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回顾与思考
- 格式:ppt
- 大小:717.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三章回顾与思考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及相互关系,在现实情境中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2.会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通过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图形各顶点坐标,掌握图形变换与点的坐标的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法及学法指导:复习本单元知识,将以由浅入深的练习为主线,通过精选典型例题指导学生练习,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一方面巩固基础知识,一方面解决新问题,促进学生在该知识点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达到复习的目的.教学时首先对本章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再侧重于解题方法的指导,思路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再通过典型的例题讲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发扬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参与意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梳理知识几个概念:1、平面内,确定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个数据:如确定座位用______、_____ 表示,确定战舰位置用_____+_____表示,地图上的城市用_______、_______表示,方格纸上的点用_______向、______向位置表示等.2、在平面内,两条______ 且______的_____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______位置与_____位置,取向_____与向_____ 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_____ 轴或_____ 轴,铅直的数轴叫做_____ 轴或_____ 轴,两条数轴的交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_____ 。
回顾与思考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回顾总结表示变量之间的方法,学会用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各种形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实际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从常量的世界走入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认识数学对象,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进行表达的能力。
能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验成就感,获得学习的快乐,发展对数学更高层次的认识。
能读懂表格、关系式、图象所表示的信息,还能用表格、关系式、图象刻画一些具体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按知识点分类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知识梳理、典型例题、自主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知识梳理1、举例说明常量、变量;2、 举例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3、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2)弹簧不挂物体时的长度是多少?如果用x 表示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质量,用y 表示弹簧的长度,那么随着x 的变化,y 的变化趋势如何?(3)如果此时弹簧最大挂重量为15千克,你能预测当挂重为10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例2.如图:将边长为20cm 的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截去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将截好的材料围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
(1)这个情境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2)在以上问题中,若设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xcm ,围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是ycm 3,则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3)若小正方形的边长是5cm ,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 3?当x=2.5cm 体积是多少cm 3(4)根据以上关系式填下表:(5)当x 在什么范围变化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在什么范围变化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你又是根据哪种表示法得到的?(6)请你估计x 取何值时,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最大?例3.小红与小兰从学校出发到距学校5千米的书店买书,下图反应了他们两人离开学校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