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传神——运用漫画笔法凸显人物个性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0
以线存形·以形写神是画一幅经典人物画的根本导读经典的中国传统人物画,蕴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主旨,垂范着传统的绘画观念和技巧,其中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就是临摹,线描的临摹是学习传统,体会前贤气息的最直接的一步。
幸运的是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不朽的艺术佳作“女使箴图卷”使我们可以看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画风。
中国画传神论的奠基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线描风采,可以体会所谓:游丝描、高古游丝描的古典造形和线描形式,可以体会顾氏的“ 以线存形、以形写神” 的理论意义,和他的紧劲连绵,循环超乎的线描风范。
何军委作品何军委作品何军委作品何军委作品浅说中国传统线描人物画线描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独有的表现形式,不着颜色的线描勾勒,已使画面具备了形象、意境和精神。
传统称之为白描(即线描)。
白描也就是线描其基本造型理念是:在物象形体的视觉轮廓(形体边缘)结构转折和交结处,那些足以和体现形体与结构的线以及作者的感觉利用毛笔的功能在画面充分地表现出来。
即所谓(以线存形),以线存形是中国画的基本形式特征。
线描的意义有二:一是塑造形体,体现空间、区别质感、构成画面。
即所谓“外师造化”二是以生动变化的线描(用笔)概括刻画形象、开掘意境、锤炼品味,使画面意境深邃、超逸物外、生动感人,即所谓(中得心源)。
何军委作品何军委作品线描是绘画的开始,写生和创作的第一步。
线描是画家艺术修养、才华和品格的凝聚和体现。
往往作品线描的成功与否即以决定了作品的成败,故称作品的线描为“命线”。
线描是绘画的基本功,初学者要必须经过在线描上的理解和训练的重要一步,创作中也无时不经过在线描的锤炼和发挥。
何军委作品何军委作品线描的用笔技巧多同于书法用笔,线描的审美品格也多直引于书法。
所以人称.:中国画的技巧即书法(包括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书法用笔技巧中的中锋,正、侧、逆、顺,行笔的轻、重、疾徐,以及寓情、写意线描技巧,概莫能外。
故唐人张彦远说:“夫画须求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具有传神写意的特点。
传神写意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要求艺术家通过对形体、色彩、构图、技法等方面的把握与创造,表现被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与气质特征。
此次,本文将着重从传神写意的角度探究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一、传神写意的艺术特点1.以形传神,注重画面的生动表现传神写意的绘画作品注重在作品中表现出人物形象、表情等特征,对人物的形态、肢体等做到生动逼真。
画面通过色彩的运用、画线的描绘等手法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气质,使之具有卓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讲究画面构成和色彩运用传神写意的绘画作品需要经过构思分析,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运用构成要素来表现人物形象。
这些构成要素包括,色彩、透视、构图、比例等等。
通过构图要素的组合,以及色彩运用等等让画面生动、传神,表现出被描绘人物的特征和表情等。
3.具有强烈的审美和文化价值传神写意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审美和文化价值。
它们不仅是一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的艺术创作,更是具有强烈的文化历史价值,艺术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文化和艺术精髓,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更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艺术上的继承和发扬。
二、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表现1.以笔力传神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笔力传神。
工笔画笔筒作为传统的绘画工具,艺术家通过调和颜料,选用大、中、小等不同的笔刷硬度,用手指运用笔力,描绘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和精神气质,力度变化和笔画的粗细、长短、高低都可表现画中人物的气质与自然特点,从而达到传神写意的目的。
2.以色传神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色传神。
工笔画重视色彩的鲜艳和纯正,颜色的运用要求严格,画家在构思作品时已经决定好了画面的色彩。
艺术家通过选色、调色、涂色等过程,以色彩表现人物的气质、性格、情感等精神内涵,颜色的变化亦能表达各种意象,如振奋的红、墓穴的黑、婉约的粉,极好的画质使画面达到了极致的传神与写意,令人看后感触十分深刻。
漫画式的描写手法漫画式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而以夸张、变形为主要创作手段。
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强烈、典型,表达的意旨更鲜明,更深刻漫画式描写法,是指抓住人或事物的某一外貌特征,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段进行勾勒形象来表现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有三:一是抓住能表现性格的外貌特征,简笔勾勒;二是夸张和比喻手法的运用;三是有画面感。
这种描写,不求人物的维妙维肖、呼之欲出;不求形神兼备,只求特征鲜明、特征之处见“精神”。
这种描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一点。
抓住某一个“点”,把镜头对准它,放大、夸张、“曝光”,以达到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给人深刻印象的目的。
鲁迅是文学漫画大师,他善于抓住人物特征,用白描的笔调勾勒出人物的画像,以表现其性格特征。
例如,《故乡》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一文中“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的自私、油腔滑调的市侩杨二嫂的漫画像;脸“灰黄“而有“很深的皱纹”,眼“周围都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那“像是松树皮”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的衰老麻木的闰土的漫画像。
这些都是漫画描写的杰作。
考试=哭脸+笑脸话说我班风云人物,虽不及初唐四杰,却也堪称世纪三星。
A君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整日埋头苦读,趴在书堆里找黄金,学了它个“昏天又暗地,忍不住的流星”。
此乃品学兼优的贵族(优生)代表。
B君实属芸芸众生之列,偶尔心血来潮有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冲动,却“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无奈便哼起了“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
此良民(中等生)代表也。
C君高呼“大考大玩儿、小考小玩儿,不考还玩儿”的口号,一听便知肯定与所谓“差生”同类。
试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形·神·气·韵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中国画史上,人物画有写实和写意两大流派,写意人物画是指以情感表达为重点,通过简练的线条和留白来表现画面的美感和意境。
本文将探讨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形、神、气、韵四个方面。
形写意人物画的形指人物造型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强调形象的简练和半成像状态的营造。
而半成像正是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之一。
在写意人物画中,画家通过精炼化的笔触和运用留白,营造出一种虚实相间,意在笔先的意境。
比如,文征明的人物画中,其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常常是线条的简约,利用提点、挑创、钩势、勾线、抑扬等技法来表现不同肢体的运动、线条的美感和主体的神韵。
此外,留白也是写意人物画形的表现重要手法之一。
留白的调剂,让画面的表现出现更加柔美、灵动的效果。
神写意人物画的神,指的是人物形象所表达出的精神气质,对观者的心灵产生的震撼和共鸣往往比形更能产生审美效果。
写意人物画通过画家的主观情感、对人物造型的理解和想象,通过形象的变化和表现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神韵。
写意人物画要重视情感的表达,而人物除了要准确地描绘出面容、身形等生理特征外,还应该通过表现心灵、气质、举止等来传达情感。
比如,浙派画家徐渭的人物画中,其人物神韵的表现,在其精妙的线条和优美的手法中,往往含蓄、潜藏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人民情感。
气写意人物画的气,指的是画面中所表现出的空间感和气氛,包括前后、远近之分以及表现人物间的情感关系等。
写意人物画中的气,不是直白展示,而是通过画家的意境和技法,如留白、虚实、情感等手法来营造。
与形和神不同,气的表现往往需要画家更多的创意和发挥空间。
例如,大师张大千的人物画中,他通过运用色彩和节奏来表达画面的气息和心态。
其淡泊清雅、灿烂芳香的色调,以及匀称得体的构图,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韵写意人物画的韵指的是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旋律、节奏和变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和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画家威廉·贺加斯在他们的素描稿和油画中频频出现一些夸张变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贺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时髦婚姻》、《性格与漫画》等,标志着近代西洋漫画的形成。
而有"现代漫画之父"之称托马斯·罗兰森。
他虽然受到贺加斯很大影响,但在人物造型上以及立意上更具有现代意识的漫画特征,奠定了现代西方漫画的风格。
也许是漫画的夸张变形特征,以及指桑骂槐的隐喻性,在它萌芽期就成为教派之间斗争中血不见刃的利器。
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它又承担起政治派别斗争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讽刺漫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漫画逐渐向多元化拓展。
虽然20世纪以来漫画家继续用其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不过随着个性化社会的到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于自身生活和感觉的体验,曾经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漫画,肖像漫画发展成为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幽默画,更加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时漫画不断派生出不同风格和内涵的漫画艺术作品,使漫画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我们提及现代漫画的时候,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所指的不仅仅是政治讽刺的漫画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应该说讽刺漫画是当代漫画发展的鼻祖。
十七世纪的欧洲,在英国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一批优秀漫画家筑起了英国现代漫画的黄金时代,诞生了大讽刺漫画家威廉·贺加斯。
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洲一些大都市纷纷创刊漫画杂志,漫画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他们用讽刺幽默的画笔描绘都市生活以及为市民宣泄心中的情绪,深得人们的喜爱。
1841年英国伦敦《笨拙》(Punch)讽刺杂志创刊,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掀起了批判风潮,而这股风潮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国、日本也感染了这股热潮。
由于漫画受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科学精神的影响,以人为本、关注人性。
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各种类型的漫画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个时期出现了幽默漫画、多格漫画、长篇连环漫画等等。
中国传统绘人物的神态与气质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这些绘画作品中,人物形象以其独特的神态和气质给人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神态和气质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绘人物的特点。
一、神态的表现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的神态是非常重要的。
在绘画中通过人物的姿态、面部表情和眼神等来凸显其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神态的表现常常以简约而含蓄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往往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首先是人物的姿态。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物姿态多具有优雅、端庄的特点。
例如,书画中的女子往往呈现出柔和、曲线的形态,充满韵味。
男子的姿态则多以挺拔、直立的形象示人,显示出刚毅与力量。
其次是面部表情的刻画。
中国人物画中常采用微笑、淡然的面部表情来传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通过简单而精确的线条勾勒出的微笑,在视觉上给人以柔和舒展的感觉。
这种面部表情的刻画方式,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温暖。
再者是眼神的描绘。
眼神是人物形象中最能够表现内心世界的部分。
中国绘画的艺术家擅长利用眼神来传递情感和意境。
有时眼神会直视观众,有时则透过虚无的远方,给人一种忧郁、迷惘的感觉。
这种用眼神表现人物情感的手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被广泛运用。
二、气质的展现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形象通常都有着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体现了人物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和个人品质等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身姿的优雅。
优雅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物的身姿往往以曲线流畅、委婉的方式表现,体现了东方审美追求的内涵。
其次是服饰的讲究。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都穿着具有独特风格的服饰,这些服饰正是展示人物气质的重要助力。
绘画中的人物服饰多以细节讲究且图案繁复为特色,展现出人物高贵、典雅或者朴实的气质。
再者是动作的独特性。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物动作常常具有含蓄、内敛的特点。
绘画家通过捕捉人物生活中瞬间的动作来表达其独特的气质。
动作的独特性可以凸显人物的个性和特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漫画艺术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从孩童的画作到成人成为艺术家,在画作的过程中,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法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一种常用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漫画艺术。
漫画艺术是以插图和文字表现的方式,通常被用来传达情感、思想或者社会信息。
漫画艺术和普通的绘画不同,主要特点在于在视觉、心理、与语意的交流上,他能够直戳人心。
它以相对简单的线条、颜色和形状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思想。
漫画家们通过创造一个有情有思、有人格的形象,来表现有趣或者有思想的故事,他们将这种表现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
首先,漫画的表现手法主要是由基本的线条和构图。
线条画法在漫画中非常重要,不同的线条质感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例如,粗线条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而细线条则可以表达柔和和感性的情感。
通过组合不同质感和粗细的线条,可以将人物和情境的情感表达得更生动鲜明。
构图则是漫画艺术中的第二个重要特点。
漫画画家可以将画面分为不同的面积和部分,然后再用来表达情感或者揭示故事的图案和颜色配合攀附透镜突出重点。
漫画家可以通过改变插图中不同元素的比例和相对位置,来营造展现情感或使读者留意到某个重要情节的效果。
漫画经常运用的手法当然还有那些非常具有富有表现性的元素。
其中最常见的元素就是漫画中的台词和 Sound Effect。
它们的作用是将传达主人公情感和宣传故事的内容。
台词可以用简洁的话语来表达人物的想法和情感,Sound Effect则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和噪音,让读者更真实的体验故事情境。
除此之外,漫画还使用了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如把情节和情感的主人公画成类似动物的形象,或者用色彩精美的漫画风格来表现优美。
另一种流行的表现手法是打破第四面墙,也就是让漫画中的角色面对读者,向他们讲述他们的情感。
这种操作可让读者感觉与角色们之间更具亲和力,还能让我们了解到传递出来的通过角色所传达的情感和心情。
总体来说,漫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法,成为了一种非常有表现力和有趣的艺术表现形式。
漫画家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法,可以将情感和思想更真实地表达出来,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故事情境。
说说以形传神的“漫画勾勒法”——兼评《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要写好人物,我们还要熟悉漫画勾勒以形传神的笔法。
漫画勾勒,就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以三言两语作夸张式的素描,使人物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写作手法。
这种手法有些像人物速写,三两笔一勾勒,使有特征的地方得到突出,人物形象就鲜明了,而且,能够显示出内在气质,使人物形象生动起来,既节省笔墨,效果又好。
这种笔法的特点是:一、夸张变形夸张变形是漫画勾勒的最主要的手法,它略不同于平时我们所说的“夸张”修辞,而是借用漫画手法对人物做夸张式的速写。
它运用想象与变形,对人物作出极其简要的勾勒,突出其精神风貌,揭示本质,给人启示,从而增强感染力。
下面两篇例文,都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用很简洁的事例做夸张变形式的速写,来完成人物个性刻画的。
如《我们班的同学们》中,寥寥几笔,五位性格鲜明的同学就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因此,我们能够一下子把握住“乒乓球王”、“班长”、“文人”、“假小子”、“古人”五位同学的个性。
而《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是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小场面,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老师的抚慰与鼓舞的眼神,凸显出老师对学生关爱的品质。
夸张变形的使用,在《我们班的同学们》一文中尤为突出。
二、动态速写动态速写,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或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迅速地勾画出来,好像是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
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或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如:《老师的眼睛会说话》中,“老师看见了,只是用柔和的目光看着我,在老师的眼里并没有流露出一丝责备,而是一种宽慰,好像在鼓励着我说:‘不要灰心,要相信自己!’”,简单的几笔,就把态度温和、慈祥可亲的老师的形象展现出来了。
又如《我们班的同学们》中,“她,个子不太高,一双眼睛一笑起来眯成一条缝,身上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一会儿窜到东, 一会儿窜西……”,也是一个粗线条勾勒,就把女孩儿罗茗羡的“假小子”特点跃然于字里行间。
《写人要凸显个性》教案周至三中王少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凸现人物个性的方法。
2、学习用多种方法刻画生动形象的人物,凸显个性。
过程与方法:鉴赏交流、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丰富情感,以感恩之心树立远大目标,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学习用多种方法刻画生动形象的人物,凸显个性。
教学难点:如何凸显人物的个性。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你道他(她)又是谁?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个圆满的答案来,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猪八戒!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
对于前者,描写写得怎么样呢?(不成功),没有凸现人物个性,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二、明确概念个性: 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们常说一句成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就是指个性。
在浩瀚的文学长河中,许多文学大师创作出来的经典人物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如经其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人物描写散发着永久的魅力呢?我们不妨向大师们请教一下。
三、欣赏材料一:人物外貌要体现人物个性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漫画的艺术表现手法漫画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图像创作形式,它巧妙地将文字、图像、色彩等元素融为一体,以简洁明了、幽默有趣的手法表现生活、描绘人物、传递情感。
漫画家们通过各种创意的表现手法,让观众们在欣赏漫画的同时,也感受着他们的创作心境和视角。
本文将从漫画的表现手法角度出发,探讨漫画的艺术表达。
1. 线条的运用漫画的线条是表现手法中最显著的元素之一,线条的粗细、曲直程度、细节等都可以展示出漫画家的绘画功力和情感表达。
线条的运用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
比如在人物的表情中,线条的曲直程度和粗细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欣逆转等情感状态。
线条的粗细也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粗线条的表现可以展现出人物的阳刚之气,细线条的表现则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柔情似水。
2. 形象的刻画漫画形象的刻画是漫画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
漫画家通过对人物的性格特征、身体特征等进行塑造,使得漫画形象丰满、立体且生动形象。
比如在漫画中,大胖子的形象常常被漫画家们用来表现出茫然无知或者快乐天真的特点,而大眼睛则是表现出可爱、善良、天真的形象。
漫画家们能通过对形象的塑造,使得漫画形象越来越立体、生动。
3. 笔触和色彩的运用笔触和色彩的运用是漫画的独特表现手法,它们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
漫画家们通过笔触的使用,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紧张、欢乐、悲伤等不同的情感表达。
比如在动作场面中,笔触的强度和粗细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攻击力度、身体的拧曲和扭曲等情感状态。
色彩的运用则可以彰显出人物的气质、身份、心境等诸多元素。
比如在表现机器猫中,漫画家们通常采用鲜亮的红色,来表现出机器猫的力量、机智等。
4. 布局的设计漫画的布局设计也是表现手法之一,它是漫画艺术中对节奏、视觉效果等进行调整的重要元素。
漫画家们通过布局设计,可以让漫画的结构更加紧凑,场景更加具体化。
比如在人物的眼神中,漫画家们能够采用远景、中景、近景等方式来设计布局,让漫画的视觉效果更加饱满、立体。
用“漫画”手法来描写人物特点作者:张玉琴来源:《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20年第01期看到“漫画”二字,你们是不是眼前一亮呢?脑海中瞬间出现一些有趣的漫画。
据张老师观察,小朋友对于漫画的热爱程度,犹如张老师对好看衣服的那份狂热!咳咳,跑题了……漫画为什么会让人爱不释手呢?除了色彩绚丽以外,它讲述故事、描写人物的方式更是别具一格——大量运用夸张的手法,语言的趣味化。
比如,表现一个人跑得很快,漫画中可能这个人的腿会变成轮子,飞速奔跑。
在哈哈一笑的同时,人物的特点也深刻烙印在读者脑海中。
说到这里,聪明的你一定猜到张老师接下来要说什么了!没错,将“漫画”手法应用于我们日常习作中去!灵活使用夸张手法,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将人物特点“漫画化”放大,这样有趣生动的描绘,令人过目不忘,文章想不出彩都难!接下来,我们一起从神态特点、语言特点和特殊爱好这3个方面来看看,怎样来“画”人物特点?“漫画”神态描写,更传神!相信在习作课上,你一定学习了通过神态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但是,今天呢,张老师再来给你“传功”——运用“漫画”手法来进行神态描写,适当地夸张人物特点,能够让人物的神态更加具有画面感,让人物的性格特点突出得不能再突出!不信,你看下面的例文吧!例林可菡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怕老鼠。
假如你问她最怕什么?她绝对会红着脸回答道:“嗯……老鼠。
”她这怕老鼠可不是一般的怕,看她见到老鼠时的神情你就知道有多么夸张了。
初见老鼠呆若木鸡,之后惊恐万状。
一次,她在一楼做作业,突然角落里发出一点儿声响,她听后心神不宁,随后一只肥大的老鼠从她的脚边经过,与她的脚来了一个零距离接触。
顿时,她以闪电般的速度跳上桌子,一边跺脚,一边发出震耳欲聋的尖叫声。
事后几天她仍然寝食难安,从此对老鼠“礼让三分”。
俗话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在她嘴里要变成“过街老鼠,可菡说请”。
你看她这个胆儿!(文/林可菡)读完例文,主人公林可菡怕老鼠的性格特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竹影》中的“漫画式比喻”漫画生动传神,幽默风趣,给人以愉悦和思考;比喻则使文章形象鲜明,悦人耳目。
在《竹影》中,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将“漫画”与“比喻”巧手“嫁接”,形成独特的“漫画式比喻”,使文章形象传神、怡情启智,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一、借取漫画创作的精神追求比喻“神似”与其他绘画相比,漫画不讲究用笔的工巧,而讲究“神似”,重在对景、人、物“传神”写照。
在《竹影》的用喻上,这种精神体现为喻体选取的“远”与“奇”,即在“形”上本体和喻体似乎相距甚远;但就某一特质而言,给人的感觉却有惊人的共通之处,从而使喻体显得新奇、别致。
如: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如果我们以“傍晚的天空”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很难想到“灯”上去,二者在“形似”上相距甚远;但二者发出的光,却给人同样的感觉,都让人感觉到光线逐渐变得昏暗朦胧,最后彻底变暗。
不是简单地从“形似”上选取喻体,而是从主观的“感觉”上追求神似,这种取喻方式还表现在文中的一处通感上:院子里的光景已有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了。
从通感上看是打通了“视觉”与“听觉”,”以耳识幻感补益眼识实觉”(钱钟书语);从比喻上看,则是将“光线”隐喻为“音乐”,追求作者对傍晚光线主观感受的传达。
丰子恺在文中说,“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这是他绘画的追求,也正是他散文取“神”用喻的写照。
二、借用漫画创作的手法使比喻幽默风趣幽默是漫画的灵魂,它使人轻松愉悦,并在微笑中深思。
《竹影》在喻体的选取和描绘上,往往给人一种幽默美。
如: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青蛙”可以勾起我们很多充满童趣的记忆,本身是可爱而有趣的。
将小孩月光下的身影喻作青蛙,别致、生动、妙趣横生。
我们可以想象,小孩子的身影,在月光下变得矮矮胖胖的,走起路来雄赳赳的,如青蛙的蹦跳一般。
作者凭借奇异的联想,使用漫画笔法,简洁、传神地勾勒出小孩可爱的身影,充满奇趣。
插画技巧知识:如何利用形态变化和动态效果表现出插画人物的柔软和坚毅性格作为一名插画师,如何表现出人物的柔软和坚毅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
在描绘人物形态变化和动态效果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以达到表达人物性格的目的。
一、形态变化1.人物的姿态人物的姿态是影响形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表现人物的身体姿态,就可以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通过表现人物弯曲的手臂和弯曲的腰线,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柔软性格;而通过表现人物笔直的身体线条和挺直的脖子,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坚毅性格。
2.人物的表情人物的表情也是表现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人物的表情可以表达出人物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
比如,通过表现人物微笑的嘴巴和眼睛的细节,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柔软性格;而通过表现人物紧闭的嘴巴和绷紧的眼睛,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坚毅性格。
3.人物的服装和发型人物的服装和发型也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通过表现人物柔软的围巾和柔软的头发,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柔软性格;而通过表现人物硬朗的外套和硬朗的发型,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坚毅性格。
二、动态效果1.人物的动态姿态人物的动态姿态是表现动态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姿态,可以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通过表现人物轻盈的步伐和舞动的手臂,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柔软性格;而通过表现人物刚硬的身体线条和急促的步伐,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坚毅性格。
2.人物的运动轨迹人物的运动轨迹也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通过表现人物优雅的舞蹈姿态和曼妙的身体动作,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柔软性格;而通过表现人物刚猛的打斗姿态和飞速的身体运动,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坚毅性格。
总结来说,通过形态变化和动态效果表现人物的柔软和坚毅性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以更好地表现其性格特点。
2.注意人物的服装和发型,以更好地表现其性格特点。
3.在描绘人物动态效果时,注意强调其运动轨迹和姿态,以更好地表现其性格特点。
最后,切记要根据具体情境和题材要求,运用不同的画风和色彩搭配,以突出插画作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