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几何图形(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5.91 MB
- 文档页数:31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 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如边长、角和周长。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数学研究态度。
2. 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学会克服困难。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知识点- 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图形- 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和性质2.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图形,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 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的图形。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 新课导入- 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常见的几何图形。
-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几何图形的特征,如边长、角和周长。
3.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几何图形,讨论并总结该图形的特征。
- 展示和交流: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练与巩固- 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命名。
-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5. 总结与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关系。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进行反思。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和合作。
2. 练与巩固- 评估学生完成练题的情况,检查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命名能力。
3. 反思与总结- 听取学生的反思和总结,了解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发现。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有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材从牛活中常见的立体与平而图形入手,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儿何体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认识一些常见的儿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特征和性质;通过裁剪、展开、制作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发展学牛•的空间观念;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百线、射线、线段与角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动手画图、线段的人小比较及角的度量、比较与运算等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卅界, 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儿何知识奠定基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丿力探究物体的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过程,能从现实物体中抽彖得出立体图形.(2)经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而图形的互相转化的技能.(3)经历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平面图形打立体图形的联系.(4)经历画图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直线和角的一些简单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度量方法.(5)在现实情境中,探索两条线段、两个角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的结果,探索线段与线段Z间、角与角Z间的数量关系.(6)认识线段的等分点,用的平分线、用和和补角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会用学握的几何体知识描述现实物体的形状,在探索立体图形与平而图形的关系中,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会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3)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屮,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能在现实物体中,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5)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6)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屮的困难,并能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和提鬲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彖能力,体验数学活动屮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1)掌握立体图形与平而图形的关系,学会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拿握两点Z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用符号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己知线段,了解两点距离的定义.(3)会用符号表示一个角,学会度量一个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确定儿个角的运算关系.2.难点:(1)立体图形与平血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2)从现实情境屮,抽象概括出图形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对这些性质进行描述.3.关键:(1)从实际出发,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时划分4.1多姿多彩的图形2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4. 3角4课时数学活动1课时回顾与思考2课时教学设计4. 1多姿多彩的图形4.1.1几何图形教学内容课本第116〜120页.1.知识与技能(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彖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而图形;(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而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过程少方法(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少教学活动过程,形成口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梢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本图4. 1-5的教学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打开电视,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2.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儿何图形?一加均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纟R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2.指定一名学生冋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儿何图形的名称.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3.立体图形的概念.(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2)学生活动:看课木图4. 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彖?(棱柱和棱锥)(3)用幻灯机放映课^4. 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4)捉岀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而图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冇长方形、関、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4.平面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而图形.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 1-7 (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2)提出问题.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②进行小纽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③指定三名学牛,板书画出的图形.6•思考并动手操作.(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2)教师活动:教师対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牛.给予鼓励,激发学牛的探索热情.7•操作试验.(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2)学主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注:小结可采取师牛互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归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23页至第124页习题4. 1第1〜6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下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B Ao 0二、选择题.2.如下图所示,每个图片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A B C3. 如下图所示,经过折證能围成一个棱柱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三、解答题.4. 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如下图(1)],请说出下列三幅图[如下图(2)] 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5. 如下图,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分别画出从正面、左曲和上而看该几 何体所得的平面图形.6. 如下图,动手制作:用纸板按图画线(长度单位是mm),沿虚线剪开,做成一个像 装墨水瓶纸盒那样的长方体模型. ♦~\/~ 1 T •—70 t—70~>7丹 L : ―■ ■七 .....答案:一、 1.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二、 2. C 3. D三、 4.分别是从左面、上面和正面看到的.5〜6・略 ②(1) (2)。
xxxxxx中学校新教师合格课教案
学科:数学
年级:初中
教师:x x
日期:2010.11.25
Xxxxx 中学初中数学教案
授课者:xxxx 授课班级:七年级6班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5日第3节授课地点:学术报告厅
2、说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圆柱
三棱锥三棱柱圆锥
找出教室中立体图形的实物,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1、说出下列物体类似的立体图形:数学课本类似于(),金字塔类似于(),西瓜类似于(),日光灯
类似于()。
长方体四棱锥球圆柱练一练1:
02:09
常见立体图形的归类
立体图形
柱体
锥体
球体
圆柱
棱柱
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六棱柱…
圆锥
棱锥三棱锥
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
…
台体
圆台
棱台
02:11
02:15
小组讨论后回答(一组一题):一、圆柱与棱柱之间的区别?
二、圆锥与棱锥之间的区别?
三、柱体与锥体之间的区别?
圆柱
圆锥
棱柱
棱锥锥体
柱体
练一练2:下列各图形,都是柱体的是()
C
(A)
(B)
(C)(D)
02:13。
高中《几何图形》教案公开课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帮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分类、命名和特征。
- 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 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分类。
- 几何图形的命名和特征。
- 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兴趣。
步骤二:几何图形的分类与命名(10分钟)- 介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讲解它们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 呈现一些实际图形,要求学生进行分类和命名。
步骤三:几何图形的特征(15分钟)- 以不同的几何图形为例,讲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 给学生提供练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特征来判断其名称。
步骤四:几何图形的应用(15分钟)- 提供一些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例如建筑、艺术等。
-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几何图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步骤五: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几何图形相关的任务,如设计和绘制规定形状的建筑平面图。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步骤六:总结与归纳(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心得和体会。
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题和小组活动成果,对其准确性和创意进行评价。
5. 教学资源- 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
- 几何图形展示图片或幻灯片。
- 小组活动所需的素材和工具。
6. 参考资料- 《高中数学教材》- 几何图形相关的网上资源和案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