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3版) 第五章艺术创作与作品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6
艺术概论第五章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和时间活动。
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技巧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一、艺术体验活动(审美表象) 艺术体验活动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它是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艺术体验不仅要作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更需要艺术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拥抱生活,饱含深情的切身体验生活,有时还需要调动艺术家的全部感觉。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金山:“没有体验,无从体现。
没有体现,何必体验。
体验要真,体现要精。
体现在外,体验在内。
内外结合,互相依存。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性积累,不仅为艺术创作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且常常成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内在的心理动力或诱因,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动机。
艺术家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当大量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在脑海里积累并升华到不吐不快的程度时,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就会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二、艺术构思活动(审美意象)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入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体与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的思维活动。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艺术构思,首先要善于想象。
再造想象――是把自己记忆中或者别人描述过地形象在头脑中产生出来。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第五章艺术作品 第⼀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 艺术作品指艺术创作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从艺术作品横向的⾓度来看,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可以看作是内容与形式的统⼀、感性与理性的统⼀、再现与表现的统⼀。
从艺术作品纵向的⾓度来看,艺术作品应当包括艺术语⾔、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这样三个层次。
⼀、内容与形式的统⼀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和创造的⼈类⽣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的主观世界。
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先,艺术作品的内容来⾃主客观的统⼀。
⼀⽅⾯,艺术作品的内容包含着对于客观社会⽣活的反映,另⼀⽅⾯,它⼜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融会着艺术家的知、情、意,即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
其次,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种精神性的内涵。
另外,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是题材、主题、⼈物、情节等因素融会⽽成的具体、⽣动、完整的形象展现。
例如,⽯鲁的中国画《转战陕北》,取材于客观社会⽣活,描绘了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主席采取战略转移,放弃延安,转战陕北这⼀重⼤历史事件。
与此同时,这幅画⼜浸透着画家本⼈的美学理想和思想情感,从整个画⾯构图来看,没有千军万马的征战场⾯,在陡峭的绝壁上,⽑泽东正背着⼿眺望远⽅,形体和动势上表现出⼀种沉着的⽓度和豪迈的⽓派。
这幅画当然不是转战陕北场景的如实再现,⽽是经过画家⾼度概括创作出来的场画,它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使⼈产⽣许多联想。
这幅作品还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美学传统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法,雄伟壮丽的黄⼟⾼原⼭岭,在画中起到了寓情于景的作⽤,展现出了磅礴的⽓势。
⼜如,鲁迅的⼩说《药》中所写⾰命志⼠为理想献⾝的义⽆反顾、统治阶级及其⽖⽛的⾎腥镇压与野蛮残忍、愚味民众的⿇⽊不仁与落后迷信等等,⽆不是⾟亥⾰命前后中国社会的写照。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概论》串讲笔记资料(课程代码 00504)第一章艺术的形态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1.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2.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
3.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物质方面的生产力之外,还提出“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4.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5.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6.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7.生产者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中。
8.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独创、没有个性、没有差异就没有艺术生产力,也就没有艺术本身。
9.古琴曲高山流水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不可重复性。
10.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11.昆腔是一种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戏曲声腔。
第二节艺术的形态划分1.时间艺术首推音乐,包括文学(诗词)与音乐的综合形式。
2.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
3.时间艺术二文学4.李叔同《送别》5.空间艺术一绘画6.巡回画派犹太血统的画家列维坦。
7.俄国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8.美国当代“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9.空间艺术二雕塑10.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的雕刻作品,以超凡的人体美,传达一种永恒性主题。
11.美第奇家庙的四个坐像:《晨》《暮》《昼》《夜》12.时空艺术舞蹈13.舞蹈的三要素是:姿势(形象的情态),结构(作为与空间相关联的形象),动作(在空间中形象从一种姿势转变到另一种姿势所体现的节奏和能量的审美特质)14.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15.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视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静态的。
16.非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听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动态的。
17.综合艺术一文学音乐18.综合艺术二戏剧表演19.综合艺术三建筑第三节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1.第一种方式: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第一章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1: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理论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2:艺术形态要求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里。
.3:艺术品以不可重复性为其标志4: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的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相得益彰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到产品中。
第二节:艺术形态的划分1: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把艺术形态划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时间艺术的物化结构形式,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的展开。
3:“音乐起源说”的三种观点(1)劳动起源说(2)语言起源说(3)巫术起源说4:空间艺术的物化结构形成,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并列式的展开。
5:空间艺术(1)绘画三种方式【1】纹章学的方式【2】色调表情的构成【3】纯粹的色彩构成(2)雕塑最大特点(优势)三度空间性6:时空艺术:舞蹈(即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三种要素:姿势结构动作。
7:动作的标准:具有规范性、内涵、讲究形式美和风格的特点。
8:综合艺术之一:文学音乐最早可追溯到有历史记载的希腊荷马史诗,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
9: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0:【玛纳斯】我国新疆柯尔克孜人共同民族史诗。
11:说唱艺术曲艺--------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12 综合艺术之二:戏剧表演戏剧表演可分为3个大体系(1)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2)德国布莱希特独创“史诗剧”理论和“间离效果“说。
(3)中国梅兰芳的表演体系14:综合艺术之三:建筑,最佳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第三节: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1:三种方式一:直接面向外在世界———同国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二: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三: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2:19世纪上半叶,法国作曲家柏辽斯在学生时代曾创作一首【幻想交响曲】。
(完整版)《艺术概论》全书考试笔记艺术概论(00504)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治、法律等制度;一是社会意识形态。
(2)几种不同的社会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
4、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一积极的影响。
美学观总要指导和影响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实践又要反过来影响美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实践性与主体性(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3)形象性(4)形式美与形式感(5)创造性(6)情感性。
罗丹提出“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艺术本质论中,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什么是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抬艺术创作者粘神实践沽动及其产品;同时乂定行动看•发展看的审芙实践活动.25.简述艺术创作的理论和创作类型。
理论:艺术创作地指艺术家、创作音楕神实找沾功及其产品。
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址朵的、特殊的It神活动.艺术创作的实現.是一个复杂的创追性劳动的过程・艺术创作.作为人类精神实践活动Z—・不可避免地塑段到它山之产丫的时代特宦经济基础的制约.不可避免地自受到政治环境的彰响.艺术创作艮足行动苻.发展若的宙矢实践活动。
类型,再现论及再规性艺术:农观论及汲现件艺术:构成论仪实术:口然论及中国艺术稍神•26.你怎样认识再现论和表现论?再现论.址表述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内部主现妣界和外部客观世界榊互关痰的理论"般将川仲侧虫十村并祁客观世界的再決和模仿.通过外補客刑t界表达内祁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和再现性艺术.棋仿性艺术.表现论.和再现论相对应或相反对.也址衣达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豁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 MB种ft!虫于內部主如比界的老现・適过内部主戏世界间接或曲折地农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淤现论及氐现性艺术.27.探讨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精神。
中国古典芙学索尚〔I然山川.把【I然山川之英右作遇化之灵,人是门然的•部分从-夭人统一”现「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现「文质统•观皿方面対中田的衣現性艺术的辆神磁I天人统一观天人统-・观即对人与口燃关系的石法■按照中IN人的思维方认,人与口燃整亲和的关系、亲子的关系。
艺术家柞为口然Z子.轲门己融入白然、浑然体。
这种石法不方的內现论.再现论把人和巾然的关系淫雀0立的位it上;也小同于西方的移怙论,移情论把人和自然摆在井列对等的位置上。
2心物统一观心卜]物、申次主体慰识□审关3体木质Z间存在粘对立和才届,求出焼决和统一和互护盾的倾向一一这是中国艺术关学现象的…条m.我们今天称之为艺术的常证法.辩证统一律的把廉关系若艺术创造的成低和成功韦。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五章实用艺术第五章实用艺术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本章的宗旨是概括性地介绍实用艺术的基本种类、概念、审美特征和欣赏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认识实用艺术的各个种类及各自的特点,并通过图片欣赏对有关概念和欣赏方法有个初步认识及掌握。
学习本章,应着力于对种类及特征的总体把握,充分认识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生活强烈影响。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课时讲授,1课时讨论。
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第二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课程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对实用艺术种类的认知,难点是通过赏析掌握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能用所掌握的方法独立的赏析实用艺术作品。
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教学内容:一、本章重点与难点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1、建筑艺术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美观”。
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建筑艺术应当是“建筑”与“艺术”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建筑艺术既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使用需要,又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
人们在观赏任何一座建筑物时,首先感受到的总是它的外观造型。
2、园林艺术“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第一章 艺术的基本性质一、艺术的定义1、艺术的定义:系借助于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绪的渲染,真实地反映现实或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审美理想地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2、对于艺术本质地探寻,归根起来地说法有:(1)认为艺术是创作主体情感的传达和心灵直觉的表现。
普列汉诺夫的劳动说;克罗齐、克林伍德的表现发生说(2)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和再现。
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摹仿发生说(3)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
3、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关照而是立体性的首先界定它在社会中的历史和现实地位。
把它看作是特定的历史现象,看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社会存在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
它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以特有的形象和审美方式进行的。
这一从科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的宏观审视,无疑将艺术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揭示的明白无误。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 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答:(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
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3)艺术隶属于社会精神层面,是一种有别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
它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2、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1)平行与相互影响2)决定与被决定3)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4)特殊与普遍的关系3、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答:(1)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使某些艺术流派的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具有哲理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