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第一篇范文:如何点题小学作文点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点题,那么文章就可能会走题,让读者不知所措。
所以,在写作前,我们必须要考虑清楚如何点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审题。
通常在题目中会包含关键词,例如“感受”、“体会”、“经历”等。
我们必须要根据这些词来确定自己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题与感受。
其次,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点题。
例如,如果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们可以从自己读这本书的经历出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这样不但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最后,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点题。
例如,如果题目是“如何保护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实际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来引出自己的观点与解决方法。
总的来说,正确点题对于小学作文的写作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通过审题、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和结合具体例子等方式来点题,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写作重点:正确点题的重要性;如何正确点题;三种点题方法。
用词分析:文中用词简洁,语言流畅易懂。
例如“通常在题目中会包含关键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和“结合具体例子”等用词准确有效。
第二篇范文:如何点题写作是一项需要思考和细心的工作,如何点好题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点题不当,会导致文章偏题或过于模糊,让阅读者感到无头绪。
一个好的题目既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又要紧扣文章内容,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首先,在正式写作之前,仔细审题是必不可少的。
读懂题目、理解要求,才能够更好地定位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把题目的关键词标记出来或写在草稿纸上,便于思考。
其次,对于一些开放式的命题,我们可以从自身经验、观察或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等方面去寻找题材。
可以运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人物或场景等,配以发人深醒的总括性作文题,从而提升文章的质量和个性化。
最后,写作过程中的“点睛”之笔很重要。
在文章的结尾,可以通过精心构思一句话,让文章耳目一新,让读者受到启示和感悟。
作文结尾点题如何切题、醒目、明朗考场作文,善点题和从不点题的,会有很大的得分差距。
学会点题,首先要审题,主要是对题目、文体、字数的规定要看清,并严格按要求去做;思考文章的立意、取材乃至布局安排,审题的时候要注意限定性词语和关键词,只有在审好题的前提下才能写出或立意严谨或情感真挚的文章,高考作文应尽量写得醒目、明朗。
而点题是使作文醒目、明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从性质上分,点题有明点和暗点两种。
所谓“明点”,即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
譬如2007广东题《传递》。
有考生写《薪尽火传》一文,开始那几句:“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薪尽火传的意思。
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
”这里直接点明“薪尽火传”四字的深刻含义。
所谓“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
譬如2007福建题《季节》有考生在作文中审视中日的历史与现实,提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殷殷期待,彰显脱俗大气。
文中说:“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日本也深受战争之害,只有面对历史,相互尊重,两国就会走上花繁香溢的春天,让亚洲人民沐浴和煦春风。
”揭示出文题的含义,说明了作者扣紧“季节”的意旨。
从形式上分,点题有篇首、篇中、篇末和通篇点题四种方式。
篇首点题亦即开门见山点题法。
如2007广东题《传递》,有考生写《爱在家中传》一文,就是在文首点明了“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
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
”开宗明义,点明“家”、“爱”、“传递”引出下文,为整篇文章定下基调。
篇中点题也是一种作文常用的点题方法。
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
如广东一考生在《传递中发展》一文中写奥运精神时这样写:“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科学体系。
小学作文八大篇法一、开篇篇法:引人入胜,开篇点题开篇是作文的起点,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关键。
好的开篇能够迅速将读者带入文章情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篇篇法主要包括: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引用名言、描绘景物等。
例如,可以开篇点题:“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一件事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这样的开篇直接明了,为下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描写篇法:生动形象,细腻入微描写是作文中展现事物形象、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描写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描写春天的景象:“春天来了,大地换上了新装。
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披上了绿衣,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这样的描写既生动又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三、叙事篇法:条理清晰,情节紧凑叙事是作文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叙事时,要注意事件的顺序和逻辑关系,做到条理清晰。
同时,还要关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紧凑有趣。
例如,讲述一次难忘的旅行:“那天,我们一家人去了黄山。
我们先乘坐缆车上了山顶,然后沿着山路漫步。
沿途,我们看到了壮观的云海、奇特的岩石和古老的松树。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著名的迎客松。
”这样的叙事既清晰又有趣,让读者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
四、议论篇法: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议论是作文中表达观点、阐述看法的方式。
在议论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论据要充分、有力,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讨论环保的重要性:“我认为环保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环保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如果环境被污染,我们的身体健康将受到威胁。
其次,环保还关系到地球的未来。
如果我们不珍惜地球资源,地球将无法承载人类的生存。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这样的议论既明确又有说服力,让读者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抒情篇法:情感真挚,表达自然抒情是作文中表达情感、抒发情感的方式。
在抒情时,要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用真挚的情感感染读者。
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记叙文是考场作文的得分利器,同学们已经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记叙文写作训练,绝大部分同学都懂得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如怎么确定主旨?怎么行文谋篇?怎么选择材料?怎么进行具体细致描写?等等。
但是,很多同学还不知道记叙文的扣题点题方法,有些同学甚至没有扣题点题的写作意识。
前不久,有个同学拿了自己写的一篇《欣赏》的给我看,写得不错,但是只在开头和结尾有点题,中间主体部分一次都没有点到“欣赏”或大意接近“欣赏”的文字概念,显然,中部没有扣题点题,这是记叙文写作之大忌,失分会很严重的。
基于这种情况,本学案就针对“记叙文的点题”的问题和同学们谈谈写作中的操作办法,希望给同学们一些借鉴。
记叙文的“点题”,是指在中点明文题,点明立意的一种做法。
这在考场作文中是很必要的。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作文是合题的,立意又是明确的,点不点题无所谓,如果是竞赛作文,就真无所谓,如果是考场作文,应当是点题为妙。
因为阅卷老师看的速度非常快,或许短时不能明白过来,还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一般不要省了这个操作。
【方法介绍】是不是一定要在文中点文题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完全合题,不点也能让人一下子看明白,那样的话不点也行,但如果你的有点“形散”,那就需要在文中多次点题。
我建议我们的同学在考场作文中都要点题,多点题一定不会错的!点题是揭示主旨的重要技法,点题有术。
但究竟在何处点题,则无定规,应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定。
点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一、开门见山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篇首即将的主旨推出。
篇首的点题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它可以引起读者对的关注和思考,便于读者对中心的感知和把握。
如朱自清着名的《背影》,扣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了父子深情。
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段话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
这样开门见山,落笔点题,说“背影”,揭主旨,为全文罩上了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也为读者准确理解的主旨起到了很好的预设作用。
小学作文辅导——点题式结尾法1.什么是点题式结尾法点题式结尾法就是在结尾一句话或一段话直接点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正文的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理论达到一定的深度,感情达到一定的浓度,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心愿》,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子,他们的心愿是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显然,这是直言不讳地点明了中心,即自己的写作意图。
赞美心愿美好、纯真,人民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
表达了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感情强烈,中心明确。
2.范例评析我为社会增添一分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心中便涌起一种自豪感。
那是亚运会前夕,我听说亚运会自行车比赛要经过密云,政府倡导把阳台变成花园。
于是,我劝爸爸把阳台上的废物清理掉,爸爸却说:不用弄,咱一户能影响多少!我说:不能这么说,要是人人都这么想,那首都怎么开亚运会!爸爸听了后说:要干你自己干。
我知道爸爸有意为难我,就说:干就干!星期日这天,爸爸妈妈上班了,我就开始了这次特殊的家务劳动。
我先把酒瓶木板等杂物搬出来,把阳台扫净,用抹布把栏杆擦净,用拖把把地面拖净。
再把一些木板搭在阳台栏杆和窗台之间,在上面摆几盆粉红色的月季、火花的串红和翠绿的万年青。
阳台真的变成了小花园,在阳光照耀下鲜艳夺目。
我欣赏着自己创建的小花园,心里美滋滋的。
最后我把酒瓶装在网兜里,跑到收购站卖了。
晚上,爸爸回来,看到焕然一新的阳台,欣赏了半天,高兴地说:我们的小燕子长成大燕子了,了不起啦!不知怎么的,这事让居民楼组长知道了。
在居民会上,他当众表扬了我,还号召大家向我学习。
这下我们楼里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搬东西,摆花。
整个楼都生辉添色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好长时间了,但每当想起来,我就感到自豪!不仅因为我是一个小东道主,更因为我为社会增添了一份美。
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
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记叙文是考场作文的得分利器,同学们已经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记叙文写作训练,绝大部分同学都懂得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如怎么确定文章主旨?怎么行文谋篇?怎么选择材料?怎么进行具体细致描写?等等。
但是,很多同学还不知道记叙文的扣题点题方法,有些同学甚至没有扣题点题的写作意识。
前不久,有个同学拿了自己写的一篇《欣赏》的文章给我看,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文章只在开头和结尾有点题,中间主体部分一次都没有点到“欣赏”或大意接近“欣赏”的文字概念,显然,文章中部没有扣题点题,这是记叙文写作之大忌,失分会很严重的。
基于这种情况,本学案就针对“记叙文的点题”的问题和同学们谈谈写作中的操作办法,希望给同学们一些借鉴。
记叙文的“点题”,是指在文章中点明文题,点明立意的一种做法。
这在考场作文中是很必要的。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作文是合题的,立意又是明确的,点不点题无所谓,如果是竞赛作文,就真无所谓,如果是考场作文,应当是点题为妙。
因为阅卷老师看的速度非常快,或许短时不能明白过来,还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一般不要省了这个操作。
【方法介绍】
;是不是一定要在文中点文题(题目)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完全合题,不点也能让人一下子看明白,那样的话不点也行,但如果你的文章有点“形散”,那就需要在文中多次点题。
我建议我们的同学在考场作文中都要点题,多点题一定不会错的!点题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技法,点题有术。
但文章究竟在何处点题,则无定规,应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而定。
点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篇首即将文章的主旨推出。
篇首的点题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它可以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关注和思考,便于读者对文章中心的感知和把握。
如xxx着名的《背影》,文章扣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了父子深情。
文章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段话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
这样开门见山,落笔点题,说“背影”,揭主旨,为全文罩上了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也为读者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很好的预设作用。
二、卒章显志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全文叙述或陈说的基础上,在文章有了水到渠成的蓄势后,将文章主旨在文末推出。
这样的点题犹如江水陡掀波澜而又瞬间定格。
它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xxx的《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选择了病房和万人体育馆两个地方,采用倒叙手法,写小浩波探望病危的阿婆,由此引出阿婆平时“最爱”小浩波的诸多事情。
特别是阿婆为了保护小浩波,宁愿自己烫伤,从而激起小浩波一心要给阿婆买皮手套的念头,这种感情是那样的真诚纯洁,那样的深挚持久,以至阿婆死后,小浩波在万人体育馆看戏熊演出,还念念不忘要让阿婆戴上熊皮手套,好不再生冻疮。
文章在篇末点题:“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
”“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在对孩子的褒扬中暗含着对大人们的批评,使文章所要表达的“大人们应该保持那一种赤子之心,让社会充满友爱,充满温暖”这一主旨得到了彰显。
作者在篇末的点题,深刻地揭示了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三、一线穿珠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行文中数次点题,点题的话语犹如一条红线,把材料串联起来,使全文形成一个结构紧凑、中心突出的整体。
如有篇题为“读书真好”的满分作文,作者在文中恰到好处的点题,成了这篇文章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开篇写道:“每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中时,一种奇妙的感觉便充溢着我的心房,我似乎听到自己的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读书真好!”这里,“读书真好”是作者第一次扣击题旨。
作者巧妙地移用文题作为点题之语,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第一印象。
接着,
文章由读书长真知——“我有甜蜜的感觉”写到读书益情智——“我得到心灵的净化”。
前者直抒胸臆:“我有一种甜蜜的感觉:读书真好。
”后者叙说感受:“……是的,读书真好。
”然后再由读书助成长——读书“成了我精神的脊梁”,到最后读书促进步——书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
作者由“我”及人,由点到面,由叙感受而发感叹:“不仅是我,亿万个声音都会呼唤:‘读书真好!’”再次点题。
最后,作者以“读书真好”四字独立成段,结束全文。
这篇末的点题,是前面的内容的总结和升华。
综观全文的数次点题,设置恰当,多而不腻,似一颗颗珍珠穿成的项链,放出夺目的光彩。
一般来说,文章点题与否,是衡量其高下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
就叙述性的文章来说,除作者有意地运用含蓄的手法曲折地表达主旨的文章外,都应认真点题。
不注意或根本没有点题的文章,只能给人以散乱、肤浅之感,而这样的文章是难以获得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