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反思及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23.29 KB
- 文档页数:5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心得第一篇: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心得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心得11月22日上午山东青岛黄岛经济开发区中石化黄淮输油管线泄漏引发重大爆然事故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的重大人员财产损失,中央地方各级领导立即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企业组织力量排除险情搜救失踪受伤人员,并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落实安全生产。
强化安全生产措施,杜绝此类事故发生。
我公司得知消息,立即在全公司开展认真吸取事故惨痛教训,深入学习中央讲话精神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查找安全生产隐患活动。
我们做一名化工企业的一线员工必须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制度”操作,时刻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化工生产就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腐蚀连续性强,事故易发多发等特点。
所以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全面负责班生产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各岗位工艺指标和安全生产的执行情况,确保各岗位正常运行。
2: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当班期间、督促各岗位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坚守岗位,不做与生产无关的事/。
3熟练掌握各岗位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协助操作工做好各主要机台的开停工作,以及工工艺善的调整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4组织搞好班安全业务学习及其他各式项活动加强班组的团结与沟通。
三胺二车间:周宝树第二篇: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反思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反思截至11月25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爆燃事故的遇难人数已上升为55人,失踪9人,受伤166人;其中,30位轻伤者已经出院,现在在医院治疗人数为136人。
这次输油管线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使众多家庭陷入巨大悲痛。
至今关于泄漏、爆燃的具体原因,目前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还在调查中。
我们为死伤的群众工人给予深深的哀悼的同时,也应以此为鉴,给我们国网公司员工们敲响警钟,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到杜绝此类事件,防患于未然,更好地确保电网企业尤其是我们土建安装专业的安全生产,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1、明确各级安全责任,确保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事故发生前,相关部门凌晨两点多早已接到相应通知,然而,直到事故发生整整7个多小时的时间,却没有做出疏散群众,错过了降低事故危害的最好时机,这是从最高领导到现场调度机构,甚至是底层现场指挥者的整体失职,是极端的不负责任现象。
11.22事故反思总结11.22事故反思总结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既对立又统一。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分析事故。
虽然这次爆燃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55个生命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在看到,这次爆燃事故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给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心区发展石油工业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青岛11.22爆燃事故必将成为我们变教训为财富的一个新的起点!11月22日,既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也是一个凝聚大义与大爱的日子,且这种大义还在延伸,这种大爱还在传播。
2014年11月22日,原本是一个及其普通和平常的日子,就因为这一天,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道破裂,造成原油泄漏。
约3时15分,中石化发现管道破裂,当日10时30分,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相继发生爆燃。
截至11月25日,爆燃事件已经夺走了55条鲜活的生命,9人失踪,数百人受伤。
“11.22”便成了事故的代名词、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了人们永远也无法抹去的伤痛!。
青岛11.22爆燃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政治负面影响是深远的,事故教训也是非常惨痛的,但笔者认为,世界上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青岛11.22爆燃事故也不例外,我们在看到它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给我市石化工业的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青岛11.22爆燃事故必将成为我们变教训为财富的一个新的起点!青岛11.22爆燃事故暴露出我市石化工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利于我们“把脉、医病”。
青岛11.22爆燃事故的发生,有偶然也是必然。
事故发生后,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我们每位普通员工,都对该事故作了细致剖析和深刻反省。
在剖析和反省中,让我们看清了原先未曾察觉的诸多问题,这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对症下药,根除顽疾。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观后感篇一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观后感哎呀,这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真的是太吓人了!我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你说这好好的管道,咋就泄漏还爆炸了呢?这得造成多大的损失啊!可能有人会说,这只是个意外,谁能想到会这样呢?但我觉得,这难道真的只是意外吗?也许在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中,就存在一些被忽视的小问题,日积月累,最终酿成了大祸。
想想那爆炸的场景,我脑海里就出现了一片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的画面,这得给周边的居民带来多大的恐慌啊!他们可能正在家里吃着饭,聊着天,突然就被这巨大的爆炸声给吓到了。
那些受伤的人,他们得多无辜,多痛苦啊!我就想问问,相关的部门之前难道就没有一点察觉吗?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
安全这根弦,啥时候都不能松啊!不能觉得以前没事,以后就也没事。
这世界变化这么快,谁知道明天会发生啥?咱们得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也许一个小小的疏忽,就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这次事故之后,相关部门肯定也会吸取教训,加强管理和监督。
但我还是希望,这样的悲剧再也别发生了,真的,一次就够了!大家都平平安安的,不好吗?篇二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观后感嘿,朋友们!当我了解到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时,我整个人都呆住了,这也太可怕了吧!我就在想啊,这到底是咋回事呢?是技术不过关?还是人为疏忽?也许两者都有?我觉得吧,这事儿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原因。
可能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裂缝,大家都没当回事,结果越裂越大,最后就炸了!这就好比我们学习,一个小问题不解决,积累多了,考试的时候就傻眼了。
看看那些在事故中受伤的人,他们的生活瞬间被打乱了,这得多惨啊!难道就没有办法提前预防这样的事情吗?我觉得肯定有,只是我们没有做到位。
比如说,定期的严格检查,多听听一线工人的意见,说不定就能避免这样的悲剧。
不过呢,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能做的就是从中吸取教训。
这就像我们走路摔了一跤,不能光躺在地上哭,得站起来看看为啥会摔,以后怎么避免。
“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反思及体会11月22日,在黄岛发生了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至今为止已经造成了55人死亡,是国内输油管道极为少有的严重事故,国家安全局局长连发了十五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泄漏?泄漏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管理上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泄漏的原油会进入市政排水涵道?是规划的问题还是设计的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都必须要查清楚。
为什么泄漏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为什么引起爆炸?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问得都很尖锐,也很有技术含量,当前的报道虽然很多,但是基本没有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很多问题还在在调查中。
我认为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建议最好能记住这些问题,不能只看个热闹,而是要跟踪本次事故调查组下一步公布的调查情况,看调查的结论能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安全有关,中国的输油气管道很多,到“十二五”末要建成10万公里,和现在的铁路公里数差不多,而且今后还会不断增加,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就可能有输油气管道,我们出行都必然会经过输油气管道,所以这其中的安全隐患涉及到我们每个人,而且这种安全风险不像交通事故一样可以通过我们个人自身的注意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这种安全风险是我们个人完全不可控的,必须通过管道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所以我们大家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严格监督政府和管道企业的管道保护行为,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理解,对管道维护中企业的工作方法方式做浅显的论述,并对企业与政府的职责划分做简要解释,力求能使大家对可能引起这次事故的原因有一个初步了解。
东黄输油管道起点是东营的胜利油田,终点是黄岛油库,是属于中国石化所有的,具体属于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这家公司的总部在徐州,是一家典型的管道运营企业,管道运营公司是干什么的呢?是专门管理管道的运行和维护,有点类似于原来的铁道部,或者现在的铁路总公司,管理铁路的运行和维护,但是他们自己不建设铁路,他们找专门的企业来建设铁路。
《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分析及后感》事故回顾及原因分析。
22日凌晨3时,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原油泄漏。
上午10时30分左右,管道公司和黄岛油库在清理油污过程中,开发区海河路和斋堂岛街交会处发生爆燃,初步查明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另外输油管线明显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险,却紧挨居民小区,距此地约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
此次是够造成的人员伤亡就不多说相信大家也一直在关注这些,任何事故都是以偶然的形式来表现的,但是任何一次偶然都存在一定的必然。
媒体可能是去指责,去谩骂,去吸引读者眼球的注意,这样才能引起老百姓的共鸣。
可是从略微了解这个行业的人来讲,这些义愤填膺的指责根本解决不了办法,真正的是要弄明白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
我感觉事故发生往往与三个字有关,就是“变”和“不变”。
什么叫变。
什么又叫不变呢。
经常听说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这说明这个世界是变的。
变是什么特点。
那就是它充满了一定未知,要超出我们目前知识的理解范围。
可为什么要变呢。
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另外就是人类自身寻找进步的结果。
气候在变化,资源在变化,这些是自然的变化。
比如大连石化储运公司的进口南美石油,就是因为优质石油资源减少造成的。
另外人类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研发的新技术,进行重大的社会活动,也引起世界的变化。
那什么叫不变呢。
那就是自己脑海中的认识仍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
变与不变能造成什么后果呢。
前几个月去内蒙玩,那里好多地方伫立成吉思汗的雕像。
成吉思汗是一个不识字的人,当时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草原人力物力相当匮乏,几乎所有的蒙古人都不识字,人口不过几十万人。
可就是这么个弱小的民族,却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打败了横跨亚欧的文化、经济都发达的国花剌子模,灭掉了军事和技术都先进的金朝,靠的就是成吉思汗能识“变”。
金朝虽然军事技术都占优势,但作为其指挥中枢的皇帝却是一个养尊处优,自以为是的人,造成了金朝整个国家体制的呆滞。
“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反思及体会“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反思及体会11月22日,在黄岛发生了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至今为止已经造成了55人死亡,是国内输油管道极为少有的严重事故,国家安全局局长连发了十五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泄漏?泄漏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管理上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泄漏的原油会进入市政排水涵道?是规划的问题还是设计的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都必须要查清楚。
为什么泄漏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为什么引起爆炸?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问得都很尖锐,也很有技术含量,当前的报道虽然很多,但是基本没有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很多问题还在在调查中。
我认为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建议最好能记住这些问题,不能只看个热闹,而是要跟踪本次事故调查组下一步公布的调查情况,看调查的结论能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安全有关,中国的输油气管道很多,到“十二五”末要建成10万公里,和现在的铁路公里数差不多,而且今后还会不断增加,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就可能有输油气管道,我们出行都必然会经过输油气管道,所以这其中的安全隐患涉及到我们每个人,而且这种安全风险不像交通事故一样可以通过我们个人自身的注意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这种安全风险是我们个人完全不可控的,必须通过管道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所以我们大家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严格监督政府和管道企业的管道保护行为,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理解,对管道维护中企业的工作方法方式做浅显的论述,并对企业与政府的职责划分做简要解释,力求能使大家对可能引起这次事故的原因有一个初步了解。
11.22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材料学习体会2013年11月22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石化输油管道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在抢修作业过程中发生了爆燃,造成60多人死亡,160多人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同时也下发了事故宣传教育材料,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学习教育。
看到学习材料中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心里非常的震撼也非常难受。
通过学习,有以下一些体会:第一,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要把安全切切实实的放在第一位。
安全是一个永远不过时的话题,把安全工作作为石油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
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一切都无从谈起。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做好安全防护,一旦发生事故,首先受到伤害的必然是我们自己,而且还会伤害别人。
这次事故就给我们上了活生生的一课。
60多个生命瞬间就消失,不仅仅有我们的石油员工,还有很多无辜的百姓。
这将会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让多少人痛不欲生。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严格按照规程办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第二,抓安全要注重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不是一劳永逸,必须不断的经常进行。
要让每个人都要重视安全、知道如何安全。
日常的生产技术、生产状况都是不断发展前进的,不断会出一些新的安全技术、新的安全知识,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掌握的。
而且以前的一些安全知识、技能,如果不经常培训使用,就会慢慢的忘记,安全意识也会逐渐变淡。
石油企业事故频发,很多都是在不断重复以前的错误。
因此要不断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刻提醒要绷紧安全这根弦,把安全当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第三,抓安全,更要注重安全责任和安全制度的落实。
目前推行的HSE管理体系是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真正把建立起来的制度、理念落实到实处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资料上。
如果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挂在墙上,不很好的执行,再好的体系、理念也只是表面文章,纸上谈兵。
山东“11.22”中石化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爆燃安全事故反思材料近日,本人通过新闻报道与单位组织的专题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11.22”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
此起安全事故引起死伤人员众多,一场输油管线爆燃,50余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作为一名石化员工,对些实在感到痛惜。
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
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
以下是我对此次事故的反思材料:第一、石油事故频发必须要敲警钟石油石化行业是危险行业,火灾爆炸是主要危险石油石化行业是危险行业,火灾爆炸事故多,重大火灾事故损失。
而管道是油企的“大动脉”,负荷着大量的储运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巨大。
这些警示着我们:“海洋石油作业时刻伴有风险,安全警钟必须长鸣,丝毫不可有所大意。
”第二、如何不让石化安全事故灾难卷土重来?我们一定深刻吸取教训,严把安全生产关,强化主体责任;而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也都应该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在企业生产线与民众生活线高度重合的今天,要牢记“安全重于泰山”,坚持“防患于未然”,中央企业更要带好头做表率,杜绝事故发生。
守护安全,就是守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线。
第三、个人在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差距。
安全意识薄弱,主动参加安全教育积极性不高,对事关安全的问题不名敏感。
关于1122事件的安全反思生产运行是油库工作的核心。
从“1122”事件发生后,油库及时组织专项安全会议,发掘我们在安全工作中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反思自己在做好安全工作方面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现总结如下几点反思:1、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首先应做好本部门安全工作。
在过去的几年中,深入现场实践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没有将安全意识贯穿到平时的工作中,意识薄弱。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吸取别人在安全方面的经验教训。
2、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有待加强。
由于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的比较有限,使自己的安全防范水平与公司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及时发现现场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隐患。
今后工作中要加强业务知识和种类规章制度的学习,掌握现场安全作业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水平。
3、煤层气安全知识宣传有待加强。
煤层气是高危行业,关系着几十万居民的生活和幸福。
由于我公司在高平市、陵川县、巴公镇开展煤层气业务时间不长,很多用户对煤层气安全意识相对匮乏,因此煤层气知识的宣传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
让用户了解煤层气、认识煤层气、正确使用煤层气,养成良好的用气习惯,从自身做起,防范煤层气事故的发生。
4、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加强节假日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
安全生产无小事,直接关系到铭石公司发展和命运,关系到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一位用户的安全利益。
安全认识不足,必然给我公司的安全生产造成隐患。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从我做起,加强煤层气专业知识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责任意识,并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落实,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无事故。
铭汇公司:张建龙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全员安全大讨论活动要求,我站认真组织进行了全站员工共同对“11.22”山东省青岛市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以及“11.26”事故典型事故案例的讨论、总结,在讨论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学习,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故教训,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提高自己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积极性,始终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敌人作斗争,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理念,预防和杜绝各种责任事故的发生,为公司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
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安全工作的本质就是使人的生命、健康和企业财产不受威胁,安全工作的好坏是事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大事,必须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每当发生安全事故,事后经过认真分析都会发现,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十分简单,往往忽视了安全管理的某个细小环节。
漠视痛苦、麻木不仁,心存侥幸,责任不明,措施不力,讲形式走过场等等不用心的工作态度才是安全事故发生真正的根源。
只有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工作零违章、安全零事故”的目标。
三、落实责任,安全第一。
作为世界500强中石化企业的一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认真巡视设备的运行情况,通过“听、摸、看、嗅”及各种方法使自己所属设备达到最佳状态,承担起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责任。
始终把安全责任牢记在心里,要用我们的眼睛和双手去实现。
多写一条缺陷,就多一份安全;多摸一下设备,就多一份安全;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样也就多一份安全。
随着安全大讨论的深入持续有效开展,站内已营造出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文化理念已深深根植于员工内心深处,有效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员工们都说,重视安全的习惯已成为他们自觉自律行为,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到安全警钟长鸣,工作常抓不懈,使职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做到“我懂安全”。
2013.11.22青岛事故学习心得(精选多篇)第一篇:2013.11.22青岛事故学习心得“11.22山东输油管线泄漏爆燃事故”宣贯材料学习心得2013年11月22日,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原油进入雨水管线,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和雨水涵道相继发生爆燃,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
截止目前,事故造成62人死亡,166人受伤,其中开胸、截肢等大手术24人。
事故发生后,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总书记亲自到事故现场关心事故处理情况并作出了重要指示,地方各级政府就这起事故分别进行了宣传教育,公司专门下发了宣贯材料,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学习教育。
通过学习,本人主要有一下几点体会:第一,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要切切实实把它放在首要位置。
这次事故又给我们上了血淋淋的一课,由于某些人的失职,由于某些人的违章或盲目,一念之间,造成了如此惨痛的事故,62个活生生的生命瞬间殒命,100多人受伤,且不谈造成多么严重的社会影响,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将有多少家庭失去亲人,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痛不欲生,这将成为多少人一生的痛。
所以要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警钟长鸣,严格履行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我做起,立足本岗,把好安全关,齐心协力,共同编织全厂乃至全社会的安全网。
第二,抓好安全生产,要注重教育培训。
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教育。
要让每个人要安全、懂安全、会安全。
这次事故与某些人安全意识不强,应急处置不当很有关系,可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抓好安全生产,要注重安全投入。
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检测报警设施等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才能实现,才能给员工提供有安全环保保障的工作环境,为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健康创造良好条件。
第四,抓好安全生产,要注重责任和制度的落实。
摘要:通过对“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深入分析,本文从事故原因、教训总结、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旨在提高管道安全管理水平,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正文:一、事故原因分析1. 管道建设问题:在“11·22”事故中,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焊接不良、施工损坏或钢管质量问题,导致管道存在先天缺陷。
2. 管道维护管理不足:事故发生后,管道维护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管道泄漏问题,导致泄漏进一步扩大。
3. 应急处置不当: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置措施不够及时、有效,未能有效控制泄漏,导致事故扩大。
4. 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不足,对管道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违规操作、忽视安全防护等现象。
二、教训总结1. 管道建设要严格把关:从原材料采购、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方面,确保管道建设质量,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加强管道维护管理:建立健全管道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泄漏问题。
3.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泄漏。
4.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程。
三、预防措施1. 完善管道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道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2. 加强管道隐患排查:定期对管道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 提高管道巡检质量:加强管道巡检力度,确保巡检质量,提高管道运行安全系数。
4. 加强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泄漏。
5.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
总结:“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加强管道安全管理,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青岛爆炸案事故案例学习感想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本次事故作为一名电气从业者,不得不让我好好思考当前专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领导着重强调青岛爆炸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对此,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找出自身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企业成于安全,败于事故,任何一起事故对企业都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对家庭、个人更是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所以我必须时刻认真履行职责。
要让安全思想牢牢扎根在每一位职工的心中,让大家知道,若责任心不到位就会酿成事故,让我们正确认识到安全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次事件提醒我们62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殒灭,62个家庭支离残破,生命如此脆弱。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排查治理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相关工作。
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严格完成企业制定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为我厂的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和谐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2014-2-27。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爆炸事故-“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
故的反思及体会
11月22日,在黄岛发生了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至今为止已经造成了55人死亡,是国内输油管道极为少有的严重事故,国家安全局局长连发了十五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泄漏?泄漏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管理上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泄漏的原油会进入市政排水涵道?是规划的问题还是设计的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都必须要查清楚。
为什么泄漏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为什么引起爆炸?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问得都很尖锐,也很有技术含量,当前的报道虽然很多,但是基本没有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很多问题还在在调查中。
我认为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建议最好能记住这些问题,不能只看个热闹,而是要跟踪本次事故调查组下一步公布的调查情况,看调查的结论能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安全有关,中国的输油气管道很多,到“十二五”末要建成10万公里,和现在的铁路公里数差不多,而且今后还会不断增加,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就可能有输油气管道,我们出行都必然会经过输油气管道,所以这其中的安全隐患涉及到我们每个人,而且这种安全风险不像交通事故一样可以通过我们个人自身的注意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这种安全风险是我们个人完全不可控的,必须通过管道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所以我们大家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严格监督政府和管道企业的管道保护行为,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理解,对管道维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