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验分享-大连管道泄露爆炸事故
- 格式:pptx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4
大连管道爆炸石油泄漏事故评析事件回顾:2010年7月16日傍晚,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一条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造成储油区可以容纳10万立方米原油的储油罐被完全烧毁,附近储油罐出现严重垮塌和变形,十几条输油管线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高温炙烤发生扭曲变形,输油管内部分原油流入大海,造成污染。
事故至少已造成附近海域50平方公里的海面污染,三大养殖海域恐受牵连。
7月19日,事故现场的明火已经全部扑灭,虽然事故现场的罐体仍有烟冒出,但已经基本安全。
工作重点已经开始转移到海上油污清理。
7月26日,大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160多个小时全力奋战,在5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基本消除了大面积的油污,基本消除了大面积的厚油膜,彻底堵住了事故点的污油源头,实现了海上油污不流向公海、不漂向渤海的控制目标。
事故原因:安监总局和公安部7月23日通报了大连管道爆炸火灾事故经初步分析的原因,事发时,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原油。
中油燃料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在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负责作业的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了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
只见表彰,不见问责?8月2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召开了“7•16”火灾事故抢险救援表彰大会。
据该公司职工反映,本该承担事故责任的相关单位和个人,竟成为了功臣,立功受奖。
尤其是负责该原油罐区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的部门和负责人,都成为了表彰重点。
(8月9日《中华工商时报》)今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专门设立一个章节,对环境污染责任做出规定,为本案的法律适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该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及事故简要经过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公司生产。
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
20时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
7月16日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
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
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
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百科名片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2010年7月16日晚间18时左右,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一条输油管道起火爆炸。
经过200 0多名消防官兵彻夜奋斗,截至17日上午,火势已基本扑灭。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连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原油污染。
针对此次事故,辽宁省政府18日上午成立调查组,调查了事故现场的值班人员、操作人员,同时与事发时正进行卸油作业的外籍油轮进行登船接触。
目前还不能对事故原因做出判断。
事件概况事故追踪胡锦涛温家宝对大连输油管爆炸事故作批示官方通报近40年全球严重石油泄漏事件事故反思事件概况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时间:2010年7月16日晚18时50分左右地点:大连市大连新港事件: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泄油引发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
事故起因:货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发生操作不当引发的爆炸。
伤亡:暂无人员伤亡情况报道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16日立即连夜赶赴大连,现场指挥海上油污应急处置工作。
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大连新港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并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立即组织专家组连夜赶赴大连,现场指挥交通系统所属力量开展消防、清污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海上油污应急处置。
李盛霖17日10时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目前,“海巡021”“海巡028”“海巡0200”“海巡0202”等4艘海事执法船已赴现场,监控油污情况、布设围油栏;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的专业救助船“北海救113”“北海救198”及大连港14艘消防拖轮和1艘消防艇已在起火海域铺设围油栏、喷洒消防泡沫,以控制海上火势和油污染。
大连新港附近的海面上大面积的油污清晰可见到17日9时,事故附近海面仍有原油泄漏入海,辽宁海事局正在抓紧组织海上油污清除和消防工作。
交通运输部还协调河北、天津、山东海事局调集围油栏、消油剂、吸油毡等清污设备火速支援大连。
大连石化灌区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11年8月29日上午10时左右,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油品罐区一个可存储数千吨柴油的罐体突然发生火灾,经消防官兵全力扑救,截至13时20分,火已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由于该大型储油罐内存放了约800吨成品柴油,并且位于该公司厂区成品油储藏区中心位置,周边还有许多各类化工产品储藏罐,大火很快危及到了周边存储罐的安全。
事故发生后,大连市有关方面迅速调集了包括航空消防车在内的约70辆消防车,近300名消防战士,紧急赶往现场参与灭火和增援,对处在危险中的其他化工存储罐降温防火。
火灾发生后,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在从大连市中心赶往火灾现场的路上,隔海就能看到远处冒起的冲天浓烟,路上到处都是拉着警报赶往现场的消防车。
离厂区还有一段距离,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大连市有关方面表示,由于采取了水的应急三级防控等环保措施,消防水全部被排入应急池中,未进入海域。
根据环保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未超过国家相关环保标准。
目前,环保滚动监测仍在进行中。
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二、事故处理动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8月30日在大连石化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免去蒋凡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职务,调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冷胜军任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
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8月31日表示,大连石化在一年内连续发生安全事故,充分暴露了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队伍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中石油集团公司同时决定,成立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任组长,抽调技术和管理专家进驻大连石化,在国家安监总局指导下,配合大连市事故调查组,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做更深层次的事故分析,尽快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完善防范措施;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开展扎实深入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三基”工作全面督查。
三、事故延伸2011年7月16日:千万吨常减压装置换热器“大帽”泄漏着火。
2022年2月22日大连罐内闪爆事故心得通过此案例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意识应始终牢牢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安全就是生命。
在日常工作当中要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且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不仅要自己注意安全,还要时刻提醒其他人。
对违章操作,忽视安全的行为要严正指出并坚决阻止。
我们到处张贴标语,提醒警惕。
然而我们大家都已熟视无睹了,思想麻痹了,违章操作随处可见。
但是我们真的不能忽视安全,麻痹大意,否则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就会酿成严重的后果,轻则残肢断臂重则付出生命的代价。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时刻牢记安全,紧绷安全之弦。
安全无小事,防微杜渐是关键,安全不是面子功夫,而是要落到实处,安全不是碱喊口号,而是要真正行动,安全不是只为自己,而是为了大家,所以谨记安全,为了你我,为了大家,筑起一座思想、行为和生命永远不倒的安全长城。
6·30大连中石油原油泄漏事故2014年6月30日18时58分,大连岳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金州区路安停车场附近,进行水平定向钻施工时,将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线钻通,导致原油泄漏。
1.事故过程2014年6月30日18时58分,大连金州区新大一线小松岚站进站500米处原油泄漏。
事故发生后,大连市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公安、消防、环保、安监等部门组织专业车辆和人员进行现场处置。
现场指挥部组织疏散管道周边居民,并立即采取注消防泡沫、用沙土填埋等方式进行应急处置,同时组织市政部门对流经区域所有暗渠、涵洞、雨污水井进行全面排查,查清灾害范围。
处置过程中,部分溢出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21时25分火势被扑灭,现场无人员伤亡。
经查,溢出原油流入市政雨、污水管网,未对自来水管网等形成污染。
环保部门设置多处空气质量监测点,持续环境监测表明,VOC(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超标0.79倍,其他指标均正常。
]检索近年来媒体关于大连石油的公开报道,算上此次事故,2010年至今,已经发生8次安全事故。
查询网上资料显示,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大孤山新港码头一储油罐输油管线发生起火爆炸事故,据估算,有1500吨原油进入海洋。
2010年10月24日,大连新港码头油库“7 16“爆炸事故现场拆除曾着火油罐时,引燃罐体内残留原油,再次发生火情。
3人在火灾中遇难。
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厂区内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泄漏着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11年8月8日,台风“梅花”掀翻大连福佳大化70万吨芳烃项目的防波堤坝,威胁到生产用化工储罐,几乎酿成剧毒化工产品泄漏的严重后果。
在民众的抗议下,大连市政府决定该项目立即停产搬迁。
2011年8月29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875号柴油罐发生火灾,该罐储存柴油约800吨。
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了解,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
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灭火给我们的启示2010年7月16日,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水位最深的现代化深水油港、大连保税区大窑湾港区一条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
浓烟滚滚,烈焰熊熊,大火危及其他300多万立方米的储油罐,大火危及附近的化学品储罐区……消息迅速传播,人心随之悬起。
爆炸声起,吹响了与时间赛跑、生死之争的号角。
接到报警后,大连市消防支队立即调集37个公安消防中队和4个企事业专职队的128辆消防车、700余名消防员赶赴现场。
此时的火场,火苗已经从粗大的输油管线撕裂开的大口子里蹿出。
油助火势,一路狂奔,沿着管线汹涌地翻滚着向外扩散,泄漏出的原油,在储油区错综复杂的管线通道里汇合,再凭借火势的凶猛,一次又一次形成新的着火点,再形成新的流淌火,不断向外蔓延、扩散。
103号罐已经起火且东北角有撕裂口,并伴有嘶嘶尖叫声,相毗邻的其他罐受到严重威胁;北侧输油管线已经炸断且大面积着火,罐区东侧有大面积流淌火,东侧泵房、配电室、泡沫站房处于大火包围中。
毗邻的大连新港内原油罐区附近管线着火且罐区有大面积流淌火,两个罐区受到流淌火的烘烤;流淌火进入海面,码头船舶、油轮受到严重威胁;现场多处输油管线、排污管道井连续发生爆炸,井盖、阀门等被抛向空中。
整个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一片火海,爆炸碎片散落。
大连消防支队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向省消防总队报告,请求增援。
接到请示后全省组织2000余名消防官兵集结队伍奔赴现场,面对熊熊烈火,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冲锋在前,近攻内战,连续坚守火场十几个小时;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救援,前线指挥部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火场规律,合理运用战术方法。
在现场,领导及时调度、各方全力以赴、社会团结协作的感人场景。
总指挥部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从灭火工作到宣传工作,从调动飞机到调运沙子,一自高丘传号角,千军万马进军来。
在配合中产生高效,在协作中增强团结。
省领导一声令下,全省14个市和4个企业消防队,338辆消防车从四面八方赶往这里。
野蛮施工破坏煤气管道导致爆炸事故在2003年4月23日下午,大连市西岗区某地发生煤气管道断裂泄漏爆炸事故,造成5人不同程度受伤,附近20余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1、事故经过2003年4月23日下午,大连市西岗区永善巷18号楼发生煤气管道断裂泄漏爆炸事故。
接报后,大连煤气公司抢修人员于10分钟内赶到现场,在公安消防局的大力配合下,立即切断了煤气气源,同时,展开排查找漏工作,经过1个多小时的排查,将位于18号楼南墙4米,距地表深1.4米,DN1OOmm铸铁管的漏点找到。
经调查,事故发生时,大连某房屋拆迁公司正在现场进行拆迁作业。
事故共造成5人不同程度受伤,附近20余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2、事故原因分析根据大连理工大学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对断裂煤气管进行的材料和结构检测报告,事故的原因是煤气管道上面受到较大外荷载作用,在短时间内断裂。
在事故现场进行拆迁施工的大连某房屋拆迁公司野蛮施工,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通过对案例三、四的分析,我公司针对市街管道泄漏事故提出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对市街煤气管线的巡查力度,特别加强对各施工现场煤气管网及供气设施的监护。
除坚持对煤气主干线的日常巡查外,我公司又增派人力加大对居民区内煤气管网的巡查力度,派专人对有地下煤气管网的施工现场24小时不间断监护,防止煤气管网遭到破坏。
(2)加大市街煤气管网改造的力度。
尽快将1992年以前使用的灰口铸铁煤气管道更换为钢管或其它更为先进材料生产的煤气管。
积极争取市政府对市街老旧管网的改造投入,对已经暴露出安全隐患或出现泄漏事故的地下管网优先列入改造规划。
(3)有计划地对煤气进户线进行改造,给有煤气进户线的一楼住户免费发放煤气报警器。
针对近几年出现的进户线断裂泄漏事故,我公司在实施大规模管网改造中将进户线设计为外爬式,降低进户线断裂后煤气渗入室内的风险,同时,为一楼相关住户免费发放报警器,进一步防范煤气泄漏发生中毒事故风险。
(4)在燃气设施附近或燃气设施交叉的地下沟槽、井室、洞涵、隧道等设施,采取防止燃气渗入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