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陶艺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作者:邓秀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5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生存需要后,越发重视室内空间的改善,于是应运而生的室内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日益兴盛。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语言和文化载体,除了常规应用,还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环境艺术中,本次我们将来探讨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之居室设计中的独特应用。
[关键词]室内设计;现代陶艺;独特应用中图分类号:TD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16-01前言:陶瓷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正满足了人们理想中室内温馨的艺术氛围。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语言和文化载体,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艺术的空间,其在室内环境与空间艺术设计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陶艺设计逐渐成为了新世纪展现室内时代风貌的一种艺术形式,尽管现代陶艺在整体室内空间中不是作为一个主题来进行展现的,然而它是一个重要的装饰部件,它对突出整体室内空间的装饰思想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元素。
1.现代陶艺文化分析1.1分析陶艺文化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陶艺是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
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
陶瓷艺术由粗犷向细腻的转变,由繁复庞杂向稚拙、简朴、大方的追求,蕴含了人们对陶艺的深究和喜爱。
因而,从陶瓷艺术中人们可以窥探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环境陶艺剖析作者:郑振雷来源:《艺苑》2012年第01期【摘要】由于材料的独特与艺术语言的多样化,陶艺更容易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中,并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环境陶艺”也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环境陶艺和环境雕塑一样成为目前公共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达方式。
但是环境陶艺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发的,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陶艺;天然公共性;环境雕塑一、环境陶艺源于中国传统陶艺陶艺从原始社会产生后便一直伴随在人们的生活中,见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彩陶的出现则可看作是人类对于一种原始美的追求,可以说是现代环境陶艺的雏形。
原始人类通过在陶器上绘画一些图腾来美化自己的环境,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展示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欲望,是一种自身能力的体现。
如果说原始彩陶有其偶发性,那么接下来的“秦砖汉瓦”,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环境陶艺的先驱。
瓦当、画像石保持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在表面绘制图画和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并使环境陶艺更具有文化和生活气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建筑瓷砖浪潮,人们纷纷用各色的瓷砖把自己的房子包装起来,其中还有可以拼成整幅壁画的马赛克。
陶瓷在装饰人们建筑环境的同时,也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开始注重陶瓷器皿日用性和陶瓷艺术品欣赏性的选择。
但由于当时现代陶艺发展得不够成熟,瓷砖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以至于这一时期的建筑物看起来都一个模样,建筑外墙用同样颜色的瓷砖,同样的地面砖,完全是工业化的产物,毫无个性可言。
我们也可把这一时期看作向现代环境陶艺的转型期,就因为有这一时期的求变需求,加上现代陶艺的不断发展成熟,具有现代艺术理念的现代环境陶艺才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二、环境陶艺是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环境陶艺”,即是环境中的陶艺,适合于某一特定环境的陶艺,或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产生都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环境陶艺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陈设设计在提升居住品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陶艺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环境陶艺课程的学习,了解陶艺的基本理论、制作工艺,并尝试将陶艺元素融入室内陈设设计中,提升室内空间的艺术氛围。
二、实验目的1. 掌握陶瓷器皿的基本理论,包括陶瓷的原料、工艺流程、装饰手法等。
2. 学习陶艺的基本制作工艺,如揉泥、塑形、上釉、烧制等。
3. 将陶艺元素与室内陈设设计相结合,创作具有个性化、艺术性的室内陈设作品。
4. 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为今后的室内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1. 陶瓷器皿基本理论- 陶瓷的原料:了解陶瓷的原料种类、性质、用途等。
- 陶瓷工艺流程:学习陶瓷从原料处理、成型、装饰到烧成的全过程。
- 陶瓷装饰手法:掌握陶瓷的釉上、釉下装饰技法,如彩绘、雕刻、堆贴等。
2. 陶艺制作工艺- 揉泥:学习如何揉制软硬适中的陶泥,为后续制作做好准备。
- 塑形:通过手工或模具制作各种陶艺作品,如茶具、餐具、花器等。
- 上釉:了解釉料种类、性质,学习上釉技巧,使作品表面光滑、美观。
- 烧制:掌握陶艺烧制的基本知识,包括窑炉类型、烧制温度、时间等。
3. 室内陈设设计- 分析室内空间特点,确定陶艺元素在空间中的位置和作用。
- 设计具有个性化、艺术性的陶艺陈设作品,如陶瓷茶具组合、陶瓷花瓶、陶瓷灯具等。
- 考虑作品与室内空间的和谐统一,实现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四、实验过程1. 陶瓷器皿基本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了解陶瓷器皿的基本理论。
2. 陶艺制作实践- 在指导下,进行陶艺制作实践,包括揉泥、塑形、上釉、烧制等环节。
3. 室内陈设设计- 分析室内空间特点,确定陶艺元素在空间中的位置和作用。
- 设计具有个性化、艺术性的陶艺陈设作品。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浅析环境艺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李聃铭摘要:随着我国陶瓷艺术的快速发展,陶瓷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对环境陶瓷艺术进行介绍,能够更好的提高 公共空间的审美品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陶瓷艺术,促进陶瓷艺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环境艺术;陶瓷艺术;应用分析环境陶瓷艺术就是指在城市的公共建筑区域、公园、道路绿地以及其他场所以陶瓷艺术作品为载体的传播媒介陶瓷艺术,通过与周 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具有动态化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蕴含着一定的人文底蕴,所以陶瓷材料在环境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陶瓷艺术与环境装饰的主要联系所谓的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其他的装饰具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陶瓷作为我国的传统国粹,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精神,在陶瓷烧制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丰富的材料和精美的图案都会让整个陶瓷艺术更加的丰富,在陶瓷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其 自身的实用性,功能已经大幅度减少,而其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是其他物品无法取代的,所以陶瓷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效果,由于现代人们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审美,追求一种文化品 位,在日常生活中也更讲究休闲娱乐,所以必须要确保整个环境设计更加的轻松自由,体现丰富的人文精神世界,让人们能够获得更深远的意蕴,而陶瓷艺术可以严格按照人们的不同审美需求和不同造型表现出不同的工艺,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美观大方。
调节 人们的心理,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建筑环境与陶瓷艺术随着工业化水平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明显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增强,对于各种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物质生活极大满足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唤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人性、诗意、自然和生态,所以通过将陶瓷艺术在环境艺术中应用,不仅可以确保整个城市的品质,同时也能够增强整个城市的文化自信,例如 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大型建筑与公共艺术项目,都利用陶瓷艺术完善整个建设项目,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陶艺家开始转变公共艺术设计,有许多的建筑师景观师,雕塑师,画家等,也开始重视陶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陶艺家艺术家交流,能够为整个公共环境艺术发展与陶瓷艺术相结合提供重要的契机。
环境陶艺的实验报告一、引言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美妙的艺术形式,通过塑造、装饰和烧制陶瓷材料,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然而,传统陶艺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开展了环境陶艺的实验,旨在寻找一种更环保的陶艺制作方法。
二、实验目的1. 探索使用环保材料制作陶艺的可行性;2. 研究环境友好型烧制方法。
三、实验原理1. 环保材料的选择:传统陶艺中的一些材料,如铅釉和瓷漆,含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我们选择使用无毒、无害的天然材料,如黏土、天然颜料等。
2. 新型烧制方法:传统的烧制方法需要大量使用煤炭或天然气作为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
我们尝试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来代替传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四、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使用无毒的黏土,并加入适量的天然颜料进行调色。
2. 制作陶艺品:将黏土按照设计形状进行塑造和装饰。
可以采用手工塑造或陶轮旋转塑造等方法。
3. 干燥:将制作好的陶艺品晾干,确保水分蒸发完全。
4. 新型烧制方法:使用太阳能或生物质能源烧制陶艺品。
将陶艺品放入专门设计的烧制设备中,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加热。
5. 冷却:待陶艺品完全烧制后,取出进行自然冷却。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作出一批环保陶艺品。
在材料选择上,我们使用无毒的黏土和天然颜料,避免了传统陶艺中含有有害物质的问题,确保陶艺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此外,我们采用了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进行烧制,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经过观察和对比,我们发现环境陶艺与传统陶艺在外观和质量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环境陶艺制品具有相同的韧性、耐磨性和色彩稳定性。
这表明,环境陶艺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提供与传统陶艺相媲美的艺术品质。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环境陶艺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环保材料和新型烧制方法的成本较高,陶艺制作者和消费者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环境陶艺设计理念环境陶艺设计是一种将陶艺与环境设计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创造和营造环境陶艺作品,提升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其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融合自然元素、凸显环保主题和体验式设计。
首先,环境陶艺设计强调融合自然元素。
通过采用自然材料和自然色彩,将自然环境与陶艺作品相结合,使作品更好地融入环境之中。
例如,设计师可以利用天然石材、水流等元素,与陶艺作品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感觉。
同时,在陶艺作品的设计中加入自然元素的图案或造型,如鸟类、植物等,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自然美。
其次,环境陶艺设计强调凸显环保主题。
在设计中,应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可使用可降解材料或回收材料,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另外,设计师还可以通过作品的形式和主题来传达环保意识,引发观众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例如,可以设计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形状,如梅花形状的花盆,寓意着勤俭节约和环境保护。
最后,环境陶艺设计强调体验式设计。
设计师应关注观众在环境陶艺作品前的感受和互动体验。
通过设计具有触感和视觉上的吸引力的作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例如,在作品的表面加入质感或纹理,使人们有一种想要触摸或抚摸的冲动。
另外,在作品的摆放和布局上,要考虑观众的视角和空间感,使人们能够全方位地欣赏作品的美感。
综上所述,环境陶艺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融合自然元素、凸显环保主题和体验式设计。
通过这些设计理念的应用,环境陶艺作品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环境融合,传达环境保护意识,并且提供给人们一种与作品互动和体验的机会。
这种设计理念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还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环境陶艺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艺术的追求,环境陶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陶艺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可以通过传递环保理念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讨论环境陶艺的定义、优势和应用,并提出一种可行的环境陶艺方案。
二、环境陶艺的定义环境陶艺是一种将陶瓷艺术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来创作出各种陶艺作品,如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以呈现出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三、环境陶艺的优势1. 融合艺术与环保:环境陶艺将艺术与环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又能够提醒人们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永久性及可塑性:陶瓷作品具有较高的耐久性,能够在室内和室外环境中长时间展示。
同时,陶瓷材料可根据艺术家的需要进行塑造和创作,给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
3. 环保材料:环境陶艺通常使用环保的陶瓷材料和釉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陶瓷作品本身也是可回收利用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环境陶艺的应用1. 公共场所的装饰:环境陶艺可以应用于公共场所的装饰,如城市广场、公园、商场等。
通过展示环境陶艺作品,可以增添场所的美感,并向公众传达环保价值观。
2. 环保主题展览:可以利用环境陶艺作品举办环保主题的艺术展览,吸引公众的关注。
这种形式的展览可以结合相关环保组织的宣传活动,共同提高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陶艺工作坊:可以组织环境陶艺的创作工作坊,向公众普及陶艺知识和环保理念。
通过亲身参与创作过程,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环境陶艺的魅力。
五、环境陶艺方案基于以上的论述,我们提出以下环境陶艺方案: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如广场、公园等,建立一个大型环境陶艺景观。
这个景观可以由多个陶艺雕塑组合而成,呈现出关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这些陶艺作品可以由当地的陶艺家创作,也可以邀请国内外的陶艺艺术家参与。
此外,可以在景观周围设置环保宣传牌,向公众介绍陶艺作品的背后故事和环保理念。
环境陶艺总结简介环境陶艺是一种注重自然环境与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运用陶艺技术和材料,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艺术品或装饰物。
本文将对环境陶艺进行总结和介绍。
环境陶艺的特点环境陶艺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环境陶艺作品通常运用自然材料和自然元素,如木材、石头、植物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具有自然美的艺术效果。
2.强调可持续发展:环境陶艺作品通常采用可再生材料,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艺术家会选择环保的釉料和清洁工艺,以确保作品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下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引起观众的思考和行动:环境陶艺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一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引起观众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并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这种艺术形式起到了教育和启发人们的作用。
环境陶艺的应用领域环境陶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等地方常常使用环境陶艺作品来美化环境,提升人们对环境的感受。
这些作品可以是具有功能性的座椅、雕塑等,也可以是装饰性的花坛、石凳等。
它们不仅美观,还能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室内装饰环境陶艺在室内装饰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家庭中可以使用环境陶艺制作的花瓶、挂饰等物品,让整个房间充满自然和艺术气息。
同时,由于环境陶艺作品通常使用可再生材料,对人体健康也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城市景观城市景观建设中,环境陶艺作品可以起到点缀和装饰的作用,使城市更加美丽和宜居。
例如,在街头巷尾设置环境陶艺雕塑或立体装饰,使整个城市充满艺术氛围。
这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吸引游客和居民的注意力。
环境陶艺的未来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陶艺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环境陶艺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1.创新材料的应用:科技的进步将会使得新型材料的出现,例如可降解材料、纳米材料等,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环境陶艺的发展。
环境陶艺调查报告环境陶艺最基本的要求是具有公共性。
以自由交流、相互讨论为特征。
环境陶艺也具有恒久性,它不是瞬间艺术,一件作品可能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它存在于公共环境中,并强迫公众接受,陶艺成了联系人和环境的天然纽带,环境陶艺是带有某种特殊情感化的历史文化符号的艺术形式,与公众亲近,与环境融合,环境陶艺作为比较新兴的公共艺术形式,在设计创作时更要考虑到它的恒久性。
一、基本情况介绍陶艺作为一种“土”与“火”的艺术形式有无限的魅力,令人着迷、倾倒。
人们从泥土、火焰的乐趣中获得艺术气质的培养,陶冶性情,忘却烦恼,舒畅,满足,向往。
陶艺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通过陶艺创作,抒发情感,表达意念,具有真实的创造力。
随着朝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生活陶艺,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创新,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实用作品。
现代陶艺,表现造型结构与思想理念的创作,与其他艺术型态的结合,让陶瓷艺术已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土与釉的结合,融合更多的人文与空间因素,使得陶瓷艺术更加有内涵。
由于现代对于化工原料知识的进步,与釉烧技术的发展,加上工业化后机器的制造与发明,陶瓷艺术已经渐渐分家,实用陶瓷与艺术陶瓷各有不同的发展空间,而釉上彩与釉下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的绝对,所以硬要用任一种分类的原则来规范陶艺的种类,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
二、环境陶艺的具体应用(一)户外小品一直以来,雕塑就是我们认识、记住一座城市的切入点,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城市,如罗马、雅典。
而随着公众参与的增加,城市小品成为讲述城市历史、当地民俗的重要方式,起着重要的文化交流作用。
同时,也是建筑更加融洽。
雕塑作为一种强制植入视觉艺术,让我们对现代工业高度发展的城市,感到了一种交织着历史情怀和平民情结的惊喜、依恋,以及亲切。
环境陶艺技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环境陶艺技术一、实验目的:探究环境陶艺技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二、实验材料:1. 海绵2. 环保陶土3. 陶艺工具(刀、刷子等)4. 矿物颜料5. 水三、实验步骤:1. 准备一块海绵,用水湿润。
2. 取适量的环保陶土,加入适量的水,揉搓均匀成团。
3. 将团状的陶土放在海绵上,用手轻轻揉压成想要的形状。
4. 用陶艺工具雕刻和刻画出细节。
5. 使用矿物颜料进行上色。
6. 将作品晾干。
四、实验结果:1. 环保陶土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塑性,能够适应各种形状的陶艺作品的制作。
2. 通过刻画和雕刻,可以制作出具有细腻纹理和形象逼真的作品。
3. 使用矿物颜料上色,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4. 经过晾干后,作品呈现出一定的硬度,具有一定的耐久性。
五、实验分析:环境陶艺技术采用环保陶土作为主要材料,与传统的陶瓷制作中使用的粘土不同,环保陶土不含有害物质,对环境无污染,并且具有良好的陶瓷性能。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环保陶土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塑性,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形状的陶艺作品。
通过雕刻和刻画,可以制作出具有细腻纹理和形象逼真的作品,增加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六、实验总结:环境陶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使用环保陶土进行陶艺作品的制作,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能够制作出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的作品。
同时,环保陶土具有一定的陶瓷性能,制作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耐久性。
因此,环境陶艺技术在陶瓷制作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七、改进建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没有进行作品的烧制。
在后续的实验中,可以加入烧制环节,进一步探究环保陶艺作品的质地和耐久性。
浅谈环境陶艺,诉说现代生活摘要:从八万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原始彩陶到宋元明清的青瓷、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色釉艺术都充分体现了陶瓷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重大转变。
在现代生活中“环境陶艺”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对各个领域的介入和影响,使我们更加“情感自然化”,环境陶艺诠释着现代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环境的和谐和统一。
关键词:现代陶艺;环境陶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一、中国环境陶艺的出现“环境陶艺”,由意生文,望文生义,也就是处于环境中的陶瓷艺术的展现方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优秀的陶瓷艺术形式的出现与发展横跨大洋深深的刺激了中国陶瓷艺术家们的神经,穷则思变,变则通;然而中国有着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在西方“新思潮”的陶瓷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发展相对迅速,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逐渐进入现代化,进而介入公共环境和景观设计的领域。
环境陶艺应运而生。
二、环境陶艺在现代家居装饰材料上的广泛应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如今以身处高科技的数码信息化时代。
尤其近十几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白热化,继而催生建筑行业装饰材料的多样化发展。
每个人都在追求个性化,身处钢筋坏凝土冷冰冰的包围之中,在深深体会到社会经济发展带给我们的生活便利的同时,我们的审美已经悄然提高到“挑剔”的程度。
面对古板而沉闷的装饰手法难免感觉失落。
然而这时环境陶艺在装饰材料上面的广泛应用“走心”的迎合了广大人们的内心世界,其多变的形式美,古朴的内涵美,五彩斑斓的釉色展现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三、环境陶艺是现代社会公共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环境陶艺是现代艺术领域的新生力量,是现代艺术家从艺术领域亲近自然、改善自然的拓展行为,陶艺作品在建筑行业和公共环境的的应用顺应了艺术应为大众服务的民心,环境陶艺作品材质----泥土,来源于环境,回馈于环境符合自然规律。
因此环境陶艺成为公共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个真命题。
再者,环境陶艺作品的呈现不只具有纯粹欣赏性的形式美,同时也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造型艺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领域担任着独特的角色。
环境陶艺方案陶艺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通过不断创新和融入环保理念,环境陶艺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环境陶艺的概念、特点以及实施相关的方案。
一、环境陶艺的概念环境陶艺是指将环保理念与传统陶艺相结合,有意识地选择环保材料、采用环保工艺和方法来制作陶艺作品。
它强调通过艺术品的制作和展览来传达环保的理念和意识,以创造出具有环境友好特点的作品。
二、环境陶艺的特点1. 使用环保材料:环境陶艺作品通常采用可再生或可回收的陶瓷材料,如纯陶土、无毒釉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推崇可持续发展:环境陶艺注重材料的循环利用,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废料的产生和处理等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强调自然美感:环境陶艺作品追求自然美感,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和对陶瓷材料特性的发挥,呈现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美感。
4. 传递环保理念:环境陶艺通过作品的创作和展览,传达环保的理念和意识,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
三、实施环境陶艺方案1. 材料选择:选择环保的陶瓷材料,如选用来源可追溯的纯陶土、无毒釉料等,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
2. 工艺改进:改进陶艺制作的工艺过程,采用更加节能和环保的方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废物产生。
3. 创作主题:创作环保主题的陶艺作品,通过作品的视觉效果传达环保理念和意识,如描绘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
4. 展览与教育:举办环境陶艺展览,向公众展示环境陶艺的魅力,并通过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推广环境陶艺的理念。
5. 合作与交流:与其他艺术机构、环保组织等合作,开展交流与合作项目,促进环境陶艺的发展和推广。
环境陶艺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政府可以出台支持环境陶艺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提供资金支持和场地资源;艺术家可以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环保的关注和呼吁;公众可以通过参观展览和购买环境友好的陶艺作品来支持环境陶艺的发展。
总之,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环境陶艺作为一种融合艺术与环保理念的创作形式,不仅能够传达环保意识,还能够美化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公共环境陶艺文学鉴赏公共环境陶艺的特点其一,公共环境陶艺的艺术美感是多方面的。
釉色美感:现代陶艺的釉色随着烧制曲线和外界条件的变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效果。
色釉通过高温烧制呈现出不同色彩,或绚烂华丽,或纯色质朴,变化丰富。
釉色之美是陶艺的特色之美。
造型美感:泥料的可塑性使陶艺具备无限的、不一而足的形态,拉坯成型、泥条盘筑、模具印坯、雕塑技法等成型方法使公共环境陶艺具备丰富而多变的美的形态。
肌理美感:一方面,泥土的材质肌理可以体现陶艺的自然肌理美感;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创造出新颖的肌理美感,如可以采用表面有凹凸变化的材料在坯体上压印或者滚压痕迹,形成独特的肌理。
烧制美感:陶艺作品的烧制美感可以通过对火候的控制、测量熔融点以及记录温度等控制窑温的方法实现,因为陶艺的烧制受烧成气氛、天气,以及釉色料、坯体等多重因素影响,便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千”变化无尽的烧造之美。
不同的烧制方法可创造出环境陶艺变幻而独特的烧制美感。
综合材料美:可以灵活多变地将陶瓷与其他材料结合,实现对材质常态的突破,实现其独特的表现力,充分运用新媒介与表现方式展现陶艺的美。
地域美感:陶瓷会因地域上的差异体现更多的人文品质,同时,陶艺也会因为民族性的审美而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形成与本民族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理念一致的艺术表现形态。
传统语汇美:陶瓷文化是一种情感化的历史符号,具备特殊意义的文化性和物质性,将这些独特个性融入现代环境陶艺作品,可以更好地实现泥土的延展性和可塑性,满足以人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审美需求。
器型装饰美:陶瓷最早是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器皿,现代陶艺弱化了其使用价值,根据原有的器型结构表现出不规则的形态、交叉、错位,实现其动感美。
其二,公共环境陶艺以带有特殊历史文化符号的独特艺术形式,与公众生活亲近,与周围环境融合。
现代陶艺融入公共艺术成为环境陶艺,成为体现城市文化与民众需求的重要载体,人们关注环境、美化环境、亲近自然和返璞归真的要求使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具有发展的大好时机。
环境陶艺剖析
【摘要】由于材料的独特与艺术语言的多样化,陶艺更容易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中,并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环境陶艺”也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环境陶艺和环境雕塑一样成为目前公共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达方式。
但是环境陶艺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发的,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陶艺;天然公共性;环境雕塑
一、环境陶艺源于中国传统陶艺
陶艺从原始社会产生后便一直伴随在人们的生活中,见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彩陶的出现则可看作是人类对于一种原始美的追求,可以说是现代环境陶艺的雏形。
原始人类通过在陶器上绘画一些图腾来美化自己的环境,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展示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欲望,是一种自身能力的体现。
如果说原始彩陶有其偶发性,那么接下来的“秦砖汉瓦”,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环境陶艺的先驱。
瓦当、画像石保持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在表面绘制图画和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并使环境陶艺更具有文化和生活气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建筑瓷砖浪潮,人们纷纷用各色的瓷砖把自己的房子包装起来,其中还有可以拼成整幅壁画的马赛克。
陶瓷在装饰人们建筑环境的同时,也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开始注重陶瓷器皿日用性和陶瓷艺术品欣赏性的选择。
但由于当时现代陶艺发展得不够成熟,瓷砖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以至于这一时期的建筑物看起来都一个模样,建筑外墙用同样颜色的瓷砖,同
样的地面砖,完全是工业化的产物,毫无个性可言。
我们也可把这一时期看作向现代环境陶艺的转型期,就因为有这一时期的求变需求,加上现代陶艺的不断发展成熟,具有现代艺术理念的现代环境陶艺才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二、环境陶艺是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环境陶艺”,即是环境中的陶艺,适合于某一特定环境的陶艺,或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产生都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环境陶艺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当人们坐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建筑物中,享受其改造自然的成果时,面对这些毫无表情冰冷的材质又不免令人们有些失落感。
环境陶艺这一艺术形式在尽情挥洒人们内心情怀的同时,其表面丰富的肌理,多变的釉色效果,正好吻合了人们这一心理和视觉的审美需求。
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分支,陶艺家借助陶土这一特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人与他人的行为、情感。
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发展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与中国传统陶艺几千年的时间所形成的审美文化相互抗衡,自然有些力不从心。
但在全球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又有些势不可挡之势,许多艺术家纷纷向现代陶艺靠拢,于是现代陶艺的创作便形成了三个趋势:一是由传统陶瓷工艺师转化来的创作群体,即在坚持其扎实的传统技艺和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向现代陶艺发展,注重艺术个性和审美情趣的加强。
二是崇尚现代陶艺的艺术家们,他们抛弃以往的实用与技艺的束缚,完全挣脱传统陶艺的条条框框,充分表
达创作者个人的意志与情感,宣泄个人对于人类、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深思。
三是各高校陶艺专业的学院派创作群体,他们首先接触到的是现代陶艺前卫的创作思想,而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艺,是现代陶艺的忠实追随者,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代陶艺的创作梯队,在这些陶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形式更加丰满。
也正是这第三种趋势中的部分陶艺工作者,他们的创作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为某一公共空间而创作陶艺作品,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环境陶艺。
环境陶艺使当今纯艺术化的、孤芳自赏的、远离普通人的现代陶艺找到了走进人们生活的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个非常恰当的契合点。
广义的环境陶艺包括: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景观墙、陶雕小品和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壁画、日用陶艺品和陶艺装置等。
国外的环境陶艺发展比较早,拥有很多优秀的环境陶艺家和环境陶艺作品。
比如西班牙的米罗、日本的会田雄亮以及加拿大的柏得利、荷兰的巴巴拉、挪威的可丽斯等都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米罗在20世纪50年代制作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太阳墙”是独立的陶板壁画景观,直到今天仍然风采依旧。
日本的会田雄亮不仅能做极具个性的小型陶艺装置,他的大量的巨型陶板壁画以鲜明的艺术风格获得人们的一致好评,而真正展示其才华的是他设计实施的诸多陶艺景观工程,比如使他获得了日本人极为看重的吉田五十八建筑奖的《水之庭》。
美国的梅森与辛莫曼是以巨型陶艺作品的户外陈列参与到环境陶艺中来。
我国环境陶艺起步较晚,但是后起直追,有众多的陶艺家纷纷加入到环境陶艺的创作队伍中来,创作出了大量的环境陶艺作品。
这些作品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色彩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作品的陈设环境,既自然古朴又不失恢弘大气。
我有幸参与了德化瓷都广场的陶艺景观墙工程的设计、制作,从而对于环境陶艺有了更加切身的体验,总结出了环境陶艺创作的两个特点:第一,注重与环境的和谐一致。
德化瓷都广场的陶艺景观墙工程是配套景观而设置的,同时考虑到位瓷都市中心,所以整个景观墙的设计以“线面结合”为主题。
由于陶瓷是德化的一个亮点,所以景观柱上的装饰采用了反映德化历史做陶的图案,作品在设计时还考虑到光线对于画面的影响,日出与日落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视觉体验。
第二、充分考虑到作品的受众群。
陶艺创作一旦被纳入某一特定的环境,将与环境的融合作为一个创作的主要因素,环境陶艺也就不再是陶艺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个体需求,更应顾及到这一环境的使用者、观赏者的审美需求。
三、人类对环境意识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使得一些高科技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铝塑制品充斥人们生活的同时,科技又告诫人们食用过量的铝会致病,所以人们便又对原始社会时期便产生的陶瓷器皿倍加青睐。
现今存在着众多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装潢材料超标、资源浪费、人口过于拥挤、生存空间恶化等,也正是基于这些问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生存环
境的改善。
随着钢筋混凝土及人工合成材料等的有害物质对于人体侵害的不断曝光,人们在选择材料时更加慎重,尽量采用天然的绿色环保产品。
陶土这一材质以其质朴原始的气息、肌理、釉彩变化的丰富,对于人体与环境无害而备受关注。
环境陶艺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艺术形式进入人们生活,无论是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还是室内小型的陶艺装置品,在美化人们公共环境的同时,也把陶艺的美传达给了观赏者,满足和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陶艺工作者在注重其作品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
从事陶艺工作的人都知道,烧制陶器的窑有很多种,比如柴窑、煤窑、气窑、电窑等。
不同窑的烧制氛围会产生不同的烧成效果,不同的烧成效果自然会生成不同的釉面肌理,有些特定的肌理只能在特定的烧成氛围才能烧成。
比如柴窑能烧成一种表面像哈密瓜皮一样的肌理,非常细密而又不失沧桑感,但柴烧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稀有木材,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对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人类及陶艺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陶艺家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些污染严重的烧成方式,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柴窑和煤窑越来越少,节能环保型的气窑和电窑的使用越来越多。
四、环境陶艺的人文精神
现今社会各种宣传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恐怕就是“以人为本”这个词,这说明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心理需求的满足,环境陶艺正是基于这种人文关怀而产生的。
艺术理论家皮道坚先生在《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一文中指出:“虽然它使用的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材
质,但它关注的是当下的人性、社会和自然……”,环境陶艺更是把这一特征趋于强化。
因为环境陶艺总是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必然具有公共性,是面向大众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里所说的公共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大众参与到环境陶艺的制作过程中。
比如,日本的女陶艺家藤田昭子以创作大型的户外环境陶艺而闻名,她的作品由于体量巨大,在制作和烧制过程中往往要邀请众多的志愿者参加,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起完成作品。
这种大众参与的形式更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同时参与者还会享受到亲手创作的乐趣。
另一方面是指环境陶艺作品的形式内容易被大众接受。
许雅柯教授的环境陶艺设计作品《大海潮》正是选取了这样一个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海”的主题,从大空间、大格局、天与地与人与海的相互交叉关系中,从海洋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从人的生存空间格局中,吸取有价值和有趣味的符号进行象征意义上的审美重构,充满着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环境陶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环保性,环境陶艺的公共性决定了有大量的人群接触到环境陶艺,从而为现代陶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喜欢现代陶艺,喜欢环境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