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农学考研: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省考研农业科学复习资料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种子学知识点总结山东省考研农业科学复习资料: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种子学知识点总结一、概述农业科学中的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种子学是研究农作物的遗传性状、遗传变异及其调控机制的学科,是农作物品种改良和种子生产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农业科学的这一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二、农作物的遗传育种1. 农作物遗传基础1.1 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基因和DNA等。
1.2 遗传变异:指农作物个体或种群在遗传性状上的差异。
1.3 自交和杂交:是农作物遗传育种中常用的两种育种方法。
2. 农作物的主要遗传育种目标2.1 产量性状:如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等。
2.2 品质性状:如食用品质、工业品质等。
2.3 抗逆性状:如抗虫害、抗病害、抗逆境等。
3. 农作物遗传育种方法3.1 选择育种:通过筛选优良个体或种群来提高遗传性状。
3.2 杂交育种:利用不同品系或亲本进行杂交,提高遗传变异。
3.3 基因工程育种: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外源基因,改良农作物性状。
三、种子学知识点1. 种子的形成和结构1.1 胚珠:种子的起源,包括胚和胚乳。
1.2 种皮:保护种子的外层结构,具有保湿、透气和防御的功能。
1.3 胚乳:储存胚的养分物质,为胚发芽提供能量和营养。
1.4 种子休眠: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不发芽的状态。
2. 种子的萌发和发芽过程2.1 萌发条件:水分、温度和氧气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2.2 发芽过程:包括水分吸收、胚乳水解、胚轴伸长和子叶展开等过程。
2.3 影响发芽的因素:如种子的休眠状态、病害和环境因素等。
3. 种子的贮藏和保鲜3.1 种子贮藏:以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存种子。
3.2 种子保鲜:对种子进行杀菌、干燥和冷藏等处理,延长其保存期限。
四、山东省农业科学考研相关考点1. 农作物遗传育种1.1 山东省的农作物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优势品种的培育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代码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代码为320503,是农学专业中最具有前景和发展性的一个方向。
作物遗传育种是一门以遗传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遗传育种手段对植物进行选育、培育和改良的学科,是提高作物产量、改良品质和抗病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植物遗传育种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因素、遗传变异、杂交育种、自交系育种、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遗传育种技术,同时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如细胞培养、基因克隆、基因打靶等。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多种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可以用于提高粮食产量,改善食品质量,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生产效益。
同时,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应聘的岗位广泛,包括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咨询公司等。
毕业生可以从事遗传育种的研究、管理、推广等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做出贡献。
总之,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要并具有广泛前景的学科,对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你对作物遗传育种感兴趣,不妨选择这门专业,为实现我们的农业梦而努力。
作物遗传育种学第一部分普通遗传学理论教学绪论(1学时)第一节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一.遗传学的研究对象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早就认识到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谷子不出芝麻”,水稻种下去长出来的总是水稻,这种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heredity)。
但是遗传并不意味着亲代与子代完全相像,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一个非常相似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龙生九子,九子各异。
在农业生产中,经常会发现:同一个品种的水稻种成的后代,却有熟期早晚、粒重不同的现象。
这种现象就是变异(varation)。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中的一对矛盾,这种矛盾是生物通过各种繁殖方式反映出来的。
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遗传与变异这对矛盾不断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又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生产所需的各种品种。
所以说,遗传、变异、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遗传变异的表现都与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这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在必要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从而在该环境下表现出遗传与变异。
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环境。
遗传学就是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为研究对象,研究遗传、变异、生物的进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遗传学的研究任务遗传学研究的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物质的实现三个方面。
遗传物质的本质包括他的化学本质、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它的结构、组织和变化等。
遗传物质的传递包括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和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等。
遗传物质的实现包括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调控以及个体发育的作用机制等。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简介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有机结合共建的学科,最初是以国家战略物资——橡胶为主要研究对象,现在拓宽到几乎所有的热带作物领域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热带”特色。
该学科点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建立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被评为海南省和农业部重点学科,2000年获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2006年又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科研究方向本学科以热带作物(主要包括橡胶树等热带经济作物,木薯、甘蔗等生物质能源作物,香蕉、芒果、荔枝、番木瓜等热带果树,热带牧草和南药等)和主要农作物(如水稻等)为研究对象,主要在以下4个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1)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主要探索热带作物育种新原理与方法,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热带作物新品种,研发能充分发挥新品种作用的配套技术。
(2)植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热带作物主要经济性状、抗逆性的形成机制,分子标记鉴定和功能基因克隆等,为新品种选育提供有效的新分子标记和新功能基因。
(3)农业生物技术:主要建立热带作物遗传转化体系和遗传转化方法,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培育新品种。
(4)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学:主要进行热带种质资源(包括橡胶、木薯、牧草、甘蔗、旱稻等)的挖掘、保存、创新利用,并建立种质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为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有效材料。
人才队伍该学科点现有讲师以上科教人员65人,其中校内专职人员25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人员40人;有教授/研究员34人(含热科院,下同),副教授/副研究员22人。
有研究生导师50名,学科人员平均年龄42岁。
学科点先后引进8名博士,在本学科在职培养硕士或博士12人次,在国内做博士后5名。
农学中的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是人类的生计所系。
在农学中,作物遗传育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的目标是选育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不同的市场需求。
遗传育种的基础遗传是作物育种的基础,作物的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指的是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
在自然界中,基因组组成了生物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组经历着突变。
通过遗传的方式,一个物种可以在环境的选择下演化成不同的亚种和新种,这些新品种往往具有更加适应生态环境的特征。
作物遗传育种的原理遗传育种是通过基因传递的方式,不断改变作物的自然特征,来适应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的。
遗传育种的原理是首先发掘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然后通过人工杂交、后代选择和分析等手段,筛选出有利的基因组合,再进一步选育出更完善的新品种。
遗传材料的选择遗传材料的选择是遗传育种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着遗传育种的成功和失败。
选择遗传材料需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包括表型形态、生理生化指标、遗传距离等。
同时,选材时要注重生态型和潜力,即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作物的适应性能力和生产潜力如何。
遗传多样性的发掘遗传多样性是作物遗传育种成功的基础之一,它是指作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基因多样性。
发掘遗传多样性主要通过野生种、近缘种或者变异种的引进和筛选,或者通过核酸分析和遗传图谱的绘制等手段进行。
遗传改良方法遗传改良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杂交、基因转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
其中人工杂交是最常用也是最传统的遗传改良方法之一,它是将两个亲本杂交,得到新的基因组合,并经过繁殖、选择等步骤,选育出理想的新品种。
基因转化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特定基因加入作物自身基因组中,以增强或增加作物某一特定性状的表现。
遗传育种的发展作物遗传育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遗传育种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
未来,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涉及到基因编辑、机器学习等现代科技手段,以更加精准地改良作物的遗传性状,并为人类提供更加健康、美味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考研农业学备考农作物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农作物遗传育种作为农业学科的重要分支,是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加产量、抵御病虫害等的重要手段。
在考研农业学备考中,理解和掌握农作物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到实践应用,介绍农作物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
一、农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农作物遗传育种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在人为干预下改变农作物遗传性状的过程。
它是农业生产中推动农作物进步的重要方法之一。
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包括遗传变异、选择和杂交等。
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或者通过人工手段诱导出的农作物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遗传变异是农作物遗传改良的基础。
通过挖掘和利用遗传变异,可以创造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性和适应性。
2. 选择选择是指在种质资源中,根据某种特定的目标性状选出优良个体作为亲本,以达到获得优良后代的目的。
选择方法主要包括纵向选择和横向选择。
纵向选择是在连续几代中按照固定的目标性状进行选择,逐步提高该性状的表现;横向选择是在同一代中,根据多个性状的综合表现选择优良个体,以达到多目标选择的目的。
3. 杂交杂交是指通过人工控制配子的结合,使产生的后代兼具父本和母本优点的繁殖方式。
杂交的优点是可以创造新的品种。
常见的杂交方式包括自交系杂交、单交叉杂交和复交叉杂交等。
二、农作物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农作物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包括选择育种、细胞与分子育种、高效遗传育种等方法和技术。
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传统的遗传育种方法,通过选择具有所需性状的优良个体作为亲本进行繁殖。
在选择育种中,除了纵向选择和横向选择外,还可应用辅助选择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
2. 细胞与分子育种细胞与分子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细胞、分子水平的调控和改良实现育种目标的方法。
常见的细胞与分子育种技术包括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
3. 高效遗传育种高效遗传育种是采用综合技术和方法,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繁殖、选择、杂交等手段获得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代码
作物遗传育种是一门高端的、具有前沿科学意义的、现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科学分支,专业代码是0106,是中国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分类和培养方向代码。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是以植物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遗传学、育种学原理为奠基理论,结合现代生态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质量标准与检测等科学技术,研究作物遗传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育种新方法和新技术、新品种的选育与改良,以及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技术问题。
作物遗传育种类的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遗传学、育种学、作物生态学,包括遗传学导论、植物细胞和遗传学、植物种质分子遗传与应用、遗传育种学、表观遗传学、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群体遗传学与遗传资源保护、作物育种等。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从遗传资源调查评价和利用、作物育种新技术研究及社会应用、在小麦、小米、谷子、食用油料作物、蔬菜、花卉及果树等重要作物领域具备一定开发创新能力的优秀高级专门人才,能在遗传育种、生态学、作物质量及品种检测等教学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
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遗传育种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农作物和家畜品质的学科。
在农业生产中,遗传育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通过选择、杂交、转基因等方法来改良作物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确保粮食安全。
本文将从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变异、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等方面对遗传育种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1. 遗传育种学的定义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动植物的优良性状如何通过遗传改良的学科。
它以遗传学为基础,结合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通过选择和杂交的方法,提高动植物的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性状,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2. 农作物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指供遗传改良使用的农作物品种、种群和野生近缘种的总称。
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是遗传育种的基础,包括不同的品种、种系和野生近缘种,它们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为遗传改良提供了大量的遗传资源。
3. 遗传育种的目标遗传育种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方法,提高农作物和家畜的抗病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遗传育种的原理遗传育种的原理是通过选择和杂交的方法,利用基因的遗传变异,从而提高动植物的遗传性状。
选择是指在种质资源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种群,通过人为的选择和培育,逐步提高种群的产量和品质。
杂交是指将父本和母本中的不同基因型进行交配,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二、遗传变异1. 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是指在种群中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在自然界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动植物的基因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包括单体型变异、种间变异和种群变异。
2. 遗传变异的来源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包括自然变异、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
自然变异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基因的突变、重组和分离等原因,使得种群中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人工诱变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诱发基因的突变或重组,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作物遗传育种学一、作物育种学的意义作物生产可以看作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即要使农作物本身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优良的品质,较强的抗逆性,这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的内因,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就是育种。
二是如何通过各种措施,使农作物获得最高的产量,例如:施肥,灌水。
防治病虫害等,这是获得高产的外因,是属于栽培学的范畴。
发展作物生产,提高作物生产水平,基本上是通过作物的遗传改良和作物生长条件的改善两个相互结合的途径来实现的。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选育的一定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群体内的个体间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一致性,并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
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适应性等方面符合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作物品种是人工进化的,人工选育即育种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在植物分类上,作物品种虽然也隶属于一定的种或亚种,但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变种。
变种是自然选择,自然进化的产物,一般不具有上述特性和作业。
农作物的每个品种都有其所适应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作用,因此,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在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不同,对品种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要不断地培育新品种以更替原有的品种。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育种规律,创造优良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又多又好的优良品种的种子,从而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业。
二、作物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近一、二百年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中的现代育种技术、化肥和施肥技术、农药合成及灌溉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作物生产中,新品种的应用、增施肥料、防治病虫害个改善管理等方面,品种的作业最大。
据有充分科学根据的估算,新品种的应用在提前农作物产量方面占40%。
1/13【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天津分校王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
2015考研天津农学院招生目录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解析参考书天津农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所、专业、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备注001农学系(拟计划招生人数25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数学、611化学或621农业基础知识综合④801植物生理学复试科目:①笔试:A 外语B 作物育种学总论或作物栽培学概论或者农田水力学任选其一②综合面试:外语+专业技能+0901作物学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1作物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吴锡冬、李乃祥02作物生长环境田秀平、刘惠芬、2/13【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2综合知识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遗传学②作物栽培学③作物育种学④土壤学⑤水力学⑥工程水文学徐晓燕、孙书洪、王仰仁、卢树昌、黄海东090102作物遗传育种01饲用作物遗传改良孙守钧、裴忠有02植物细胞工程育种刘海学03特种玉米遗传育种王鹏文、向春阳04水稻品质(食味)改良研究崔晶、王松文05作物抗逆分子基础谢晓东002园艺系(拟计划招生人数25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数学或611化学④801植物生理学复试科目:①笔试:A 外语B 果树学(果树栽培和果树育种学)②综合面试:外语+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土壤学②遗传学090201果树学01果树资源研究与利用阎国荣、刘玉冬、李树和、龙鸿、聂江力、裴毅02果树生物技术任志雨、彭立新、杨静慧03果树抗逆研究与应用孙世海、骆建霞、王丽娟04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王远宏、崔新仪、张新忠003动物科学系(拟计划招生人数25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数学或611化学④802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复试科目:①笔试:A外语B 家畜传染病学C 动物性商品安全与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或食品工艺学②综合面试:外语+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同0906兽医学090601基础兽医学01动物生长调控与生理学洪中山、李留安、王文杰3/13【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3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动物生理学②兽医病理学02新兽药研究李存、秦顺义090602预防兽医学01动物疫病诊断与控制杨百亮、陈长喜、李富桂02动物分子病原学与免疫学马吉飞、付旭斌、杨建德03兽医生物技术与疫苗杨保收、李守军、金天明090603临床兽医学01小动物疾病学马文芝02动物胚胎与转基因工程郭宏、郝志明、丁向彬、杨升0906Z1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与营养学01动物性食品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张学炜、俞培强、宋桂敏、郭亮、乔家运、闫师杰、马俪珍、刘金福02动物性食品品质特性及控制周学永、张平平、何新益004水产科学系(拟计划招生人数25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9普通动物学④804水域生态学复试科目:①笔试:A 外语B 鱼类增养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营养与饲料学,管理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任选其一②综合面试:外语+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同等学0908水产090801水产养殖01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邢克智、张树林、张伟玉、田云臣、孙成渤、王庆奎4/13【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4力加试科目:①普通动物学②水生生物学02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白东清、乔秀亭、魏东03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王晓梅、陶秉春04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与免疫学杨广、郭永军、刘金兰090803渔业资源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鱼类学④806海洋生态学01渔业资源保护与环境修复周文礼、牛津、秦传新、孙典荣、郭立02渔业资源管理马志华、宋文平、周文礼03渔业生物学与种质资源孙敬锋、陈成勋、王茜5/13【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5考研政治每年平均分在4,50分,不是很高,政治取得高分除了靠记忆力还要有一定的技巧,今天我就考研政治中的一些答题技巧,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内蒙古自治区考研农业科学复习资料作物遗传育种基础知识梳理作物遗传育种是农业领域的重要学科,它研究作物的遗传特性和育种方法,旨在培育出更加优良的作物品种。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考研农业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作物遗传育种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该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方便考生进行复习备考。
一、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1.1 作物遗传学作物遗传学是研究作物遗传规律以及利用遗传规律进行遗传改良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作物遗传基础、作物遗传进化、作物物质遗传、作物性状遗传等内容。
1.2 作物遗传育种的目的作物遗传育种的目的是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等经济性状,并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二、内蒙古自治区作物遗传育种的特点2.1 环境条件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域,温度较低,降水较少。
这就要求作物品种在抗旱、耐寒等方面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2 土壤类型内蒙古自治区土壤类型繁多,包括草原土壤、荒漠土壤、盐碱土壤等,因此作物品种的耐盐碱性和适应能力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作物遗传育种的方法3.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性状优良的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优良的后代。
该方法适用于比较容易出现明显遗传变异的性状,如籽粒大小、色泽等。
3.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优良亲本的杂交,结合优势亲本的杂种优势,培育出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抗逆性的品种。
这种方法常用于改良作物的抗虫、抗病性状。
3.3 突变育种方法突变育种是通过诱变剂诱发作物突变,获得具有新型性状的变异体,并通过选择和选育,得到更好的品种。
这种方法常用于改良作物的色泽、形态等性状。
四、内蒙古自治区常见农作物遗传育种4.1 小麦遗传育种内蒙古自治区是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对小麦的遗传育种有着较高的需求。
对于内蒙古小麦品种的选育,主要着重于提高耐旱、耐寒、耐盐碱等抗逆性状。
4.2 薯类作物遗传育种内蒙古自治区盛产土豆、番薯等薯类作物,这些作物对土壤要求较高。
农业科学中的农作物遗传育种方法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一直是农业科学研究的重点。
其中,农作物的遗传育种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作物遗传育种方法。
一、自交系育种法自交系育种法是通过自交或近交的方式,培育纯系(纯合子)群体,然后从中进行优选和提纯。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自交自交的物种,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等。
自交系育种法的优点是易于实施和操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如育种时间长,选择进展较慢,造成基因资源的固定和亲缘关系的紧密。
二、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亲本经过杂交,产生的后代拥有杂合优势的特性。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中,例如玉米、甘薯和番茄等。
杂交育种法的优点是通过杂合优势的作用,可以快速提高产量和抗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亲本杂交的选择和配对需要谨慎,而且后代的稳定性和杂种返性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验证。
三、突变育种法突变育种法是通过人为或自然引起的突变,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系。
该方法常用于多年生作物的改良,如品种改良的玫瑰和水果树。
突变育种法的优点是能快速产生有特异性状的变异个体,但过程相对不可控,需要大量的观察和筛选,以确保突变个体的稳定和纯度。
四、细胞和分子育种法细胞和分子育种法是运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通过细胞、组织或分子水平的研究和操作来改良农作物。
这些技术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等。
细胞和分子育种法的优点是具有高效、快速和精准的特点,可以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伦理和环境问题,需要谨慎操作和监管。
五、群体遗传改良法群体遗传改良法是通过对农作物种群的选择、配对和交配等操作,来改良种群的性状和遗传组成。
该方法常用于长期培育和改良的物种,如棉花和果树等。
群体遗传改良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但同时也需要长周期的观察和选择,以确保改良效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农业科学中的农作物遗传育种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物种、特点和局限性。
一、名词解释(20分)基因型频率:在群体遗传学中,某一种基因型个体数在总群体中所占的比率称基因型频率同形异位现象:器官形态与正常相同,但生长的位置完全不同。
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是由DNA与蛋白质组合成的复合物,也是构成染色体的结构。
、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基因座的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性导: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通常利用F'因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性因子)来形成部分二倍体。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特定群体,该群体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自花花粉落在柱头上,不能发芽或发芽后不能受精结实的特性。
、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近等基因系:除了某一两个基因外,其他基因都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通常是经过饱和回交形成的除了目标性状有差异,其他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品系)。
、轮回亲本:一般在第一次杂交时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作母本,而在以后各次回交时作父本,这亲本在回交时叫轮回亲本二、简答题(45分)1、相互易位杂合体半不育的原因。
2、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3、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4、同源三倍体不育的原因。
5、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及远缘杂交存在的困难。
6、转基因育种的程序。
7、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各类型的育种特点。
8、人工诱导产生单倍体的途径。
9、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每种方法举出一两种作物为例。
三、论述题1、论述基因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20分)2、由于病菌生理小种变异,某作物品种丧失对某病害的抗性,其一近缘植物由此抗性基因,且抗性为显性。
是设计完整的改良这一品种的育种技术方案。
(15分)绪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作物遗传育种复试科目在农田里,有个神秘的领域,叫作物遗传育种,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想象一下,农民大叔在田间忙碌,身上满是泥土,脸上挂着笑容,手里拿着那些新型的种子。
你知道吗?这些种子可不是普通的种子,它们身上背负着许多秘密,像个小小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遗传育种就像给植物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改变它们的命运,让它们变得更强壮、更好吃。
说到遗传育种,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把不同的植物“牵线搭桥”,让它们交配,产生一些新奇的后代。
就像你我都知道,良好的基因能造就优秀的后代。
比如,你想要个既聪明又会唱歌的孩子,那就得选个优秀的另一半。
这就是植物界的“择偶”法则!这种方式能让我们获得耐旱、抗虫害的作物,真是为农业发展添砖加瓦呀!你是不是也好奇,科学家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就像是植物的“情感顾问”,通过观察、实验,来找出最优的配对。
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像玩拼图一样,把不同品种的基因拼在一起。
结果出来了,哇,惊喜不断!有的作物变得更香,更甜,有的甚至看起来像是走出了科幻电影,颜色艳丽,形状独特。
那场面,真是美得让人直流口水!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你没听错,这可是植物界的“黑科技”。
科学家们就像魔法师一样,利用工具精准地“修复”作物的基因,让它们变得更优秀。
想象一下,以后我们可能会有无农药、无化肥的作物,吃起来既安全又美味,真让人期待啊!不过,做育种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结果可能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
比如,某个新品种可能长得很茁壮,却不怎么好吃,那可就尴尬了。
就像选了个高大帅气的对象,结果发现性格不合,那心里别提多失落了。
所以,成功的育种需要耐心和细心,就像养一段感情,不是说来就来,要用心去经营。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土壤”的重要性。
你想啊,再好的种子,如果没有好的土壤,也不能发挥它的潜力。
科学家们在选择土壤时,可是动足了脑筋。
不同的作物适合不同的土壤,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
2015农学考研: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详解
农学概念及学科设置
农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
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
农学门类,包含8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科,其中作物学2个、园艺学3个、农业资源利用2个、植物保护3个、畜牧学4个、兽医学3个、林学7个、水产3 个。
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
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作物遗传育种是作物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作物遗传育种是研究作物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2、培养目标
1)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服从国家需要,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作物学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作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拓宽有关作物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了解本专业或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生产现场指导和解决本专业有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或本研究方向的田间、实验室的综合实验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在本学科范围内能较熟练地阅读、翻译和写作;通过论文工作在本学科的理论或专业技术上取得新进展;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能胜任本学科的教学、科研、推广及管理工作。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不尽相同,在此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3、研究方向
01作物种质资源创新
02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0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
04作物分子育种及细胞工程
05作物基因组学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 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院校推荐
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招生限制农类专业对考
生的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考生视觉异常、嗅觉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肢体严重残疾的考生慎选农业专业。
就业前景
得益于政府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农学类就业前景广阔。
农业发展多为生产、管理、经营一条龙相连,投身农业类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相关领域的“全才”。
就业方向
农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企事业单位和农业推广部门,从事管理、科研、教学和推广工作。
希望2015考研生都能复习好农学专业课,在考研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迈向向往院校的大门!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