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酸的化学性质习题课件沪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18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酸的一些物理性质之后安排的一节理解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一节常规课,在本章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酸的性质探究学习,不但为碱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还提供了学法指导。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让科学探究成为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要让这个环节不流于形式,做到实处,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必须变学生被动的探究为学生主动的探究,让学生喜欢探究,愿意参与到合作探究中去。
《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2、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相关的置换反应实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与过去相比,新课标以及近年中考要求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整体降低。
据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设计理念1.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比较被动,要使得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探究的欲望。
2.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将学生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在探究过程过程中配以讲授、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归纳等方法的综合使用,既培养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水平,又培养了发散思维水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常见酸的化学性质;(2) 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酸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的性质探究,学会使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去获取信息,同时使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实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酸的性质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酸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六、教学准备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镊子、试管等;药品:铜、铁、镁、锌、生锈的铁钉、氧化铜、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剂、无色酚酞试剂、氯化钠溶液等。
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联系旧知、辨一辨。
第二节1 常见的酸和碱学习目标:1 、了解酸的组成、结构、定义等。
2 、知道生活中的一些酸的名称、化学式。
3 、了解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4 、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及用途。
5 、会稀释浓硫酸。
一、酸的组成、结构1.问题:稀盐酸或稀硫酸为何能导电?答:因为它们的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酸与酸性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酸是一种物质,酸性是一种化学性质.酸一定有酸性,有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联系:三、常见的酸名称化学式讨论:盐酸HCl1、人的胃液里含有什么酸?2、汽车电瓶里含有什么酸?3、食醋里含有什么酸?4、酸雨里含有什么酸?5、汽水里含有什么酸?6、正常雨水里什么酸?硫酸H2SO4醋酸CH3COOH硫酸H2SO4碳酸H2CO3碳酸H2CO3幻灯片5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状态、颜色,比较它们与同体积水的质量大小,打开瓶塞,观察发生的现象;闻一闻是否有气味?浓硫酸、浓盐酸和浓硝酸的物理性质1、装有浓盐酸的瓶子,瓶口的白雾是什么?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盐酸小液滴。
2、白雾是怎样产生的?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
3、浓盐酸应如何保存?应密封保存。
补: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但工业盐酸常因含有杂质Fe3+而显黄色浓硫酸的特性书P43-44常见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是1.84g·cm-3。
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很强的吸水性。
能够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将其作为干燥剂。
浓硫酸滴到纸张、蔗糖上,会使纸张、蔗糖炭化。
稀硫酸滴到纸张上,在水分挥发的过程中也会使纸张逐渐炭化。
浓硫酸还会腐蚀衣物和皮肤。
讨论问题1、如何稀释浓硫酸?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且持续搅拌。
2、你知道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不能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而是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而且还持续搅拌?答:浓硫酸与水混合会产生大量的热,否则可能造成事故。
探究3、下列几种酸打开瓶盖一段时间后,写出以下几种量的变化情况。
第二节 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因为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 酸的电离:HCl=H ++Cl -,H 2SO 4=2H ++SO 42-二、常见的酸盐酸(氢氯酸)硫酸化学式 HCl H 2SO 4形成 H 2+Cl 2HClSO 2+H 2O=H 2SO 3,2H 2SO 3+O 2=2H 2SO 4(酸雨形成的原理) 状态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稀硫酸)无色液体 特点 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①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②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③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能够协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敞口放置的变化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 注意事项 ① 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Fe 3 +,可用蒸馏法提纯。
②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有白雾出现,是因为: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挥发时溶解的氯化氢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① 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持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溶解、散热)。
② 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因为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危险。
● 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它们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 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三、酸的化学性质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 +,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几种常见的酸(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理解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1)进一步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使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使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实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1.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方法:复习、总结、联系实际、实验探究、巩固练习相结合五、教具准备:教师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短玻璃导管、镊子、投影仪;药品:浓硫酸。
学生用具:仪器:滴管、烧杯、纱布、纸、小木棍、布、玻璃片、玻璃棒、点滴板、镊子;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浓盐酸、浓硫酸、生锈的铁钉、蒸馏水。
六、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并熟悉了几种酸和碱,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几种酸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几种常见的酸[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盐酸硫酸颜色、状态打开瓶盖后的现象气味[教师]强调闻气味的方法。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总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瓶口出现白雾无明显现象刺激性气味无味[引导]探究了盐酸、硫酸的一些简单性质,你是否想了解它们的用途呢?[投影] 用途:盐酸:重要化工产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协助消化硫酸:重要化工原料。
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引导]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那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实行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
《酸的化学性质》一、教材分析在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在酸的化学性质中,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
《酸的化学性质》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理解事物的水平,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水平。
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零碎的酸的知识:比如: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能够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能够放出氢气3.酸碱指示剂4.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在水平上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水平;在学习方法上尝试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得和构建知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能用指示剂来区分常见的酸和碱。
(2)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问题驱动。
六、实验仪器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无色酚酞、生锈的铁钉、氧化铜粉末;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药匙、火柴。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现在老师手中拿的就是这两种酸,它们的标签都被遮挡住了。
那么,在不看标签的情况下,你能够用哪些方法来区分二者?请同学们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刚刚都回答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