基地投影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 为晨昏线,且AC 段为昏线;C 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 经线的交点。
1. 图示的日期可能是A. 3 月21 日B. 6 月22 日C. 9 月23 日D. 12 月22 日(2014 湖南师大附中)下图中P 线是晨(昏)线上的一段,a、b 为P 线上的两点。
读图回答 2 —3 题2. .若 a 点的地方时为5 时30 分,则P 线名称及 a 点位置分别是A .晨线、北半球B .晨线、南半球C .昏线、北半球D .昏线、南半球3. .若 b 地为北京,此刻伦敦地方时为11 时30 分,则这个季节A .密西西比河河口盐度偏低B.长城沿线枫叶正红C .云南山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D .南极地区科考繁忙【基础回顾】一、晨昏线概念和特点1、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2、特点:(1))平分地球,通球心的最大圆(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3))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晨昏线及其应用》学案熊 峰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清晨起来看过旭日东升吗,那初升的太阳,是不是给了你朝气与活力,让你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你是否还记得马致远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那落日和晚霞,是不是曾经让你感慨万千。
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是跟“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有关――晨昏线。
二、 考纲要求: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①产生昼夜交替;②产生地方时;③产生地转偏向力。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①产生昼夜长短变化;②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变化;③产生四季更替和五带。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公转的地理意义都涉及晨昏线的内容,因此掌握晨昏线是学好地球运动的关键。
从各年高考题中这类题出现较多,可以印证这一点。
三、画晨昏线请同学们根据右面的光照图,在下面图中画一画冬至日、春秋分日的光照图。
要求:画出直射光线、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四、判断晨昏线冬至日 N S 春、秋分日SNNsSN S N1.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一条是晨线,哪一条是昏线?2.说说你的判断方法是什么?晨昏线的判断方法:例题:指出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AB为,BC为练习:再看看下面的图形,指出晨线和昏线。
五、观察晨昏线观察晨昏线图,思考晨昏线有哪些特点?把你想到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提示:1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地心的关系怎样?2晨昏线所在平面跟太阳光线是什么关系?3晨昏线顶点的移动范围是多少?4.晨昏线跟经线和纬线是什么关系?SNAB C 判断晨昏线三部曲:1,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2,确定昼、夜半球。
3,随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分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分界线为晨线。
甲图乙图PQ晨昏线的关键点(高频考点):“两交点”、“两顶点”“两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两顶点”:又可称为晨昏线纬度最高点、晨昏线(圈)与极昼圈和极夜圈的切点。
第9-10课时晨昏线一、晨昏线1、晨昏线的判读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般规律是:纬线上的各点,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此分界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晨昏线的形状随着光照图的不同,可被画成多种形状:2、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3)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4)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与赤道交点时刻永远是6:00和18:00(5)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晨昏线与经线交角在0~23°26′之间。
(6)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0:00或12:00 (7)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相对运动)(8)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0:00.3、晨昏线的应用读右图,回答:1、此时北京的季节是。
2、图中A点此时的地方时是时,C点的地方时是时。
3、A点昼长是小时,B点昼长小时。
4、晨昏线的应用归纳1、判定季节(节气)先确定南、北极,再找与特殊纬线的关系2、判定地方时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分别是6时和18时;与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为0时或24时,与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为12时。
4、判定日出日落时刻与昼夜长短同纬线上两点,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短也相同。
【例】这幅图里,若AB是晨线,AC是昏线,那么此时是北半球的(节气),北极圈内是极昼;反之,若AB是昏线,AC是晨线,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内是极夜。
认清这一点对解答试题帮助很大,比如若AB是晨线,则北京时间是月日时分。
若AB是昏线,北京时间为月日时分。
三、日界线及其日期变更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
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晨昏线教学设计【考点分析】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特别简练,一个概念、一幅图。
但从前几年的考试来看,出的题目十分抽象,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能力。
从以往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一是不能把抽象的图形还原到教材中的图形上去帮助分析,二是晨昏线的一些基本原理掌握不透彻,导致失分率很高。
因此本节课的出发点是在突破难点的基础上举出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晨昏线的概念、产生原因、特点。
2.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3.能用晨昏线原理来解答地球运动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1.晨昏线的特点。
2.晨昏线原理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课型】复习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的基本要素之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晨昏线的基本特点。
一、晨昏线概述1、概念: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2、内涵:(1)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2)它是一个大圆,要平分地球【学生活动】1、晨线和昏线的区别。
2、最短航线。
二、晨昏线的特点及运用【学生活动】观察幻灯片5,总结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一)特点:1、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2、晨昏线上的特殊点3、晨昏线的运动4、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1)重合(2)相交5、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二)运用:1、教师画太阳直射北半球时的日出日落方位。
【学生活动】画出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的日出日落方位。
结论:(1)太阳直射赤道时: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
2、在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其他时间与经线相交。
案例分析:1.在图示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A.①B.②C.③D.④2.6小时后到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A.8日14时B.9日2时C.9日20时D.8日8时3.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课堂小结】: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一是希望同学们对课本上的图高度重视,它是课文的组成部分;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隆化存瑞中学高一地理上地球的运动晨昏线教案 学习目的:1、记住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2、晨昏线的特征及作用3、绘制主要的光照图。
自主学习:完成目的1一、晨昏线的根底知识1、昼夜交替现象产消费生原因①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能反射太阳光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②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限。
按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如图: 绘出平面侧视图二、习题训练1、(学生自主完成)晨昏线的判读及图形的转换:S 0光线阳BO 太A NC昼半球正中间经线其地方时是:_____夜半球正中间经线其地方时是:_____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_____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_____晨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_____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_____纬线与晨线的交点为日出时刻,纬线与昏线交点为日落时刻,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时刻_____。
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直射点的纬度与晨昏线和最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
课堂练习[例题]读“太阳照射图〞答复:俯视图(1)在图上标出晨线或者者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判断的根据是。
太阳光线直射点坐标_____(3)A点的经度是_____,A点地方时是____,与A相对的经线的地方时____小时,B点日出____,日落是____,C点夜长是____小时。
时间是是_____小时(4)将此图改画成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在图上画出晨昏线和本初子午线,并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用斜线表示黑夜〕。
达标练习完成目的31、学生自己绘制冬至或者者夏至时间是是的侧视、俯视光照图(3名学生到黑板绘制)2、根据自绘的光照图(任选其一),精心编制一组练习题(附上准确之答案),各学习小组交流使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晨昏线》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晨昏线含义,能够熟练判断出哪根是晨线,哪根是昏线。
2.晨昏线在地理计算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利用晨昏线计算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刻教学难点晨昏线图的判断技巧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法、图表展示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讲义地理图册、特级教师的讲课视频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结合高考考试大纲,对于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给予详细点拨。
一、晨昏线概述1.晨昏线(圈)的含义晨昏线(圈)是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一个大圆,任何时刻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可以分为晨线和昏线。
如右图所示:2.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且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相等。
春、秋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见图甲),二至日时与经线夹角约为23°26′(如图乙)。
(5)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34′~90°,春秋二分日时与纬线圈夹角为90°(见图甲),二至日时与纬线圈夹角约为66°34′,且与极圈相切(见图乙)。
(6)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二、晨昏线判读及应用1.晨昏线的判断(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晨线昼进入夜→昏线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6时→晨线18时→昏线(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如右图中,ACB ︵为晨昏线,据东经增加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判断AC ︵为昏线,CB ︵为晨线。
1.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教学设计衷超一、课标分析课标对于本节的具体要求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基于本学时的教学内容为“昼夜交替与晨昏线” ,故具体落实到本课时上理解为,在了解了昼夜交替的成因、定义和晨昏线的概念、特征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对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天体现象的意义,并会在图上绘制晨昏线并区分晨线和昏线。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五年级科学和初一地理中,已经初步认知了昼夜交替这一个基本概念。
但学习的不够系统,加之之前对于地理学科的不够重视,缺乏感性生活经验和理性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对于本节课的某些知识不易理解,尤其对于晨昏线这一全新概念的理解或许存在认知困难。
故在实际教学中,应重现象,重生活体验,从现象出发,运用探究—发现的方法理解晨昏线的概念和特征。
三、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有很多,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地方时与时区和地表物体运动的偏转。
本学时要讲解的内容是第一个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晨昏线。
教材前面讲明了地球自转、公转的各项概念和特征,为本节课正确理解昼夜交替的概念做了知识铺垫,尤其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昼夜交替和晨昏线的概念也是下一个学时学生学习地方时和区时铺垫知识。
故本学时内容在知识难度较大的同时也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尤为关键的地位。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的区别和原因;※掌握晨昏线的概念以及晨线、昏线的判读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于晨昏线的理解,会动手在不同光照图中识别并绘出晨昏线。
※在正确理解昼夜交替的基础上,了解昼夜交替对于日常生产生活和生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于昼夜交替这种日常现象引申而来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认识自然现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二、考题规律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主要表现为昼夜更替规律,这些规律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如日期的变化、光照图等,是高考频繁考查的考点之一。
三、考向预测有关地球运动的考试内容常以晨昏线作为试题情境,是高频考点之一,此类试题难度较大。
晨昏线近三年全国卷没有考查相关内容,但各省考查较多。
高考中可能会结合经纬线,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多将与区域定位、景观图相结合进行考查。
1. 晨昏线的主要特点(1)昼夜半球:被太阳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太阳照不到的半球为夜半球。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为昏线。
据此可知,图中的CD为晨线。
(2)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
(3)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角均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
(4)晨昏线(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5)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上图中α+θ=β+θ=90°)。
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如上图中C)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如上图中D )地方时为12时。
(6)晨昏线(圈)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7)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 晨昏线的判断(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晨线昼进入夜→昏线(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6时→晨线18时→昏线(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如上图所示,ACB 为晨昏线,据东经增加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判断AC 为昏线,CB 为晨线。
3. 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2)确定日期和季节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时: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晨昏线的概念及其在地球上的位置。
- 学生能够掌握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以及晨昏线在地球自转中的作用。
- 学生能够了解晨昏线在不同纬度地区的表现形式。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晨昏线判断地球上的昼夜更替。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晨昏线的变化,分析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对地球自转现象产生兴趣,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 学生能够增强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对象初中地理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地球仪3. 地理教材4. 世界地图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1.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吗?-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
2. 晨昏线的概念- 介绍晨昏线的定义:地球上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大圆。
- 通过课件展示晨昏线的形状和位置。
3.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解释晨昏线是如何形成的。
- 通过动画演示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过程,展示晨昏线的动态变化。
4. 案例分析- 展示不同纬度地区的晨昏线图,引导学生分析晨昏线的变化规律。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晨昏线在不同纬度地区的特点。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晨昏线在地球自转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实践操作与巩固练习1. 实践操作- 学生使用地球仪,模拟太阳光线照射地球,观察晨昏线的位置变化。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巩固练习-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讲解。
3.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发生变化,晨昏线会有怎样的变化? -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4.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