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新)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6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类别:兽医硕士(095200)考试科目名称(代码):兽医基础(343)考试内容范围[参考书目(作者、出版单位、年份、版次)]:一、考试大纲的性质兽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的科学。
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兽医学的范畴现已扩大到涉及人畜共患疾病、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人病模型、实验动物、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领域,并形成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对农业生产以及生物学和人类医学的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兽医基础》是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有关学科研究生的业务考试科目之一。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范围包括五个部分: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
每个部分75分,考生任选两个部分作答,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兽医基础科目命题依据为《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础知识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南》(陆承平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二、考试大纲的内容动物学第一部分:参考书目《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一、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功能以及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等。
二、原生动物门掌握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系统分类与各类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中的意义。
了解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等各类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三、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了解多细胞起源于单细胞的证据,理解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及生物发生规律。
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共同特征即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形成、胚层分化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3年普通专升本招生考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考试复习大纲《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绪论(一)目的要求了解本学科的概貌。
通过绪论的学习,主要应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姓名及其主要成就;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及其原因;微生物的组成和分类;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了解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各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在微生物学中最为常用、最为基本的实验技术。
(二)主要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姓名;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几种重要实验技术的名称;无菌操作;污染的概念;显微镜的种类;细菌菌体染色的原因;微生物的组成;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第一章原核生物(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和掌握,原核生物的基本结构;原核生物的特殊结构与相应功能;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细菌的繁殖和分类。
(二)主要内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原核。
荚膜、鞭毛、芽孢、细胞内含物。
细菌的繁殖与菌落形态特征。
细菌的分类命名方法。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分类与代表种类;霉菌的概念、特点与广泛应用;酵母菌的概念、特点与广泛应用。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真菌的一般特性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真菌的概念与结构。
真菌孢子的种类。
真菌的亚门。
第二节霉菌和酵母菌霉菌的概念;霉菌的菌落特点;霉菌的营养特点;酵母菌的概念;酵母菌的菌落和显微特点。
第三章非细胞生物——病毒(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病毒的主要特点;病毒分类的依据;噬菌体的特点与增殖过程;植物病毒的特点、危害性和防治。
了解亚病毒的概念。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病毒结构和特点病毒的大小范围;病毒的三种基本形态;病毒的基本结构;壳体和壳粒;包膜;病毒的核酸类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水生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简介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及生态特点。
包括浮游植物(蓝藻、硅藻、金藻、黄藻、隐藻、甲藻、裸藻和绿藻),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箭虫类、被囊类、腔肠动物、浮游软体动物、浮游甲壳类、浮游多毛类、浮游幼虫),底栖动物(环节动物、底栖软体动物、底栖甲壳类、水生昆虫、棘皮动物等),水生大型植物(红藻、褐藻、轮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
二、内容及要求绪论(一)内容:①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②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③我国在水生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现状,④水体生物的分区(二)本章重点:水生生物的分区(三)要求:掌握以下概念:水生生物、浮游生物、自游生物、漂浮生物、底栖生物。
浮游植物篇(一)内容:浮游植物概念、意义及在水产养殖上的作用(二)要求:掌握浮游植物概念、意义及在水产养殖上的作用第一章藻类概述(一)内容:第一节藻类的主要特征①藻类的定义,②藻类的生殖单位第二节藻类的形态结构①藻类藻体的形态,②藻体细胞结构第三节藻类的生殖方式①藻类的生殖方式,②藻类的生活史第四节藻类的分类①藻类分为哪些门,②藻类分门检索表第五节藻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藻类的分布特点,②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本章重点:1.藻类色素组成特点,2.藻类的生殖方式、生活史类型3.藻类分门检索表(三)要求1.掌握以下概念:水华、赤潮、蛋白核、厚壁孢子2.掌握藻类的色素组成的特点3.掌握各门藻类同化产物的特点4.掌握藻类生殖方式有哪些5.能够列举4-5个藻类分类学的依据6.能够简述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章蓝藻门(一)内容:第一节蓝藻的形态构造①蓝藻的体制和细胞形态,②蓝藻的细胞构造第二节蓝藻的生殖①蓝藻的常见生殖方式第三节蓝藻的分类①蓝藻纲下属目、属的划分及特征介绍,②常见检索表第四节蓝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蓝藻的生态分布,②水华蓝藻的常见种类,③蓝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本章重点:1.蓝藻的形态构造特征2.蓝藻的生殖方式3.蓝藻的分类(三)要求:1.掌握概念:胶被、胶鞘、假空泡、异形胞、厚壁孢子、段殖体、湖靛、2.掌握蓝藻的主要特征3.结合蓝藻的形态构造特征以及繁殖方式能够简要分析蓝藻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原因4.掌握能形成水华及可作为水产饵料的蓝藻种类第三章硅藻门(一)内容:第一节硅藻的形态构造①外部形态构造,②细胞内部构造第二节硅藻的生殖①繁殖方式第三节硅藻的分类①硅藻门分纲检索表,②中心纲分类,③羽纹纲分类第四节硅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生态分布,②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二)本章重点:1.硅藻的形态构造2.硅藻的生殖特征3.硅藻的分类(三)要求:1.掌握概念:壳缝、假壳缝、间生带、复大孢子等2.掌握硅藻门的特征是什么?3.掌握硅藻细胞结构特征?4.掌握硅藻门分为几个纲,相互之间有和区别?5.掌握羽纹硅藻纲有几个目,各目之间的区别及常见种类?6.掌握能够形成水华及可作为水产饵料的硅藻有哪些?第四章金藻门(一)内容:第一节金藻的形态构造①形态构造特征第二节金藻的生殖①不同类群金藻的生殖方式第三节金藻的分类①金藻门分纲检索表,②及下属5个目的特征,③分科检索表第四节金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金藻的生态分布,②金藻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二)本章重点:1.金藻门的特征、繁殖方式、常见的金藻种类(三)要求:1.掌握金藻门特有的繁殖方式2.掌握金藻门有哪些常见种类3.掌握金藻的生态分布特征及生态意义第五章黄藻门(一)内容:第一节黄藻的形态构造①形态构造特征第二节黄藻的生殖①生殖方式第三节黄藻的分类①黄藻门的分类,②常见种类第四节黄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生态分布,②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二)本章重点:1.黄藻门的特征、分类,常见种类(三)要求:1.掌握黄藻的形态结构特征2.掌握黄藻门常见种类3.掌握黄藻的生态分布特征及生态意义第六章隐藻门(一)内容:第一节隐藻的形态构造①隐藻的形态、构造特征第二节隐藻的生殖第三节隐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二)本章重点:1.隐藻门的特征、分类,常见种类(三)要求:1.掌握隐藻的形态结构特征2.掌握隐藻门常见种类3.掌握隐藻的生态分布特征及生态意义第七章甲藻门(四)内容:第一节甲藻的形态构造①甲藻的形态、构造特征第二节甲藻的生殖①甲藻的生殖特征第三节甲藻的分类①甲藻的分类,②横裂甲藻亚纲,③纵裂甲藻亚纲第四节甲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甲藻的生态分布,②甲藻在水产养殖、渔业、海洋生态、人类生活的意义(五)本章重点:1.甲藻门的特征、常见种类,各个亚纲结构(六)要求:1.以多甲藻为例,说明甲片式的含义?2.掌握甲藻的特征,3.甲藻门分为几个亚纲,各纲特征如何4.能形成水华及可作为水产饵料的甲藻有哪些?第八章裸藻门(一)内容:第一节裸藻的形态构造①形态构造特征第二节裸藻的生殖①生殖特征第三节裸藻的分类①裸藻的分类,②常见种类第四节裸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在水体的分布特征,②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二)本章重点:1.裸藻的形态构造特征、分类特征(三)要求:1.能够简述裸藻的特征第九章绿藻门(一)内容:第一节绿藻的形态构造①绿藻的构造、形态特征第二节绿藻的生殖①绿藻的3种生殖方式,②绿藻的生活史第三节绿藻的分类①绿藻门的分类,②绿藻纲、结合藻纲的特征和分类第四节绿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绿藻的生态分布,②绿藻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二)本章重点:1.结合生殖、似亲孢子、帽状环纹、青苔、鞭毛藻类的定义2.衣藻细胞模式图,3.绿藻门的分类(三)要求:1.名词解释:接合生殖、似亲孢子、冒状环纹、鞭毛藻类2.衣藻细胞模式图绘制3.能够区别绿藻纲与接合藻纲的种类4.掌握小球藻、盐藻、水网藻、刚毛藻等常见绿藻的饵料及生物学意义二、浮游动物篇第一章:原生动物(一)内容:第一节原生动物的形态构造①形状、大小和颜色,②结构组成第二节原生动物的生理机能①运动的形式和机制,②营养方式、摄食类型和消化,③呼吸方式,④渗透压调节与排泄,⑤刺激和反应,⑥生殖方式,⑦包囊形成方式及意义第三节原生动物的的分类①分类,②与水产养殖相关的肉足纲、纤毛纲和吸管虫纲的种类第四节原生动物的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生态分布特点,②环境因子对原生动物的影响,③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④原生动物在水体生物检测中的应用,⑤原生动物与养鱼的关系(二)本章重点:1.原生动物的形态构造和生理机能(三)要求:1.掌握原生动物的运动形式及对应的生物类别2.掌握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种类3.掌握原生动物的渗透压调节4.掌握包囊的生物学意义5.掌握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特征和意义第二章:轮虫(一)内容:第一节轮虫的形态构造①主要形态特征,②外部形态构造,③内部形态构造第二节轮虫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史①食性,②生活史,③休眠卵第三节轮虫的分类①分类,②盘尾亚纲,③真轮虫亚纲第四节轮虫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分布,②与水产养殖的关系(二)本章重点:1.轮虫的形态、构造特征,轮虫的生活史,轮虫的分类(三)要求:1.掌握轮虫的主要形态特征2.掌握轮虫咀嚼器的构造3.能够图示轮虫的生活史4.名词解释:孤雌生殖、卵胎生、夏卵、冬卵第三章:枝角类(一)内容:第一节枝角类的外部形态构造①头部,②躯干部第二节枝角类的内部构造与功能①消化系统的构造和功能,②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③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④排泄系统的构造和功能,⑤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构造,⑥生殖系统的构造第三节枝角类的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①个体发育的时期,②生活史,③生殖周期第四节枝角类的分类①分类,②单足部,③真枝角部第五节枝角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习性和分布,②垂直移动,③摄食、季节变异,④经济意义(二)本章重点:1.枝角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育、生殖特征(三)要求:1.枝角类外形和内部构造模式图的绘制2.枝角类第二触角刚毛式的定义及解释3.枝角类和轮虫生活史的异同说明4.分析不同食性枝角类在身体构造上的差异5.枝角类的生殖、发育特征第四章:桡足类(一)内容:第一节桡足类的形态构造和生殖发育特征①桡足类的外部形态,②内部形态,③生殖和发育特征,④名次解释:桡足类、无节幼体、桡足幼体第二节桡足类的分类①桡足类的分目,②分科,③常见属检索表第三节桡足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桡足类的生态分布特征,②摄食方式,休眠现象,③经济意义(二)本章重点:1.桡足类的生殖发育特点,桡足类的分类,各目的特征区别(三)要求:1.名词解释:桡足类、无节幼体、桡足幼体2.叙述哲水蚤目、剑水蚤目、猛水蚤目的主要区别,并以图示之3.掌握枝角类的生殖和发育特征4.桡足类的经济价值及其与渔业的关系第五章:毛颚类(一)内容:第一节毛颚动物的基本形态构造①外部形态特征,②内部形态特征第二节毛颚动物的分类①毛颚动物的分类,②我国近海常见的毛额动物种第三节毛颚动物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分布,②食性,③生殖、发育,④再生现象,⑤经济意义(二)本章重点:1.毛颚动物的基本形态构造特征2.毛额动物的生殖发育特征(三)要求:1.毛颚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Agriculture ecological engineering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学习农业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对当前生产中的各种农业模式进行认知、分析。
(二)能力目标。
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现状构建合适的农业工程模式,并分析不同模式间的差异和优缺点。
— 1 —(三)素质目标。
能综合所学的生态学、环境学、景观生态学及生物学知识,结合工程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模式。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当前常用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二)理解农业生态工程相关技术和模式,并能根据现状和要求构建合适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三)掌握各类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特点,学会针对不同农业生产确立合适的农业生产模式。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生态农业工程理论2学时第一节生态学与农业生态系统第二节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原理第三节生态农业工程的工程学原理第四节生态农业工程经济学原理本章小结重点: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难点: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思考题:如何理解生态农业工程?及本学科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作业:举例分析某一种生态农业工程的特点。
建议教学方法:板书第二章农学概论2学时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知识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构成与品种特征第二节种植制度知识点:轮作、套作、间作、免耕栽培等本章小结— 2 —重点:学习基本的农学概念,了解相关农艺措施。
难点:作物产量构成、种植制度第三章区域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2学时第一节不同层次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知识点:庭院、农场、村镇及区域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第二节生态农业工程与组装技术知识点:相关技术组装第三节农业区划及其资源、环境利用的生态模式知识点:农业生产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本章小结重点:不同层次下的工程模式与技术、技术的组装、环境和资源对技术的影响难点:技术的组装思考题:如何在一定的条件下确立相关的技术进行组装?作业:举例说明你所了解的某一层次上的技术模式。
《社会工作专项实习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实习(课程设计)基本信息实习(课程设计)环节代码:实习(课程设计)环节名称:社会工作专项实习1英文名称:Specia1socia1workpractice1实习(课程设计)周数:四周学分:4适用对象:15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与环节:社区调查与关系建立—分组实践—过程督导—分组实践—考核与总结实习(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社会工作专业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社群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应用型综合社会学科。
实践性与应用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根本属性。
社工专业的学习必须有理论到实践的往复训练过程,价值理念、理论模式、方法与技巧才能真正内化、统一。
根据仲恺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社工系的培养特色,本次实习为《社会工作专项实习1-农村社会工作专项实习》,侧重在完整的农村社区情境下发展学生专才,综合历练相关能力。
具体目的如下:1.系统学习和掌握农村社会服务的基本知识;2.理论与实践融合,在实践中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强化专业实践能力;3.采取社区发展工作模式,积累本土社区发展与建设经验4.采取模拟社工团队开展实习,强化管理与沟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5.紧扣时代主题,着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6.专业服务社会,在服务中内化社会工作专业价值。
根据本次实习的目的和增城区大德社工各站点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基本实习规划任务如下:1、乡村本土文化与社区发展以朱村街丹邱村为依托,扎根社区,运用资产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索传统文化保育、宗祠文化活化、社区动员和组织建设、社区矛盾化解等议题。
或以秀山村拆迁点为依托,探索拆迁地区养老问题、青年发展、社区转型等议题。
2、社区营造的本土乡村发展探索以永宁街宁西片区路边村为依托,扎根社区,运用社区营造的工作模式开展社区“人”、“文”“地”、“景”、“产”等资源调查,并寻找社区发展突破口,动员和发展社区组织,开展社区营造规划与探索实践。
现代环境仪器分析
Modern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al Analysis
(环境工程专业)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理论课24,实验课16)
学分:2.5
考核方式:成绩=闭卷考试(70%)+实验(20%)+平时成绩(10%)
中文简介:《现代环境仪器分析》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用于环境污染物质的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光谱、色谱和电化学等)的原理、
仪器和使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染物质监测常用仪器分
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初步具备选择和使用恰当仪器对
环境污染物质进行分析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工作打下良好
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从实用的角度,系统深入地掌握污染物质监测常用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应用技术。
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也得以充实与提高。
一)知识教学
1、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和应用范围。
2、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操作条件等知识。
3、掌握常用污染物质仪器分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二)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教学,正确掌握实验分析方法,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并初步具有应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理论课教学以老师授课为主,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穿插图片、动画、模型与录像辅助学生直观理解。
实验教学中,气相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学生全面开放;液相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采用小组教学讲解、演示仪器的结构和使用。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理论课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1
一、仪器分析;环境分析与仪器分析理解0.5
二、仪器分析的方法和分类掌握0.5 重点与难点:仪器分析的方法和分类,各自的特点与作用;通过
实例的讲述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 6
一、光学分析法概述;原子发射光谱的基本原理掌握 1
二、原子发射光谱的仪器组成及主要类型掌握 2
三、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掌握 2.5
四、原子发射光谱法在环境中的应用掌握0.5 重点与难点: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重点);ICP-AES的
结构(重点)、原理和分析性能(重点);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方
法(难点和重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随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表现、实验
操作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掌握 5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掌握0.5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掌握 2
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掌握 2
四、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在环境中的应用掌握0.5 重点与难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重点);火焰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计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和分析
性能(重点);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难点和重点);原子吸
收光谱分析法的干扰及消除(难点和重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随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表现、实验
操作
第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掌握 2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种类掌握0.5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理解0.5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掌握0.5
四、实验中常见问题深入讨论掌握0.5 重点与难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难点);
紫外可见光谱仪的结构及使用(重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
化合物结构鉴定及纯度检验中的应用(难点);实验中比色皿校
正及参比溶液选择的问题(重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随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表现、实验
操作
第五章气相色谱法掌握 6
一、色谱分析法概述掌握 1
二、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及分离条件的选择理解 1
三、气相色谱仪仪器结构及组成掌握 1
四、气相色谱仪定性方法掌握 1
五、气相色谱仪定量方法掌握 1
六、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理解 1 重点与难点:色谱四大理论(难点);色谱仪的结构和使用、检
测器的选择(重点);气相色谱定性、定量方法(难点和重点);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操作条件的选择(难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随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表现、实验
操作
第六章高效液相色谱法掌握 2.5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与气相色谱法比较)掌握0.5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分离原理理解0.5
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及使用掌握 1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理解0.5 重点与难点: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相比的特点和适用样
品类型(重点);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
的分类及其分离原理、样品适用类型(难点);高效液相色谱仪
结构及操作要点(重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随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表现、实验
操作
第七章质谱分析法掌握 1.5
一、概述、质谱分析法基本原理理解0.5
二、质谱仪仪器组成及简介掌握0.5
三、质谱图分析及质谱分析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理解0.5 重点与难点:质谱仪的组成及使用要求(重点);质谱图的解析
及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的应用(难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随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表现、实验
操作
实验课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实验一气相色谱仪结构演示及气相色谱仪定性分析方法-标样
比较法
掌握 3
重点与难点:掌握气相色谱仪安捷伦7820A的结构和操作,包括
开机、方法参数设定、进样;理解色谱图各个参数的含义;掌握
数据处理软件EZchrom的数据运算操作。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实验二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定量分析方法-以ECD检测器测定
OCPs为例
掌握 3 重点与难点:理解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用数据处
理软件EZchrom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数据处理计算;理解内标
物的作用及意义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实验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铜-预处理掌握 3 重点与难点:掌握土壤中重金属测定的消解方法;掌握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原理、步骤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实验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结构演示及使用—以火焰法测定土
壤中重金属铜为例
掌握 3
重点与难点:掌握岛津A630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使
用,包括开机、调方法参数、测样、分析;掌握操作及数据处理
软件WizAArd的基本操作;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实验五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及使用演示掌握 2
重点与难点:掌握液相色谱-质谱仪的基本结构和测试原理,包
括开机、方法测定、样品分析及结果处理;通过液相色谱-质谱
仪的谱图分析,加深理解质谱分析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实验六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结构及使用演示掌握 2
重点与难点:掌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及测
试原理;掌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的基本操作步骤
和操作要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张宝贵等,《环境仪器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方惠群等.《仪器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刘密新等.《仪器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孙凤霞主编,《仪器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 张磊、邹梦遥自编教材,《现代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自编教材,2014.
6. 刘珍主编,《化验员读本:仪器分析》(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 刘崇华主编,《光谱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8. 冯玉红主编,《现代仪器分析实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六、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张磊、邹梦遥修订日期:2014.4
大纲审定人:刘晖审定日期: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