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学参考书目
- 格式:doc
- 大小:428.50 KB
- 文档页数:8
漢語音韻學必讀與必備書目述要馮蒸拙文《漢語音韻學應記誦基礎內容總覽》在《漢字文化》分四期連載(詳下文3),該文發表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尤其是受到了青年學子的普遍歡迎,也受到了一些音韻學導師的重視,紛紛要求我刊出《漢語音韻學必讀與必備書目》,這裏刊出的書目是我於1999年在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給研究生授課時所開列,後來屢作修改,今在本刊刊出,每本書後略加按語,供廣大的音韻學愛好者參考,並希望得到同行專家的指教。
所列書目基本上均是中文撰寫,有關外文書目從略。
必讀書目中黑體字部分為特別重要者。
本書目的分類框架如下:壹.漢語音韻學必讀書目(含篇目)一、漢語音韻學本體必讀書目:(一)通論;(二)中古音;(三)上古音;(四)近代音;(五)音韻學方法論。
二、與漢語音韻學密切相關學科必讀書目:(一)普通語音學與音位學;(二)歷史語言學;(三)漢語方言學;(四)漢藏語比較語言學。
貳.漢語音韻學必備書目一、韻書、韻圖類;二、古音手冊、方音字彙類;三、辭書、目錄、索引類;四、字書類;五、論文集類。
本文共介紹“必讀書目”54項,“必備書目”30項,總計84項(其中7和49為一書,72是四本書)。
下面我們分別加以題錄簡評。
壹.漢語音韻學必讀書目(含篇目)(54項)一、漢語音韻學本體必讀書目(一)通論1.董同龢:《漢語音韻學》,北京:中華書局。
按:本書1954年以《中國語音史》的名稱在臺灣出版,是後來所出《漢語音韻學》一書的刪節本。
1968年在臺灣出版本書,是全本。
此書長期以來是臺灣大學的音韻學教本。
這裏開列的是大陸印本。
全書共分:“引論、國語音系、現代方音、早期官話、《切韻》系的韻書、等韻圖、中古音系、中古聲韻母的簡化、由中古到現代、古韻分部、上古韻母系統的擬測、上古聲母、上古聲調的問題”等十三章,附錄為“語音略說”。
本書是到目前為止介紹漢語音韻學最準確、最全面、最深入的教科書,至今尚無其他教科書可以取代。
2.唐作藩:《音韻學教程》(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按:本書是大陸地區目前流行最廣的音韻學教科書,但是只講中古《廣韻》音系,不講上古音和近代音。
汉语音韵学(一)课程性质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
音韵学与语音学不同: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有时还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证明语音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音韵学则是把语音当作一个系统来观察,它研究各种语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音学是音韵学的基础。
学习音韵学有其特殊意义: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严密的系统性的需要,是学习汉语史的需要,是学习文字学的需要,是研究方言学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在‚古代汉语‛课程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古代汉语专业知识和能力所开设的专门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使学生掌握阅读古代汉语文献、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所需要的音韵学基础知识。
(三)教学方法因为本课程所开设的时间较少,教学方法以理论讲解为主,动手练习为辅。
二、本文内容与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计3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一)语音学常识:发音器官,元音,辅音,国际音标。
(共1课时)(二)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1课时)(三)古代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五期与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的关系。
(1课时)(四)声母1、古代汉语的声母:守温三十六字母和《广韵》的四十一声类,中古汉语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的关系。
(3课时)2、上古汉语的声母:古无轻唇音说,古人多舌音说,古音娘、日二母归泥说,为、喻二母归匣、定说。
(4课时)3、陈澧的‚系联法‛与中古汉语的声类,及声母、字母、声纽、声类之间的区别(2课时)4、不同时期的声母(2课时)(五)古代汉语的声调平、上、去、入,古代汉语声调的调值,中古声调的分化,中古汉语声调与现代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
上古汉语声调诸家说。
(2课时)(六)韵母1、中古汉语的韵母:《广韵》的206韵,‚摄‛‚等‛‚呼‛等几个术语,中古汉语韵母与现代普通话韵母的对应关系。
等韵学简介。
不同时期的韵母。
(6课时)2、上古汉语的韵母(诸家说);对转与旁对转(2课时)3、陈澧的‚系联法‛与调类。
韵母、韵部、韵类的区别。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第八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点检廿世纪汉语音韵学通论性著作张玉来(215006,苏州大学)一传统音韵学作为小学的一个分支很少作宏通之论。
颜之推《音辞篇》、陆法言《切韵·序》、顾炎武《音论》、江永《音学辨微》、莫友芝《韵学源流》、黄侃《与友人论治小学书》、《音略》等是其中最有影响的论著。
黄侃《音略》分为《略例》、《今声》、《古声》、《今韵》、《古韵》、《反切》等内容,是传统音韵学集大成的文章。
黄氏《声韵通例》也是重要的论文,该文不像《音略》只作历史的音系分析,而是理性地探讨语音构成及演变的问题。
廿世纪以来,现代汉语音韵学研究重视了宏观的架构,在作细微的不同历史阶段音系研究的同时也注重理论上的概括和学科性质及其组成成分的探讨。
具体表现为二个方面的成绩,其一出版了大量的音韵学教材和全面介绍音韵学内容的专著或入门书,并出版了一定数量的语音史著作和音韵学史著作,这些著作可以称为通论性著作;其二,发表了较多的以探讨音韵学研究的方法、语音演变规律为内容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可以称为通论性论文。
如齐佩滲《中国近三十年之声韵学》(《中国学报》一卷二期,1944),丁声树〈〈谈谈语音构造和语音演变的规律〉〉(中国语文,1952.2)、`董同和〈〈近三十年的中国语言学〉〉、周法高〈〈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献。
这些论文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廿世纪汉语音韵学研究中出现了数十种通论性著作。
这些论著的共同特点是知识性强,全面而系统,多带有总结前人成说的特点。
其中也有一些著作是全面描述汉语语音发展史的,虽然数量不多,但学术性强,已经进入汉语史研究的范畴。
下面按时代先后择要介绍如下。
二《中国音韵学研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著,这本书最早以法文本出版,由1915至1926年分四次出版,1940年由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三大师合译的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94年商务印书馆缩印重出新版。
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各方向参考书目音韵学:马重奇教授(博导)王力《汉语音韵》《汉语音韵学》董同和《汉语音韵学》李新魁《汉语音韵学》唐作藩《音韵学教程》赵诚《中国古代韵书》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方言学:陈泽平教授(博导)《方言调查字表》社会科学语言所出版社《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袁家骅《语音(系)学基础》王理嘉林焘语文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汉语概要》罗杰瑞修辞学:祝青敏教授(博导)巴赫金《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布斯《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孙绍振《文学创作论》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南帆《文学的维度》三联书店 1998语法学:王树瑛副教授(硕导)陈昌来《二十一世纪汉语语法学》书海出版社 2002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商务印书馆 2006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 1999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1979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训诂学:李春晓副教授(硕导)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李恕豪《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全书结语》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胡奇光《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陆宗达《训诂浅谈》《训诂简论》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王宁《训诂学原理》陈绂(fu)《训诂学基础》周大璞《训诂学要略》洪城《训诂学》郭在贻《训诂学》张永言《训诂学简论》赵振铎《训诂学纲要》赵振铎《训诂学史略》方一新《训诂学概要》音韵学:王进安教授(硕导)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杜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呀就出版社 2002赵振铎《中国语言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黄侃《国学讲义录》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Normal 0 7.8 磅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音韵学:马重奇教授(博导)王力《汉语音韵》《汉语音韵学》董同和《汉语音韵学》李新魁《汉语音韵学》唐作藩《音韵学教程》赵诚《中国古代韵书》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方言学:陈泽平教授(博导)《方言调查字表》社会科学语言所出版社《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袁家骅《语音(系)学基础》王理嘉林焘语文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汉语概要》罗杰瑞修辞学:祝青敏教授(博导)巴赫金《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布斯《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孙绍振《文学创作论》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南帆《文学的维度》三联书店 1998语法学:王树瑛副教授(硕导)陈昌来《二十一世纪汉语语法学》书海出版社 2002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商务印书馆 2006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 1999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1979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训诂学:李春晓副教授(硕导)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李恕豪《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全书结语》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胡奇光《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陆宗达《训诂浅谈》《训诂简论》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王宁《训诂学原理》陈绂(fu)《训诂学基础》周大璞《训诂学要略》洪城《训诂学》郭在贻《训诂学》张永言《训诂学简论》赵振铎《训诂学纲要》赵振铎《训诂学史略》方一新《训诂学概要》音韵学:王进安教授(硕导)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杜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呀就出版社 2002赵振铎《中国语言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黄侃《国学讲义录》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
了解古今音韵的书籍
1.《说文解字》:这是一本汉字的字典,不仅收录了大量汉字的形体、义项和用法,还详细解释了每个字的音韵特征和构造规律,是学习汉字音韵的重要参考书。
2.《韵集》:这是一部古代的韵书,收录了古代汉语的韵部,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和演变规律很有帮助。
3.《中华新韵》:这是一本现代汉语的韵书,收录了现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和常用词汇的韵母、声母、声调等信息,是现代汉语言学研究的基础工具书。
4.《汉字音韵学》:这是一本介绍汉字音韵学理论和实践的专业性学术著作,对于深入了解汉字的音韵演变和语音特点非常有帮助。
总之,了解古今音韵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词汇和文化,是学习汉语的必备工具。
- 1 -。
漢語音韻學必讀與必備書目(有紙質本的用黑體字標注,文章及論文集前用*標注,常規書籍中的工具性質內容用#標注)一、漢語音韻學必讀書目與文章(一)本學科1. 通論[1]董同龢:《漢語音韻學》[2]趙振鐸:《音韻學綱要》[3]唐作藩:《音韻學教程》(第五版)[4]唐作藩:《漢語音韻學常識》(易)[5]汪壽明、潘文國:《漢語音韻學引論》[6]汪壽明:《歷代漢語音韻學文選》[7]曾運乾:《音韻學講義》[8]王力:《漢語語音史》[9]張世禄:《中國音韻學史》[10]王立達:《漢語研究小史》[11]楊劍橋:《漢語音韻學講義》[12]楊劍橋:《漢語現代音韻學》(難)2. 中古音[13][瑞]高本漢著,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譯:《中國音韻學研究》(第三卷)(難)[14]李榮:《切韻音系》[15]邵榮芬:《切韻研究》[16][清]陳澧《切韻考(附音學論著三種)》[17]周祖謨:《問學集》a)* 《陳澧<切韻考>辨誤》(與陳書一并參閲)[18]殷煥先:《反切釋要》[19]方孝岳:《廣韻韻圖》[20]丁聲樹、李榮:《漢語音韻講義》[21]* 馮蒸:《論<切韻>的分韻原則:按主要元音和韻尾分韻,不按介音分韻》3. 上古音[22]王力《漢語史稿》(三卷本,上册)[23]* 王力《先秦古韻擬測問題》[24]李方桂:《上古音研究》(難,先讀[14][15])[25]*[美]包擬古著,潘悟雲、馮蒸譯:《原始漢語與漢藏語》(實爲4篇論文)[26]* 龔煌城《漢藏語研究論文集》(15篇)[27]鄭張尚芳:《上古音系》(難,先讀[14][15][16][17])[28]*馮蒸:《馮蒸音韻論集》a)《論漢語上古聲母研究中的考古派與審音派》b)《王力、李方桂漢語上古音韻部構擬體系中的“重韻”考論:兼論上古音冬部不宜并入侵部和去聲韻“至隊祭”三部獨立説》[29]王力:《詩經韻讀楚辭韻讀》4. 近代音[30]*陸志韋:《陸志韋近代漢語音韻論集》(10篇)[31]寧繼福:《中原音韻表稿》a)# 《中原音韻字表》[32]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注意對入聲的論述)[33]邵榮芬:《中原雅音研究》[34]李新魁:《漢語等韻學》[35]趙蔭棠:《等韻源流》(現代學者撰寫的第一本等韻學專著)[36]*馮蒸:《趙蔭棠音韻學藏書台北目睹記——兼論現存的等韻學書籍》(與[27]一并參閱)[37]耿振生:《明清等韻學通論》[38]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第三章)5. 音韻學方法論[39]* 馮蒸:《漢語音韻研究方法論》(適合初學者)[40]* 馮蒸:《高本漢、董同龢、王力、李方桂擬測漢語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統方法管窺:元音類型説》[41]* 馮蒸:《大匠示人以規矩:從王靜如先生教我音韻學看王先生的治學方法》[42]* 邵榮芬:《我和音韻學研究》(二)相關學科1. 普通語音學與音位學[43]羅常培、王均:《普通語音學綱要》(修訂本)[44]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45]王理嘉:《音系學基礎》[46]郭錦桴:《綜合語音學》2. 歷史語音學[47]岑麟祥:《歷史比較語言學講話》[48]徐通鏘:《歷史語音學》(有些內容叙述不妥)[49] A.B.捷斯尼切卡婭著,勞允棟譯,岑麟祥校訂:《印歐語親屬關係研究中的問題》[50]Fox,Anthony: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Method[51][法]梅耶著,岑麟祥譯:《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52]吴安其:《歷史語言學》3. 漢語方言學[53]袁家驊等:《漢語方言概要》[54][瑞]高本漢著,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譯:《中國音韻學研究》(第二卷)[55]侯精一:《現代漢語方言概論》[56]游汝傑:《漢語方言學教程》[57]李如龍:《漢語方言學》4. 漢藏語比較語言學[58]馬學良:《漢藏語概論》[59][美]白保羅著,羅美珍、樂賽月譯:《漢藏語概要》二、漢語音韻學必備書目1. 韻書、韻圖[60][宋]陳彭年等《鉅宋廣韻》[61]周祖謨:《廣韻校本》[62]《宋本廣韻·永禄本韻鏡》[63]余迺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64][清]梁僧寶:《四聲韻譜》[65]沈兼士:《廣韻聲系》[66][宋]丁度等:《宋刻集韻》[67]李新魁:《韻鏡校證》[68][唐]陸德明:《經典釋文》[69][宋]司馬光:《宋本切韻指掌圖》[70][元]周德清:《中原音韻》[71]照那斯圖、楊耐思:《蒙古字韻校本》2. 古音手册、方音字彙[72]丁聲樹編録,李榮參訂:《古今字音對照手册》[73]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册》[74]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3. 辭書、目録、索引[75]《中國語言學大辭典·音韻學卷》[76]駢宇騫、王鐵柱:《語言文字詞典》[77]《中國語言學論文索引》(甲乙丙丁四編)[78]李無未:《音韻學論著指要與總目》[79]《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漢語音韻學部分)[80]張斌、許威漢:《中國古代語言學資料匯纂·音韻學分册》4. 字書[81][漢]許慎:《説文解字》[82]馮蒸:《<説文>部首今讀新訂并説明》[83][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84]徐中舒:《漢語大字典》5. 論文集[85]俞敏:《俞敏語言學論文集》(難)[86]邵榮芬:《邵榮芬音韻學論文集》[87]馮蒸:《漢語音韻學論文集》[88]馮蒸:《馮蒸音韻論集》[89]哈平安:《語言與言語障礙論集》。
北大中文系教材及参考书目(精简版)语言学1,美国结构语言学 (American linguistics)参考书目:Hockett 《现代语言学教程》大学Sapir 《语言论》外语教学与研究Bloomfield《语言论》外语教学与研究2.实验语音学(phonetics)参考书目: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P.B.邓斯 E.N.平森著剑芬任宏谟译《言语链——听和说的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大学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3、汉语音韵学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大学耿振声《音韵通讲》,教育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教育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教育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辞书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丁声树、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新魁,《韵镜校正》,中华书局军,《韵镜校笺》,大学4、汉语史(上)参考书目: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 1985年何九盈《音韵丛稿》(版本原文未注明)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时期的语音情况:上古: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最好将、王、何三家对比阅读)何九盈、复华,《古韵通晓》,中国社会科学何九盈,《上古音》,商务印书馆龚煌诚,《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大学唐作藩,《汉字古音手册》,大学(工具书)中古:荣,《切韵音系》,科学(最好读1956年版)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最好将邵、两家对比阅读)渭毅,《中古音论》,大学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师学院近代: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文史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近代汉语音论》,商务印书馆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大学5、汉语史(下)参考书目: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向熹,《简明汉语史》(语法部分)高等教育太辰田夫(著)绍愚、徐昌华(译)《中国与历史文法》大学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大学——《古汉语词汇纲要》,大学宋绍年,《马氏文通研读》,大学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6、《切韵》导读参考书目: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辞书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荣,《切韵音系》,科学(最好读1956年版)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7、现代汉语参考书目: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8、古代汉语参考书目: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9、汉语和汉语研究参考书目: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