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嫦娥奔月学习专用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8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13篇)《嫦娥奔月》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领会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和善、舍己为民的品质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充分感悟教学难点:感悟朗读表演教学预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聚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聚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同学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精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争论:"苦难'是什么意思?(苦痛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留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患病的苦难。
4.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
(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留意突出这些词。
5. 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6.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其次段1.默读课文其次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争论:逢蒙的奸诈贪欲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欲)3.嫦娥的和善机灵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常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和善机灵。
《嫦娥奔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 难点: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嫦娥奔月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 理解“嫦娥奔月”的文化内涵。
- 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看待“嫦娥奔月”这个故事。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嫦娥奔月”的文化价值。
6.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嫦娥奔月》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嫦娥奔月》的文本。
2. 与嫦娥奔月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嫦娥奔月的图片或资料,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他人,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讲解嫦娥奔月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5. 练习与拓展(1)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拓展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情节的发展。
(2)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难点(1)探讨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2)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与月亮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有关月亮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月亮的传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2、初读故事,整体感知(10 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让学生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精读故事,理解人物和情节(20 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嫦娥为什么要奔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2)分析嫦娥、后羿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例如:后羿是一个怎样的英雄?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让学生从故事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
(3)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如后羿射日的经过,嫦娥奔月时的心情等。
4、深入探究,体会主题(10 分钟)(1)小组讨论:这个神话故事想要表达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主题。
5、拓展延伸(7 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并简单介绍。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嫦娥奔月的故事进行改编或续写。
6、总结(5 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强调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讨论和思考中来。
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故事,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嫦娥奔月教案(通用16篇)嫦娥奔月教案篇1教学要求: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和善、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教学时间:三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同学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聚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聚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同学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状况。
(l)认读生字词。
奸诈贪欲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威逼着急敬重翻箱倒柜洒满银辉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奔,奔向。
敬重:尊敬敬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欲:奸诈,虚伪诡诈;贪欲,贪得无厌,不知满意。
(文中指谁奸诈贪欲?)接济:在物质上救济。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回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三、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争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他人。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价值观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嫦娥奔月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主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嫦娥奔月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5. 课堂活动:(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会故事情感。
(2)邀请学生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嫦娥奔月的画。
2. 拓展作业:(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进行阅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2)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分享自己的感悟。
《嫦娥奔月》教案《嫦娥奔月》教案(通用1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嫦娥奔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嫦娥奔月》教案篇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说话表达能力的好教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能基本说出故事的主要梗概。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如何理顺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给予学生充沛阅读的时间。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2、读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安排课内预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提示:“济”是多音字;“诈”是翘舌音;“蒙”是后鼻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敬重: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婪?)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三、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想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嫦娥奔月》教案15篇《嫦娥奔月》教案1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资料。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课堂说写练习。
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品质。
利用多媒体的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作细节分析,小组讨论交流文种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感受__的意境美和嫦娥的心灵美。
教学理念:《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叙说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本月的事,意境优美,情节动人。
在充分感受人物外在的同时,进而走进其丰富内心世界,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情感这条主线,让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美,获得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掌握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说、多议、多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师:同学们,我想考考大家,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飞上太空,乘坐的是神州几号飞船?生:神州六号飞船。
师:这是中国第几次载人航天飞行?生:第二次。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祖国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你的情绪如何?生:很激动。
生:很自豪。
师:看来,大家都具有一颗颗炽热的爱国心!师:其实,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中国就有人不乘坐飞船飞上了太空,而且直接飞进了月球,你们相信吗?生:不相信。
师:请看大屏幕,看,正在奔向月亮呢!(“神六”上天,举世瞩目,人人关注,并且与嫦娥奔月异曲同工,古今相关,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说说图的资料?生:嫦娥奔月。
师:嫦娥奔月,其实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
这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在反复阅读中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走进嫦娥的内心,记住嫦娥的故事,好吗?师:伸出你们的手,和老师一齐来写课题。
师:一齐把课题读一读。
师:能读得更好一些吗?一齐美美地读一读!二、学习重点段,感受意境美师:刚才,我们用一个词语概括了图意,你能用一段话具体说说图的资料吗?请大家打开书,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话,你能发现吗?生读,师出示。
《嫦娥奔月》优秀教案(10篇)教学目标:1、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引导学生感悟我国古代先民的坚强意志和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再写下来。
3、体会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教学重点: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引导学生感悟我国古代先民的坚强意志和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再写下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接济尊敬凶悍奸诈心怀不轨狩猎伺机2、组织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后羿是如何射日和铲除七桩大害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又是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2、小组汇报交流。
3、学生汇报。
句子1:八月十五这天,后羿要带弟子们出门去狩猎……威逼嫦娥把仙药叫出来。
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奸诈贪婪?(一心想……假装生病提起宝剑威逼嫦娥)句子2:这人面兽心的'家伙……百姓岂不要遭殃?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嫦娥善良正直。
句子3:嫦娥想到这里……被后羿随身带走了。
眼看逢蒙就要搜到百宝匣了……一口吞了下去。
小组讨论:哪些词语写出嫦娥镇定自若,机智勇敢?(周旋疾步取出吞)4、感情朗读句子。
5、学生画出嫦娥奔月的语句,小组讨论哪些地方写得美。
句子:嫦娥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6、汇报写得美的地方。
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7、学生边读边体会。
8、圈出后羿寻找妻子的词语,并说说体会到后羿怎样的心情。
9、学生汇报。
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体会:后羿心情十分急切,从而写出后羿对嫦娥情深似海。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乡亲们对嫦娥非常想念?2、指名汇报。
四、指导复述课文。
1、学生熟读课文。
2、学生编写复述提纲。
后羿为民造福,射下太阳。
《嫦娥奔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并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 了解嫦娥的人物形象,感受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
-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 体会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多媒体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视频,并向学生提问视频相关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发音。
3. 学习生字词语:教师讲解重点生字和词语的含义,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4. 整体感知: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 嫦娥为什么要奔月?
- 嫦娥是如何奔月的?
- 嫦娥奔月的结果是什么?
5. 理清课文写作顺序:学生为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6. 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分析嫦娥的人物形象,并讨论嫦娥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7.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嫦娥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8. 布置作业:学生抄写生字词语,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嫦娥奔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教学难点:分析嫦娥的形象特点,感悟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嫦娥奔月的故事。
2.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学生跟随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的魅力。
3.分析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提出问题: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4.分析嫦娥形象教师提出问题:嫦娥在故事中是如何表现出的善良和勇敢?5.感悟道德寓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嫦娥奔月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请学生以《嫦娥奔月》为主题,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嫦娥形象。
四、教学反思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嫦娥奔月》故事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2.学生对嫦娥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4.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资源1.《嫦娥奔月》故事文本。
2.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教学活动设计。
七、教学建议1.教师在讲述故事时,注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趣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时,引导学生关注细节,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动机和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与学生互动:“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月亮上的嫦娥吗?她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讲述故事教师生动讲述:“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照耀大地。
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同时升起,大地生灵涂炭。
这时,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出现了……”3.分析故事情节教师提问:“同学们,后羿是如何解决十个太阳的问题的呢?”学生回答:“他射下了九个太阳。
小学五年级课文嫦娥奔月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五年级课文《嫦娥奔月》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于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
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4.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创作活动,培养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复述课文《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于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
教学准备:1. 课文《嫦娥奔月》的课本或复印件。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
3. 卡片或小纸条,上面写有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Step 2:预习(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嫦娥奔月》的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发展。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课文《嫦娥奔月》,并回答相关问题,如:1.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是谁?2. 嫦娥为什么吃了仙丹?3. 嫦娥最终变成了什么?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提示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Step 4:词汇和短语学习(15分钟)教师将卡片或小纸条上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并进行朗读和记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小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和短语。
Step 5:口语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对话的方式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和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对话。
Step 6:创作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创作活动,设计自己的神话故事,可以是关于嫦娥奔月的延续或其他神话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嫦娥奔月》教案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和传说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故事鼓励学生敢于追求梦想并勇敢面对困难。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授《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和传说背景。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和对嫦娥勇敢追求梦想的品质进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故事图片、传说插图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热身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月亮和嫦娥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激发学生对月亮和嫦娥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生对于月亮和嫦娥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描述。
Step 2 教授《嫦娥奔月》故事(2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故事内容的图片,边讲解边配以声音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故事中的关键句子和情节,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解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细节。
Step 3 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嫦娥奔月的寓意是什么?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大家共同思考,得出结论。
Step 4 创作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嫦娥、吴刚、玉兔等),自由发挥角色在故事中的表演和台词。
2. 学生组织角色扮演表演,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Step 5 反思总结(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和表演,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 教师总结讲解,强调嫦娥在故事中的勇敢和追求梦想的精神,鼓励学生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版本的《嫦娥奔月》故事,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拓宽视野。
《嫦娥奔月》教案《嫦娥奔月》教案篇一【设计思想】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神话故事,我采用以读促悟(多种形式的读)。
紧扣其中一些关键词句,如“奸诈贪婪”“接济”“周旋”“飘飘悠悠”“碧蓝碧蓝”的理解,帮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嫦娥的善良、机智、舍己为民,逢蒙的奸诈贪婪。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
五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掌握了生字词的学习方法,他们能根据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想象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学会9个生字,理解“威逼、周旋、接济、凝望、奸诈贪婪”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1、图文结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体会语言文字描绘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质疑想象“嫦娥如何接济乡亲们”,利用空白想象,体会嫦娥的“心地善良”。
3、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表演“周旋”,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明白嫦娥的“吞药”是为民造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高尚品德。
2、依托文本,初步感受神化故事的神奇色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嫦娥嫦娥舍己为人、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深刻体会嫦娥舍己为人、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并从中感受神话的神奇色彩。
【评价策略】1、目标导向评价策略: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举例子,主动参与表演来完成;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读—思—议—演—再读的方式,完成理解嫦娥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2、及时反馈评价策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反馈评价。
3、分层评价策略:班级学生大致分为两大部分,接收知识能力强的大多数孩子和接受知识慢的少数孩子,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要求。
4、延缓评价策略最基本的学习目标全班都要完成。
稍微有挑战性的问题少数孩子可以延缓掌握。
1嫦 娥 奔 月相传❶在远古❷的时候,天上突然出2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句导读:这一句交代了后羿射日的时间和原因。
]3[①“实在”“无法”说明什么?]段导读:写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百姓苦不堪言。
交代了后羿射日的时间及背景。
4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yì),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
[句导读:这句话说明后羿不仅力大无比,而且有为民除害的决心和勇气。
]5后羿登上昆仑山❸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②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句导读:这句话说明后羿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
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
有个叫逢(pánɡ)蒙❹6的,为人奸诈贪婪(lán ),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句导读:这句话简要交代了逢蒙奸诈贪婪的性格,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1☜ 2 ❶相传:长期以来互相传说。
❷远古:遥远的古代。
3①说明十个太阳给老百姓带来的祸害之深,为下文后羿射日埋下伏笔。
4❸昆仑山: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境内。
5②难句解析:“嗖—嗖—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后羿射下太阳的动态效果,“一口气”一方面说明后羿箭法高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后羿想为人民办好事的迫切心情,语句间充满了神奇色彩。
“登上”“运足”“拉满”体现了后羿力大神勇。
正是射日的壮举,让后羿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
6段导读:有个叫“逢蒙”的人是个“奸诈贪婪”的小人,他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是别有所图的。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
她经常接济❺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③乡亲们喜欢嫦娥的原因是什么?]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
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7还可以升天成仙哩。
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❻里。
8[④后羿明知道吃了仙药就可以长生不老、升天成仙,为什么偏不吃呢?]段导读:后羿得仙药后因不愿离开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把仙药藏了起来。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
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9[⑤哪些词语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逢蒙奸诈贪婪的样子?]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⑥这是什么句式?表现了嫦娥的什么品质?]于是,她便机智❼地与逢蒙周旋。
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❽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❾了下去。
10[⑦“机智地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表现了嫦娥的什么?]❺济,在这里读jì。
③她美丽善良,经常接济贫苦的乡亲。
7❻百宝匣:储藏各种珍贵物品的匣子。
8④后羿得仙药不吃是因为不愿意离开嫦娥,说明两人感情深厚。
⑤“假装”“迫不及待”“闯”“威逼”等词语描写出了逢蒙贪婪的丑恶嘴脸。
⑥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现了嫦娥的善良与正直。
9❼机智: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
❽疾步:快步。
❾吞: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咽下去。
10⑦充分表现了嫦娥的聪明、勇敢与机智。
段导读:逢蒙抢夺仙药,危急之时,嫦娥吃了仙药。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
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⑧这段话表现了什么情景?]段导读:嫦娥奔月的过程。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
11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suō),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
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
“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
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⑨写后羿和嫦娥的离别,表现了嫦娥怎样的精神品质?]12段导读:在月亮上,嫦娥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后羿。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
[句导读:“摆上”“祝福”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而乡亲们想念嫦娥则是因为她心地善良、正直、舍己为民。
]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八月十五——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的由来。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认识两个多音字。
2.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练习给课文分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投影,生字、新词卡片。
飘飘悠悠: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
11⑧重点句解析:仙药起了作用,嫦娥飞离了人间。
“飘飘悠悠”说明她动作轻柔舒缓、美丽婀娜。
“飞出了……飞过……”表明嫦娥对人间的无限留恋,为了不让坏人得逞,她牺牲了自己。
“洒满银辉”“碧蓝碧蓝”“明月”这些都是嫦娥飞天的背景,整个画面优美至极、似真似幻,给人无限遐想。
12⑨后羿的“焦急”“不顾一切”,嫦娥的“深情”,更衬托出嫦娥宁愿忍受夫妻离别的痛苦,也不让坏人得逞的善良与正直的品质。
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人们。
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一谈话导入,揭示题旨1.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板书课文题目)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读准“嫦娥”二字)3.你对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了解多少?(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老师投影自学提示。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méng蒙jiān奸诈tān贪玩wán药丸qǐ企盼(2)认清、记忆字形。
①旧字去一部分,变成新字。
濛—蒙执—丸②旧字换一部分,变成新字。
汗—奸贫—贪(3)指导书写。
“蒙”中间的部分为两横,上面的短些,下面的长些。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老师巡视。
(5)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
(文中指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
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强力威胁和逼迫。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
②交际应酬;打交道。
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③)三细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稍作评价。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有什么特点?(画出文中的相关词语)嫦娥为什么要奔月?为什么人们把八月十五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2.初步交流,讨论上述问题。
3.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4.学生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朗读课文1.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读。
2.老师指名朗读并评价,组织赛读。
3.齐读课文。
嫦娥奔月(神话故事)提纲: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1.教师能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发人深省的导入语启发学生投入到文中边读边思、边画边写,从而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感。
2.教学中,教师可以主要抓住“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百姓纪念”三个情节,采用换位体会法,将学生置身于文中特定的情境之中,使他们设身处地地领悟作者意图,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
3.师生交流对嫦娥的人物评价的时候,应更加深入地挖掘她的“美丽”与“善良”之间的内在关系。
1.看拼音,写词语。
zhònjìng2.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相逢.(fépáng) 接济.(jǐj)躲藏.(cázàng)苦难.(nán nà)奔.月(bēbèn) 皓月当空.(kòng kō)3.比一比,再组词。
4.放声朗读这段文字,模仿它对月夜进行一段描写。
星星和月光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着银光。
一颗绿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温柔,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若隐若现,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
当我走在布满灰尘的夜路上时,它随我而行;当我停在桦树林边时,在那幽静的树阴下,它就守候在树丛中间;当我走回家门时,它就从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亲切而温柔地闪着光辉。
[(俄罗斯)邦达列夫]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机智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课文录音,音乐,投影。
一诗词导入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配乐:幽怨婉转的古筝曲)2.这里的“宫阙”指的是哪里?我欲乘风归去,为何又不去呢?恐什么?(月宫寒)3.嫦娥为什么要奔向这寂寞冷清之地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精读课文第一部分——后羿射日。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说说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
(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1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3)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画出有关的动词。
(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无比,读课文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4)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精读课文第二部分——嫦娥奔月。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
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3)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4)老师引读第5自然段。
(5)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种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语写得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