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
- 格式:ppt
- 大小:296.50 KB
- 文档页数:32
⾷品毒理学思考题及答案绪论1、什么是外源化学物?外源化学物是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机体内源产⽣(抗体),并在体内呈现⼀定的⽣物学作⽤的⼀些化学物质。
(⾷品添加剂、⾷品中的间接添加物、⾷品污染物、⾷品中的天然毒素)2、⾷品毒理学的任务是什么?1)研究⾷品中化学物的来源、分布、形态及其进⼊⼈体的途径与代谢规律,阐明影响中毒发⽣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研究化学物在⾷物中的安全限量,评定⾷品的安全性,制定相关卫⽣标准3)研究⾷品中化学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特别应阐明致突变、致畸、致癌和致敏等特殊毒性第⼀章毒理学基本概念第⼀节定义与术语1.概念毒物:在⼀定条件下,较⼩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损害作⽤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的相对能⼒,包括损害正在发育的胎⼉、改变遗传密码或引发癌症的能⼒等。
选择毒性:⼀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种⽣物有损害,⽽对其他种类的⽣物不具有损害作⽤,或者只对⽣物体内某⼀组织器官产⽣毒性,⽽对其它组织器官⽆毒性作⽤,这种外源化学物对⽣物体的毒性作⽤。
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的器官或组织。
毒效应:指进⼊体内的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达到⼀定剂量,并与靶(器官、组织、细胞、分⼦)相互作⽤所引起的不良化学反应。
毒效应谱:毒效应在性质与强度的变化构成了外源化学物的毒效应谱。
效应⽣物标志物:凡能检测化学物引起有害效应的⽣理、⽣化、免疫、细胞、分⼦变化的⽣物学指标。
接触⽣物标志物: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接触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易感性⽣物标志物: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会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反应能⼒的指标。
剂量:指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毒物的数量,它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