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件《金孔雀与山茶花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12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金孔雀与山茶花》教学结构图教案3一. 教材分析《金孔雀与山茶花》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美丽的傣族山茶花为题材,展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将通过接力版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特色还不够了解,对本节课的歌曲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傣族音乐特色,了解傣族文化。
2.学会歌曲《金孔雀与山茶花》,并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歌曲情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
2.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发音困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傣族的风土人情。
2.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比赛激励法:设置比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音乐播放设备。
3.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傣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傣族的山茶花和金孔雀,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金孔雀与山茶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曲学唱,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以及高音部分的发音。
4.巩固(5分钟)各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介绍傣族的其他音乐和舞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文化。
邀请学生进行民族舞蹈表演,感受音乐的韵律。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金孔雀与山茶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金孔雀与山茶花》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金孔雀翩翩起舞,山茶花争相绽放的美丽景象。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形象生动的歌词和旋律展示金孔雀与山茶花的魅力,第二部分以变化重复的手法,加强歌曲的感染力。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欣赏和演唱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金孔雀与山茶花》,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金孔雀与山茶花》,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民族特色,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金孔雀与山茶花》,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以及变化重复的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金孔雀和山茶花的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聆听:播放《金孔雀与山茶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4.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6.演示: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一、花儿的歌《桃子花溜溜红》教学目标: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仫佬族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聆听并且学习歌曲《桃子花溜溜红》。
教学重、难点:1、学习歌曲《采花》。
2、了解仫佬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仫佬族?(生答)师: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晋人常璩《华阳公志·南中志》中,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记载。
唐宋以后,《岭外代答》、《溪蛮丛笑》等史籍中出现了“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
《天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伶人又名僚,俗名姆佬”,可见仫佬与僚、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
历史上并未把仫佬族当成一个民族看待,1953年8月30日经过民族识别,仫佬族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仫佬族的民歌——《桃子花溜溜红》。
三、欣赏乐曲《桃子花溜溜红》。
1、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2、再次分部分聆听。
四、学习歌曲《桃子花溜溜红》五、课后小结。
《金缨花开阵阵香》教学目标: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壮族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聆听并且学习歌曲《金缨花开阵阵香》。
教学重、难点:1、学习歌曲《金缨花开阵阵香》。
2、了解壮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同学们知道壮族?(生答)师: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南越原住居民演变,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主要集中在柳州、来宾、河池、南宁、百色、崇左等地区。
其中云南有100余万人,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
广东的连山、肇庆怀集、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族。
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广西最常见的自称和他称主要有“布(僮)壮”“布土”“布僚”“布雅依(瑞)”“布侬”等20多种,云南汉称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土佬”,自称濮侬、濮土、蒲岱/傣、布瑞/布雅依。
接力版四下音乐一花儿的歌4金孔雀与山茶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孔雀与山茶花》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美丽的傣族金孔雀和山茶花为题材,歌词描绘了金孔雀在绿色的叶子上跳舞,山茶花在旁边欣赏的景象。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充满了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傣族文化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傣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金孔雀与山茶花》这首歌曲。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个人辅导,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
3.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傣族的金孔雀和山茶花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傣族文化的了解,从而引入课题。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金孔雀与山茶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歌唱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歌唱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如旋律、节奏、情感等,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金孔雀与山茶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孔雀与山茶花》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美丽的金孔雀和山茶花为题材,描绘了云南傣族人民的美好生活。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易于学生接受和传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应已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合唱经验,能够配合伴奏进行集体演唱。
在情感方面,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具有较强的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云南傣族的风土人情,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金孔雀与山茶花》,提高音乐素养和合唱水平。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少数民族特色词语和歌词的理解。
2.歌曲旋律的把握和音高的准确性。
3.合唱部分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榜样。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合唱水平。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所描绘的美景。
4.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聆听、分析歌曲,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金孔雀与山茶花》的乐谱和歌词。
2.制作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3.安排合唱场地,准备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云南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美丽的自然景色。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傣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金孔雀与山茶花》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美感。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哼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高的准确性。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借鉴,提高合唱水平。
金孔雀与山茶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课程中运用集体、个人的练习方式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视频学习歌曲,希望能够树立学生们的伟大理想信念。
二、教学重点: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
三、教学难点:切分音节奏的练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穿这一身漂亮的衣服(转一圈)就是来自傣族的民族服饰。
接下来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小段葫芦丝演奏,请听:......谁还记得这是什么歌曲?(嗯,好请坐,同学们同意他的答案吗?)同学们回答的真棒。
以前学习的内容都还牢牢的记得,你们的记忆力也真好。
是的,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傣族的歌曲。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傣族的民歌《金孔雀与山茶花》。
全班一起来念一遍:......2、学唱歌曲(1)下面请同学们安静聆听音乐,并思考这两个问题:A:这首歌曲速度是什么?(中速稍快)B:带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心情?(说的真好,你很会欣赏歌曲哟......)(2)看到同学们这么积极认真,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唱一唱呢。
请你找一找哪个地方重复唱了2遍,为什么?(稍微复习段落反复记号知识点)(3)演唱前让我们先活动活动嗓子,让我们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吧,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跟读一句(带上响板打节奏)(4)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切分音节奏,它就藏在歌曲当中,下面四人小组讨论把它找出来。
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
开始行动吧。
*时间到,哪一组已经找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正确的答案吧......下面我们来学习这个切分音节奏,请同学们跟老师来一遍(师教2遍,全班自来1遍,小组来2遍,个人来1遍,全班跟师来2小节),同学们学习能力真强,下面让我们来唱一唱歌曲中这些切分音吧。
* 6 5 3 飞舞在,师教唱谱2遍,唱词2遍,接下来几个切分音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学习,老师唱旋律,同学们唱歌词。
(5)同学们真是活力四射,那还等什么,让我们赶紧唱响起来吧。
《金孔雀与山茶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课程中运用集体、个人的练习方式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视频学习歌曲,希望能够树立学生们的伟大理想信念。
二、教学重点: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
三、教学难点:切分音节奏的练习。
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又到了,今天在上新课前先让我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吧。
同学们真是活力十足,我们用掌声表扬自己,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同学们欣赏一段非常悦耳的葫芦丝表演。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对傣族,一说到傣族同学们都想到什么?孔雀傣族人非常的喜欢孔雀,还把孔雀当作自己民族的吉祥物,同学们你们了解傣族吗?老师先让你们来说说好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视频走进傣族(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刚才了解了傣族,认识了傣族,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傣族儿童歌曲《金孔雀与山茶花》有哪位同学见过山茶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山茶花图片)接下来让我们完整的欣赏歌曲《金孔雀与山茶花》,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接下来我们进入歌曲的学习按节奏念歌词学唱歌谱学习切分音——出示切分音符5 5 5——知道这是什么音型吗?——是切分音,它的出现改变了节拍原有的强弱规律——5 5 5 5 把中间两个音连起来,就等于切分音了——教学生拍切分音的节奏——全班跟着老师拍切分音的节奏——5 5﹒也是一种切分音——同桌之间进行练习、记住切分音——找一找,在歌曲《金孔雀与山茶花》中有没有切分音?老师唱歌谱学生唱歌词学唱歌词跟录音唱跟伴奏唱领唱合唱下面我们再次来观看傣族舞蹈的录像资料,好,下面老师想请我们班的一位小小舞蹈家来为大家展示下请邱可儿上来你们知道傣族舞有什么特点吗?三道弯,孔雀手下面我就来学学傣族舞蹈的一些最基本的动作。
下面我们请我的小小舞蹈家邱可儿同学给的我们展示一段傣族舞蹈,大家掌声欢迎。
我们看了邱可儿同学的精彩表演,大家是不是也想舞动起来呀?下面我们请邱可儿来为我们领舞,下面的同学边演唱歌曲边跟着他们一起跳起傣族舞。
鄂教版艺术四年级上册《金孔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金孔雀》是一首具有傣族风情的音乐作品,选自鄂教版艺术四年级上册。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展现了傣族人民的生活场景。
歌曲共四句,旋律简洁明快,节奏自由舒展,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傣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认知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傣族文化,知道《金孔雀》的背景及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金孔雀》,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金孔雀》,让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金孔雀》的旋律,能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2.教学难点: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及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的美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模仿、实践、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理解、表现音乐。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对傣族文化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金孔雀》。
2.欣赏:播放《金孔雀》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学唱:教师范唱《金孔雀》,学生跟随琴声学唱,注意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4.演练: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歌曲的美感。
5.拓展: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金孔雀》的美感,可以自编舞蹈动作,也可以模仿孔雀的动作。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孔雀》的特点及三拍子的节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金孔雀》的特点和三拍子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