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全厂工艺流程示意图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
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人大气。
如图1 所示的火电厂为例,锅炉会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2)作功使发电机(3)发电。
经汽轮机作功后的乏汽排入凝汽器(4),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凝结成水,再用水泵打回锅炉循环使用。
这一热力循环过程中;乏汽的废热在凝汽器中传给了冷却水,使水温升高.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冷却塔(5)中将其热量传给空气(6),从塔筒出口排人大气。
在冷却塔内冷却过的水变为低温水,水泵将其再送入凝汽器,循环使用。
前一循环为锅炉中水的循环,后一循环为冷却水的循环。
冷却塔中水和空气的热交换方式之一是,流过水表面的空气与水直接接触,通过接触传热和蒸发散热,把水中的热量传输给空气。
用这种冷却方式的称为湿式冷却塔(简称湿塔)。
湿塔的热交换效率高,水被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但是,水因蒸发而造成损耗;蒸发又依循环的冷却水含盐度增加,为了稳定水质,必须排掉一部分含盐度较高的水;风吹也会造成水的损失。
这些水的亏损必须有足够的新水持续补充,因此,湿塔需要有补给水的水源。
缺水地区,补充水有困难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干式冷却塔(简称干塔或空冷塔)。
干塔中空气与水(也有空气与乏汽)的热交换;是通过由金属管组成的散热器表面传热,将管内的水或乏汽的热量传输给散热器外流动的空气。
干塔的热交换效率比湿塔低,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干球温度。
2.2 蒸发耗损量当冷却回水和空气接触而产生作用,把其水温降时,部分水蒸发会引起冷却回水之损耗,而其损耗量和入塔空气的湿球温度及流量有关,以数学表达式作如下说明:令:进水温度为T1℃,出水温度为T2℃,湿球温度为Tw,则*:R=T1-T2(℃)------------(1)式中:R:冷却水的温度差,对单位水量即是冷却的热负荷或制冷量Kcal/h 对式(1)可推论出水蒸发量的估算公式*:E=(R/600)×100% ------------ (2)式中:E----当温度下降R℃时的蒸发量,以总循环水量的百分比表示%,600-----考虑了各种散热因素之后确定之常数。
外部的煤用火车或汽车运进厂后,由螺旋卸车机(或汽车卸车机)卸入缝式煤槽,经运煤皮带送到贮煤仓,经碎煤机破碎后,再由运煤皮带机送到煤仓间,经磨煤机粉末处理后被送到锅炉燃烧,加热锅炉的水,使其变为高温高压蒸汽,之后,高温高压蒸汽被送往汽轮机膨胀做功,推动转子高速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从汽轮机出来的热蒸汽通过冷凝器冷却成凝结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锅炉烟气经脱硝、除尘、脱硫后经烟囱排到空气中。
以下根据单元划分对各系统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进行详细叙述。
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标注:1 煤尘、2 矽尘、3 石灰石尘、4 石膏尘、5其它粉尘、6噪声、7 高温、8 辐射热、9 全身振动10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11 工频电场、12 六氟化硫、13 盐酸、14 氨、15 肼。
16 硫化氢、17 氢氧化钠、18 硫酸、19 二氧化氯、20 甲酚。
2.7.1 输煤系统:自备热电厂改造工程建设时,电厂燃煤厂外运输采用火车来煤与公路汽车运输相结合的方式。
拟从原有该项目铁路专用线上接出电厂运煤铁路专用线,所需燃料可方便地运送入厂。
在厂址西侧与该项目的运煤通道相连,为燃料运输车辆的出、入口。
本电厂燃用煤种为原煤。
锅炉对燃料粒度要求:粒度范围w 30mm。
输煤系统中设有三处交叉。
火车煤沟下部皮带机头部、筒仓下部皮带机头部、进煤仓间皮带机头部通过交叉均可实现带式输送机甲、乙路的切换运行。
2.7.1.1 火车来煤:火车来煤由该项目内部铁路将煤运至煤场,煤受卸设施为双线缝隙式煤槽。
煤沟设计长150m ,配三台螺旋卸车机将煤卸入缝式煤沟,煤沟上口宽13m ,有效容量约4000t ,可存放3 列车的来煤量。
火车煤沟下部皮带机头部、筒仓下部皮带机头部、进煤仓间皮带机头部通过交叉均为带式输送机甲、乙路的切换运行。
2.7.1.2 汽车来煤汽车来煤为与大同路相连的该项目运煤通道将煤运至煤场。
汽车来煤采用自卸或机械卸车的方式将煤卸入地下缝式煤槽,煤槽上口宽8m ,长约94m ,有效容量约2500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