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频发的根本原因是赔偿标准太低责任追究太轻优选稿
- 格式:docx
- 大小:40.62 KB
- 文档页数:5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是煤矿、金矿、铜矿、铁矿等矿企所面临的高风险事件之一,每一次矿难都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生命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矿难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都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矿难频发的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
一、盲目扩张导致安全隐患增多矿业企业创造价值的途径一般是通过扩大打矿量来实现的,但是在盲目追求矿产数量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不顾安全隐患也在扩张。
一些企业为了保持生产能力和规模的扩张,往往忽视了安全管理,放松了隐患排查的力度,导致安全风险不断增加。
二、吹牛逼态度导致安全隐患增多在矿业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一些企业经常夸张自己的实力和产品的优秀性,暗示着自己的煤矿能再次突破产出记录,从而吸引关注。
这种吹牛逼态度虽然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也让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变得疏忽。
企业的管理者高估了煤矿的生产能力,从而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以安全为前提,导致了一些安全隐患。
三、管理能力薄弱导致安全隐患增多由于煤矿企业的管理者不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实践经验,不能有效地分析安全风险,制定科学可行的安全生产方案,导致煤矿生产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此外,企业对管理者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不足,管理者的素质普遍较低,对于矿难现象的预警补救不及时,导致了更大的损失。
四、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安全隐患增多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往往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完全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导致矿难频发。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忽略安全顾虑,不顾员工死亡和产生的财产损失,使得企业的安全责任感得不到提升,而矿难事件也难以预测和避免。
从矿难频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来看,不仅仅是因为煤、矿、铁的重要性,更是因为煤矿企业的忽视安全的商业行为、不完善的管理方式和不负责任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中国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同时推动煤矿企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管理者素质,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多发的原因一、官商勾结,不负责任,违法办证,腐败问题严重,专家认为,这是第一位的原因。
一些私营小煤矿的矿主,见利忘义,而且有少数公务人员和这些矿主存在官商勾结的现象,几年前1L27七台河煤矿事故,大同5・18左云矿难,都暴露出这方面的问题。
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这是第二位的原因。
人家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错了,是有钱能使磨推鬼,有钱什么都能摆平。
三、法律法规失之过软,失之过宽,责任追究不到位。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安全事故处理成本低,导致矿主安全意识淡薄。
不管矿主多么有钱,出了事故没收其全部非法所得,罚他倾家荡产,这样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死亡超过3人的,一把手拉出去枪毙,你看他重视部重视安全。
这是第三位的原因。
四、以GDP为目标的政绩观,导致生产的盲目扩张,带来的是资金、管理、人才等严重不足,重生产,轻安全,这是第四位的原因。
五、安全投入不足,装备落后,历史欠帐严重,安全科技研究滞后。
我国整个煤矿的安全基础此较薄弱,多年以来存在一个欠账问题。
经国家煤矿监察局,国家安监总局的调查,光是国有大矿就欠账5OO多个亿;安全科技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安全生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二是安全生产科技基础条件较差;三是安全生产理论研究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四是安全生产科技投入不足。
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严重。
指挥者没有经过正规教育,不懂管理,凭借在小煤窑的工作经验,瞎指挥一通;操作者只知道服从,否则就丢掉饭碗,哪里知道什么是违章作业,糊里糊涂地干,小车不倒尽管推,不出事就是侥幸。
新工人下井前不经过培训,领矿灯时交代一句,注意安全,第二天透水就搁在惊吓了。
七、中国人穷,从业人员干活不顾危险,不干那能行,不干活,没有产量,挣不着工资,一家人等着吃饭;老板要钱不管职工性命,出了事故用钱摆平,大不了罚一点款,几天又挣回了。
八、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不能按照〃三同时〃原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指的是在矿山中发生的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全球范围内,矿难事件频发,涉及各种资源开采领域,如煤矿、金矿、铁矿等。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矿山管理问题。
矿山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矿难的发生和发展。
一方面,一些矿山管理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安全生产和技术条件,盲目进行资源开采。
这样的矿山通常缺乏先进的安全监测和控制设备,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一些矿山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执法措施,导致管理者逃避监管,安全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职工素质和培训问题。
矿山工作场所本身就存在高风险和重负荷的工作环境,需要员工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然而,由于一些矿山地理位置偏远,职工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矿山企业在招聘和培训方面也存在问题,未能为职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得职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
第三,不合理的资源开采和管理模式。
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涉及大规模的爆破和地下开采作业,容易引发地壳运动和瓦斯涌出等问题,增加了矿难发生的概率。
一些矿山企业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在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地质和工程问题的深入研究,导致开采活动与地质条件不匹配,增加了矿山灾害发生的风险。
第四,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缺失。
一些矿山企业在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大量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这种破坏往往会进一步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
同时,矿山企业在事故发生后往往不够及时和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对职工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不力,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矿山管理问题、职工素质和培训问题、资源开采和管理模式问题、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缺失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矿难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矿山管理和监管工作,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优化资源开采和管理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2006年12月社科纵横Dec,2006总第21卷第12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21NO.12论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王岐堃(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内容摘要】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
近期中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煤矿生产中矿难频发,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在引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矿难频发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矿难事故 安全生产 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D9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6)12-0084-02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它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的会议中强调,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大背景是极不协调的,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相符合的,与我党的执政目标是完全背离的。
所以,全力以赴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一、中国煤矿生产现状的概况近年来我国矿难事故频发,2002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112起,死亡6528人;2003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4143起,死亡6424人;2004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853起,死亡6027人。
我国每生产100万吨煤炭就有3.1个矿工付出生命,矿难的死亡人数占全球矿难死亡人数的80%左右①。
二、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造成我国矿难频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安全生产立法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是首要原因我国已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安全生产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但《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规不健全,许多制度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造成了法律实施效果与立法目标之间还有较大距离。
申论高分范文:防止矿难频发以下申论高分范文:防止矿难频发由公务员频道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政申论精选高分范文:多措并举防止矿难频发王家岭矿难,153人命悬一线;小南沟矿难,28名矿工全部遇难;鲁唐镇积财石墨矿十年里“吞噬”了39条性命。
矿难频发给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也给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因而,防止矿难频发势在必行。
矿难频发的原因表现在五个“不”上:一是矿领导不重视。
矿领导不重视矿工生命安全,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导致不重视安全生产。
二是国家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些制度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缺少法律的强制性;三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机制不完善。
国家防止矿难的法律、法规缺乏监督,难以落实。
四是应急救援机制不健全。
矿业生产应急设施不完备,矿工缺乏自救知识;救援技术不到位。
五是问责力度不到位。
一些矿难背后往往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对矿主和相关领导的监督、问责不到位,使矿业安全生产难以落实。
抑制矿难频发是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千千万万各矿工家庭和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心声。
抑制矿难频发,落实安全生产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人为本,重视矿工生命安全。
矿主、相关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矿工生命安全,把矿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山西大同红窑沟煤矿发生矿难,死亡人数不明。
矿主李克伟没有组织抢险,而是立即封住了井口,数月后才打开井口转移尸体。
矿难瞒报被媒体曝光之后当地政府两番调查无果而终。
指导中纪委介入调查,多名高官相继落马。
不组织救援、瞒报矿难反映相关矿主、相关领导漠视矿工生命安全。
矿主、相关领导重视矿工生命安全是防止矿难频发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矿工生命安全,才会加强生产,防止矿难频发。
以法律为准绳,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我国防止矿难发生的法律、法规往往不被落实,在执行过程中变成了一纸空文。
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一、引言1.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
近期中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煤矿生产中矿难频发,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对矿难频发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2.了解矿难发生的基本情况后,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和方法,来改变一些引起矿难的因素,从而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和保障矿工们的利益和生命安全。
二、本论(一)我国煤矿安全的基本现状近年来,国内矿难频发。
据有关方面统计的数字,2001年全国共发生煤矿安全事故2384起,死亡6078人。
2002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112起,死亡6528人。
2003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4143起,死亡6434人。
2004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853起,死亡6027人。
我国矿难的死亡人数占全球矿难死亡人数的80%左右。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在去年2009年,全国矿难造成了2631人死亡,70%的致命矿难发生在产量占全国35%的小煤矿。
据报道由以上数据,可以较清楚的看到一直以来频发的矿难是困扰我国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它不停地拷问我国煤矿生产的安全体制,监管部门的监管效能,行政部门的职责履行问题。
(二)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分析1.导致矿难频发的经济原因(1)高投资高好耗能的经济增长加大安全压力煤炭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分析其安全生产形势时不可能脱离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增长方式。
在当前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能源消耗强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各煤矿、各地方普遍面临开足马力增加供应的诱惑和压力,这是矿难长期存在的原因。
根据安监总局所属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安全生产情况的研究,发现事故死亡人数波动幅度与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相互趋同吻合。
GDP高速增长的年份,事故总量往往大幅上升。
在连续3年经济增长率运行在10%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继续加速,前3个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7%。
2021年矿难频发的宏观制度根由及对策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2021年矿难频发的宏观制度根由及对策一、矿难频发的根本原因在制度层面多少年来,一方面是政府三令五申、措施规定不断出台,另一方面是矿难愈演愈烈、重大恶性事故频发,这种悖论性的局面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就没有个能让人看到曙光的尽头呢?按照制度经济学观点:如果一种行为或现象存在着明显不合理性,大家都觉得“不应该”这样,但实际上这种行为或现象不仅普遍存在,且有不断强化的趋势;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里的问题不是个人或个别利益群体的问题,而是在制度或规则层面出了问题。
就矿难频发问题而言,情况也恰是如此。
关于煤矿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人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很多原因来,比如:有位作家根据自己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认为煤矿事故与安全教育有关,而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在于矿工“头脑中的安全意识、心中的生命意识”淡薄,很多矿工“不理性”,为了多挣几个钱连命都可以不要,甚至故意将瓦斯报警器搞失灵;还有相当多的舆论谴责煤商“利欲熏心”,在市场煤价不断高涨的利益刺激下,为了多赚钱通过拼设备、减少安全投入等方法而“盲目”增加产量;更受社会各界民众关注的是地方政府“腐败”问题,红顶煤商“太胆大妄为了”,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声言“硬可丢掉乌纱帽也不撤股”。
安全管理/管理杂谈浅谈矿难频发的原因及对策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负外部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低工资标准雇佣员工,不执行政府关于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的规定, 使员工在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条件下工作等,给社会造成了负外部性。
除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面,煤矿企业还在其他方面存在着负外部性。
现实中,采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设施的购买, 矿工工资及福利, 治理开采矿藏所导致的生态污染, 安全生产的开支, 企业运营费用, 发生事故后的善后成本, 政府税费支出等等, 然而由于监督缺位、权力寻租等多种原因的存在, 企业经营者个人承担的边际成本远远小于生产的真实边际成本,即是存在着负外部性。
负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煤矿企业有生产大于社会最优的产量的可能。
煤矿企业超规模发展在当前还有其必然性。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增长速度很快,但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未能摆脱粗放、外延的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有严重依赖,其中以煤为甚。
我国煤炭产量世界第一,煤的消费占了能源总量的四分之三。
自05年10月起,煤炭价格一路上涨,煤炭行业持续处于卖方市场,刺激了煤矿的超能力生产。
同时,作为煤矿超能力扩张的制约力量的矿工和监督者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制约作用。
矿工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上缺少为他们这一群体的利益代言人,使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利益诉求不被社会所了解。
在煤矿经营者面前他们也缺乏谈判力量。
而监督方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没有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客观原因是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全国共有68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 只有2300名(含二线人员) 工作人员, 根本满足不了对全国现有的两万多煤矿安全监管的需要。
主观原因来自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结构和经济发展冲动对GDP的依赖,因此某些地方政府也就对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存在着负外部性的煤矿企业的企业经营者会对煤炭不切实际地抽取,造成对资源的盲目的扩张性开采, 矿井安全措施跟不上,同时制约力量又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矿井安全隐患累积, 矿难随时可能发生。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是指在煤矿、金矿、铜矿等矿山中因为自然灾害、安全设备不全、人为因素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近年来,我国矿难频发,每年都有数十起矿难发生,给矿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矿难频发呢?本文将探讨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1. 管理体制不完善煤矿的管理是矿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煤矿往往是由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行负责的,导致了煤矿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煤矿仅仅为了利润忽视了安全,不顾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而造成了矿难事故。
2. 安全管理不到位煤矿是高风险、高危险的行业,安全管理是关键。
但是在现实中,有许多煤矿只是采取了形式上的安全管理,工人缺乏安全意识,而管理层为追求利润往往视安全为次要,甚至是不重要的,从而导致了矿难的发生。
3. 设备老化、陈旧煤矿设备的陈旧化也是导致矿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由于煤矿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再加上管理不善,没能及时进行维护、更换,设备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 不合格劳动力煤矿的生产需要高素质、专业的工人,但现实中许多煤矿为了追求低成本,选择雇佣工人不按标准录用、培训、证书不全,从而导致它们在生产时,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经验,增加了矿难的发生概率。
5. 忽视科技进步如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煤矿领域也有了很多新的技术应用,如智能矿山、无人值守、遥控技术等。
但是在许多煤矿,这些技术被忽视,改变拼人力、拼物力的传统方式的更新和升级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了矿难的悲剧。
总结以上就是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无论是管理体制不完善还是设备老化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许多煤矿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及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设备更新维护、加强工人素质培训、重视和应用科技等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矿难的发生。
矿难频发的根本原因是赔偿标准太低责任追究
太轻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我国矿难频发的根本原因是赔偿标准太低责任追究太轻矿难,矿难!
矿难频发,哭声不断。
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108条鲜活的生命被吞噬,国人又一次被震动。
为杜绝矿难的发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为此,笔者采访了被誉为煤矿安全管理专家的苗彦章。
笔者(以下简称“笔”):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11、21”瓦斯爆炸事故,108名矿工遇难。
请谈谈你对此次矿难的看法。
苗彦章(以下简称“苗”):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矿难和此前发生的河南省平顶山新华四矿矿难、重庆松藻煤电公司同华煤矿矿难、山西省焦煤集团屯兰煤矿矿难一样,都是重大责任事故。
既然是责任事故,就说明有人为的因素,矿难是可以避免的。
然而,矿难还是发生了。
我和全国人民一样,感到非常痛心,心在滴血。
笔:煤矿是高危行业。
人们一般都认为,煤矿死人是正常的。
让国人不能接受的是,鹤岗煤矿一次瓦斯爆炸事故死的人也太多了。
苗:煤矿是高危行业不假,但高危行业也不一定要死人。
发达国家的煤矿就不死人。
英国、澳大利亚多年来煤矿都是零伤亡。
煤炭占全国能源
三分之一的美国,在劳动安全性方面,煤矿已好于渔业、农业、建筑业和零售业。
在我国,确实有不少人认为,煤矿死一两个人是正常的。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
一般群众这样认为也就罢了,可叹的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包括一些煤矿管理者也错误的这样认为,才使煤矿事故不断,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人的生命是无价的。
死108人不能让人接受,死一个人也同样不能让人接受。
笔:发达国家已经做到了煤矿安全生产零伤亡,我们国家矿难频发的根源在哪里?
苗:我国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手段已相当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没有多少差距。
我经常说,如果煤矿的管理者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瓦斯防治50条》等组织生产,保准不会发生一起死人事故。
我国矿难只所以频发,我认为根源就在“赔偿标准太低,责任追究太轻。
”
笔:请你具体谈一下。
苗:“赔偿标准太低。
”是指煤矿发生事故后,给死者家属的赔偿金太少了,不足以引起煤矿法人及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
以这次鹤岗矿难为例,每位矿工的死亡赔偿金不过30万元出头。
凤凰财经为此在《资源昂贵人命廉价》一文中写到“30万元的补偿,按5万元年收入算,不过是6年的劳动收入。
如果把工资上涨的因素考虑进去,恐怕还不到5年的收入。
当一个矿主致使一个20岁的矿工丧生时,仅赔人家5年的工钱,而人家的工作寿命至少还有30年,这如何说得过去”另据媒体报道,鹤岗煤矿是计件工资,挖煤工每挖一吨煤挣5元钱,一个挖煤工一月可挣2000多元。
也就是说,一个挖煤工平均每月要挖出400多吨煤。
鹤岗发生矿难时,挖出的煤市场价已达每吨600多元,400多吨煤市场价就是24万多元。
据此计算,30万元只相当于一个挖煤工一个多月挖出的煤的市场价。
一个矿工死了,用他劳动一个多月的收入作为他一生的赔偿,你说少不少正是由于这么低的赔偿,矿主才死得起人,才不在安全上投资,才不在培训矿工、提高矿工素质上下功夫。
“责任追究太轻。
”是指煤矿出了事故后,对煤矿法人及管理者的责任追究太轻了,也不足以引起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
笔:那么,你认为赔偿标准提高到多少,责任追究到什么程度才能足以引起煤矿法人及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才能杜绝矿难的发生。
苗:响鼓必用重槌,矿难必出重拳。
煤矿是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认为,赔就让他赔个倾家荡产,究就究他牢狱终生。
不如此,就不能使煤矿企业真正重视安全生产。
煤矿是暴利行业,矿主年收入动辄几千万,上亿元人民币。
以死100人的煤矿为例,每人赔30万元,100人总共赔3000万元,对矿主来说,不过是毛毛雨。
如果每人赔300万,100人就是3个亿,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至于责任追究,我认为以前对矿难责任人的追究都太轻了,没有起到法律应有的威慑作用。
我认为,死3人的责任事故,就应该判刑;死百人左右的责任事故,不枪毙也应该判他牢狱终生。
笔:这样做,也许会减少或杜绝矿难,但会不会影响煤炭生产?
苗:短期可能会影响煤炭产量,但影响不大。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不再生产带血的煤,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
这一点,西方国家已经做到了。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
笔:谢谢!非常感谢你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