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及措施分析临床医学检验是确诊疾病、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检验过程中可能发生误差,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
一、人为操作错误临床医学检验需要由有经验的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也难免会出现操作失误。
这些人为操作错误通常分为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例如,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同时,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监测和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二、样本质量差样本质量差是导致临床医学检验结果误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样本质量差可能包括样本采集不当、保存条件不当、污染或稀释等。
为了避免样本质量差产生的误差,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医护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学会正确的样本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
其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样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标准,对所有样本进行质量检查,并及时处理问题样本。
此外,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降低污染和稀释的风险。
三、仪器设备故障临床医学检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保证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然而,仪器设备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错误。
为了避免仪器设备故障带来的误差,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医疗机构应该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其次,医护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故障排除方法。
此外,在检验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仪器设备进行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实验室管理不当实验室管理不当也可能导致临床医学检验出现误差。
例如,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没有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缺乏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等。
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及措施摘要:目的:探究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措施,提升医学检验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2019年医学检验病例中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对导致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结果:研究选择的70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由于样本采集失误导致出现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占比为82.86%。
有12例患者由于试剂、设备等因素导致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占比为17.14%。
结论:在医学检验方面,需要加强对患者样品采集的管理力度,加强设备和试剂控制,从根源上避免分析前误差的产生,确保医学检验分析的准确性。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误差因素;解决措施Error factors and measures before analysis of medical examination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in factors of errors before medical examination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n this basi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edical examination.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pre-analysis error of medical examination in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data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factors leading to pre-analysis error of medical examination were studied,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proposed.Results: Among the 70 patients selected in the study, 58 (82.86%) had pre-analysis error due to sample collection error.In 12 patients, the error before analysis of medical examination was caused by reagents, equipment and other factors, accounting for 17.14%.Conclusion: In terms of medical examin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 sample collection,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equipment and reagents, avoid the generation of pre-analysis error from the root,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of medical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Key words: Medical examination;Analysis;Error factor;The measures引言通常在医学检验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现阶段医学领域检验分析重点对最后两个阶段重视程度较高,却忽视了分析前检验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医学检验是现代医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临床医学诊疗最为基本的工作。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误差会直接影响检查的结果,为诊疗工作带来一定的指示作用。
为此,要想提高医疗诊断的精确度和科学性,就要不断提高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出现的原因,综合考虑影响误差的因素找出减小误差的对策,为医疗检验水平的提升贡献重要力量。
基于此,本文就从医学检验分析前产生误差的原因、解决医学检验前误差问题的举措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现代医学;检验诊断;误差分析;解决方法随着现代医院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院检验分析已经成为了临床医学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可替代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加上对检验分析这一工作环节的重视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检验分析工作中,大多数检测者只注重检测中、检测后分析,未能有效关注检测前的各种因素,导致误差的产生有了“有乘之机”。
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认真研究医院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探索减少误差产生的对策,不断提高医院检测分析的直接,提高诊断工作的正确率,做到积极预防、尽量避免,为医学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力量。
一、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因素分析医学检验分析是医疗诊断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更是医疗诊断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在实际的医学检验分析中往往会致使检验结果出现各种误差,这即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对误差产生的因素也该是医学从业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
具体来说,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其中就包括:其一,受到仪器及试剂的影响。
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可能因检验仪器在长时间的使用中没有得到妥善的维护和保养,或者在硬件设施磨损、老化的情况下导致实验检测误差的出现。
[1]在这个过程中,仪器生产的厂家,零部件原材料的选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检测结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其二,在样本的采集上,出现误差是很常见的,倘若患者在检测工作开展之前隐瞒自己的用药史或是食用影响医疗检测的食物都会成员出现误差的根源。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分析随着目前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实验室的重点工作内容。
如今,确保检验结果的快速、精准已经成为临床检验科发展的前提。
检验中的误差将影响检验工作的整个过程,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检验科中发生的检验结果的误差大多数源于检验分析之前[1]。
因此,对检验分析前误差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广大检验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主要对本院检验科中分析前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于为日后的医学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提高医学检验的质量。
详细的分析结果如下。
1采集标本之前1.1饮食的影响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患者的饮食对整个检验的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某些患者由于不太了解某些标本的采集之前需要空腹,或者对于空腹的认识存在误解,再者不了解空腹对于检验结果的重要性等。
因此,临床有很多患者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饮酒、饮咖啡、饮茶、吸烟等,这些行为均能从根本上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1.2药物的影响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某些药物的服用,以及一些特殊的治疗(化疗、针灸、磁疗等)均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鉴于上述治疗方法对于人体的影响较为繁杂,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1.3患者的心情以及身体的一般情况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患者的心情对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患者的出现激动、紧张以及担忧、恐惧等情绪时,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的功能紊乱,其将导致对血糖、激素、血常规以及乳糖等检验的结果不准确;此外,若患者在身体极度疲乏的状态下进行标本的采集,将会导致尿酸、肌酐以及乳酸等含量增高,并且还会导致碳酸氢根等降低,继而导致检验的结果出现误差。
1.4检验单的核对由于核对检验单不正确导致的误差,是最不应该出现的,这不仅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往往还会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
由此看来,严格要求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单的核对事关重要。
2标本采集中2.1标本采集的时间对结果的影响临床中一般对患者的采集标本的时间在早餐之前或用餐后12-16小时后。
临床检验结果误差分析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检验结果可能会存在误差。
本文将对临床检验结果误差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实验室操作误差实验室操作环节是临床检验中最容易出现误差的环节之一。
操作人员在取样、标本处理、试剂配制、仪器操作等环节中可能会犯错,从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为减少操作误差,实验室需要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并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检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样本采集误差样本采集环节也是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恰当的样本采集方法、采集器具的不洁净以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都可能影响到样本的准确性。
为减少样本采集误差,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样本采集方法和操作流程。
同时,在样本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采集器具的洁净,并及时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三、仪器设备误差临床检验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些误差可能是由于仪器的校准不准确、使用过期试剂或者仪器老化等因素引起的。
为减少仪器设备误差,实验室应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使用高质量的试剂和耗材。
同时,操作人员也需要进行仪器操作的培训,以确保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四、环境因素误差环境因素也可能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试剂和标本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少环境因素误差,实验室应该建立恰当的环境控制措施,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此外,在存储和运输标本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环境因素对样本产生影响。
五、数据处理误差数据处理环节是临床检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错误的数据处理可能导致结果的误差。
人工录入数据时,由于疲劳、疏忽等原因可能发生错误。
为了减少数据处理误差,实验室应该采用计算机化的数据处理系统,并对数据进行二次核对。
此外,还应建立良好的质量控制机制,及时纠正和处理出现的数据异常。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样本采集误差:包括样本采集器具、采集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误差。
如样本采集时使用的采血针不规范或不洁净、采集方法不正确、采集者不熟练等,都可能导致样本受到污染或变质,从而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2. 样本处理误差:样本在采集后、检测前需要进行一些处理步骤,如离心、过滤、加药等。
这些操作如果不规范或不准确,也会影响检验结果。
3. 仪器误差:检验仪器的质量和性能对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仪器的校准不准确、使用寿命过长、维护保养不及时等,都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4. 检验人员误差:检验人员的技能水平、操作规范、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误差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对策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规范采集操作:培训采集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其对采集器具、采集方法以及洁净、无菌等方面的认识。
2. 保证样本质量:样本采集后要及时送至检验部门,并进行冷藏保存或加工处理。
3. 定期检测仪器:检测仪器要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性能和精度。
4. 建立检测流程:制定严格的检测规范和操作流程,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准确性。
5. 引入质控措施:采用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等措施,对检验过程中的误差进行监测和修正,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对策。
方法:通过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公司检测葡萄糖和血清钾结果分析总结,分析发现分析前因素对检测结果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为减少检验分析前误差提供有效的解决对策。
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导致血钾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是试管是带分离胶的促凝管,标本也按要求及时进行了离心,且标本未按要求及时离心分离血清设置结论:在进行医学检查分析前需要采用严格的管理方式,以此来提高检验结果的正确率,为患者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医学检验;误差因素;应对对策在临床工作中,医学检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项目,其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对疾病做出诊断,还可以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1]。
医学检验分析涉及到三项流程,分别是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大部分的医院只重视了后两个流程的检验质量而忽略了第一个流程,这就会对患者的检查结果产生误差,影响其后续的临床治疗[2]。
所以在医学检验分析前,需要对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检验结果符合患者的症状,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3]。
本次实验主要对分析前的误差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有效的对策,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1.1 2020年06月10日,A客户送检138个标本体检标本,检测电解质钾,钠氯,肝、肾功能、血糖、血脂6项。
血清钾结果122个偏高,其中34个标本血清钾高于6.50mmol/L,结果达到危急值,随即检查检测系统和室内质控,检测系统无异常,室内质控质控,对危急值结果复查,结果无显著差异(复查结果与原结果偏倚<1>。
1.1.2 2021年05月08日,B客户166个体检标本检测肝、肾功能和葡萄糖,其中114个标本血糖低于2.20mmol/L,结果已达危急值,随即检查检测系统和室内质控,检测系统无异常,室内质控质控,对危急值结果复查,结果无显著差异(复查结果与原结果偏倚<1>。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目的对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医学检验分析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临床病例1 28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出现误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进行总结。
结果观察中发现,1 289例受试者中,有1 166例(90.46%)患者由于样本采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分析前误差。
误差因素中包括有样本采集前准备工作不足、样本采集过程中出现意外、样本采集完毕后发生意外;除此外部分患者因试剂或者是设备因素出现分析前误差。
结论医学检验分析前,造成误差的因素较多,给检验结果造成了严重影响,临床工作中,应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或修正误差,提高检验准确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高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标签:医学检验;检验分析;误差因素;预防措施[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rror factors and solutions before the medical test analysis and provide th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medical test analysis work. Methods 1 298 cases of clinical cas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error conditions of patients before the clinical medical test analysis were count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showed 1 289 cases that the issues in the sample collection course leading to the errors before analysis was in 1 166 cases,accounting for 90.46%,and the error factors included the insufficient preparation work before collection,accidents in the blood collection course and after the blood collection,in addition,and the errors before analysis of some patients were caused by the reagent factor and equipment factor.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of errors before the medical test analysis,which has a serious effect on the test results,and in clinical work,we should positively adopt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avoid or correct errors,improve the test accurac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ork.[Key words] Medical test;Test analysis;Error factor;Preventive measures目前医学检验分析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判断依据[1]。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分析及对策摘要:医学检验分析是进行医疗科技研究、疾病诊断的重要环节,出现误差则可能导致结果不严谨等问题。
基于此,笔者和对医学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共同进行了调查,在高中学习资料不完全的情况下,通过与医院工作人员交流、查阅各类资料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是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分析及对策,希望能为后续具体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医学检验;样本采集;设备性能前言: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相关检验的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医学检验分析前依然存在一些误差,影响了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
笔者与同学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了解了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控制的浅见,结果如下: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原因样本采集问题导致的误差笔者与同学首先到市立图书馆查询了一些资料,包括年鉴、期刊以及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发现样本采集问题是导致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比如一位患者身上出现红斑,分析其患病情况时,要采集患处的皮肤样本进行检验,但在采集时,没有找准位置,采集了正常皮肤样本或者未能充分采集患者患者皮肤样本,进行检验时,很可能无法科学了解患者患病情况,即便可以了解疾病类型,也无法了解患病程度等信息,导致误差。
人员能力水平导致的误差人员能力水平也会导致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产生。
笔者和同学在皮肤外科医院进行调查时,了解到该院近期出现的12起较大误差事故中,有5起与人员能力有关,五起事故涵盖样本采集、仪器校对、结果分析等各项工作,造成误差的人员有4名是工作经验短缺的新职工,还有一名职工是由于未能规范进行操作导致了误差,人员能力水平对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影响可见一斑。
(三)设备、试剂导致的误差一般来说,医学检验分析所用的设备和试剂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在实际使用中,试剂用量过多、设备不精确、使用不当等,均可能导致误差的产生。
对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的质量管理环节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方法在检验流程中分析前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在标本的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时间段,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即使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非常好,检验结果非常准确可靠,但它提供给临床医生的报告并不能真实地、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甚至还可能起误导作用。
结论加强临床医师与检验人员的沟通交流,加强分析前的检验质量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分析前人为因素引起差错。
【关键词】检验结果;依赖;分析前;质量管理
医学实验室的服务是为患者医疗保健提供生理性、病理性基础数据,应满足所有患者及负责患者医疗保健的临床人员的需求。
这些服务包括受理申请、患者准备、患者识别、样品采集、运送、保存、临床样品的处理和检验及结果的确认、解释、报告并提出建议。
“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都是临床医生、护士、卫生员在实验室以外完成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很难控制。
而标本的质量又是准确检验结果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
1 采集前
1.1 饮食采样前患者的饮食对检验结果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首先患者对于一些需空腹采集检验标本的内涵不了解,对空腹的时间概念认识不透彻,或对是否空腹对结果影响的重要性不明了,隐报实际情况。
同时,空腹之前饮酒,检测前喝茶或咖啡等饮品,包括抽烟,或喝一些含糖量较高的饮品都对机体有一定的刺激和影响,从而从根本上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1.2 药物药物以及一些其他特殊治疗方法,包括针灸、化疗、磁疗等等,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由于这些治疗方法对人体各方面影响复杂而繁琐,所以目前尚未有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1.3 心情及身体情况采样前患者情绪常出现紧张、激动、担忧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对血常规、血糖、乳糖、激素等级检测不准确;另外有部分患者经长途跋涉后直接检测,由于其身体情况较为劳累,有大量的活动量,从而导致肌酐、乳酸、尿素等增高,碳酸氢根等的降低,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1.4 检验单的核对由于检验单核对不正确造成的检验误差是最低级的错误,这不仅影响了治疗和诊断,同时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医患纠纷。
所以对采样者医德及核对流程的规范十分重要。
2 采集中
2.1 采样时间对血液的采样一般选择在进食后12~16 h或早餐前。
过早采集会导致血液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糖类、脂类的偏高,较晚采集会导致其降低,血胆红素增高等。
也有研究表明压脉带扎束过紧或时间过长对检测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2.2 采样部位主要针对采样同时输液的患者,应采集输液的对侧肢体,而不应该在同侧静脉采样,因为同侧静脉中的血液被液体所稀释,所得结果会不准确。
2.3 采样体位有研究表明患者在站位时会影响大分子有机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如白蛋白、胆固醇、血脂、ALT等的升高等,另外在站位采样会提高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几率,因此采血时应该采用坐位采样。
2.4 采样量采样量偏多会导致标本的浪费,偏少会导致标本的偏差过大,同时采集量不标准会导致标本与抗凝剂比例失调,影响检验结果。
2.5 采样步骤采样步骤不规范造成的检验误差是可以通过相应规章制度和程序的制定来避免的。
另外对抗凝剂或防腐剂的使用应正确选择。
3 采集后
3.1 运送标本如果运送时间偏长或运送中温度、光照等理化因素影响,有可能会导致某些生化成分的改变。
如血糖的标本运送时间偏长,会导致白细胞降解、红细胞会消耗部分能量,增大细菌污染几率而影响检验结果偏低。
凝血V 因子运送过程温度偏高会丧失活性等。
3.2 储存标本在储存过程会产生较多的反应,如代谢、化学反应、蒸发、光学变化等,这些反应如果时间较长或程度较重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4 解决措施
4.1 采集前规范填写化验单,制定相应制度和流程进行核对。
采样前对患者详细阐述采集过程及准备内容,待患者前来采集确认准备情况包括饮食、药物等方面,平定患者心情。
4.2 采集中确认患者空腹情况后,让患者坐休15 min,采用未输液侧坐位采集血液,严格按照计划采集准确量。
采集步骤应规范。
4.3 采集后减少在运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制定合理规范的运送理化环境制度,拒收不合格标本,尽早检测,对需储存标本的储存条件明确和规划。
综上所述,检验流程中的误差在分析前出现几率较大,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参考文献
[1]秦晓光.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91.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