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组方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44
膏方处方原则
膏方处方原则是指开具膏方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以确保膏方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下是膏方处方原则的一些主要内容:
1.个体化原则:膏方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开具,考虑患者
的年龄、性别、体质、症状等因素,以及是否存在慢性疾病和药物过敏等情况。
2.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膏方治疗需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和体质状态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需要考虑具体的疾病特点和病理机制。
3.药性配伍原则:膏方中的药物需要遵循药性配伍的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
冲突和相互削弱作用,以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治疗效果。
4.用药剂量与用法:膏方的用药剂量需要适度,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同
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膏方的用法也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的用法和用量进行使用。
5.药味选择与质量保证:膏方中的药物需要精选,选择品质优良、药效稳定
的药物,以确保膏方的质量和治疗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来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整体观念与调和性:膏方治疗需要遵循整体观念的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
全身状况和具体病情,以及药物之间的调和性和平衡性,以达到综合调理和治疗的效果。
总结来说,膏方处方原则是个体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药性配伍、用药剂量与用法、药味选择与质量保证以及整体观念与调和性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经验进行个体化的膏方开具,确保膏方的质量和安全性。
做膏方的原则-回复膏方是中医药中的一种剂型,主要是以草药为原料制成的膏剂。
膏方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外用、内服,适应于各种病症的治疗。
制作膏方时,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和患者的安全。
首先,制作膏方的原则是“药食同源”。
中医药理论中有“药食同源”的观念,认为一些食物具有药效,同样也可以用于医疗治疗。
因此,在选择草药原料时,可以考虑一些常见的食材,比如姜、蒜、红枣等,通过加工研磨等方式制成膏剂。
这样可以增加患者对膏方的接受度,并提高治疗的效果。
其次,制作膏方的原则是“辨证论治”。
中医药理论中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和体质特点来选择药物。
在制作膏方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调整配方和剂量。
比如,对于湿热病症,可以选择一些清热利湿的草药,比如黄连、茵陈蒿等;对于气滞血瘀病症,可以选择一些活血化瘀的草药,比如川芎、赤芍等。
因此,在制作膏方时需要进行辨证论治,遵循中医药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第三,制作膏方的原则是“选药配伍”。
中医药理论中强调草药之间的“药性相合,药味相配”的原则。
在制作膏方时,需要选择适合的草药,并进行合理的配伍。
比如,将味苦、性寒的药物与味甘、性温的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发挥药效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另外,在选药配伍时还应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第四,制作膏方的原则是“用药安全”。
中药膏方作为一种草药剂型,虽然使用方便、药效明显,但也需要注意用药安全。
在制作膏方时,需要注意草药的来源和质量,选择正规的药材供应商,确保药材的品质和纯度。
此外,还需要注意草药的用量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需要根据其体质特点和禁忌症进行调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制作膏方需要遵循“药食同源”、“辨证论治”、“选药配伍”和“用药安全”的原则。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制作膏方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草药的疗效,实现中医药的临床效果。
膏方一般由20~30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膏方一般由20~30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定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
一、用药剂量一般每剂汤方在100g左右,膏方在此有效处方上,增大10~15倍以上,形成有效的膏方剂量,即每剂膏方在1000~1500g以上。
一般膏方出膏率在30%~60%之间,方中根茎类、胶类药材越多,出膏率越高。
按中等出膏率折算,1500g的药材,可熬出膏滋约700g,可服用30天左右。
药房将会根据您在“服药说明”中所填写的服药剂量,制作出所需服用的膏方剂量。
二、组方原则辨证施膏,整体调整老生常谈,在此不表扶正补虚,调治兼施明清以后,膏方应用偏重于补益养生,其次才是慢病调控中的应用。
补益药是膏方的主要成分,是主体君药。
祛邪药是膏方的次要辅助部分,是在补益的基础上进行配伍的药。
健脾开胃,以喜为补叶天士之谓“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
口服膏方后,胃中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达到补益目的,故制定膏方,总宜佐以运脾健胃之品,或取檀香拌炒麦芽,以醒脾开胃;或用桔梗、枳壳,以升降相因;或配伍陈皮、楂曲以消食化积;尤其苍术一味,气味辛香,为运脾要药。
动静结合,通补兼施膏方中的补益药是其主体,但大多数补益药属味滋腻的“静药”,如果脾胃功能差,容易助湿生痰,积滞难消。
故在补益药的基础上,应考虑添加一些芳香健脾,理气化湿的“动药”,以促使膏方的结合。
三、胶类药物根据病人体质不同可开出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
一般一剂膏方胶的配伍量为200~400g,一些低糖或不加糖的膏方,胶类用量可增至500~600g。
胶类药物直接在处方中开出。
四、辅料膏方的辅料中包含糖类、代糖和其它。
其中糖类有白冰糖、红糖、麦芽糖、蜂蜜。
代糖有木糖醇、甜蜜素、元贞糖、蛋白糖。
其它的辅料还有黄酒、雪梨膏、益母草膏、炒芝麻。
一般一剂1500g药材的膏方中糖类的用量在150~300g。
在选择辅料时勾选适量,药房将根据老药工的经验为此方配出合适的辅料量。
尘肺膏方的组方原则
一、重视辨证立法
膏方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剂型,首当重视辨证论治。
医家应从病者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分析出病因病机病位,衡量正邪之盛衰进退,探求疾病之根源,从而确定固本清源的方药。
中医的理、法、方、药特色,必须充分体现在膏方的脉案中,并且正确、科学地书写脉案,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有序和准确。
二、注意体质差异,
量体用药
体质每因年龄、性别、生活境遇、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选方用药也因人而异。
如老年人脏气衰退,气血运行迟缓,膏方中多佐行气活血之品;妇女以肝为先天,易于肝气郁滞,故宜辅以疏肝解郁之药;小儿为纯阳之体,不能过早服用补品,如果确实需要,多以甘淡之品调养,如四君子、六味地黄等;中年人负担堪重,又多七情劳逸所伤,治疗时多需补泻兼施。
三、调畅气血阴阳,
以平为期
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
临床所及,中老年人脏气渐衰,运化不及,常常呈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状态,如果对此忽略不见,一味投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
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痰、瘀、毒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